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58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docx

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可研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括

1.项目名称

2.建设性质

3.项目主管单位

4.项目实施单位

5.项目单位负责人

6.项目建设面积

7.项目建设地址

8.项目主要工程

9.建设期限

10.生产规模

11.建设投资金额

二、项目背景及意义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

四、项目建设的目的

五、项目建设单位的基础

六、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七、市场调查与预测

八、项目实施期限

九、产品方案

十、基地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项目

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二、项目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十三、项目建设的依据

十四、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主要措施

十五、项目建设与发展的组织模式

十六、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十七、结论

一、项目概括

1.项目名称:

张掖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种植一万五千吨苜蓿生产基地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主管单位:

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局

4.项目实施单位:

张掖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

5.项目单位负责人:

柳培玉

6.项目建设面积:

一期工程15000亩地的苜蓿基地。

7.土地地址:

张掖市甘州区飞机场周边及老寺庙农场,

8.主要工程:

计划15000亩地,年产苜蓿15000吨,引进10套打捆收割设备(打捆机10套,收割机10套)。

9.建设期限:

1年

10.生产规模:

一期工程年度生产苜蓿草捆15000吨。

11.建设投资金额:

一期工程2000万元人民币,10套苜蓿草捆打包收割设备及1500万元,租地、套地费用500万元。

二、项目背景及意义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6个涉农一号文件,并下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始终将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化发展。

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2010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济的指导原则,即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要求中,提出了“巩固完善强化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收入”,同时也提出了“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为发展现代农业、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近几年甘肃省把草畜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把畜种改良、统一规划布局、优质牧草种植和舍饲养畜作为工作重点,夯实发展基础,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目前,优势产业已具雏形,天然绿色的特色品牌已经形成,肉牛、肉羊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牧民收入的亮点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至今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进入了空前旺盛的黄金时期,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值能力和肉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掖是农业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契机,加大对生态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近几年,市上围绕推进农业增收能力强的农业产业项目为抓手,重点扶持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农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本项目实施紧密围绕优质苜蓿草综合加工工程建设的核心,开展优质苜蓿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基地的建设,促进张掖地区草业发展。

通过优质苜蓿草综合加工工程与种植基地的建设,提高张掖地区优质苜蓿草综合加工和种植水平,并通过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带动广大农村闲散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不仅符合和体现国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就业”的政策和工作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张掖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畜牧协调发展,提高了张掖草食畜产业生产主体的综合生产效益,推进了张掖草食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

  

(一)资源条件

(1)地域辽阔。

种植基地选址于张掖市飞机场、老寺庙,附近有十分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很大,而且有良好的苜蓿种植和加工的传统,群众基础好。

  

(2)自然条件优势。

张掖属大陆半干旱气候,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湿度小,无霜期短,自然灾害较多等特点,年平均气温5.9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7度,最低气温为-33.3度,年降水量195-359毫米,气候差异较大。

这种自然条件符合苜蓿喜温暖、干燥、多晴、多雨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也为苜蓿草产品的晒制、加工、贮运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甘州区甘州区  130个行政村 面积4240平方千米,人口50万。

广播、电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各村社,省道214线横贯全区,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甘州区是张掖市五县一区之首,基础设施完善。

  (四)环境质量评定

甘州区飞机场周边及老寺庙农场,周围无工业企业,水土资源无污染,气候适合牧草及农作物生长。

(五)技术配套

甘肃省油全国唯一的草业学院,有全国著名的草业专家,全国各地的草业教学研究人员大多数是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培养的,牧草教学科研推广单位及科技人才之多,是其他省份所不能比的。

我公司于甘农大草业学院著名的草业育种专家曹致中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项目建设开发潜力

  该项目实施后,变沙漠为良田,锁黄沙为绿洲,增加绿化面积,植被覆盖面积,调节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种植优质牧草,不仅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人畜争粮的问题,节约粮食资源,分散社会剩余劳动力。

同时,积极立项争取建设万吨草粉颗粒生产线,解决牧草加工增值,将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目的

本项目借助国家扩大内需增加“三农”投入,支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及返乡农民工就业项目的契机,以张掖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的企业实力为基础;以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引进、组合、集成、示范和推广位核心;以推动项目区草食畜产业发展,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为前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为项目优质饲草加工体系运作模式;以增强龙头企业与你们合作社组织

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提高农民合作社规模化和标准化及产业化产业经营水平,开创张掖地区优质牧草加工增值的价值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主要四通过项目优质苜蓿草综合加工工程与种植基地的建设,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技术链接,示范推广模式,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体经营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发展路劲,并通过综合示范,势差驱动、功效放大和网络增值,促进张掖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与种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张掖地区大力发展草食畜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五、项目建设单位的基础

张掖现代草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于张掖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人民币500万元。

经营范围:

畜草种植。

公司集科研、试验、生产为一体,专业从事牧草加工和销售,聘请了中国草业领域权威专家曹致中教授、虚度志明博士担任技术顾问,与甘肃省农业大学和现代牧业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甘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依托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的技术支持,为蒙牛集团、伊利乳业集团、光明乳业、完达山等大、中型畜牧企业提供优质牧草产品。

公司分别于兰州、北京设立双总部,生产机经营部门位于兰州,财务中心和数据中心,中国现代草业网,现代草业研究院设立于北京。

公司目前成立了青海分公司、北京华北办事处、成都西南办事处,杨凌西北办事处、定西颗粒加工厂、河西颗粒加工厂,公司现有员工160人。

目前本公司业务范围集中在陕、甘、宁、青、内蒙、河北等国内主要苜蓿产区,产品主销国内最大的牧场——现代牧业集团公司、伊利集团公司和上海光明乳业等。

目前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国产苜蓿草捆、青海高原燕麦草、国产苜蓿颗粒、进口苜蓿、进口颗粒、进口燕麦草、青贮玉米等七大部分,是目前国内规模领先的牧草企业。

目前加工销售国产苜蓿10万吨,燕麦草5万吨,苜蓿颗粒1万吨,进口苜蓿3万吨,青贮玉米3万吨,在未来五年公司计划各种牧草销量总计100万吨,销售额达到20亿元的宏伟目标。

张掖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本着“诚实、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奉行“诚信为先、质量为本、互惠互利、共赢未来”的发展宗旨,为我们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配套收割打捆机10套,每套含1台割草机。

1台田间捡拾打捆机和两台60型拖拉机,进口设备每套价格约为40万元。

2.苜蓿草综合价格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基地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滚运推进的原则,将现有已开发种植的荒地和部分耕地,进行连片开发种植,实现开发一片,配套一片,种植一片,高效一片。

  3.项目建设年度计划

  项目从2012年到2013年,共用2年时间

其中:

2012年5月底前完成厂址的征用工作

2012年10月30日前完成围墙、场地硬化办公住房等基础建设,完成3000平米的彩钢储草棚。

  2012年12月30日前,完成混合草颗粒、草粉、草块生产设备、车间的建设工程。

2013年初,配套全部完成

七、 市场调查与预测

(一)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各大牧场目前需求苜蓿干草总量为120万吨/年,照目前市场价格1500元/吨计算,则每年需求18亿元人民币价值的苜蓿,而现在每年苜蓿草产量不足20万吨,流通了不足10万吨。

目前华东,华南,西南地区饲喂的苜蓿基本来自西北(甘肃)地区,全国苜蓿草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阶段。

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口国,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是主要进口国。

其中,苜蓿是生产量和销售最大的苜蓿产品,在美国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和黄豆的第四大农作物,年产量达数十亿美元。

日本2007年共进口65万吨苜蓿干草块;韩国2007年共进口5.65万吨苜蓿草块、3.4万吨苜蓿干草、5.34万吨苜蓿草颗粒。

仅仅看浙江奶牛苜蓿草需求,浙江目前约有奶牛9万头,70%为

集约化饲养,按每头每天饲喂3公斤计算则每年需求苜蓿干草7万吨。

河西走廊现有的草业公司2008年约为4万吨,还不够满足现代牧业50%的需求量,缺口很大。

加之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氢胺”事件,

促进国务院出台法规,明确要求全国乳品企业必须要有30%的鲜奶来自企业的自养牧场,现在都在大规模新建牧场,苜蓿的供求矛盾还会持续5-8年。

(二)产品市场价格预测

  以优质牧草杂交酸模为例,经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碘等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的含量高达33.26%,是“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2倍,国际市场上杂交酸模浆每公斤价格达10美元以上。

 

  

  八、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从二0一二年开始至二0一三年,共计两年时间,并期望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滚动发展。

  九、产品方案

  

(一)牧草品种配置,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择金皇后、阿尔岗金、杂交酸模、苏丹草等高蛋白优质牧草品种。

  

(二)扩大毛白杨、新疆杨等优质树种,配套建立速生用材林2000亩,使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生产能力

  项目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达到盛产期,可产干草15000吨。

  (四)出售产品

  

(1)建设相应配套的草料、草饼、颗粒生产线,加工出售成品

  

(2)收割阴凉晒干,出售干草

 十、基地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项目

  

(一)基地建设规模

  新建饲草基地1500亩,完成低产田及沙荒地改造,并进行水利、电力配套。

  

(二)主要建设项目

  1、改造低产农田及沙荒地1.5万亩

  2、衬砌引水支渠5公里

3、新打机井20眼

  4、改建高低压线路10公里

  5、6000亩农田田间配套

  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

  1、土壤改良1.5万亩,其中10000亩为滴管灌溉,5000亩为水浇地。

500万

  2、引进10套打捆收割设备(打捆机10套,收割机10套)。

1100万

  3、机井配套10眼,100万元

  4、输电线路10公里,80万元

  5、6000亩田间配套,120万元

6、草种引进3万公斤,60万元

7、防风固沙林带4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资金筹措办法:

(1)银行贷款1300万;

(2)申请地方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3)自筹500万元。

十二、项目效益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将项目区建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牧草出口基地,并通过项目优质苜蓿综合加工工程种植基地的建设,带动和发展优质苜蓿草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每个合作社平均种植面积1000亩),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1000人(每名劳动力平均种植面积20亩),每亩比照种植普通农作物增收100-200元(按种植大麦计算),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机械化耕作,提高耕地综合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经济效益

项目2年以后主要项目运营达产,年平均实现销售收入20000万

元,缴纳所得税800万元,年净利润3000万元,投资利润率35%,平均投资回收期1.5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运营达产将为项目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饲料资源和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全国发展中高档优质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提供重要的支撑。

并从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实行创新,培训一大批农民和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加工经营管理人员,通过经济杠杆逐步改进农民的思维模式,推动西部地区优质饲草加工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发展:

项目本着“为农民进行综合服务,增强农民生产经营能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提高农民创收水平”的建设理念,采取“扶持和培育弱势群体致富能力,促进弱势群体协同发展”的战略,通过优质饲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降低了农民的劳动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劳动福利金额劳动成果的价值;

项目间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或集团化运作、合作社全方位服务、农户

参与生产,一体化生产经营和订单生产有机结合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推动“农民合组织”的建立。

项目通过“契约+奖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权益共同体、“示范+全方位服务+扩散”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配套模式,把融汇了先进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新的模式,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的配套技术转化成农民“看得见、摸得见、学得起、用得上”的模式与技术,必将带动辐射地西部地区草业的快速发展,其示范和传播作用远远超出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运营达产后,在张掖及周边地区可吸纳200名农民或反向农民工成为项目秸秆深加工基地的产业工人,年增加劳动收入最低1.44万元/名,带动张掖及周边地区2万亩土地增值,每亩平均增值100-200元,并使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种植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快车道。

3.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退助工业、养殖业、种植业良性循环,种养结合剂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和建设,随着草业项目的开发实施,荒漠变良田,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植被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促进当地生态农业,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十三、项目建设的依据

本项目建议书参考了《2001-2015我国畜牧业科技发展目标》、《农业部2001年》、《2006-2010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业部2006》、《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07)《甘肃省关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十一五”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农机具购置补贴州级配套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以上行业指导性文件。

十四、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主要措施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发展基础,解决张掖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问题,张掖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应重点培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础的组织、示范和推广能力,农副产品加工高价值销售渠道带动能力,综合配套服务支持能力和高等级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引能力,进而促进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加快

“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和“发展西部特色的优势产业”等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加强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示范带动和推广,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的组织、示范和推广能力。

张掖根据自身的能力,发展种养加(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良性互促的经济循环,重点突出专业合作优质饲草种植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探索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为主导的草食畜产业的合理链接和良性互促的运作模式,不断培养,孵化各产业链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经纪人群体,以人才和模式为载体进行跨区域推广,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势差驱动,功效放大和网络增值,成为甘肃省治西北地区草食畜产业有效连接,良性互促发展模式的领先者、示范者和劳动者,吸引中央和省级的政策、资金资源,为进一步孵化高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改进优质草食畜业和秸秆加工业协调,统筹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创造条件。

打造服务支撑,有效集聚和链接中低和高等级产业资源与生产要素,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支撑能力。

张掖以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聚高等级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以优质饲草种植农民合作社为核

心集聚中低等级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然后通过建立基于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以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植合作社为核心的,包括行政管理、投资管理、担保融资、信用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优质饲草加工与种植产业服务体系,将中低等级和高等级产业与生产要素整合起来,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水平和生产效率、效益、培育市场竞争优势,见图1所示:

建立品牌优势,培建市场万网络,提升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产品销售商务平台,培育“张掖”产地品牌,培育完善“张掖及周边地区优质牧草加工模式”的产业链品牌,提升和扩大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建立和完善专业市场,流通组织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市场网络,加大优质饲草加工业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品流通增值,提升优质饲草加工产业链整体价值。

根据张掖周边地区优质饲草加工产业相关主体的利益需求和目标结构,建立一套能够较好满足相关主体利益需求的利益创造,分配和调节机制,提高参与主体的目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额协同度、利用当地财政和金融机构对当地草食畜产业财政和信贷扶持,引入个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诚信系统,利用信用回报的强化作用,使诚信系统与

利益机制达到良性的互促作用,培建张掖周边地区优质草产业链的高等级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引力,解除信用,资本的约束。

十五、项目建设与发展的组织模式

借鉴目前我国产品加工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能够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形成的具有可追溯性的、紧密合作的、面向市场的农副产品“公司+合作社+农户”供应链模式类型。

张掖周边地区优质饲草加工与种植地运行模式可借鉴“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的供应链模式设计张掖周边地区优质饲草加工与种植基地运行模式。

“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适合本项目优势饲草加工与种植基地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链接与运作模式,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并依托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契约合作的联盟。

基地建设与运行实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产业化或集团化运作。

龙头企业负责基地建设总体发展规划与营运计划,产业上游生产投入品规模化生产或采购,产业下游建立高价值稳定的销售渠道,项目资金筹措,产业风险基金募集,下端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信贷资金担保,协调保险公司为各类优质饲草种植生产经营主体统一保险,为专业合作社争取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信息采集和处理业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专

业化加工,技术,服务,金融互助等业务,专业合作社负责进行统一标准化种植,农户负责提供劳动力。

十六、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该项目由张掖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由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局主管,实行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达到如期的效益。

  十七、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可调整张掖地区的种植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提高种植收入,具有很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沙产业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也符合甘州区实际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