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09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虫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线虫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线虫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线虫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线虫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虫学.docx

《线虫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虫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虫学.docx

线虫学

第十一章线虫学

第一节一般形态

●线虫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性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细。

雌雄异体。

●线虫体表的附属结构:

叶冠;颈乳突和尾乳突,颈翼。

侧翼和尾翼;头泡、颈泡;饰板和饰带

●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

前端钝圆,后端纤细,大小可在1mm~1m之间

●雌雄异体,雄虫与雌虫明显不同,其尾部有一些特殊构造。

虫体明显分为头部、尾部、背面、腹面和两侧。

●天然孔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殖腔

●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层组成。

第二节身体结构

●食道:

也称咽,食道由肌质和腺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食道的功能相当于“泵”。

食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可作为高级分离的依据。

(杆状型食道、丝状型食道、棒状型食道、后食道型球食道、肌腺型食道、列细胞体型食道)

●排泄系统:

线虫的排泄系统缺少焰细胞,这在动物界绝不近有。

线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腺型、管型。

●神经系统:

食道部的神经环,也称食道神经联合,相当于神经系统中枢。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头乳突、头感器、颈乳突、尾乳突和尾感器。

这些器官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为简单弯曲的连续管状构造。

◆雄性生殖系统:

由睾丸、储精囊、输卵管、射精管和泄殖腔组成。

在泄殖腔处有交合刺,位于直肠背侧,交合刺背侧有引器,有时在交合刺腹侧还有副引器。

圆线虫的雄虫,尾部由角皮演化形成交合伞。

交合伞由肋和伞膜组成,肋由背肋、外背肋、侧肋、腹肋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

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

有双管型和单管型两种生殖系统。

寄生虫线虫多为双管型,指有两组生殖器。

第三节线虫的分类与描述

●线形动物门:

尾感器纲:

包括7个目的虫体

无尾感器纲:

包括2个目的虫体

●尾感器纲:

蛔目,杆形目,圆线目,旋尾目,丝状目,驼形目

●无尾感器纲:

毛尾目;膨结目

●雌雄虫交配受精,线虫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

卵生:

雌虫产卵

卵胎生:

雌虫铲除带幼虫的虫卵

胎生:

雌虫产出幼虫

●感染性幼虫:

一般第一期幼虫经2雌蜕化形成第三期幼虫,只有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卵壳内孵出的第三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各种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不一。

●感染性虫卵:

感染性幼虫留在卵壳内不孵化出来,即为感染性虫卵。

●披壳幼虫:

前一期幼虫蜕化后的角皮仍包裹在体外称为披壳幼虫。

●大部分线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

这些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也称为土源性线虫。

分布极广。

需要中间宿主的称为间接发育,这类线虫称为生物源性线虫。

●线虫的发育史各不相同,感染宿主后,有的直接自然到达寄生部;有的则经过复杂移行,才最终到达寄生部位。

第四节线虫的感染

(一)不需要中间宿主的

1.吞食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卵在肛门周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蛲虫型

●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虫卵,食后幼虫不移行——鞭虫型

●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虫卵,食后幼虫移行——蛔虫型

2.吞食感染期幼虫而感染

●感染期幼虫经皮肤钻入体内——钩虫型

●感染期幼虫被吞入体内——圆线虫型

(二)需要中间宿主得

1.中间宿主与终末宿主不是同一动物的

●含幼虫的虫卵或幼虫被中间宿主吞食,发育为感染期幼虫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的——旋尾线虫型

●幼虫被排出后,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原圆线虫型

●幼虫不排除,被中间宿主吸入,发育为感染期幼虫,感染期幼虫注入终末宿主体内——线虫型

●幼虫排入水中,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再被终末宿主耻辱——龙线虫型

2.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同一动物——旋毛虫型

思考:

吸虫卵和线虫卵的区别

吸虫卵内几乎全由卵黄细胞填满,而吸虫卵内空隙较大

第五节猪蛔虫病

蛔虫病是世界性分布,主要危害幼畜,可引起发育不良,严重者死亡。

猪蛔虫病是一种普遍感染、危害极严重的线虫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形成僵猪,严重者发生死亡。

一、一般形态

●长圆柱形,似蚯蚓。

活时淡红色或微黄色,固定后乳白色。

体表光滑有细横纹,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测线。

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有时可见两根伸出的交合树。

●头部:

有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唇瓣外缘有乳突。

雄虫尾部:

尾部向腹面卷曲,可见两个伸出的交合树。

●内部结构;

雌虫内部有纵行的消化官道,由口、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生殖管有两套,最细段为卵巢,连接逐渐膨大的输卵管,通至宽的子宫,两子宫合成阴道,通至生殖孔。

雄虫虫体消化管结构同雌虫,生殖管仅有一套,最细段为睾丸,连接逐渐膨大的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最后与直肠合并形成泄殖腔。

●受精卵:

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卵壳厚,无色透明,卵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半月形间隙。

脱蛋白膜受精蛔虫卵:

虫卵无色透明,无蛋白膜。

其他结构同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膜与卵壳均较厚。

卵壳内充满卵黄颗粒。

二、生活史

成虫(小肠)→受精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期虫卵

 

咽→气管→肺→右心房→

肝→小静脉、淋巴管

1.生活史过程

●外界发育期:

约3周,受精卵→感染期虫卵

●猪体内发育:

2~2.5个月,感染期虫卵(经口)→幼虫(移行)→成虫(小肠)幼虫移行(侵入肠壁静脉,肝心肺)(

2.生活史要点

感染阶段:

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

经口

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幼虫移行经过:

肝心肺

受精卵:

随粪便排出,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约3周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雌虫产卵量:

20万/天

三、致病作用

由于在体内移行,其致病作用可分为:

成虫阶段和幼虫移行阶段

1.幼虫移行阶段

●蛔虫性黄疸:

当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脏表面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也成“乳斑”,表现为黄疸。

2.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

由于移行造成对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损害,幼虫在肝中滞留,造成肝小点出血和干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有肺炎。

成虫寄生阶段

●夺取营养,使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机械性格刺激和阻塞,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死亡。

●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蛔虫的错误移行,进入胆管和胰管,出现腹痛、咽炎等症状。

四、诊断

●猪场若有蛔虫病,则大部分仔猪都生长缓慢,初期有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咳嗽、呼吸急促、但仅有作为可疑。

●确诊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克马斯特法计数或简易计数,epg大1000或以上才能诊断为猪蛔虫病。

还可采用贝尔曼氏法,将仔猪肺组织撕碎分离幼虫,或从痰液中分离幼虫,还可用尸体剖检法,须在小肠内发现一定数量的虫体并有相应的病变,但也必须依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做综合性判断。

五、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是只要有猪就有蛔虫病,特别在卫生条件差,散养地区的发病率高。

1.虫体繁殖力强:

一条雌虫24小时产20万个虫卵,一生可产3千万个,数量极大有蛔虫感染的猪场若地面不经常打扫,周围卫生条件差感染必定很严重。

2.虫卵的抵抗力强:

在土壤中可存活2~5年,一般的消毒剂如10%漂白粉和10%强酸和2%苛性钠都不能将蛔虫杀死,且耐低温27℃蛔虫经三周才死亡。

但对高温、干燥的抵抗力弱,对有机溶剂的抵抗力强,氧气对其也十分重要,虫卵在氧气不能进入的粪便中不发育。

3.属土源性蠕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在外界可直接发育为蛔虫。

4.营养缺乏,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和矿物质时,3~5月龄仔猪容易大批的感染猪蛔虫病,感染率高,发病严重。

5.环境卫生差,条件恶劣,粪便不能及时处理,猪只过于拥挤等因素也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6.蚯蚓是其贮藏宿主,猪拱土时吃入而感染此病。

六、预防

●粪便无害化处理

●定期驱虫:

全群猪每年进行2次驱虫,“围产期驱虫”(在产前给动物驱虫是最有效预防措施),断奶仔猪转群时驱虫;配种前驱虫

●对规模化饲养的家畜,不同年龄段的动物要尽量分开饲养;新购入猪先驱虫后在并群

●保持畜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避免阴暗潮湿,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给予全价饲料,保证仔猪的营养供应

七、思考题

1.蛔虫的虫卵特征,虫卵病的流行原因是什么?

●原因:

A蛔虫生活史简单B繁殖力强

C虫卵对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虫卵卵壳厚,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由于胚胎发育过程是在卵壳内进行的,其幼虫受到卵壳的庇护。

因此虫卵能够在外界长期存活。

2.简述猪蛔虫在体内的移行途径和致病性的关系

肠壁静脉→肝壁静脉→肝脏→随血流经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给,肺动脉→毛细血管→肺泡→经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行支气管,随黏膜到咽部,再经食管、胃重返小肠

3.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

书264页

4.规模化猪场怎么样控制猪蛔虫病?

●粪便无害化处理

●定期驱虫:

全群主每年进行2次驱虫;“围产期驱虫”(在产前给动物驱虫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断奶仔猪转群时驱虫,配种前驱虫。

●对规模化饲养的家畜,不同年龄段的动物尽量分开饲养,前购入猪先驱虫再合群。

●保持畜舍的运动场的清洁卫生,避免阴暗潮湿,防治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给予全价饲料,保证仔猪的营养供应。

第六节牛、羊胃肠道线虫

一、分类

科虫体举例

毛圆科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毛圆线虫

圆形科马的圆线虫和牛羊夏伯特线虫

毛线科食道口线虫和马的毛线虫

比翼科家禽张口线虫

网尾科牛羊大型肺线虫和马肺线虫

后圆科猪肺线虫

钩口科牛羊仰口线虫和猫狗钩虫

冠尾科猪肾虫

原圆科羊小型肺线虫

二、一般特征

●身体细长

●食道后膨大,但无确定的球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并有肋支持

●一般为卵生,雌虫产出之卵内胚发育一般不超过桑椹胚

●均寄生于脊椎动物

牛羊胃肠道线虫自愈现象的原理(五羟色胺,组织胺)线虫间有一定的共同抗原

第七节毛圆线虫及线虫病

一、种/属,宿主和寄生部位

种/属宿主寄生部位

古柏线虫牛和羊小肠、胰脏

捻转血矛线虫(卵细胞一般64个)牛和羊真胃,偶见小肠

马歇尔线虫牛和羊真胃

指形长刺线虫牛真胃

细颈线虫牛小肠

奥斯特线虫牛真胃、小肠

毛圆线虫牛、羊、马和猪等小肠和真胃

红色猪圆线虫猪胃

二、血矛线虫

●是最重要的虫种

●提倡10~30mm,口腔内有一矛状齿

●雌虫大于雄虫,由白色的生殖器官和红色的消化管互相捻转而呈红白相间的特征。

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也称胃冲、捻转虫等。

●阴门位于虫体的后部,有一显著地瓣状阴门盖。

●雄虫红色,有一个大交合伞,背肋呈不对称的倒Y型,偏于左侧。

●虫卵卵壳薄,新排出时含有16~32个胚细胞。

三、古柏线虫

●寄生于羊,棕红色,具有角质的头泡

●寄生于牛,虫体红色

●显微镜下:

古柏线虫角皮有横纹,雄虫交合伞背叶小,腹背肋比侧腹肋细小,背肋为竖琴样,交合刺粗段。

雌虫阴门位于体后1/4.

●各个种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有些种只寄生于牛,有些种只寄生于羊。

四、奥斯特线虫(棕色胃虫)

●雄虫交合伞,腹肋基本上是并行的,末端相互靠近,形似拇指和食指捻在一起,背肋远端分2枝,交合刺短粗。

●雌虫:

阴门在身体后部。

五、马歇尔线虫

●雄虫和奥斯特线虫相似,但交合伞更长,背肋末端分为两支,每支的末端,又分为3个小叉。

●雌虫阴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外部有或无角质的瓣膜覆盖。

●虫卵大

六、指形长刺线虫

●口囊小,内有一大背齿

●雄虫:

交合刺长,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腹腹肋小,侧腹肋大,侧腹肋和前侧肋同等大小,并大于其他所有肋;背肋短,与外背肋起于同一主干。

●雌虫:

阴门与肛门距离较近。

七、细颈线虫

●与血矛线虫相似,但前部呈细线状,后部较宽

●雌虫:

尾部钝圆,有一小刺,阴门在虫体后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处。

●雄虫:

交合伞有两个大的侧叶,腹腹肋和侧腹肋靠近且平行,背叶小,背肋在基部分支。

交合刺细长

●虫卵大,产出时内含8个胚细胞

八、毛圆线虫

●虫体缺少口囊和颈乳突

●雄虫交合伞侧叶大,背叶极不明显,腹肋是分开的。

腹腹肋特别小,侧腹肋同侧肋并行。

交合刺短粗,有引器。

●雌虫尾部较短,阴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

●新排出虫卵内含分裂的胚细胞,卵壳薄

●艾氏毛圆线虫:

寄生于绵羊、山羊、牛及鹿的真胃,也寄生于人、猪、马等动物。

●蛇形毛圆线虫,突尾毛圆线虫:

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兔以及人等的小肠或真胃内。

九、红色猪圆线虫

●雄虫虫体长4~7mm,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交合刺两根;雄虫长5~10mm,阴门在肛门稍前,寄生于猪的胃黏膜内,造成胃黏膜损伤。

一十、毛圆科线虫生活史

●均为直接发育史,各种属的发育过程类似(以捻转血矛线虫为例)

●虫卵在外界发育为第一期幼虫,第二期幼虫和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为感染性幼虫,一般都披有一层鞘,个别虫体的第三期幼虫披有两层鞘,统称为披鞘幼虫。

●第三期幼虫经口感染动物后,在瘤胃内脱壳,移至寄生部位(真胃,小肠),钻入黏膜内发育为成虫,成虫游离于胃腔内。

●有时第四期幼虫会出现滞育现象,此时的第四期幼虫称为受阻幼虫。

奥斯特线虫的受阻幼虫最为常见,也很重要。

一十一、流行病学特点

●虫卵在外界发育为幼虫,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温度和湿度就是主要因素,因此感染性幼虫的活动和生存期收到季节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动物的感染书量和该病的流行季节。

●感染期幼虫有背地性和向光性,当温度、湿度和光照合适的条件下,幼虫从粪便内爬到牧草上,环境条件不利的其情况下,幼虫又回到土壤中隐蔽。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有特殊的“自愈”现象,是初次感染的抗体和再次感染的抗原物质结合引起的过敏反应。

捻转血矛线虫变现为真胃黏膜水肿,这种水肿不利于虫体寄生,原有的虫体被排出,新的虫体不在感染。

●自愈现象没有种的特异性,捻转血矛线虫的自愈反应即可以引起其他真胃线虫的自愈,还可引起肠道小虫的自愈,可能是消化道线虫有共同抗原。

●春节高潮:

是羊消化道线虫病的一种自然现象,春季开始放牧时,羊的消化道线虫寄生量大量上升,造成羊消化道线虫寄生的高潮。

形成这种高潮的可能原因是:

牧场上越冬的幼虫,当开始放牧时感染动物,真胃黏膜中处于休眠期的幼虫开始活化。

一十二、致病性和症状

●主要引起贫血,消化功能紊乱和衰竭

●捻转血矛线虫吸血,造成宿主贫血,营养障碍,可引起衰弱、死亡

●多种消化道寄生虫进入胃或肠道黏膜寄生,造成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临床可见消化机能紊乱,下痢,消瘦等症状。

一十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如放牧情况,病状,发病季节等可判定可疑,确诊可用饱和食盐水漂浮大进行粪捡,当epg》2000时,可作为临床症状的指标,另外还可进行剖检,发现多量虫体就可确诊。

●在粪捡是应注意:

A雌虫的产卵量不同,血矛线虫500/24h,毛圆线虫100个/24h,细颈线虫300/24h

B宿主锑矿好时,产卵量低

C近期是否驱虫。

因此粪捡应连续3天为宜

一十四、治疗

左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唑羟嘧啶酒石酸甲噻嘧啶敌百虫伊维菌素

一十五、预防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尽可能的减少牛羊的感染机会,把牛羊体内的虫体数量尽可能控制在低水平,尽量做到少投入,效果显,损失少。

●预防性驱虫:

春秋各一次,2~3月和10~11月,但也要根据相应地区的季节动态来确定。

●治疗性驱虫:

发现有软粪,粪捡虫卵多时就可驱虫

●科学放牧,在感染季节根据IL的特性,放牧应晚出早归,最好实行轮牧,不超载放牧,可施行季节畜牧业,以较少感染机会,并有利于保膘

●加强饲养。

冬春季节适当补饲,特别是对体质虚弱的羊只。

第八节旋毛虫病

一、病原性

●成虫寄生于肠道,幼虫寄生于横纹肌。

●致病性:

幼虫大于成虫

●寄生于肠道中,也称为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中形成包囊,可见针尖大小的白点,也称为肌旋毛虫。

●包囊中的虫体一般盘旋2圈半

●成虫小,雄虫1.4-1.6mm,雌虫3-4mm,白色,前端细后端钝,食道的前半部无食道腺,阴门在虫体前1/5-1/4处,寄生于肠道,也称为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中形成包囊,可见针尖大小的白点,也成肠旋毛虫,包囊中的虫体一般盘旋二圈半,与成虫相似仅是生殖系统未发育。

二、生活史

●肉中额包囊被吃入,经胃液、肠液的消化,幼虫钻出,在小肠中经1.5~4天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后雌虫钻入肠粘膜,大约在感染后7~10天产出幼虫。

一般雌虫只存活4~6周,一生可生产1000~1000条幼虫。

幼虫产于粘膜中,有的直接产于乳糜或淋巴管中,随淋巴入血循环而到全身各个肌肉中。

感染后7~8周,肌肉中幼虫成熟,在肌肉中形成包囊,6~7个月发生钙化,但幼虫不一定死亡,若钙化波及到虫体本身才能使虫体发生死亡。

肉中的包囊幼虫逸出成虫

全身肌肉产幼虫于小肠中雌雄交配

三、流行病学

●除澳大利亚和某些岛国外,该病为世界性分布,以欧美尤以北美发病率高,在黎巴嫩、泰国和智利等国的某些地区近年来含有暴发流行的报道,属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我国东三省,广西、河南、甘肃、西藏、云南、福建等省较为严重。

●幼虫的抵抗力强,经腌渍,烟熏,都不能杀死深部的幼虫,幼虫在腐败的肉中可存活100d,-12℃可存活57d,-15℃可存活20d,但70℃便可将其杀死。

四、致病作用与症状

●成虫期:

感染后到1周内,可引起肠炎,半数人有呕吐、腹泻等,有的出现便秘,腹痛,厌食,严重的便中带血,无力,畏寒,发热等。

●幼虫移行期:

感染后2~3周内引起血管炎和肌肉炎,出现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可持续12到70天,多数在3周内消灭。

眼睑、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有的还出现过敏性皮疹。

●成囊期:

感染后4~6周,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但肌痛可持续几个月,严重的出现恶病质,水肿,毒血症,心肌炎而引起死亡。

死亡率6~30%,感染后可产生免疫力。

五、诊断

●生前主要采取活组织压片镜检,一般取股二头肌,还可采用免疫试验法,如进行皮试、补体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死后主要取膈肌角不少于50g,去掉肌膜对光用肉眼观察,若发现针尖大小似露珠状的白点便可定为可疑,然后剪下白点压片镜检。

若未发现白点,则应顺肌纤维方向剪取米粒大小的24粒肉样,压在两波片之间,尽量压薄,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还可用人工消化法,即用1%的胃蛋白酶、盐酸消化,然后取沉淀检查,此法的检出率高,但易破坏有些钙化的包囊。

六、治疗与预防

●噻苯咪唑甲苯咪唑氟苯咪唑丙硫咪唑

1.加强卫检,严格执行制度,若在24粒肌肉中发现包囊中钙化包囊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心肌等高温处理后出场。

2.猪应有圈,不让猪迟到老鼠,喂猪的残汤剩水最好煮熟后再饲喂。

3.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力消灭老鼠

4.改变人的吃肉习惯,切菜用具应常用热水消毒

5.超过5个者,工业用或销毁

七、总结

●旋毛虫是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在同一宿主小肠和肌肉的线虫,即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是同一动物。

●生活史要点

1.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

2.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内

3.感染方式:

经口

4.感染阶段:

含幼虫的包囊

5.人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多种哺乳动物、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包虫宿主

第九节网尾线虫(大型肺线虫)病

●网尾科的多种线虫寄生在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的肺部造成疾病。

网尾线虫较大,又称大型肺线虫。

虫体较大,寄生于器官,支气管。

网尾科

一、种类、宿主和寄生部位

种类寄生部位常见宿主

丝状网尾线虫气管和支气管羊

胎生网尾线虫同上牛

骆驼网尾线虫同上骆驼

安氏网尾线虫同上马

二、生活史

●直接发育

●成虫在呼吸道内产卵或幼虫,产出的卵被转入消化道,然后从消化道配出外界,在环境内发育为感染性第三期幼虫

●第三期幼虫进入宿主体后,转入肠壁,进入循环系统,最后到达肺部发育为成虫

●胎生网尾线虫为胎生,其他两种为卵胎生

三、致病性和症状

1.主要是虫体寄生于肺部引起的疾病

●由于虫体寄生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刺激黏膜,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

●虫体及其所引起的渗出物阻塞细支气管和肺泡,引起肺肿胀不全,健在组织代偿会出现肺气肿。

●病理学检查,可见气管中有粘性、血性的分泌物,其内含有幼虫、虫卵和成虫,支气管出血,肺膨胀不全和肺气肿,切开肺组织,在切面上可见虫体。

●初次感染的牛和羊对再次感染有抵抗力。

2.病畜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

●病初咳嗽,咳出的粘液中可检出虫体、虫卵或幼虫,病程发展后,咳嗽加强,呼吸困难,患畜消瘦,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

第一十节原圆科线虫(羊小型肺线虫)

●虫体较小,寄生于细支气管,肺泡。

原圆科

一、生活史——间接发育,中间宿主为一些软体动物,如各种螺浉等

●同网尾线虫一样,幼虫随粪便排出,但以后被中间宿主摄入。

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动物摄食中间宿主时发生感染。

第三期幼虫钻入肠壁和淋巴结,进行第三次蜕化成为第四期幼虫,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肺部寄生,在肺部进行第四次蜕化,发育成童虫和幼虫。

●潜伏期:

25~28天

二、致病性和症状

同网尾线虫相似

●由于虫体(主要是幼虫)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进一步向周围组织发展,组织脱落阻塞管道,造成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和胸膜炎。

●由于幼虫寄生和脱落造成的细胞反应,使幼虫便面布满巨噬细胞,有如套膜;。

还有的幼虫表面覆盖一层沉淀物,阻碍幼虫发育。

●毛样缪勒线虫的虫卵可使肺出现结节,直径可达2cm,一般为灰色,胸膜上也可以出现结节。

有的结节继发细菌感染,造成局部脓肿和脓毒性胸膜炎。

●呼吸道症状:

呼吸困难,干渴,严重者可发生大批死亡。

三、症状:

●病例剖检

●痰液和粪便检查

●;临床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