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真题练习.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真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真题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真题练习
2018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河池)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解答】解:
A、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错误;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
C.
2.(2017山东德州)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
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
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该新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B.利用此技术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汽油,另辟一种获得燃料的途径,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项正确;
C.该过程将CO2转化为汽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催化剂是这个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选项正确。
3.(2017重庆)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A选项,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选项正确;
B选项,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空气法。
选项正确;
D选项,动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在自然界中,形成循环,选项正确。
10.(2017辽宁省沈阳市,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说明此气体难溶于水或不宜溶于水,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错误。
3.(2017湖南省娄底市,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的羽毛气味
D.在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相关常见实验的实验现象。
A.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涤纶是有机合成材料,点燃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羊毛是天然材料,点燃时则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错误;
D.电解水实验,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
2,故错误,A正确。
4.(2017广安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反应
B.为防止海鲜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C.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杂质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
D.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答案】D
【解析】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A.甲醛有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保鲜食品,故B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
C.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反应中生成纯碱和氯化铵,氯化铵是一种氮肥,故D正确。
5.(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结构观:
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
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错误;
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相似,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错误;
D.当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时,两种液体混合物后的总体积小于两者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因40%的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10mL40%的浓硫酸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则混合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等于20%,D错误;
故选B。
6.(2017湖南省娄底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河上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
A.图案是由碳笔绘成,碳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图案可以保存很久,故正确;
B.碳跟氧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正确;
C.CO和CO2都是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但是是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也不同,故错误;
D.CO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还具有可燃性,可以做气体燃料;干冰是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2还具有不可燃性,可以用于灭火,故正确,故选C。
7.(2017怀化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实验现象的相关描述。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负极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所以选项正确,故选择D。
8.(2017年北京)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可用作导线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D.铜具有导电性,因此铜丝可用作导线,正确。
故选A。
9.(2017年北京)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0.(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的碳氧是指元素,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A碳循环指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循环,氧循环指氧气及含氧化合物的循环,故错误。
B碳循环及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生长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之间的转换,涉及碳氧循环,故正确。
D碳氧循环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二、填空题
11.(2017贵州省六盘水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_______。
(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NH3B.H2C.O2D.CH4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气体;②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
(1)锥形瓶;
(2)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
(3)BD/BE;CaCO3+2HCl=CaCl2+H2O+CO2↑;(4)C;(5)①CO;②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适合固固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既制取CO2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BE,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故A错误,又因为干燥之后的气体是长进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故B和D错误,C正确;
(5)CO难溶于水,CO2是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剩下CO气体,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CO,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想要在得到CO2气体,需要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强酸制弱酸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2.(2017湖北省荆门市)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
(2)CO2+Ca(OH)2=CaCO3↓+H2O(3)CH4+2O2=CO2+2H2O
(4)CO2+4H2
2H2O+CH4,否,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CO+NaOH
HCOONa
【解析】
(1)”低碳”生活中“碳”指的是CO2,所以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点燃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4)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
CO2和H2,产物是:
水和甲烷,其化学式分别为:
H2O和CH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2H2O+CH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所以答案为:
否,理由:
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5)金刚石是四面体结构的,石墨是层状的结构,二者的区别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答案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
CO和NaOH,产物是:
HCOONa,条件是:
一定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CO+NaOH=HCOONa;
13.(2017年北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燃烧的更旺,发白光;(1分)2H2O2
2H2O+O2↑;
(2)B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解析】
(1)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烧的蜡烛燃烧的更旺;所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
14.(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BC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2Cu+O2
2CuO(1分)
(2)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1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3)2CO+O2
2CO2(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铜受热与氧气反应及实验现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在实验中注意事项
(1)铜片加热生成氧化铜,故2Cu+O2
2CuO。
(2)薄铜片受热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变红,产物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剩余气体含有没反应的一氧化碳,需要尾气的处理即燃烧掉,故2CO+O2
2CO2。
15.(2017日照)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由图可以看出固体减少了20g,即碳酸钙的质量为20g,所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设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11144
20gxy
=
=
x=22.2g
y=8.8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0%
答: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6.(2017•通辽)
(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g.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
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利用关系式法求算一氧化碳的质量,而不要一步步计算;
(2)根据固体差量法求算物质的质量,因为7.2g不是纯净物,且3.2g也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
【解答】解:
(1)设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为x
根据CO还原氧化铜而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CO∽∽∽CO2∽∽∽CaCO3
28100
x10g
=
x=2.8g
(2)设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2O+H2SO4=CuSO4+Cu+H2O固体质量减少量
14416064144﹣64=80
yz7.2g﹣3.2g=4g
=
=
y=7.2g
z=8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
答:
(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2.8g.
(2)①红色固体成分为Cu2O.
②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