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539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莎莉文老师通过激发我的“求知欲”,使我的生命一步步得以重塑。

解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B.“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解说:

这一句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

“尊君”“家慈”是尊称,“令郎”“小女”是谦称。

解说: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解说: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

如《李太白全集》《陶庵梦忆》《杜工部集》就分别用了字、号、官职来命名。

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国作家莫泊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目,表明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D.“这件事不是我做的,而是他做的。

”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3.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唯一一部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C.《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并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D.《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粗俗而迷信,善良而乐于助人)、恩师(藤野先生,认真负责而没有民族偏见)、朋友(范爱农,倔强而耿直)、父亲的邻居(衍太太,善良而热情)、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质朴而博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物理课上,根据老师的提示,我重蹈覆辙重新演示了实验。

B.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

C.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对我们作了初三冲刺动员,整节课都强聒不舍。

D.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二、字词书写

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xián_____ 熟   ②_____juān刻    ③_____jié责    ④zhì_____息

三、现代文阅读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这篇选文出自________的著名散文《___________》,作者原名_____________。

7.请说说第一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选文最后一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知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拄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

“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迷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著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有删改)

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看待阅历与读书这二者的关系的。

10.文中有两处地方引用了名家名言,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说明其表达效果。

11.结合上下文,请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窝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生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

“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

”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

“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

“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

”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

“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

“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

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

”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

饿死。

②钱塘:

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

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

遭受。

⑤箕帚妾:

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

年老体衰。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度无所得食______

(2)且君去家久______

(3)即具酒炙乐______

(4)生则毅然谢曰______

1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2处)

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15.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五、句子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④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 (岑参《逢人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⑦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17.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

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七、语言表达

18.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果……那么……”,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

糟粕 猎奇 孤陋寡闻 共鸣 意境 关联 抽象

八、综合性学习

19.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下图是“孝”的图片,请你据此说说“孝”的含义。

(2)观察下面漫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内容。

(3)在“中学生要不要讲孝道”的辩论中,有的同学提出初中生年龄还小,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什么可以孝敬父母的,等长大后有经济来源了,才谈得上真正地孝敬父母。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评述这位同学的观点。

九、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

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要求:

①以“     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