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983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docx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

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因素探讨

摘要:

区域内贸易的快速发展是近20年来东亚地区贸易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东亚国家的起飞过程中,对美国市场一贯的依赖性,一直是挥之不去的“肋痛”,因此“脆弱性”、“对外依附性”成为批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词。

然而,在近20多年来,东亚的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几乎是世界贸易的两倍,而且远远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

东亚区域内贸易在没有一个完善的一体化机制背景下也能发展得如此之快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文章从区域内贸易扩张的角度进行分析,介绍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的变化慨况及特点,探讨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本质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也对其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字:

东亚;区域内贸易;贸易扩张

ProbeintotheFactorsofTradeExpansioninEasternAsianArea

Abstract:

Rapiddevelopmentofintra-regionaltradehasbeenoneofthemostsignificantcharacteristicsinEasternAsianareaforthepast20years.Intheprocess of rejuvenationinEasternAsiancountries,theyhavebeenalwaysdependingonthemarketofUS,whichisalingering"ribpain".Therefore,"vulnerability"and"externaldependency"havebecomethekeywordstocriticizegrowthmodelofeconomyinEasternAsian.However,thegrowthrateofintra-regionaltradeinEasternAsiahasbeenalmosttwiceasthatofworldtradeandhasbeenfarover-passedthegrowthrateofNorthAmericanFreeTradeAreaandEuropeanUnionforaboutmorethan20years.Itisreallya"miracle"thatthetradeinEasternAsianareaisdevelopingsofastunderthebackgroundoftheunsoundintegrationmechanism.ThisthesisanalyzesandintroducesthechangesandcharacteristicsoftradepatternsinEasternAsiafromthepoint-viewofintra-regionaltradeexpansion,andexplorestheessenceandlawsoftradeexpansioninordertooffertherelevantfoundationforthefurtherintra-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atthesametime,analyzesandworksoutthestrategiestosettledownth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

Keywords:

EasternAsian;intra-regionaltrade;tradeexpansion

 

前言

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的地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中心。

同时,东亚的经济发展也显现了一些问题。

这种状况充分反映在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发展状态上。

过去的二十年中,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流量、流向、结构、模式和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在贸易流量方面,东亚区域内贸易在过去二十年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不但高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而且高于对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和对美国贸易增长速度。

这使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东亚贸易的对外依赖性减弱,东亚对区域外贸易或对美国贸易的比重小于区域内。

在贸易结构方面,东亚区域内贸易结构日益高级化,东亚的制成品贸易,特别是其中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制成品、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在贸易流向方面,中、日两国成为东亚的贸易中心,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地位相对降低,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贸易地位得到增强。

在贸易模式方面,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得到相对增长。

在贸易关系方面,东亚区域内贸易互补性的增强趋势大于竞争性。

以上特点在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的表现同样明显。

深入研究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明确其特点、问题和发展潜力,对研究东亚地区的发展、合作及制定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

(一)东亚区域内贸易流量增长迅速

过去2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快速增长。

下面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相对增长速度。

1.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速度高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

1985—2004年,世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3.5倍,而同期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为8.7倍,其中,中国、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泰国和菲律宾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达到12-18倍。

东亚区域内进口贸易也同样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1985—2004年,世界进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3.5倍,东亚区域内进口贸易速度则增长了8.3倍。

2.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对区域外贸易增长速度

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对区域外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1985—2004年,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了8.7倍,而同期东亚对区域外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5.5倍,其中,除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东亚大多数经济体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都高于对区域外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东亚区域内进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对区域外进口贸易增长速度,但其增长差距小于出口。

1985—2004年,东亚区域内进口贸易增长了8.3倍,而同期东亚对区域外进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5.8倍。

3.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美国贸易增长速度

1985—2004年,东亚对美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2.8倍,而同期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了8.7倍,其中,除中国和马来西亚,东亚大多数经济体区域内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都高于对美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例如,1985—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对东亚出口贸易增长13.6倍,对美国出口贸易仅增长0.9倍。

同时,东亚区域内进口贸易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美国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1985—2004年,东亚经济体间进口贸易增长了8.3倍,而同期东亚对美国进口贸易增长速度约为3.2倍。

(二)东亚区域内贸易结构变化显著

1.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处于上升之中

1990-2004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占世界总贸易的比重由4.8%上升到12.7%,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这一比重由5.5%上升至10.7%,而欧盟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则呈下降趋势(见表一)。

虽然东亚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还远低于欧盟,但其增长速度却是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在内的其他任何地区无法比拟的。

表一东亚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单位:

%)

地区

1990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东亚

4.8

7.8

12.7

10.5

11.2

12.7

北美自由贸易区

5.5

8.8

8.3

9.7

10.3

10.7

欧盟15国

24.4

29.3

24.1

22.7

24.8

22.3

2.区域内贸易占区域总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1990-2005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占区域总贸易的比重由45.6%上升至56%。

这表明虽然没有完善的、制度性的一体化协议,但是东亚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是在区域内进行的,其成员之间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了。

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这一比重由37.9%上升至46.5%,欧盟由58.6%上升至65.4%,绝对比重上看还稍逊于欧盟,但从发展速度上看,东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见表二)。

表二东亚区域内贸易占区域总贸易的比重(单位:

%)

地区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亚

45.6

55.5

54.0

55.4

57.3

54.0

55.2

56.0

北美自由贸易区

37.9

43.2

48.7

49.0

48.3

46.0

47.1

46.5

欧盟15国

58.6

56.8

62.2

62.1

62.4

64.4

64.6

65.4

3.初中级和中间产品比重有所上升,最终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

在全部区域内贸易中,2002-2006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中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比重都有所上升,最终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见表三)。

初级产品的比重增加,事实上反映了区域对石油等矿物原料的需求增加。

中间产品中半成品和零部件的比重有所上升,这反映了东亚区域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强。

尽管最终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其中资本品的比重仍有明显的上升,而消费品的比重却大幅度下降了。

由于资本品的作用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所以东亚区域内贸易是以生产为导向而非消费为导向的贸易。

表三东亚区域内出口的广义产品构成(%)

年份

初级产品

半成品

零部件

中间产品

资本品

消费品

最终产品

2002

3.74

30.22

32.29

62.51

16.66

17.10

33.75

2006

4.03

30.77

33.21

63.97

19.17

12.82

32.00

(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流向发生重大变化

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区域贸易的流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作为区域内贸易大国的日本和中国显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1.日本在区域内贸易中出口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

1985年,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对日本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7%,其中东盟高达31%,中国为22%,“四小龙’为16%。

到2002年,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对日本的出口降至11%,其中东盟四国由31%下降至15%;中国由22%下降至15%,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由12%降至9%,只有中国香港由4%上升至5%,这说明日本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吸纳市场的地位下降了。

2.中国作为区域内出口市场的地位大幅度提高

1985-2002年,东亚地区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度由6%上升至12%。

其中,中国香港由26%上升到39%,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由1%上升到16%,日本由7%上升至10%,东盟四国由15上升至5%。

日本和中国在区域内贸易中地位的这种变化趋势,在90年代以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90年代以来,受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国内需求大幅度下降;相反,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需求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口的迅速增加。

东亚区域内贸易流向的变化趋势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在区域内贸易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外,东亚地区的贸易矩阵表(表四)也反映出东亚地区与区域内贸易的变化趋势。

虽然从总体上看,东亚地区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依赖度大幅下降了,但中国对欧美的出口比重却呈迅速上升之势。

这说明,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对区域外“出口平台”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表四东亚地区的贸易矩阵表(单位:

%)

进口

出口

中国

中国香港

NIE-3

ASEAN-4

日本

DEA

EA

美国

EU-15

中国

1985

1995

2002

-

-

-

26

24

18

8

9

9

3

4

4

22

19

15

36

37

31

59

56

46

9

17

22

9

13

15

中国香港

1985

1995

2002

26

33

39

-

-

-

7

7

6

4

4

4

4

6

5

37

44

49

41

50

55

31

22

21

13

15

13

NIE-3

1985

1995

2002

1

7

16

7

10

9

3

7

7

8

14

12

12

11

9

18

38

45

30

49

53

39

20

19

10

13

13

ASEAN-4

1985

1995

2002

1

3

5

2

5

5

18

21

19

4

6

8

31

17

15

26

34

37

57

34

37

20

20

19

12

15

14

日本

1985

1995

2002

7

5

10

4

6

6

9

19

17

4

12

9

-

-

-

24

42

42

24

42

42

38

28

29

13

16

15

DEA

1985

1995

2002

5

10

13

7

9

9

8

10

10

6

8

8

17

13

11

26

38

40

42

51

51

29

20

20

11

14

14

EA

1985

1995

2002

6

8

12

6

8

8

8

13

12

5

10

8

9

9

8

25

39

41

33

48

49

33

22

22

12

14

14

美国

1985

1995

2002

2

2

3

1

2

1

6

10

8

2

4

4

11

11

7

12

19

17

22

30

24

-

-

-

24

21

21

EU-15

1985

1995

2002

1

1

1

1

1

1

1

2

2

1

2

1

1

2

2

3

6

5

4

8

6

10

7

9

59

62

61

注:

1.NIE-3指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ASEAN-4指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DEA指东亚发展中经济体,EA指东亚整体。

2.表中数字代表某一出口方对某一进口方的出口额占出口方总出口额的比重。

(四)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更加多样化

在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方面,主要表现为区域内产业内贸易的大幅增加。

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东亚区域产业分工的升级使东亚产业内贸易水平在近20年加快发展。

FrancisNg等利用格鲁伯和劳埃德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东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0≤IIT≤1,IIT越接近1,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IIT越接近0,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间贸易程度越高。

从FrancisNg等的研究可以看出:

第一,东亚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其他制成品和所有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并都高于东亚与欧盟15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2TA)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达到0.60,其他制成品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约为0.42。

第二,就经济体间的比较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区域内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较低。

如新加坡2001年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75,而中国香港地区为0.33。

第三,东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增长较快。

1985—2001年,四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增长都超过0.10。

东亚区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2000年,东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东亚贸易的比重为23.7%,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则仅占7.6%。

相对于产业间贸易,东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都在增长。

1996—2000年,两者占东亚贸易比重分别增长了7.1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若杉隆(RyuheiWakasugi)利用“门限指数”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比较(见表五)。

研究表明,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普遍高于或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中,新加坡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49.9,在研究所涉及的经济体中位列第一。

相反,东亚主要经济体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则普遍低于或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

表五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

年份

类型

国家

1995-1996

2003-2004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

产业内贸易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

产业内贸易

日本

6.7

23.9

7.8

24.1

中国

8.7

18.3

7.9

31.2

韩国

16.8

19.4

17.8

20.1

新加坡

n.a

n.a

17.8

49.9

马来西亚

n.a

n.a

9.1

39.1

印度尼西亚

6.7

7.3

11.3

11.0

美国

22.9

28.6

17.5

30.8

法国

32.5

27.5

30.9

30.6

二、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

(一)区域内的工程间国际分工推动了贸易联系的发展

工程间分工理论认为,原本在一个区位进行的一体化的产品生产活动,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生产工程,并按最优区位原则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区位,终极产品是这些分散区位的各个工程的集合结果。

把生产过程从技术和区位上相互分离的理由在于,即使属于同一产业内部,也有相对劳动密集的作业工序工程和相对资本密集的作业工序工程,把这些要素密集程度不同的作业工程分别区位于要素禀赋有差异的不同国家互相贸易,

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和增进贸易成员国的福利水平。

例如,将一件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放在技术发达的国家进行,而将劳动密集度较高的加工和装配环节安排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

产品的“可分解性”以及不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差异,是分散化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机械类电子产品恰好具有可分解性,它的各个零部件及生产环节的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工程间国际分工的发展来说,将分散区位的各个工程相互连接起来的“服务连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连接成本包括运费、通讯费及抽象意义上的协调费用。

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对稳定企业间契约至关重要的法制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规制的相继放宽等,均有助于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的协调费用,进而推动工程间分工的深入发展。

工程间分工一旦开展,会促进中间品的世界市场形成,使得中间品生产实现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因而会进一步降低,进而再一次促进工程间分工的发展。

东亚国家地理上相互邻近、各国间要素禀赋差异显著、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各国竞相设立出口加工区发展加工贸易等,为跨国公司构建精致的工程间分工创造了极其有利的环境。

这是东亚有别于NAFTA和EU独特之处。

(二)模块化的垂直分工使得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贸易机会

上述工程间国际分工程度在不同产业之间有较大差异。

在全球IT关联产品市场中东亚的份额迅速提高、特别是与之相连动着中间品的区域内贸易迅速扩大,得益于模块化这一重大的技术变革。

按模块理论的解释,产品依据设计思路可分为整合型和模块化两种类型。

整合型产品指构成系统的各部件之间相互关系复杂、高度依赖,因而每个部件必须要最优化才能实现产品整体功能,最典型的整合型产品为汽车。

而模块型产品则指产品可分解为若干个具有某种特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模块,模块之间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连接而形成产品整体功能。

模块型产品再根据界面的标准化程度划分为封闭型模块化产品和开放型模块产品,如果界面标准化仅限于在企业内内部的属于前者,而界面在业界水平上实现标准化则属于后者。

工程间国际分工程度最高的是开放型模块产品。

最典型的开放型模块产品为家用电脑。

在家用电脑领域,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OS)等核心机能作为模块独立出来,内存、硬盘驱动器、光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总可以以单独的模块分别设计和生产。

这样一来,即使未掌握产品整体技术,只要掌握其中的某一部分工程技术也可以进入该产业领域。

然而进入壁垒的降低,大大缩小了产品的差别化空间,导致竞争重心向价格、服务和流通渠道转移。

于是出现了品牌企业集中控制附加值高的价值链两端——上游的R&D和下游的营销活动,附加值低的中游的生产制造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品牌厂商退出产品的生产制造领域,为东亚企业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和ODM(原始设计制造)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以及美国EMS企业进入东亚设立全球性供应据点创造了机会。

总之,模块化加速了价值链的垂直分解和分散区位,而且各模块之间的整合成本——服务连接成本——也因界面的标准化而大幅度地下降。

因此可以说,模块化是推动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基础。

(三)跨国公司成为了区域内贸易联系的组织者

1980年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同跨国公司实施的全球网络化战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跨国公司的战略中,东亚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而定位的。

在东亚,跨国公司尤其来自东亚内部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最为主要的贸易主体,而且是区域内贸易的跨国公司的组织者。

跨国公司是模块的分解者和整合者,因而也是东亚工程工程间分工的组织者

80年代中期以后,NIEs(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母国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推动了东亚跨国公司母国的多元化和东道国的多元化,从而为跨国公司构建区域内分工体系提供了极大空间。

如今,向先进工业国迈进的NIEs已成为ASEAN国家和中国最为主要的投资来源地。

在ASEAN各国吸收的FDI(实际投资额)累积额中(1985-2002年),NIEs居首位,达到1045亿美元。

再如中国,在总计4452亿美元的FDI累积额中,来自NIEs的达2735亿美元,占总额的61.4%。

而投资于中国的NIEs企业,多从事加工贸易,即进口机械设备和中间品,加工后的终极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的贸易收支的地区结构最能反映这一特征。

以2002年为例,NIEs占中国进口额的49.9%,但出口中的比率仅为26.9%,中国呈赤字。

随着中国作为终极产品的出口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增强,投资于ASEAN国家的日本和NIEs企业加强了对中国的中间品供应(主要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发生)。

因此,近些年中国和ASEAN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赤字幅增较大。

相反,中国同美、日、EU等发达国家(终极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间的贸易则长期呈黑字。

跨国公司在母国、目标市场国、中国和东盟生产加工基地之间建立国际分工网络的情况,也可以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区域性贸易中心近些年在东亚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中略见一斑。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出口中,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