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052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

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

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

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1.读课题。

教师谈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

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课文的题目告诉了我们梅兰芳蓄须这件事。

你们知道“蓄须”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先来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积蓄,“蓄须”即积蓄胡须。

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

梅兰芳是唱什么的?

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

(梅兰芳在戏台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演戏了。

设计意图:

读课题,品课题,能使学生快速明白梅兰芳不给日本人唱戏和蓄须之间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本课有“蓄、迫”等11个生字,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分小组汇报。

读音指导:

“租”是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能读成“dìn”。

2.掌握多音字。

课件出示:

宁nínɡ(安宁)nìnɡ(宁可)

要yāo(要求)yào(需要)

3.读课文。

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思考:

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

其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课件出示: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4.请学生分别读一读,找出这四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

避港拒演

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

蓄须明志

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

卖房度日

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

自伤身体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斩钉截铁、纠缠”的意思。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纠缠:

烦扰;搅扰。

设计意图:

概括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谈话引入:

1919年4月,梅兰芳先生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日本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精湛艺术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了给日本人演出。

他是怎样拒演的?

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

避港拒演

(1)梅兰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家关紧门窗,细声吟唱。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一个热爱京剧、有民族气节的京剧大师。

3.指导朗读:

朗读第1~2自然段时,要把“闻名世界”“总是”重读,体现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

从介绍梅兰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绍梅兰芳先生躲避纠缠,偷偷唱戏,为学生后期理解梅兰芳先生多次想方设法拒演的坚定,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础。

五、学习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

1.学生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

3.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他不想为日本人演出。

(3)“蓄须明志”的“志”指的是:

梅兰芳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教学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蓄须”能表明自己不会为日军演出的决心,明确“志”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六、教学第4~7自然段,理解“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1.学生读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思考:

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

2.找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读读相关语句。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打算卖房度日。

(2)面对日军的反复邀请,他坚定地拒绝演出,不顾危险毅然装病。

3.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

预设:

梅兰芳装病是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额头滚烫滚烫,差点儿丢了性命。

此时此刻,你认为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

填空:

课件出示:

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人。

4.教师谈话:

梅兰芳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尊敬,人们仅仅是被他的京剧艺术所折服吗?

(不,更是为他的民族气节所折服。

课件出示:

句式练习:

他宁愿(蓄须),宁愿(卖房度日、自伤身体),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5.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朗读时要把“宁愿”读重一些,语速快一点。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把前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情和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

七、学习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

人们仅仅是喜爱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吗?

预设:

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艺术表演,同时更敬佩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2.对比。

日寇侵华时期,梅兰芳先生想方设法不为日本人表演。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却主动要求登台表演。

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3.教师总结:

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设计意图:

此处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们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因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八、升华感情,总结本课

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作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课件出示: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民族气节四海扬。

2.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请大家都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

结尾的一首小诗,升华主题,让学生给梅兰芳先生写话,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内化语言的好机会。

一、视频导入,了解“蓄须”与“明志”的关系。

由于我班学生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所以我抓住本课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事件上下了很大功夫。

如何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是本课的重点。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播放了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旦角”“蓄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旦角必须要把胡须剃干净。

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学生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学生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学生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和总结,以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横向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用“沦陷时期的梅兰芳拒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梅兰芳的公演”做对比,突出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是受到人们的敬仰。

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及前后对比,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三、不足之处。

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而是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这样由老师一步步带着,虽然不会出错,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的思维是被老师圈住的,无法发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期中精选卷

(一)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kuānkuòzhuāngjialǒngzhàowāndòu

()()()()

yánjiūtànsuǒjūnyúnzhùzhǐ

()()()()

二、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4分)

1.随地处乱停共享单车是一种很让人厌恶(èwù)的恶(èwù)劣行为。

2.我有一个和这张卡(kǎqiǎ)片上一模一样的发卡(kǎqiǎ)。

3.大水淹没了小村庄,空降(xiángjiàng)下来的解放军叔叔解救了在洪灾中挣扎(zhāzhá)的人们。

4.爬山虎的叶子铺(pūpù)满了墙面,没留一点儿空(kōngkòng)隙。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7分)

柔弱柔和柔软

1.()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我们坐在()的垫子上休息。

2.蟋蟀挖掘的工具很()。

只要……就……不但……而且……即使……也……

3.()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照样能自由飞行。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在改变着人类的物

质生活。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其中的一个造句。

(6+2=8分)

()七()八人()()沸()云()雾

山()地()()()而安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照例子写句子。

(6分)

1.例:

柳条在风中摇动。

柳条在风中舞蹈。

蟋蟀在平台上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美丽的)雪花(慢慢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树叶()飘舞。

3.例:

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

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4.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话。

(4分)

()菊花美极了,黄的、紫的、白的、红的,还有绿色的……

()只见大门口放满了菊花,百米长的通道两旁放满了菊花。

()植物园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菊展。

()人们边走边观赏,不时传出一阵阵的赞叹声。

8、积累运用。

(13分)

(一)日积月累。

(5分)

1.好问则裕,。

2.,九月温,。

3.,长河渐落晓星沉。

4.一场秋雨一场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作答。

(8分)

1.将《题西林壁》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4+2=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④读完后两句诗句,我明白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暮江吟》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

9、快乐阅读。

(14分)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

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

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

当时,

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

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

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手里的梨怎么办呢?

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

“哪来的?

”“梨……梨(B)……是……梨摊上的。

”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这时,爸爸严厉地说:

“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

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

”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

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

“真是个好孩子!

”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4分)

中间(jiānjiàn)摔倒(dǎodào)散发(sànsǎn)踏实(tàtā)

2.照样子,写词语。

(2分)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

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文中A处应选(),B处应选()。

(2分)

4.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分)

5.“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是小作家。

(30分)

题目:

_____________真好

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奶奶”“老师”等等;

(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好在哪里。

(3)语句通顺,字数在400字左右。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

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

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

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

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

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

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

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

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

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

现在我似乎懂了:

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

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

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

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

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参考答案

一、宽阔庄稼笼罩豌豆研究探索均匀住址

二、划去:

1.èwù2.qiǎkǎ3.xiángzhā4.pùkōng

三、1.柔和柔软2.柔弱3.即使……也……4.不但……而且……

四、横竖声鼎腾驾崩裂随遇疲竭

五、1.示例:

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示例:

金黄色的在微风中

3.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让我们很感动。

六、1.“基本上”和“全部”任意去掉一个。

2.夸张句,符合要求即可。

3.用上关联词即使…也…即可。

七、3214

八、

(一)1.自用则小

2.八月暖十月还有小阳春

3.云母屏风烛影深

4.十场秋雨要穿棉

(二)1.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题写因为②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观察分析事物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1.jiāndǎosàntā

2.略

3.①②

4.手里的梨怎么办呢?

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怎么办……

5.诚实

6.示例: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