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448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docx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

1、某组等高软横跨,横向跨距为15.2m,横向承力索弛度为3.6m,求横向承力索长度。

解:

ι=15.2m ƒ=3.6m

L=ι+

L=15.2+

L=17.2(m)

 

2、绘出直线区段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平面示意图,标出名称和尺寸。

直线区段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平面示意图如右图:

评分标准:

(1)绘图正确得5分。

(2)标注名称和尺寸得5分。

 

3、试画出直供+回流线方式的原理接线图,并简要说明该供电方式的特点?

此方式是在接触网支柱上仅架设一条与钢轨并联的导线,以使钢轨中的电流尽可能经由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这样既使供电回路结构简单,又能起到防护效果。

在设计回流线时应设法使回流线尽量靠近接触线,以增加二者之间的互感作用,迫使更多的牵引电流沿着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以降低对通信线路的感应影响。

为此,回流线的架设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在接触悬挂的侧面;其二是在接触悬挂的正上方。

后者要比前者效果好些,但是安装困难。

总的来说,这种方式的防护效果要比吸流变压器差些,但是经济性好、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修工作量小,且防干扰性能不随负荷电流改变。

同时,这种方式供电回路简单,回路阻抗较小,一次投资及运营费均较低。

4、某锚段接触线采用TCG110型导线,测出导线平均磨耗高度为3.2mm,传动比为1:

2,在表中查出磨耗面积,导线此时张力应调为多少?

坠砣应如何调整?

解:

(1)查表得:

残存高度为12.32-3.2=9.12mm

(2)磨耗面积a=24.73mm2

(3)查图,残存高度为9.12mm时导线应有张力为10000N

(4)原有坠砣数:

块,现应有坠砣数

块,卸掉2块。

5、某锚段接触线采用TCG110型导线,原坠砣为17块,测出导线平均磨耗高度为2.54mm,传动比为1:

3,在表中查出磨耗面积,导线此时张力应调为多少?

坠砣应如何调整?

解:

(1)查表得:

残存高度为12.32-2.54=9.78mm

(2)磨耗面积a=17.84mm2

(3)查图,残存高度为9.78mm时导线应有张力为10500N

(4)原有坠砣数为17块,现应有坠砣数

块,卸掉3块。

TCG110型接触导线磨耗换算表

 

高(mm)

0

1

2

3

4

5

6

7

8

9

9.0

26.03

25.92

25.81

25.70

25.60

25.49

25.38

25.27

25.16

25.05

1

24.04

24.83

24.73

24.62

24.51

24.40

24.29

24.19

24.08

23.97

2

23.86

23.76

23.65

23.54

23.43

23.33

23.22

23.11

23.01

22.90

3

22.80

22.69

22.58

22.48

22.37

22.27

22.16

22.05

21.95

21.84

4

21.74

21.63

21.53

21.42

21.32

21.22

21.11

21.01

20.90

20.80

5

20.70

20.59

20.49

20.38

20.28

20.18

20.07

19.97

19.87

19.77

6

19.66

19.56

19.46

19.36

19.26

19.15

19.05

18.95

19.85

19.75

7

18.65

18.55

18.44

18.34

18.24

18.14

18.04

17.94

17.84

17.74

8

17.64

17.54

17.44

17.34

17.25

17.15

17.05

16.95

16.85

16.75

9

16.65

16.56

16.46

16.36

16.26

16.17

16.07

15.97

15.87

15.78

TCG85型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高(mm)

0

1

2

3

4

5

6

7

8

9

9.0

10.71

10.63

10.55

10.46

10.37

10.29

10.21

10.12

10.03

9.95

1

9.87

9.78

9.70

9.62

9.53

9.45

9.37

9.28

9.20

9.12

2

9.04

8.96

8.87

8.79

8.71

8.63

8.55

8.47

8.39

8.31

3

8.23

5.15

8.07

7.99

7.92

7.84

7.76

7.68

7.60

7.52

4

7.44

7.37

7.29

7.22

7.14

7.06

6.99

6.91

6.84

6.76

5

6.68

6.61

6.54

6.46

6.39

6.32

6.24

6.17

6.10

6.02

6

5.95

5.88

5.81

5.74

5.66

5.59

5.52

5.45

5.38

5.31

7

5.24

5.17

5.10

5.03

4.96

4.90

4.83

4.76

4.69

4.62

8

4.55

4.49

4.42

4.36

4.29

4.23

4.17

4.10

4.04

3.97

9

3.91

3.85

3.78

3.72

3.66

3.60

3.54

3.47

3.41

3.35

6、某直线区段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与锚柱的跨距值为50米,锚柱限界为3米,转换柱限界为2.8米。

接触线工作张力为1500kg,承力索工作张力为1500kg。

分别求出同侧、异侧下锚时,下锚支的承力索、接触线产生的下锚力。

解:

(1)

(2)同侧与异侧大小相等。

答:

同侧、异侧下锚时,下锚支的承力索、接触线产生的下锚力均为121.5kg。

7、某直线区段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与锚柱的跨距值为50米,锚柱限界为3米,转换柱限界为2.8米。

接触线工作张力为1500kg,承力索工作张力为1500kg。

分别求出同侧、异侧下锚时,下锚支的承力索、接触线产生的下锚力。

解:

(1)

(2)同侧与异侧大小相等。

答:

同侧、异侧下锚时,下锚支的承力索、接触线产生的下锚力均为121.5kg。

8、某区间接触网支柱分布在曲外三个支柱(68#、70#、72#),68#~70#跨距为48米,70#~72#跨距为52米,接触线工作张力为1500kg,曲线半径为1200米。

求70#定位点所受的水平分力。

解:

答:

70#定位点所受的水平分力为62.5kg。

9、某一直线区段接触网三个支柱(51#、53#、55#)跨距相等都是50米,张力1000kg,“之”字值均为300mm。

求53#支柱的“之”字力是多大?

解:

答:

53#支柱的“之”字力是24kg。

10、见图,支柱的测量卡子尺寸CD为436mm,支柱的AB点为462mm,线坠中心指向距支柱外缘220mm,问该支柱(H38)的倾斜率是多少?

解:

AB的中点应为231mm,支柱外缘与线坠中心距离为220mm,则外倾数据为:

S=

外倾率为:

答:

该支柱的倾斜率是11mm/m。

 

11、软横跨

,设计节点为1、5、8、5、6、5、1,结构计算、测量尺寸见图3-9。

求横向承力索的下料长度、安装线夹位置及绝缘子串位置的断线点。

答:

首先应根据设计规定的节点列出应扣除的零件尺寸。

节点1:

600型杵头+绝缘子(3个)+杵座线夹计950mm

节点8:

双耳楔形线夹+球头挂环+绝缘子(3个)+杵座楔形线夹计580mm

其它节点不存在扣除零件问题,且线夹处钢绞线回头长度规定500mm。

作出下料图如图。

m1=C1-节点1扣除尺寸+500=3390(mm)

m2=(C2-节点8扣除尺寸)÷2+500

=(5680-580)÷2+500

=3050(mm)

m3=m2=3050(mm)

m4=C3=5020(mm)

m5=C4=5010(mm)

m6=C5-节点1应扣除尺寸+500=3760-950+500=3310(mm)

m总=m1+m2+m3+m4+m5+m6

=3390+3050+3050+5020+5010+3310

=22830(mm)

尺寸复核:

C1+C2+C3+C4+C5=3840+5680+5020+5010+3760=23310(mm)

m1+m2+m3+m4+m5+m6+2×节点1扣除尺寸+节点8扣除尺寸-4×回头尺寸=3390+3050+3050+5020+5010+3310+1900+580-4×500

=23310(mm)

证明下料图线索下料长度m总正确。

上、下部定位索下料图同理。

12、已知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GJ-70+GLCB80/170)某锚段当量跨距

D=40m,设计接触线高度H0=6m,所在跨距为

=60m,调整时的气温tx=25℃,确定此跨距中各吊弦点接触线高度?

解:

由GJ-70+GLCB80/170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安装曲线图中查得

D=40m,

=60m,tx=25℃时接触线驰度f=+80mm(即跨距最低点与支柱旁第一吊弦点的接触线高度差为80mm)。

画吊弦位置分布示意图。

本题简单链形悬挂的跨距为60m,应有7根吊弦,分别将它们排号为:

1、2、3、4、3、2、1。

见下图。

第4根吊弦为跨距中部最低吊弦,此吊弦点处接触线高度H4=H0-f=6000-80=5920mm。

将弛度值按半跨吊弦数量等分(不包括支柱旁第一吊弦,包括最低吊弦),即80÷3≈27mm。

靠近最低吊弦点的第一根吊弦(本题为标号3的吊弦)处接触线高度为最低吊弦点处接触线高度+1个等分数。

本题为H3=5920+27=5947mm。

靠近最低吊弦的第二根吊弦(本题为标号2的吊弦)处接触线高度为最低吊弦点处接触线高度+2个等分数。

本题为H2=5920+2×27=5974mm。

13、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J-70+TC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吊弦离中心锚结900m,aj=1.7×1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值。

解:

(1)tmax=+40℃,tmin=-20℃

(℃)

(2)L=900m=9×105mm,aj=1.7×10-5/℃,tx=40℃

E=Laj(tx-tp)=9×105×1.7×10-5×(40-10)=459(mm)

答:

此吊弦向下锚方向偏移459mm。

14、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J-70+TCG-8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aj=1.7×10-5/℃,吊弦离中心锚结600m,计算温度为30℃时吊弦偏移值。

解:

(1)tmax=+40℃,tmin=-20℃

(℃)

(2)L=600m=6×105mm,aj=1.7×10-5/℃,tx=30℃

E=Laj(tx-tp)=6×105×1.7×10-5×(30-10)=204(mm)

答:

此吊弦向下锚方向偏移204mm。

15、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J-70+GLCB

,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aj=1.7×10-5/℃,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500m,计算温度为-10℃时腕臂相对于支柱中心的偏移值。

解:

(1)tmax=+40℃,tmin=-20℃

(℃)

(2)L=500m=5×105mm,aj=1.7×10-5/℃,tx=-10℃

E=Laj(tx-tp)=5×105×1.7×10-5×(-10-10)=-170(mm)

答:

此腕臂相对于支柱中心向中心锚结方向偏移170mm。

16、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J-70+TC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aj=1.7×10-5/℃,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800m,计算温度为40℃时定位器相对于支柱中心的偏移值。

解:

(1)tmax=+40℃,tmin=-20℃

(℃)

(2)L=800m=8×105mm,aj=1.7×10-5/℃,tx=40℃

E=Laj(tx-tp)=8×105×1.7×10-5×(40-10)=408(mm)

答:

此定位器相对于支柱中心向下锚方向偏移408mm。

17、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J-70+TCG-11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aj=1.7×10-5/℃,吊弦离中心锚结800m,计算温度为-20℃时吊弦偏移值。

解:

(1)tmax=+40℃,tmin=-20℃

(℃)

(2)L=800m=8×105mm,aj=1.7×10-5/℃,tx=-20℃

E=Laj(tx-tp)=8×105×1.7×10-5×(-20-10)=-408(mm)

答:

此吊弦向中心锚结方向偏移408mm。

18、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35m,K=4时的吊弦间距。

解:

L=35m,K=4,e=4m

(m)

答:

跨距L为35m时的吊弦间距为9m。

19、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45m,K=5时的吊弦间距。

解:

L=45m,K=5,e=4m

(m)

答:

跨距L为45m时的吊弦间距为9.25m。

20、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55m,K=6时的吊弦间距。

解:

L=55m,K=6,e=4m

(m)

答:

跨距L为55m时的吊弦间距为9.4m。

21、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65m,K=7时的吊弦间距。

解:

L=65m,K=7,e=4m

(m)

答:

跨距L为65m时的吊弦间距为9.5m。

22、某锚段采用弹性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50m,K=5时的吊弦间距。

解:

L=50m,K=5,e=8.5m

(m)

答:

跨距L为50m时的吊弦间距为8.25m。

23、某锚段采用弹性链形悬挂,试计算跨距L为60m,K=6时的吊弦间距。

解:

L=60m,K=6,e=8.5m

(m)

答:

跨距L为60m时的吊弦间距为8.6m。

24、某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6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60mm,两轨条中心距1500mm。

求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

解:

(1)H=6000mm,h=60mm,L=1500mm

c=

(mm)

(2)a=400mm,c=240mm

m=a-c=400-240=160(mm)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160mm。

25、某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5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36mm,两轨条中心距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

解:

(1)H=6000mm,h=36mm,L=1500mm

c=

(mm)

(2)a=400mm,c=144mm

m=a-c=400-144=256(mm)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256mm。

26、某区间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5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120mm,两轨条中心距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

解:

(1)H=6000mm,h=120mm,L=1500mm

c=

(mm)

(2)a=400mm,c=480mm

m=a-c=400-480=-80(mm)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内轨间,距线路中心线80mm。

27、某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6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30mm,两轨条中心距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

解:

(1)H=6000mm,h=30mm,L=1500mm

c=

(mm)

(2)a=400mm,c=120mm

m=a-c=400-120=280(mm)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280mm。

28、某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3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30mm,两轨条中心距为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并绘图说明。

解:

(1)H=6000mm,h=30mm,L=1500mm

(mm)

(2)a=400mm,c=120mm,

m=a-c=400-120=280(mm)

(3)外轨超高对受电弓位置的影响分析图。

如图2-2-1。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280mm。

29、某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35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60mm,两轨条中心距为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并绘图说明。

解:

(1)H=6000mm,h=60mm,L=1500mm

(mm)

(2)a=400mm,c=240mm,

m=a-c=400-240=160(mm)

(3)外轨超高对受电弓位置的影响分析图如图2-2-1所示。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160mm。

30、某跨距内承力索无载驰度为180mm,用同一测量杆测得两悬挂点测量杆底部至轨平面的距离分别为250mm和280mm。

当测量跨距中心时,测量杆底部至轨平面的距离为何值符合驰度要求?

并绘出测量承力索无载驰度示意图。

答:

(1)Fc=180mm,h1=250mm,h2=280mm

(mm)

(2)测量承力索无载弛度示意图如图2-2-2。

答:

测量杆底部至轨平面距离为85mm时符合要求。

31、某区间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所处曲线半径为600m,设计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30mm,两轨条中心距为1500mm。

试确定该定位点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并绘图说明。

解:

(1)H=6000mm,h=30mm,L=1500mm

(mm)

(2)a=400mm,c=120mm,

m=a-c=400-120=280(mm)

(3)外轨超高对受电弓位置的影响分析图。

如图2-2-1。

答:

接触线投影位置应位于线路中心线至外轨间距线路中心线280mm。

32、设计要求某跨距内承力索无载驰度为190mm,用同一测量杆测得两悬挂点测量杆底部至轨平面的距离分别为300mm和320mm,测得跨距中心该距离为130mm,此时是紧线还是松线才能达到弛度要求,并绘出测量承力索无载弛度示意图。

解:

(1)h1=300mm,h2=320mm,h3=130mm,Fc′=190mm。

(2)测量承力索无驰度示意图如图2-2-2。

答:

此时松线才能达到驰度要求。

33、在一直线区段,采用GJ-70+GLCB80/173半补偿链形悬挂,L=800m,aj=1.70×10-51/℃,tmax=+30℃,tmin=-30℃,nj=2,试计算安装温度为10℃时的ax和bx值。

解:

(1)ax的计算:

amin=300mm,nj=2,L=800m=8×105mm,

aj=1.70×10-5℃-1,tx=10℃,tmin=-30℃

(2)bx的计算:

bmin=300mm,nj=2,L=800m=8×105mm,

aj=1.70×10-5℃-1,tx=10℃,tmax=30℃

答:

安装温度为10℃时的ax值为1388mm,bx值为844mm。

34、某半补偿链形悬挂,采用GJ-70+GLCA100/215,L=800m,aj=1.74×10-51/℃,tmax=+40℃,tmax=-20℃,nj=2,试计算tx=10℃时的ax和bx值。

解:

(1)ax的计算:

amin=300mm,nj=2,L=800m=8×105mm,

aj=1.74×10-5℃-1,tx=10℃,tmin=-20℃

(2)bx的计算:

bmin=300mm,nj=2,L=800m=8×105mm,

aj=1.74×10-5℃-1,tx=10℃,tmax=40℃

答:

安装温度为10℃时的ax值为1135.2mm,bx值为1135.2mm。

35、某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采用GJ-70+GLCA100/215,L=1000m,aj=1.74×10-51/℃,该地区的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接触线的传动比为1:

2,试计算tx=10℃时接触线的ax值和bx值。

解:

(1)ax的计算:

amin=300mm,nj=2,L=1000m=1×106mm,

aj=1.74×10-5℃-1,tx=20℃,tmin=-20℃

(2)bx的计算:

bmin=300mm,nj=2,L=1000m=1×106mm,

aj=1.74×10-5℃-1,tx=20℃,tmax=40℃

答:

tx=20℃时,接触线的ax值为1692mm,bx值为996mm。

36、已知等高悬挂接触线实际长度计算式为

,其中L为接触线实际长度,

为跨距长度,f为接触线弛度。

试导出不等高悬挂接触线实际长度计算式。

解:

因为:

所以:

则:

37、某电化区段采用GJ-70+GLCA100/215链形悬挂,该地区在-5℃时出现覆冰,其最大覆冰厚度为16mm,试计算最大覆冰时承力索、接触线的单位负载。

已知:

覆冰密度为0.9;GJ-70线索直径为11mm;GLCA100/215接触线直径按18.05mm考虑。

解:

已知:

b=16mmdc=11mmdj=18.05mm

(1)根据公式:

(2)对承力索:

(3)对接触线:

答:

最大覆冰时承力索单位负载为12.2N/m,接触线为5.89N/m。

38、某电化区段,覆冰时风速是10m/s,最大风速为30m/s,采用GJ-70+GLCA100/215链形悬挂,该地区在-5℃时出现覆冰,其最大覆冰厚度为16mm。

试计算最大风速条件下线索的风负载及支柱的受风力。

已知:

(1)av=0.85,K=1.25,GJ-70线索直径为11mm,GLCA100/215接触线高度为16.5mm;

(2)计算支柱风向荷载按15m高钢柱计算上顶宽400mm,下底宽800mm。

解:

已知:

av=0.85,K=1.25dc=11mmhj=16.5mm

根据公式:

答:

最大风速条件下承力索的风负载为6.57N/m;接触线的风负载为9.86N/m。

39、已知一不等高悬挂,其参数为f1=3.75m,f2=4.65m,l1=7.5m,l2=9.3m,求横向承力索长度。

解:

f1=3.75m,f2=4.65m,l1=7.5m,l2=9.3m

答:

横向承力索长度为19.6m。

40、某组等高软横跨,横向跨距为14.4m,横向承力索驰度为3.6m,求横向承力索长度。

解:

=14.4m,f=3.6m

答:

横向承力索长度为16.8m。

41、某组等高软横跨,横向跨距为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