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9784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优选教案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

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

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

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

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

齐读课题。

师:

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

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

什么是绝句?

生:

一种文学体裁。

师:

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

生:

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

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

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

师:

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

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

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生:

项羽。

师:

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

思。

师:

项羽何许人也?

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

生:

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

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

生1:

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

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

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

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

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

生4:

不会活了。

生5:

不想活了。

师:

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生:

是“不肯”。

师:

好一个“不肯”。

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气节?

生6:

死也不肯投降的英雄气节。

生7:

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生8:

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

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拔剑自刎而死还是选择逃过江东呢?

生9:

选择生,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生10:

选择死,因为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生11:

选择死:

因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生12:

选择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13:

选择生,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师:

选择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如果过了江,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写。

选择死是因为你不可丢掉了民族气节。

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古诗吧。

配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师:

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杰吗?

生:

是。

师:

人杰什么意思?

生:

人中豪杰。

师:

汉高祖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

师:

项羽死了,他是鬼雄吗?

生:

是。

师:

鬼雄的意思?

生:

鬼中的英雄。

师:

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也可堪称鬼中英雄?

生14:

岳飞。

生15:

毛泽东。

……

生16:

屈原。

师:

对,屈原的《国殇》也有云:

“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师:

这首五言绝句,20个字,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学到这里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生17:

李清照在夏天写的一首无言绝句,人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人中鬼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那种宁死也不肯逃过江去的英雄气概。

师:

作者借古讽今,写得悲壮,写得激昂,写得淋漓尽致,李清照之所以能随口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生18:

看到了自己国家当官的人都在逃,老百姓也在逃。

师:

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19:

她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人是多么的软弱,想到了项羽那种不怕死、不投降的精神。

师:

就用你对当权派的嘲讽和不屑去读一读吧。

生20:

我仿佛听到了项羽和他的士兵们都在说:

“大家都给我冲啊,杀啊,宁死都不要做亡国奴。

师:

你简直就是李清照的知音,请你闭上眼睛来到乌江边来吟诵一下《夏日绝句》。

师:

如果宋人也能像项羽他们那样,宋朝会这么快土崩瓦解吗?

生:

不会。

师:

李清照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纠结、矛盾和冲突呢?

生21:

痛苦

生22:

伤心

……:

悲愤、激烈、悲愤……

师:

你们真是李清照的知音!

让我们就站在“乌江边”,读出你的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吧。

三、拓展升华

师:

学习到这里,你想对宋朝的皇帝或当权派、李清照或者项羽说点什么呢?

生23:

宋朝的当权派,我想对你说:

“做人就应该保家卫国,你们要知道,没有国哪来家啊!

师:

你看得比他们清楚、明白、透彻,真是深明大义的好孩子啊!

生24:

我想对项羽说,项羽你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师:

你也很了不起,老师真为你感动。

生25:

我想对李清照说,李清照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你是我们女人的骄傲。

师:

努力吧孩子,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的,老师期待着。

……

师:

同学们与李清照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又精彩的对话,此时此刻,同学们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生24:

做一个爱国的人。

生25:

做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

师:

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爱国的名言诗句,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26: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生27:

我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生2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

师:

看着同学们有着这样的爱国热情,实在令老师感动,老师为你们骄傲,同时老师也要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大家。

师:

下课。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

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1:

我学过《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任何事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2:

我学过《守株待兔》,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能不劳而获,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辛苦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师:

你们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真让老师佩服,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点。

生3:

由一个小故事,明白一个大道理。

师:

用六个字概括就叫……

生(齐):

小故事,大道理。

师:

(板书)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师:

第二个话题跟名医有关。

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生1: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生2: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师: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生2:

李时珍。

生3:

华佗和扁鹊。

师: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师:

(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师:

那扁鹊是他的?

生:

尊称。

师: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生2:

知道,是望、闻、问、切。

师:

望闻问切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

二、导入新课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

师:

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

师:

齐读课题。

生(齐):

扁鹊治病。

三、初步了解课文,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师: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

课文中有些词语你是否能读准确呢?

(师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

师:

(提示)“蔡桓侯”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

(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

“恒”是竖心旁。

在文中读huán,第二声。

师:

齐读词语。

(生齐读)

师:

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师:

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起因经过结果”)现在我们再请人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想给蔡桓侯治病,可是蔡桓侯认为自己没病,后来病死的事。

师:

再请人说一说。

生2: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看出蔡桓侯有病,想为他治病,可是蔡桓侯偏不相信,最后蔡桓侯病死的事。

师:

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师:

(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这样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内涵。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师:

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生: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侯治病。

师:

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读。

生(读):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身体内发展。

师:

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师:

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生:

动作。

师:

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生:

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

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

(板书:

医术高明)

师:

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生1:

蔡桓侯很傲慢。

师:

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

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评):

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

(生读)

师:

蔡桓侯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

(生读)

师:

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生:

蔡桓侯很自以为是。

(师板书:

自以为是)

师:

那请你读读。

(生读)

师:

看到同学们读,我也想读出蔡桓侯的自以为是、傲慢,听听老师怎么读。

师(读完):

听出来了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蔡桓侯的傲慢、自以为是,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

听听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完)

师:

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侯啊。

师:

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学法: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师:

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摩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师:

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师:

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第一次: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

师:

(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侯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生(朗读):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读):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对读)

师:

可是蔡桓侯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生1:

不高兴。

生2:

不屑一顾。

师:

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生1:

扁鹊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像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生2:

什么有病,我身体好好的,哪儿像有病了。

生3:

总说我有病,难道这样就能说明他的医术高明吗?

生4:

我明明没有病,摆明吓我,再来,我就把他抓起来,杀头。

师:

作为蔡桓侯要怒了,他怎么想?

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侯怎么样?

生:

固执。

师:

有个词叫“固执己见”。

(板书)

师:

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生1:

有责任心。

生2:

很高尚。

生3:

很爱国。

师:

(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

(板书:

医德高尚)

师:

(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

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

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

(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时间病在治法

第一次皮肤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来天皮肉之间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肠胃里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

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生: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师:

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

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词语补写完整)。

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师:

小结(激情)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

知道了寓意,我们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

(课件出示学法)

生(齐):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师:

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下去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

下课。

附板书:

扁鹊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

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1:

我学过《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任何事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2:

我学过《守株待兔》,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能不劳而获,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辛苦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师:

你们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真让老师佩服,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点。

生3:

由一个小故事,明白一个大道理。

师:

用六个字概括就叫……

生(齐):

小故事,大道理。

师:

(板书)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师:

第二个话题跟名医有关。

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生1: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生2: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师: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生2:

李时珍。

生3:

华佗和扁鹊。

师: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师:

(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师:

那扁鹊是他的?

生:

尊称。

师: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生2:

知道,是望、闻、问、切。

师:

望闻问切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

二、导入新课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

师:

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

师:

齐读课题。

生(齐):

扁鹊治病。

三、初步了解课文,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师: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

课文中有些词语你是否能读准确呢?

(师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

师:

(提示)“蔡桓侯”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

(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

“恒”是竖心旁。

在文中读huán,第二声。

师:

齐读词语。

(生齐读)

师:

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师:

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起因经过结果”)现在我们再请人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想给蔡桓侯治病,可是蔡桓侯认为自己没病,后来病死的事。

师:

再请人说一说。

生2: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看出蔡桓侯有病,想为他治病,可是蔡桓侯偏不相信,最后蔡桓侯病死的事。

师:

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师:

(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这样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内涵。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师:

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生: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侯治病。

师:

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读。

生(读):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身体内发展。

师:

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师:

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生:

动作。

师:

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生:

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

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

(板书:

医术高明)

师:

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生1:

蔡桓侯很傲慢。

师:

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

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评):

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

(生读)

师:

蔡桓侯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

(生读)

师:

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生:

蔡桓侯很自以为是。

(师板书:

自以为是)

师:

那请你读读。

(生读)

师:

看到同学们读,我也想读出蔡桓侯的自以为是、傲慢,听听老师怎么读。

师(读完):

听出来了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蔡桓侯的傲慢、自以为是,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

听听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完)

师:

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侯啊。

师:

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学法: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师:

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摩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师:

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师:

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第一次: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

师:

(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侯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生(朗读):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读):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

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对读)

师:

可是蔡桓侯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生1:

不高兴。

生2:

不屑一顾。

师:

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生1:

扁鹊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像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生2:

什么有病,我身体好好的,哪儿像有病了。

生3:

总说我有病,难道这样就能说明他的医术高明吗?

生4:

我明明没有病,摆明吓我,再来,我就把他抓起来,杀头。

师:

作为蔡桓侯要怒了,他怎么想?

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侯怎么样?

生:

固执。

师:

有个词叫“固执己见”。

(板书)

师:

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生1:

有责任心。

生2:

很高尚。

生3:

很爱国。

师:

(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

(板书:

医德高尚)

师:

(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

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

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

(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时间病在治法

第一次皮肤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来天皮肉之间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肠胃里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

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生: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师:

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

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词语补写完整)。

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师:

小结(激情)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

知道了寓意,我们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

(课件出示学法)

生(齐):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师:

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下去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

下课。

附板书:

扁鹊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14.《普罗米修斯》课堂实录

师:

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

可以了。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板书课题)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巡视)

师:

好的,孩子们,请你们合上书。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中出现的第一个神是?

生:

天神普罗米修斯。

师:

第二个神是?

生:

阿波罗。

师:

记得他的全名吗?

生:

太阳神阿波罗。

师:

第三个神?

生:

宙斯。

师:

全名。

生:

众神的领袖宙斯。

师:

第四个神?

生:

火神。

师:

是的,没错!

孩子们,你们知道火神的名字吗?

生:

赫淮斯托斯。

师:

第五个神呢?

生: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大屏幕出现五位神的名字)

师:

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些神的名字,读通顺。

师:

能读的举手吧!

生:

(读)

师:

我们一起来读。

天神——

生:

普罗米修斯……

师:

我们完完整整地读一遍:

生:

(齐读)

师:

众神之中,你最敬佩的是谁?

生:

我最敬佩普罗米修斯。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因为他取了火种。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