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镇总体规划.docx
《塘栖古镇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塘栖古镇总体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塘栖古镇总体规划
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
余杭区农业局
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2009年9月
项目名称:
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
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项目编制组:
顾问:
殷明发教授旅游策划专家
范能船教授旅游文化专家
组长:
林震华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成员:
范勤年教授旅游规划专家
王振俊高工园林景观设计专家
林爱瑜旅游规划师
吴才满旅游规划师
周可拓旅游规划师
吴晓雪景观设计师
毛其军景观设计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纲1
一、规划名称1
二、规划范围1
三、规划期限1
四、规划原则1
五、规划依据1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2
一、休闲农业发展概况2
二、塘栖枇杷休闲农业发展概况3
第三章资源概况与开发评价4
一、资源概况4
二、资源评价5
第四章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6
一、优势分析6
二、劣势分析6
三、机遇分析6
四、挑战分析7
第五章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8
一、总体定位8
二、开发思路8
三、战略目标8
四、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8
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项目规划9
一、布局原则9
二、布局结构9
三、项目规划10
第七章 产品设计与游线组织17
一、设计原则17
二、产品设计18
三、游线组织19
第八章客源分析与市场营销20
一、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20
二、市场营销策略21
第九章保障系统规划23
一、服务设施规划23
二、市政专项设施配套24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25
一、开发时序25
二、投资估算25
三、效益分析26
第十一章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27
一、加强休闲农业开发管理27
二、加大建设用地扶持力度27
三、建立开发建设专项资金27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7
图件:
第一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名称
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塘栖枇杷板块是余杭休闲观光农业十大板块之一,规划区域为邵家坝村、塘北村、宏磻村、柴家坞、超丁村五个区块,规划区总面积为4000亩。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9至2020年,共12年,分三期实施。
1.近期3年:
2009年——2011年;
2.中期4年:
2012年——2015年;
3.远期5年:
2016年——2020年;
四、规划原则
(一)品牌化原则
深度挖掘塘栖镇现有的休闲农业资源,以枇杷、蚕桑、美食等优质资源为中心,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休闲农业产品,打造塘栖镇特有的品牌,以提高塘栖镇休闲农业产品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力。
(二)一体化原则
一体化原则即把握好塘栖枇杷板块开发布局的合理性,以实现区内的各大项目之间协调发展;同时以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塘栖镇和周边省市范围内旅游快速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内休闲农业和旅游联动发展。
(三)差异性原则
塘栖镇休闲农业产品的定位,必须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塘栖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条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容易造成同周边地区之间的同质竞争,差异性原则也是本规划产品定位的重点。
(四)持续性原则
持续发展原则是塘栖镇休闲农业产品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发展,控制好环境容量,保证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度挖掘规划区内的文化内涵,如:
枇杷文化、美食文化、水乡文化以及各类文化碎片等等,提高产品的生命力。
五、规划依据
(一)行业规范依据
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5.《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6.《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33/T589-2005);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二)相关成果依据
1.《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2006年;
2.《杭州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2006年;
3.《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2008年;
4.《杭州市余杭区旅游资源保护规划(2008-2020)》2008年;
5.《杭州市余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2007年;
6.《杭州市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2008年;
7.《杭州市余杭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5-2010)》2005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一、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休闲农业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田园农业观光、民俗风情游览、农家乐、村镇休闲、科普教育等。
作为当今国内外休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正在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一个新热点。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2006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中,第一次提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中国开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标志。
各地依托本地休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采取各种引导和支持政策,促进休闲农业蓬勃兴起,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的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民间工商资本活跃,交通设施通畅便利,省内及周边的大中城市较多,城镇居民出行欲望强烈,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浙江休闲农业起点高、起步早,发展快、效益好。
截至2008底,浙江省已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463个,从业人员6.05万人,总面积达146.95万亩,接待旅游观光游客2680余万人次,年总产值达到了66.31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浙江省成立了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于今年首次推出了巨网捕鱼采蜜游、江南大地休闲游、杭州湾果园采摘游、桑果采摘渔家游、廊桥—畲乡农情文化游、竹乡生态品茗游、华庄古镇休闲游、越乡品茗赏戏游、花卉温泉风情游、钱江源生态桔海游、仙居临海踏青赏花游和海岛渔家休闲游12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大地之春湿地生态游、楠溪江乡村风光游、南太湖田园风情游、绍兴榧乡淘宝游、浙中农业科技生态游、浙南竹海倾情游、瓜田柚园观光游和山海风情赶海游8条优秀线路。
(三)杭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杭州都市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杭州依托当地特有的乡村资源,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得到了各级政府、国内外投资者、旅游观光者以及广大城乡居民群众的关注和青睐。
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市委[2003]3号),明确提出:
“利用城市空间、田园景观和山水资源,积极发展具有自然特色、田园情趣,展示现代农业设施和科技水平,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花卉植物园、森林公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市级重点培育10家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区。
”这是市委、市政府首次明确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中积极倡导发展的新兴产业。
2005年至2008年,杭州连续推出四批69个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通过示范推动、精心筹划、改造拓展等,目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含“农家乐”旅游)接待点200余个,形成了极具农业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竹园、中草药园等专业化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和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主要分布在近城区的萧山、西湖、余杭和远郊的临安和桐庐地区。
其类型结构主要以综合类示范园区、专业化示范园区和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使传统生态农业风情和神奇高科技农业内涵,以观光休闲、观赏采摘、体验考察、科普教育等形态步入了旅游市场,大大丰富并满足了杭州市居民及周边省、市乃至世界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四)余杭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余杭区充分利用本区产业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
2007年,余杭区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3.5亿元,解决长期就业人数50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达300多万人次。
已发展各级休闲观光农业园(点)40余家,其中区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家,规划总面积2.38万亩,规划总投资达4.4亿元;市级示范单位11家;省级休闲观光特色点4家;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2006、2007年连续2年获得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一等奖。
余杭区休闲观光农业的重点发展项目是花卉苗木观赏、果菜采摘、垂钓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作为主的生态型休闲观光项目。
调查表明,余杭区休闲观光农业点基本都具有餐饮接待能力,其中半数以上配有标准住宿房间、会议室、休闲娱乐等设施。
二、塘栖枇杷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塘栖枇杷“农家乐”起步较早,最先源于九十年代末杭州派克兰公司推出的“枇杷采摘、品尝”活动,此后超山休闲农庄、塘栖枇杷特色园区、琵琶湾农庄、超山休闲农庄等主题型农庄相继设立;姚家埭村、李家桥村的果农也开始尝试“采枇杷、吃农家菜、赏乡村风光”农家乐活动,枇杷“农家乐”由此在农户中兴起。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塘栖枇杷节,各地农家乐爆满,大约接待游客57.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9029.7万元。
枇杷已经成为塘栖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柱,2001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塘栖镇为“浙江枇杷之乡”。
近年来,塘栖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
第三章资源概况与开发评价
一、资源概况
(一)主要资源
1.土特产品
塘栖四乡土壤宜植桑麻蔬果,素以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著称。
塘栖蜜饯、禽蛋、板鸭、淡水鱼、七味咸茶等土特产,广受游客喜爱。
塘栖曾是我国四大枇杷主产区之首,自隋至今已有近1400年栽培历史。
从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品质和风味卓绝,堪称枇杷的精品。
塘栖枇杷是浙江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的地方特色产品,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为果中珍品。
在1980年全国枇杷品种评比中获鲜食、制罐两项第一名,1999年获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暨新技术新品种交易会金奖,2001年获中国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3年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
2004年5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塘栖枇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5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杭州市著名商标,同年11月获余杭区公众喜爱的十大商标。
2006年,塘栖枇杷又被评为区优质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GB/T19908-2005)。
2007年3月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塘栖现有枇杷面积15000亩,产量3000吨,产值4000万元。
2.水体景观
塘栖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规划区近千亩的水塘,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是休闲农业开发重点利用的资源。
3.桑蚕文化
塘栖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乡农们有着栽桑养蚕的习惯和经验,它是余杭的蚕茧重要产地,也是全省最早的机械缫丝工业发源地。
4.美食资源
塘栖的饮食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美食有塘栖板鸭,细沙羊尾,烂糊鳝丝,烘豆茶,上梁元宝、定亲饭圆和立夏狗等米塑食品。
每年的塘栖“美食节”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5.民风习俗
(1)蚕桑生产民俗
伴随着栽桑养蚕产生了不少民俗,在塘栖塘北村这些习俗都在流行,如:
“关蚕门”、“开蚕门”、“谢蚕花”、“扫蚕花地”、“敬蚕神”、“剪蚕花”等等。
塘栖茧圆与蚕桑生产习俗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水丝绵:
旧时,塘北村家家户户都自行手工缫丝,至今还保存着清代咸丰年间的手工缫丝车。
缫丝过程中的次品茧,蚕家们就拿来做清水丝绵,至今蚕妇们还都会做。
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色泽洁白、无绵块绵筋、厚薄均匀,“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轧蚕花:
旧时,每逢清明,蚕农们都要去超山“轧蚕花”,轧蚕花时,男男女女都戴有一朵纸剪的或绢做的“蚕花”,男的将蚕花插在帽檐上,女的将蚕花戴在发结上,场面十分壮观。
“轧蚕花”这一项目被列入余杭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塘栖茧圆:
蚕农们为求蚕的丰收,十分崇拜蚕神。
每逢蚕神生日,蚕农们都会在自己家中祭拜蚕神,或去蚕神庙中祭拜。
祭拜蚕神时须做一些供品,其中茧圆是必不可少的。
茧圆是用米粉做成,最初是与茧子大小相仿的小圆子,后蚕农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茧圆做成丝束、元宝、龙蚕、桑叶等形状,此俗如今仍在塘北村一带流行。
(2)打茶会
现民间仍保持着“打茶会”的饮茶习俗。
打茶会时,当地居民三五成群,用白细瓷镶花碗泡“七味咸茶”,品茶会友。
(二)周边可利用的其他文化资源
塘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规划区周边丰富的文化资源,亦可加以利用挖掘。
主要有:
——运河文化: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
——古镇文化:
塘栖迄今尚存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水南娘娘庙等,还有横亘古运河的七孔长桥—广济桥、明清时期建筑等名胜古迹。
政府规划通过5年时间对古镇塘栖加以保护和开发建设,将其打造为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梅花文化:
塘栖超山梅花早已名闻遐迩,以“古、广、绝”著称,与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并称“江南三大探梅胜地”。
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杭州梅花节,来自于周边城市的赏梅游客络绎不绝。
二、资源评价
(一)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
塘栖物产丰富,其枇杷、杨梅、青梅、菱藕、甘蔗等久负盛名。
如枇杷、蚕桑、梅花等种植已有千百年历史,相关休闲农业开发具有一定的文化支撑和地域特色,发展潜力大。
(二)自然景观观赏性强
塘栖山明水秀,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旧时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现今十里梅海之超山、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
此外,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丁山河漾、西太漾、北塔漾、白云漾等区域丰富的水体资源,纵横交错的河流也为塘栖增添了一份自然之美。
(三)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塘栖的民俗风情十分丰富,如现民间仍保持着“打茶会”的饮茶习俗、塘栖塘北村蚕桑生产习俗仍在流行;关于塘栖的传说故事、诗词书画等以及反映民俗、节气的歌谣,充分显示了塘栖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第四章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已纳入杭州市临平副城。
镇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可进入性良好,杭宁高速穿城而过,09省道、京杭运河东西向贯穿全镇,杭州水上巴士终点站落户塘栖。
随着申嘉湖杭高速全线贯通,将大大缩短上海、浙北地区往来塘栖的距离。
(二)良好的产业基础
塘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市场培育、体制转轨、思想开发、经济实力、客源基础方面较其他一般地区更具优势。
近年来,塘栖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做好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四篇文章,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目前已初步形成枇杷、禽蛋、水生作物三大优势产业带,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大的品牌效应
塘栖枇杷风味卓绝,具有全国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等殊荣。
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的“枇杷节”,增强了塘栖枇杷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了塘栖的知名度,这为进一步发展塘栖休闲农业,提供了强大的品牌支持。
二、劣势分析
(一)建设用地规模有限
目前,余杭区不断加大土地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农业设施用地进行了严格控制,用于休闲观光的接待、活动设施建设用地,难以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产品季节性突出
目前,塘栖镇休闲农业主要以枇杷采摘为主,古镇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览等产品初步开发。
农业休闲旺季主要集中在枇杷成熟的5、6月份,其余时间则鲜有游客来访。
旺季时景区游客聚集,宾馆、饭店爆满,停车场车满为患,造成了旅游设施的过度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三)开发程度不高
塘栖镇已有多家农户开展枇杷农家乐项目,由于大多依靠农户自身投资建设,因此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服务不尽如人意、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急需通过统一规划,加以规范引导。
三、机遇分析
(一)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
国家“十一五”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破题后,浙江确定农业走“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型和服务型”的发展之路。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旅游局先后出台了《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浙江省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等标准。
杭州市《关于促进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政府明确提出了对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在工商、税务、卫生、公安消防、金融信贷、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余杭启动了中华农业大观园、良渚农耕文化、运河渔家乐、径山禅茶文化等十大农业板块的规划编制,区财政部门对板块建设项目将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农家乐特色村建设配套公共设施和文化、生态保护设施,将按不超过投资额30%进行奖励。
这些政策导向性文件、标准的出台为余杭及塘栖休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二)重大旅游项目对休闲农业的带动
目前,塘栖镇正在大力推进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和超山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塘栖旅游的全面发展对休闲农业开发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将为做大塘栖休闲农业产品提供配套休闲服务设施和强大的客源支撑。
(三)新农村建设对休闲农业的促进
余杭区的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并注重挖掘和利用农村自然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场景和浓郁的乡风民俗,发展的农业、整洁的村容、文明的乡风和不断走向宽裕的农民生活等为塘栖镇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扎实、更宽广的平台。
(四)交通圈构建对休闲农业的推动
杭州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和“1.5小时旅游交通圈”的重大交通发展战略对塘栖可进入性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促进塘栖短程游的发展,而休闲农业满足了游客对短距离旅游的需求。
四、挑战分析
(一)同质化竞争激烈
近年来,各地休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如余杭周边枇杷产区多在做枇杷采摘游产品,福建、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内的温州、衢州等一大批枇杷生产基地,也在开发枇杷相关的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二)人才制约明显
在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如何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才,以及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骨干力量,从而带动塘栖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将成为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规划区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时发挥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品牌效应突出的优势;抓住塘栖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非常重视的机遇;善于转化建设用地利用、产品开发等存在的一些劣势;迎接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挑战,从而实现有效推动塘栖枇杷板块休闲农业的快速、合理、有序发展。
第五章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定位
以塘栖古镇水乡文化为背景,以精品枇杷资源为核心,结合塘栖优势农业,打造集农业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杭州市近郊著名的休闲农业点、浙江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和长三角知名的御果文化体验中心。
二、开发思路
(一)做强枇杷产业
枇杷是塘栖休闲农业的重要品牌,也是“江南御果园”的主要载体,规划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丰富枇杷品种,提升枇杷采摘休闲产品,开发枇杷深加工产品,延长枇杷产业链,做强“枇杷”产业。
(二)挖掘美食文化
塘栖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美食历来相当讲究,塘栖菜口味以清淡为主,轻油、轻酱、讲究刀工和火候,并以“色、香、味”为评判标准。
规划结合传统名菜肴、乡村饮食风俗和土特产等,深度挖掘塘栖美食文化,丰富塘栖休闲农业产品的内容。
(三)打响御果品牌
《唐书·地理志》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塘栖枇杷在唐朝时已奉为贡品,为江南御果之一。
规划结合相关休闲产品的开发和江南御果园的打造,赋予传统的枇杷园以御果文化,将塘栖打造成长三角“御果文化”的体验中心。
(四)开发乡村旅游
通过对现有休闲农庄的改造提升和新兴农庄的规划建设,依托塘栖枇杷采摘、古镇体验、梅花观光、农家乐等重要产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使其成为杭州近郊著名的休闲农业点和浙江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
三、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产业背景及规划区的资源条件,近中期目标定位为杭州近郊著名的休闲观光农业点和浙江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远期打造成长三角知名的御果文化体验中心。
(二)具体目标
——实现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3-5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3-5个的目标,引导开发一批主题农庄、特色农业观光园与规范化的农家乐(农户),以此实现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
——扶持3-4家果农合作组织和水果深加工企业;积极引导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1-2家富有竞争力的大型休闲农业企业。
——推出1条有较大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四、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
(一)主题形象
千年古塘栖,江南御果园
【千年古塘栖】:
塘栖具有千年历史,在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自古即是江南佳丽地,千年古塘栖主要突出塘栖镇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的风韵。
【江南御果园】:
“江南”主要反映了塘栖水乡特色;塘栖枇杷为唐朝贡品,“御果园”以此为背景,突出其品质和风味卓绝的特点,也从侧面说明塘栖枇杷悠久的历史。
(二)宣传口号
塘栖古镇,御果之乡
塘栖枇杷,唐朝御果
游江南佳地,品塘栖枇杷
江南佳丽地,御果大观园
千年古塘栖,百万黄金丸
(注:
枇杷因果皮金黄,诗人都以“金丸”作比,如宋代诗人陆游: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刘子晕“万颗金丸缀树稠”;宋祁“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等描述,“千年古塘栖,百万黄金丸”表明了塘栖是江南富庶之地,品尝“黄金丸”能为游客带来财富。
)
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项目规划
一、布局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休闲农业需求和消费行为规律,便于组织相关活动和进行游线路设计。
2.突出特色原则
突出塘栖的枇杷文化、蚕桑文化、美食文化、水乡文化等特色,创新亮点,显示重点,形成各有特色的功能区块。
3.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规划区的地域文化、自然条件和资源实际状况,在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和项目设置上,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开发条件,发挥资源组合优势。
4.功能互补原则
各区块的休闲农业项目设置,应注重功能特色,做到功能互补,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
二、布局结构
塘栖枇杷板块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为:
一心、一带、三区。
一心:
御果文化体验中心
一带:
水乡风情带
三区:
精品枇杷休闲区
水乡农家娱乐区
枇杷种植加工区
三、项目规划
(一)御果文化体验中心
1.区块位置:
位于塘栖镇北部邵家坝村,面积约为1000亩。
2.现状描述:
邵家坝村紧临德清、临平、崇贤,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区块现状主要由农田、水域及村庄组成,毗邻塘栖古镇。
区内现有的琵琶湾生态庄园具有一定的规模,一期占地约为368亩,二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