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25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docx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两大诗派的成因及社会背景;掌握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人物王孟高岑等重要诗人的创作特征;熟悉其代表作品。

ﻫﻫ 

ﻫ在使学生理解盛唐诗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若干重要作品,并从中总结和印证这一时期的诗风和创作特色。

ﻫ  

 在掌握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扩充阅读教材中选录的其他诗作。

注意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要时可试着写些感受性的文字。

 

ﻫ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成因和创作特征ﻫ  开(元)、天(宝)盛世,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环境和平,社会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意图

安定,释道思想广为传播,士大夫中或企求"终南捷径",或逃避现实矛盾,纷纷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这就是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ﻫ当时,出现了大批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还有綦毋潜、祖咏、刘眘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

他们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

他们学习六朝,比之陶渊明,少了一些执着的追求和真切的劳动体验,但面对盛唐气象,也没有谢灵运的感伤和颓丧。

然而他们有些作品,过于清冷空寂,远离社会现实。

ﻫ  在艺术上,他们能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并有所发展,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     兼备。

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情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嗣后,李白、杜甫的山水诗就是以他们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基础而更上一层楼的。

二、佛禅思想对王、孟的影响

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

这也使他们

王维的诗作

向往的隐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苟全性命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

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刘眘虚、常建等人,也都与禅僧往来很密切,作诗深受禅风的熏染。

他们的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义蕴,饶有禅意和禅趣。

ﻫ佛禅思想对王、孟等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无生"观念。

王维作于早年的《哭殷遥》诗云"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

直至晚年,他在《秋夜独坐》中还说:

"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同样,孟浩然《还山贻湛法师》说: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则云:

"吾师往其下,禅坐证无生。

"此外,储光羲在《同王十三维哭殷遥》诗中亦说:

"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

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

"等等。

"无生"之说,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寂灭"和"涅架"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流行于唐代士人中的《维摩诘经》里,就有"无生无灭是寂灭义"的说法。

学无生所要达到的是一切毕竟空的"无我"之境。

在《能禅师碑》中,王维说六祖慧能"乃教人以忍曰:

忍者无生,方得无我"。

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则云: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他们学无生的具体方法是坐禅,即静坐澄心,最大限度地平静思想和情绪,让心体处于近于寂灭      的虚空状态。

这能使个人内心的纯粹意识转化为直觉状态,如光明自发一般,产生万物一体的洞见慧识和浑然感受,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

 

  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孟等人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

当他们从坐禅的静室中走出来,即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独具慧眼,由早期的写气图貌和巧为形似之言,进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诗格》语)的意境创造。

魏晋以来用玄学意味体会自然的山水审美意识,演进为以禅趣为主而契人禅境,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

如王维《终南别业》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思与境谐,神会于物。

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了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

 与坐禅相关联,王、孟等人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如王维《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过感化寺罢兴上人山院》里的"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以果落、虫鸣、鸟声反衬山林的静谧,寄寓诗人的幽独情怀。

再如孟浩然的《万山潭作》: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又《武陵泛ﻫ  王维诗作2    舟》: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所写景物虽有不同,但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清幽寂静的情思氛围。

类似的感情格调,亦多见于与王、孟诗风相近的其他诗人的作品中,形成了偏于表现自然山水宁静之美的清淡诗风。

 ﻫ   (传)王维《雪溪图》       

ﻫ  拈花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也是王、孟等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极境。

在他们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澹精致的宁静画面,又有绵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

倡导神韵说的王士祯说,玉、孟等人的诗多入禅之作,所举诗句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常建)、"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孟浩然)、"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眘虚)等。

认为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

其实,这些诗句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自然界的轻微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此外,王、孟等人还善于写静中之动,如静谧山林里的一声鸟叫、清潭中的游鱼、深山古寺的几杵疏钟等,能于空寂处见生气流行,清幽禅趣转化为诗的悠远情韵,更显冲淡空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但像王维那样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的并不很多。

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三、孟浩然

 1、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ﻫ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未仕的一位作家。

少时,隐居于襄阳鹿门山,曾南游江、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中。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到长安应进士举,结交了王维、张九龄等人。

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不幸落第,失意而归。

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府,三年后病卒。

有《孟浩然集》。

 在他人看来,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事实上,他的履历也是唐代诗人中最简单的。

但孟浩然也并没有与世事隔绝,他一生中曾两度隐逸,前期(四十岁前)的隐居是出仕的准备,仕宦之情颇为急切。

《田园作》中吟唱的"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就是当时的心声。

后期的隐逸,则是由于宦达之门对他一直紧闭、经过"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的犹豫之后,不得已而采取的退路,心情是落寞的。

《留别王维》一诗就表达了这种心曲: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

扉。

"ﻫ                          孟浩然画像1  

孟诗现存二百六十首左右,绝大多数为五言,又以五言律诗最好

没有七言歌行,七绝也只有六首,这在盛唐多产的诗人中是相当特殊的。

他的田园诗实际上是较少的,多数为山水隐逸之作。

这些作品主要通过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和塑造"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来表现山林隐逸者的幽居情趣,其中融和着诗人恬淡孤清的情怀。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真挚的友谊,雅洁的情怀,清秋的山川,薄暮的归人,无论景或情,都显得清淡而优美,另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等也无不如此。

孟浩然的五言小诗也同样具有恬淡孤清的风格。

如《宿建德江》就使读者感受到那弥漫于空旷寂寥的天地之间的淡淡的愁绪。

而《春晓》一诗中,心中之春和自然之春交融和谐,使人感到人坐淡淡的喜忧荡漾在迷人的美妙春色之中。

  孟浩然上述这类诗篇,善于发掘自然美,平淡自然。

即景而会心,写出一时的真切感受,伫兴而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不事雕琢,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真是"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解闷》)。

从宋代严羽到清代王士稹对孟诗都推崇备至。

ﻫ 但孟浩然的隐逸生活圈子甚小,既无躬耕体验,也无同农民的情感交流,所以,   孟浩然画像2   他的诗缺乏陶诗那种追求理想的热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比较贫瘠。

苏轼批评他"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应当说是中其肯綮的。

 2、《夏日南亭怀辛大》

ﻫ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ﻫ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ﻫ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ﻫﻫ 【注释】ﻫ辛大:

作者友人,名不详。

唐人喜欢以对方在家族中的排行相称,辛大排行第一,故称。

杜甫排行第二,故可称杜二。

  山光:

傍山的日光。

 散发:

古人蓄发,把头发挽于头顶,才可以戴冠。

所以把头发披散固然是为了乘凉,也同时表示过着隐逸不仕的自由生活。

  轩:

窗子。

ﻫ 闲敞:

安静开敞之处。

  知音:

通晓音律的人,亦指知己。

  【鉴赏】

孟浩然诗多清幽散淡而有情致。

这首诗就是如此。

日光西敛,池月东上,虽写黄昏晚景,但处处都有佳景、无一不可自适的生活态度,也从中可见。

三、四句便写自己闲适自得,颇有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味道。

"荷风"、"竹露",好景妙句,与世传其"微云

岳阳楼和洞庭湖图片 

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同被时人叹为清绝。

倘非夜凉时分,则夏日地气蒸腾,荷花香不能闻,竹林亦不滴露,可知状物是很细密的。

弹琴本为自乐,而却恨不得知音,又可见诗人并非纯粹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悠然达者。

李白赞赏他一生"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实在是不顺利的环境使然,并非真出于对仕途的淡泊、厌弃。

不过,孟浩然并不特别矫饰真情,他想出仕时,还是做诗上张九龄以求援引的。

在当时,即使高傲如李白,也写了《与韩荆州书》以望提携呢。

在这里,孟浩然也并不因为所处环境足可自适而自赏其孤芳幽独,自恃有超乎尘俗的高情逸致;倒是毫不掩饰地写出了知音难得的寂寞之感和中宵结想的怀人心绪。

这种不离现实生活的真情流露,倒是很使人感到亲切的。

                ﻫ  【阅读扩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ﻫ 3、《春晓》ﻫ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ﻫ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ﻫ 

 春晓歌唱:

春晓歌唱.swfﻫ  【鉴赏】

  此诗传诵最广,几乎妇幼皆知。

它的内容虽止于写春晓一觉醒来的片刻情景,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但艺术上,恰似佳作天成,妙手偶得,极为成功。

一、二句写睡醒之初,两句互相生发。

"不觉晓"固然是说春宵梦酣,但也衬托了鸟鸣之繁;因为正是"处处闻"的啼声,才将诗人从梦中唤醒的。

第三句是醒后的回忆,仍由前转出:

鸟啼说明已是晴天,因而忽然记起昨夜有过一场风雨;写"闻"写"声",总不离听觉。

末句是料想。

因醒而未起,不曾目验,故用问句;惜花的心情倒因此表现得十分充分。

想到这里,鸟儿的啼声,在诗人听来,也就仿佛在为花落之多深表惊讶惋惜了。

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过多地渲染了文人的心境,没有体会到人民的痛苦。

当然,这首小诗是有着一定的时代烙印的,但如果因此便责备孟浩然没有在春天大好时光早起,没有想到一场风雨会对田里的庄稼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未免有点苟求于古人了。

我们理解古代的作品,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它,要想到它产生的特定环境,它展现了一种美的心境,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审美的对象呢?

    

    

孟浩然《春晓》图       

孟浩然春晓诗意图          

 四、王维

  1、王维的生平与创作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

王维画像

),从他的父亲起,寄籍蒲州(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进士,为太乐丞。

因手下的伶人舞黄狮子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作宰相时,很赏识他,提拔他为右拾遗,调升监察御史。

曾一度奉命出塞。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长安相继陷落,唐玄宗逃去了四川,王维这时官至给事中,来不及逃出,被叛军俘虏,在胁迫之下曾接受伪职。

叛乱平定后,以陷贼官论罪,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所以后人常称他为"王右丞"。

有《王右丞集》,清人赵殿成的注解较为完善。

王维早年政治上有进取心,中年历经变乱,心情便消沉下去了,他晚年一边在朝做官,一边求隐皈佛,在长安附近的辋川购得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优游其中,"万事不关心",徘徊于仕隐之间,过着恬静优闲的生活,很受后人的羡慕。

他既是画家,是南宗水墨山水画的创始者,又是音乐家,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ﻫ 王维的思想和创作可以天宝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是个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人,曾写过相当数量的政治诗和边塞诗,如《老将行》、《使至塞上》、《偶然作》等,不满现实,抨击权贵,批评军中生活的赏罚不公,抒发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描绘边塞的动人风光。

形象鲜明,笔墨酣畅,具壮阔飞动之势。

一些赠亲送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也韵味深长、流布人口。

从这个时期创作看,王维就不仅是个山水田园诗人。

 但是在文学史上,王维主要还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

他的山水 

王维《伏生受经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田园诗,写于两个时期,一是天宝以后安史乱前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隐居时期,一是安史乱后吃斋奉佛、啸傲山林直至去世的五年间。

前期隐居时,生活热情未完全消失,对大自然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多数写于这个时期。

  王维的山水诗中,有意境开阔,气魄雄伟的,如《终南山》、《华岳》、《汉口临泛》一类。

但更多的是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如表现秋山雨后山村暮景的《山居秋暝》。

还有《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

他的《辋川集》二十首,犹如精美的小长卷,由一帧帧隐居幽胜的画幅组接而成,意境空寂,表现了诗人静穆的内心世界:

ﻫ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一《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一一《辛夷坞》

 明人胡应麟说这些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

       但这种静穆,不同于孟浩然的兴意萧索的凄清,也不同于后来柳宗元寒气侵人的幽寂,自有独特的审美感受。

     

 

        

ﻫ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的田园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晴野望》和《渭川田家》,前者有色彩,有亮度,层次分明,动静虚实相生,是一幅秀丽的农村风光图,后者牛羊归于夕照,野老倚杖荆扉,田夫荷锄语依依,是一曲恬然的农家乐。

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田园生活,都浓浓地渗透着诗人的审美情趣。

王维多数山水田园诗歌,在客体的描绘中,着重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流露出闲逸冲淡的襟怀。

一些带有浓重的虚无寂灭思想情绪的诗篇,给后人的思想影响是比较消极的。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的诗也象他的画一样,不是"金碧山水",而是"水墨山水"。

他的诗语言疏朗自然,清丽流畅,构思明净浑成而不枝蔓琐细,色彩映衬鲜明,画面动静相宜,特别是能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细微变化。

他的诗还物色带情,情景交融,青山绿水间处处透露出诗人独特的个性,感受和情思。

同南朝那些"有句无篇"、"有景无情"的山水诗已大异其趣。

山水田园诗派中,写田园诗比较多的还是储光羲(707一760?

)。

他现存的二百余首诗中,不少是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如《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牧童词》、《采莲词》、《樵公词》、《渔父词》等,生活气息较浓,有的还接触到农村的血汗现实。

诗风朴实,能寓缜密于浑厚,气韵不凡,能给人以真切感受。

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他"格调高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

"《四库全书总目》也说他的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

 2、《使至塞上》ﻫ         使至塞上

            王维ﻫ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ﻫ  

 【注释】ﻫ 单车:

轻车简装。

ﻫ问边:

视察边疆。

ﻫ属国:

附属中原王朝的西域小国。

ﻫ 居延:

汉置县名,治所在今内蒙额济纳旗东南。

居延县属凉州张掖郡,乃当时之属国。

《汉书·武帝纪》载:

"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

"

  征蓬:

随风远飞的蓬草,这里用以自比。

  萧关:

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

ﻫ 候骑:

担任侦察任务的骑兵。

 都护:

官名,边疆的最高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ﻫ 燕然:

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东汉窦宪追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这里暗示唐代军事上的胜利,并不一定是实指。

 【鉴赏】

ﻫ王维诗作意境 

 王维虽被当作盛唐田园诗派的代表,但他创作生活的前期,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边塞诗人。

那时,他还憧憬着到边疆上去建功立业。

写了不少慷慨豪壮的诗。

其中既有象《夷门歌》、《老将行》一类取材于历史故事的作品,也有基于现实、自身经历的诗。

但不论哪一类,都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这首诗歌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途中所作的,就借用声威远震的汉帝国的史事典故,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广大、国内强盛和抒写自己不辞长途跋涉、奉命远至边塞的自豪。

  首联说将奉命出巡边地,此去征途遥遥。

"单车",有独当重任的意思在;次句暗用汉武帝时,匈奴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事,说将要去的地方之远,非实指;与"单车"相映,都表现自豪。

有人注释这一句,以为它是倒装句而解作"经过居延属国",这是不对的。

居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离王维要去的凉州尚远;何况诗系途中所作,仅提到在"萧关"遇候骑,更谈不上经过居延。

诗的章法,也不当如此。

着眼首句"欲"字,就知道这一联写的是出塞之前,"过"不过是说,欲往关注之地,相邻属国的范围远远超过居延罢了。

颔联才写出塞。

以"征蓬"为喻,直承"单车"而就远道,这句是主。

"归雁"句是宾,"天际没归鸿",虽是仰望所见,与上句相辅,亦借景叙事,有比兴之用。

"出汉塞"、"入胡天",字工句健,意象阔大。

      "大漠"一联,千古名句。

但对烟何以会是直的,却有聚讼。

清人赵殿臣注曰:

"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直,袅烟沙而直上。

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有人引庾信《伤王司徒褒》诗"闲烽直起烟"及宋代陆佃《埤雅》中语,以为"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从解说上说,我们倾向于采用后一种。

但这一联艺术上的成功,毕竟不能以是否合乎物理来衡量。

这一点,《红楼梦》里初学做诗的小丫环香菱倒有比较肯切的体会,她说: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这可以看作是对严羽"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著名诗论的通俗化解说。

末联照应起头,仍是用事;说途中逢候骑报告:

近来边庭战事,屡获大胜。

唐帝国军威已远振域外,犹东汉之窦宪大破匈奴,勒铭于燕然山,所以"都护在燕然",不是实指。

否则,燕然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远在萧关数千里之外,候骑如何能知?

 此诗起、承两联失粘:

"征蓬"句当仄起而用平。

但象这一类平仄失粘的情况,在唐人律绝中,亦属常有,算不得什么问题,甚至被后来的论诗者视作律绝的一种变体。

 【英译】

            My Mission to theFrontierﻫ          Asingle carriage sets off fortheborder,ﻫ            Journeyjingpastthesubjectstateof Juyan;ﻫ       Onwejolt,leaving Hanfortresses behind,ﻫ      Awildgoose wingingbacktotheHunnish sky.ﻫ       Inthe greatdesert one straight plumeofsmoke,

       Bythe longriver at sunset aballof flame;

         BeforeXiaoPass we meeta mountedpatrol

       And learnthatourforceshavetakenMountYanran.

  3、《山居秋暝》ﻫ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ﻫ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ﻫ ﻫ 【注释】ﻫ 瞑:

晚间。

ﻫ 竹喧:

竹林里响起喧笑之声。

浣女:

洗衣的女子。

ﻫ春芳:

春天的芳华、花草。

ﻫ随意:

尽管。

                 山居秋暝诗意图

  王孙:

《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句是说尽管春天的花草凋落了,秋景也很怡人,王孙自可留居山中。

王孙,作者借指自己。

【鉴赏】ﻫ  这首五律,足以看出王维田园诗的典型风格。

一联写山中节候;一联写景色动人;一联写人事可悦;六句都不离山间风光的描绘和赞美。

所以,最后述明自己愿长留山中的心志,也是极其自然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们多说它"诗中有画",这固然不错,但诗做到写景如画,还比较容易,要学到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