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5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示范教案1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在新课标中的描述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的层次。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及其完善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基因是如何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的。

教材用小字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细胞质遗传,指出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其中的遗传基因只能通过母亲传给下一代。

本节中教材还通过开始的“问题探讨”和结尾的“技能训练”引出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说明即使基因型完全相同,但其表达过程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性状出来。

最后指出在生物体中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再一次强调了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学习生物一定要建立系统观。

这一节实际上是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与第一模块的“蛋白质的功能”的综合,上一节中刚讲完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那么学生就会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到底与生物的性状特征有什么关系呢?

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会很自然地这样去思考,提出这些问题,但他们的知识是能回答的,关键是要老师能点拨学生从蛋白质的功能去想,以前提过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这样就把两节知识连接上了。

然后再从两节的内容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中心法则”,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中心法则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的升华就是不断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老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点拨。

在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基因、蛋白质、性状关系时,主要又是用一些表现异常的例子,如白化病、囊性纤维病等,这里为将来学习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乃至生物的进化打下伏笔。

所以本节在前后知识关联上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

2.过程与方法

(1)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本质原因。

(2)点拨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课件(中心法则图解、白化病病因图解、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图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本节教学以理论为主,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图表来呈现会有更好的条理,所以课前准备,老师主要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清晰的中心法则图解、白化病病因图解、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图解。

[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图,与同学们一起回顾复习转录和翻译过程。

图4-2-1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详细地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现在请你根据这幅图,画出一张流程图,简要地表示出其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下面大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

(学生:

DNARNA蛋白质)

[师生互动]

1.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

其实生命的本质就是遗传信息的流动,整个生命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准确无误、顺畅及时地进行流动。

刚才大家概括的也是生命中的一条遗传信息流动方向。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928年,格里菲思(F.Griffith)首次观察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1944年,艾弗里(O.Avery)等发现转化因子是DNA。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进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明新的噬菌体颗粒是由DNA复制的,从而使人们的注意力从蛋白质转向核酸分子上。

一时间,许多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DNA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认识到阐明DNA的化学结构在了解基因如何复制上将是主要的一步。

后来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综合各方面的研究,建构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遗传、结构和生化的主要特征,成为生物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正式诞生,极大地促进了对生物体内遗传信息贮存、传递和转移规律的研究。

这一模型本身就隐含着一个明显的特征,揭示了DNA分子何以复制其自身。

这种半保留复制机制得到科恩伯格(A.Kornberg)、梅塞尔森(M.Meselson)和泰勒(J.H.Taylor)等人的证实。

DNA半保留复制机制阐明了遗传信息世代间的传递方式。

然而,遗传信息究竟以什么方式控制遗传呢?

许多学者都曾指出,基因是以某种方式通过细胞代谢而起作用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1902年,加罗德(A.Carrod)关于先天性代谢缺陷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这一领域里实验研究的开端,而之后比德尔(G.Beadle)和塔特姆(E.Tatum)的工作则强有力地证明了基因突变引起了酶的改变,而且每一种基因一定控制着一种特定酶的合成,从而于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

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暗示了基因的作用是指导蛋白质分子的最后构型,从而决定其特异性。

这对人们认识基因控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促进了对基因和蛋白质线性对应关系的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DNA双螺旋结构和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分别从结构上和功能上阐述了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把“基因是什么”和“基因如何起作用”这两个重要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克里克就预见了这个遗传信息流动的一般规律,他在1957年提出一个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概括如图(4-2-2):

图4-2-2

中心法则在后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揭示后获得公认,中心法则实质上蕴涵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其产生和发展则与人类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

但随着实验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其中心法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看书本P69的三个资料。

你如何分析这三个资料?

你认为这些资料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为什么?

(学生:

没有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因为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来看,传统的中心法则中指出的遗传信息流动是没有错的,这里的资料只是指出了新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既然是新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中心法则应该全面地反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你认为对传统的中心法则应作如何的修改?

(学生: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反过来流向DNA,如致癌RNA病毒)

(学生: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如RNA肿瘤病毒)

(学生:

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如疯牛病病毒)

很好,这三个补充,哪个是确信无疑的了呢?

哪个还只是可能正确的?

(学生: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反过来流向DNA,如致癌RNA病毒;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如RNA肿瘤病毒,这两个是已经被科学家确认了的。

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如疯牛病病毒,这个还没有被完全确认)

根据这个讨论结果,请修改课本P68图4-7的中心法则,结果如图4-2-3所示。

图4-2-3

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中心法则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中心法则第一次阐明了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规律,对以后大量关于基因性质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导致了现代生物学研究战略的根本转变。

中心法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信息角度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不仅揭示了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在不同物种间的统一性,而且也证明了同一物种不同世代间信息转移的统一性。

中心法则对生命物质基础和生命主宰物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给予了实质性的回答。

(2)中心法则为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遗传、发育和进化是最基本的三大生命现象。

对这三者的研究分别形成了遗传学、胚胎学和进化论。

长期以来,这三门学科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遗传与发育、发育与进化的相互关系方面却留下了大片空白,始终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理论,追求统一性是科学和哲学的崇高使命。

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探讨贯穿于生命科学发展的始终。

生命科学中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都从不同方面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而这种论证既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综合和发展,又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会对哲学思想产生影响。

如果说,遗传学是生物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过程可在其中被理解为一个理性的统一体,那么,就可以说,中心法则是遗传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个统一解释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统一体。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只讲到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了蛋白质,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到底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有什么关系呢?

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们是能回答出刚才提出的问题的,我们在必修1中已学过相关知识了,大家好好想想,蛋白质与生物性状特征有什么关系?

(学生: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很好,蛋白质是如何承担生命活动的呢?

(学生: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动的功能。

例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系统的必要成分,它们伴随着肌原纤维的收缩而产生运动)

(学生: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

例如,脊椎动物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在呼吸过程中都起着输送氧的作用。

血液中的脂蛋白有运输脂质的作用)

(学生:

有些蛋白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例如,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参与血糖的代谢调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学生:

有些蛋白质参与机体防御机能,如抗体)

(学生:

在物质进出细胞膜时,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蛋白质作为载体)

(学生:

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参与下进行的)

很好,大家思路一打开,可以回想到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很多生理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蛋白质,一方面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中蛋白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蛋白质又作为酶或激素对生命的新陈代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蛋白质也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信号交换的关键分子。

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不同的蛋白质就会使生物体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而基因也正是通过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来调控生物的性状特征的。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基因、蛋白质与生物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前面刚学的豌豆有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100多年前,孟德尔用遗传因子的假设作出精彩的解释,如何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对相对性状呢?

大家阅读一下课本P69,看这两种豌豆在基因有什么不同?

(学生:

皱粒豌豆中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蛋白质合成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

皱粒豌豆中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酶的生理活性如何变化?

(学生:

因为没有了淀粉分支酶,导致豌豆中游离的蔗糖不能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这与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

淀粉具有亲水性,能吸水膨胀,而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因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鼓鼓的。

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很好,我们可以简要地用图4-2-4来表述:

图4-2-4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发生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