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087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题.docx

2018-2019学年度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诘问(jié)譬如(pì) 契约(qì) 恍惚(huǎng)

B.商酌(zhuó) 絮说(xǜ) 妥帖(tuǒ) 拖沓(tā)

C.朦胧(méng)画舫(fǎng) 震悚(sǒng) 累赘(zhuì)

D.菌子(jūn) 愧怍(zuò) 掳去(lǔ) 头颅(l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谋死 驿路 生疏 诲人不卷

B.屏障 取缔 滞笨 颠沛留离

C.田垄 休润 竹蔑 如释重负

D.惶急 陡峭 修葺 悲天悯人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越过千山万水,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总书记就是想实地了解脱贫攻坚 (进展发展展开)情况,看看贫困地区的新面貌。

(2)上学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

(意识认识认知)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4.古诗文默写。

(7分)

(1)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

(2)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3)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

①作家柳青曾说过:

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

②任何从个人主义出发,从名利思想出发的文艺工作者,很难搞出像样的创作。

③柳青扎根在长安县皇甫村14年,从穿着打扮,神态举止甚至日常生活方式,都与当地农民无异,这样就拉近了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④当然,柳青真正深入群众,外在的形象因素只是一部分,更根本的是他对农民群众的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和热爱。

(1)第②句“搞出”的主语是什么。

(1分)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将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判断第④句复句类型,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6.名著导读。

(2分)

在去北极的途中,他们在深约150米左右的海水是遇到了巨型章鱼的袭击,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了肉搏战,尼德·兰也遭遇到了危险,所幸被A所救,经过一刻钟的战斗,最后打败了章鱼。

选段中的A指的是谁?

并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2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孝老敬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活动一:

书心意】请写一则有关“孝老敬亲”的名言。

(2分)

【活动二:

诉恩情】请从自己的长辈中任选一位,说一段感恩的话。

(3分)

【活动三:

知回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平时会为长辈们做什么是呢?

(2分)

三、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10分)

最有价值的投资

她在一家电器厂工作。

几年前,电器厂效益特别好,职工收入丰厚,到了年底,各项奖金发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腰包充实了,同事们大多衣着光鲜,出手阔绰,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购车、开车成为一种风尚,有的家离单位步行才15分钟,也开车上班。

也有人去

买第二套房,在每月工资按部就班的滋润下,轻轻松松地还着房贷。

那些年,她的生活也过得比较宽裕,只是富裕之后,她的消费方式

却与众不同。

她没有去吃喝玩乐,进行高消费,而是报了一个学费高昂的服装设计培训班。

家里人都反对,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行了,又去学什么服装设计,即使你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处?

这笔学费完全是浪费,花得不值。

她振振有词。

这些年,她一直喜欢服装设计,心里有个当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报这个专业,成了她人生的遗憾。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一万块钱学费对她来说,丝毫影响不了生活。

学不成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学成了,既追了梦,又多掌握了一个生存本领,没有什么坏处。

从那以后,她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培训班的师傅一点一滴地学习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回到家又累又困,强撑着精神,再仔细回味白天学到的知识,做好心得笔记。

一年的学习中,她系统学习了服装创作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基本掌握了服装设计到成品的全部流程。

那时,服装设计几乎成了她的全部世界,晚上做梦也在学习,走在街上或是看电视,也是一门心思钻研服装。

学成后,她添置了不少做成衣必需的设备。

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给自己和家人设计制作。

成品出来后,效果很好,常受到他人夸赞。

就这样又经过一年历练,她做衣服的手艺又进步了不少。

于是,她在网上开了一个小店,专门出售自己设计的女装。

她的服装时尚和中国风元素相结合,清新灵动、做工精细,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客户,小店每个月的

进项足以抵得上她的工资了。

不知不觉,几年时光就这样呼啦啦地过去了。

自从前年开始,电器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职工们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职工放假、轮岗、内退,昔日红火的厂子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没有单位做经济靠山,大家的生活压力骤增。

而她面对这样的困境,却没有太大的压力。

给她应急的是她的那家服装店。

虽然小店没有让她大富大贵,但供全家生活,孩子读书已没有问题。

所以,除了变得微薄的工资之外,她每月都有额外的收久源源不断地流进来。

现在想来,她内心非常感激自己当初的选择。

如果当年没有去学习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她现在的生活肯定也和同事们一样,陷入经济拮据之中。

按她目前的工资水平,那笔学费抵她小半年的工资,如今的她肯定不舍得去学习,但当时工资收入花开正艳,那学费对她来说就微不足道了。

看来,有钱了,怎么花确实是个学问。

人在顺途的时候,去享受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居安思危,技能储备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让自己多门手艺,多个技能,多掌握些知识。

那些知识其实就是带在你身边的流动银行,不仅能增强抗击挫折的能力,活得有安全感,还能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让你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运滋味。

8.本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2分)

9.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1)也有人去买第二套房,在每月工资按部就班的滋润下,轻轻松松地还着房贷。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2)那些知识其实就是带在你身边的流动银行,不仅能增强抗击挫折的能力,活得有安全感,还能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让你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运滋味。

(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10.结合全文,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分)

11.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怎样做有价值的投资?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0分)

近乡

三十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在无边的田野里奔跑,穿过一片又一片高高的玉米地,眼前都是陌生的一切。

不知跑了多久,当太阳低到远处的草尖,再次冲出一片玉米地,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河对面,熟悉的村庄正笼罩在斜阳炊烟里。

那一刻,他坐在河边,放声痛哭。

十多年前,当我再次坐在熟悉的河边,对岸依然是生长过我许多梦的地方。

泪落进脚下的泥土里,惊起许多深埋的过往。

那个目光抚摸着的村庄,有一种熟悉,也有一种陌生。

竟是不敢走近,我怕人物

皆非的故土,会让我从此找不到思念的地方。

我宁肯隔河而望,就像很近很近地凝眸那么眷恋的一个梦。

记得大学时假期回家,并不遥远的城市,只隔着一个省,同在东北。

可是,当那片土地越来越近,当火车慢慢驶近自己的城市,依然有着一种巨大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一样的阳光土地,却是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离家乡近了,心便欣然中透着渴望,和微微地忧惧,那种心情说不清来处,仿佛就潜伏在生命里,只在久别重逢的时刻才破土而出。

有一年从更远的地方归来,几乎横跨整个中国,当经过不同的土地,当听过不同的乡音,心如在陌生的海中浮沉。

可是,当一出山海关,当熟悉的方言将我围绕,便仿佛隔着车窗闻到了黑土地的味道。

其实,我并没有离开多久,可是心里却是那么浓重的乡情。

原来走得越远,便会把家乡的范围扩得越大。

就像这一次,我一到山海关,就有了当初在田野里迷路后隔河看到那个小村庄时的心情。

后来认识一个在国外旅居多年的老人,归来时已经时光流转,故乡早已消散在大地上。

可是他依然寻了去,凭着几十年前的记忆,他越走越近。

每走近一步,便踏进一段岁月的沉迷。

他说那是真正的近乡情怯,后来就慢慢地释然,他说,只要故土还在,他的思念,他的梦,就都会有归宿。

也许我们接近的,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地方,更是自己内心中深藏的一种情感。

走在空间的洇染里,也走在时间的漫溯中,于是心底那些从不可碰触的,此刻悄悄地开满了疼痛与甜蜜。

可是有一种近乡

却是毫无来处,或者说,找不到具体的思念源头,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绪?

有个同学曾给我讲,她第一次从极遥远处归来,越是接近成长的地方,心里越是惶恐,那不是人人都有的那种些微的怯意,而是从生命深处漫上来的无依。

她找不到自己的家,在这个城市里。

她生长生活过的地方,不是家,那个有着围墙的大院里,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

她最初 的脚步,没有踏过那种柔软的牵念,仿佛只有冷冷的墙,和别人异样的目光。

在远方也有思念,思念这个城市,可是一接近这个城市,所有的思念都变成了无根的云,孕着不期然的雨。

后来,她再度归来,心里却是有了暖意,也有了那种怕且盼的渴望。

她说,总有一个地方是开始,总有一些人可以称为亲人,虽然不一定是出生之地,虽然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既如此,就是家乡,就是归处,就是心的依托。

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回来,在接近家乡的时候,她的心儿都温柔得像要滴出水来。

不想离开,可是却喜欢离开后的归来,喜欢家乡在望时,心中柔软地开满了花朵。

1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作者的心路历程。

(3分)

13.为什么国外旅居多年的老人,故乡早已消散,他还要凭记忆追寻?

(2分)

14.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离家乡近了,心便欣然中透着渴望,和微微地忧惧,那种心情说不清来处,仿佛就潜伏在生命里,只在久别重逢的时刻才破土而出。

15.“就是家乡,就是归处,就是心的依托。

”为什么作者说家乡是心的依托?

(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1题。

(10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6.解释下面蓝色的词语。

(4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