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61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表层盐分积累

2.青岛的小明同学暑假去新疆旅游,沿途看到了许多自然景观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地方性分异

3.下列城市与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A.武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新加坡——热带季雨林带

C.华盛顿——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拉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植被B.土壤C.气候D.动物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A.热带地区B.亚热带地区

C.温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

6.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可能是因为

A.N为迎风坡,S为背风坡B.S为迎风坡,N为背风坡

C.N为向阳坡,S为背阳坡D.S为向阳坡,N为背阳坡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D.围湖造田

8.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区域性C.综合性D.差异性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

10.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11.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谁属于人口迁移(  )

A.甲说:

“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

“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

“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

“我是去上海采购。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下表为世界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4.表格中四个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

15.①地区在上述四个地区中

A.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B.年净增人口最多

C.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如图表达了四个国家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6.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17.按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

C.甲、丁、乙、丙D.丙、甲、丁、乙

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9.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20.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B.②C.③D.④

2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

2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2015年7月,新华网发布了题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

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①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②老龄化发展速度快③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④老年人口比重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B.大量国外移民迁入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6.该市不同地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7.上述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A.高级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中心D.主干道与外环道路交汇点

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28.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9.要减少城市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推广使用渗水砖

D.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30.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高新技术区B.客货物流区C.旅游度假区D.高级住宅区

31.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B.②C.③D.④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问题。

3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3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34.城市土地利用中面积最广泛的用地是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交通用地

下表为四个不同地区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35.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36.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的是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37.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8.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9.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0.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4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市中心最适合建设城市功能区应为_____,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故租金最_____。

(2)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_,因这里靠近_____,既有利于_____,又方便_____。

(3)图中C区最合适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_,因为这里位于_____,且地价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量增多,所以空气湿度增大。

土壤热容量增大,吸收相同热量,气温变幅减小。

蒸腾作用增强,大气降水增加,土壤湿度增大。

所以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地面蒸发是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对。

A、B、D错。

点睛:

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土壤湿度增大,水分含量多,地面蒸发量增多,所以空气湿度增大。

土壤热容量增大,吸收相同热量,气温变幅减小。

蒸腾作用增强,大气降水增加,土壤湿度增大。

2.B

【解析】

【详解】

从青岛到新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水汽获得量呈减少趋势,自然景观逐渐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B。

【点睛】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地带性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前者主导因素是热量,后者主导因素是水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热组合的变化。

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武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A正确;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华盛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拉萨为高原气候,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4.A

【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A正确;土壤、气候、动物均不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故选A。

5.C

6.C

【分析】

5.图示山地山麓地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应是温带地区;热带植被是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亚热带是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是针叶林。

选C正确。

6.山的S坡自然带相比N坡海拔都偏低,说明同样海拔高度S坡较N坡热量低;可判断S坡为阴坡或背阳坡,N坡为阳坡。

选C正确。

7.A

8.A

【分析】

7.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

同时,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量的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

另外,森林破坏,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增强,所以甲可能是森林破坏,A正确;气候变化不一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B错;人口数量增多不一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以及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C错;围湖造田不一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D错。

故选A。

8.

图示信息反映出,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气候、水文、土壤等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A正确;上图信息与区域性、综合性、差异性等关系不大。

故选A。

【点睛】

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如下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B

10.C

【解析】

【分析】

考查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不同区域物候景观的差异。

9.读图,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所以图中甲代表的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巴西高原代表性植被是热带草原,A错。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代表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B对。

华北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

江南丘陵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

故选B。

10.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南部是热带雨林,北部是亚寒带针叶林。

最相符的诗句是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的纬度差异,C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A错。

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体现的是季节变化,不是地域分异,B错。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体现的是同一地点的物候差异,D错。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人口迁移是指长期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而短期旅游、参观、业务洽谈、采购,定居地没有发生长期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到上海去上大学,定居地发生了长期改变,属于人口迁移,故选B。

12.C

13.A

【分析】

该题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变化。

12.读图可知,江西省人口净迁移率为负责,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加机械增两部分,图中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为正值,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所以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自然自然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净迁移率,故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远大于人口净迁移率,所以人口净增长。

所以选C。

13.图中北京和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正值且很高,人口增长快,会引起北京、田径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所以选A。

14.B

15.A

【分析】

14.看一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主要是看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根据表格资料,②地区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是四个地区中最小的一个,反映老龄化最为严重,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

B正确。

15.①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最大,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高,但其人口出生率高,反映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入,形成生育高峰,故A项正确,C不对。

①地由于人口基数较小,故净增人口数量不是最多地,B不对。

①人口总量较小,故劳动力总量不是最多的,D不对。

故选A。

 

16.D

17.A

【分析】

16.由图可以看出,速度变化最快的是乙,A错;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B错;丙国人口正处于低增长阶段,C错;目前丁国出现负增长,表明老龄化现象严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D正确。

17.人口的增长变化是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变化,即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由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变化;图示甲是传统的高增长阶段,即高低高模式;乙是传统的高增长进入低增长阶段,是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模式;丙是低增长阶段,是三低模式初期阶段;丁出现负增长,是三低模式;即按人口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甲乙丙丁。

选A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原始型-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基本特点:

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低低低)现代型后期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18.C

19.A

【分析】

18.我国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新生人口比重降低。

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模式。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但人口任然是增长。

选择C项。

19.该国是人口的负增长,造成少年儿童比重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过重。

选择A项。

20.B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详解】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自然资源越多,故人口容量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

资源数量、区域开放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故答案选B。

21.D

22.C

【分析】

2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④点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增加,而④点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则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④点为人口数量由增到减的转折,人口数量最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④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即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四选项中只有德国出现负增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3.D

【详解】

环境承载力下的人口规模为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大人口数量,A错误。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错误。

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C错误。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是一个国家达到的最适宜、最佳的人口数量而不是最大的人口数量,D正确。

24.A

25.C

【分析】

2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所以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①对。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导致我国老龄化速度快,②对。

而老年人口高龄化比例增速慢于全体老人的比例上升速度,所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不显著,③错。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比发达国家低,④错。

故选A。

25.我国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故选C。

26.C

27.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6.影响地价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丙地离市中心较远。

但地价却很高,说明其交通便捷程度最高。

故选C。

27.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交通便捷程度高,地价仅次于市中心,形成次一级地价高峰区。

故选D。

考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8.D

29.C

【分析】

28.读图可知:

城市建设后,路面硬化,降水时,下渗减少,那么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蒸发量减少。

故选D。

29.读图可知,城市地表径流远远多于郊区,部分径流不能变为地下径流,因此为了减少城市内涝,可推广使用渗水砖,增加绿地面积;增加下渗量,降低地表径流。

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扩大城市的规模不是合理措施。

故选C。

【点睛】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土地的影响:

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②对生物的影响:

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的影响:

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

④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

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30.A

31.A

【分析】

30.N地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科技水平较高,技术人才优势明显,也靠近公园,环境质量好,适宜发展高新技术区。

故A正确。

31.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利,适宜布局零售型大型超市,图中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靠近居民区,零售市场大,故A正确。

32.C

33.B

【分析】

32.中心商务区——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

由此可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

读图可知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

1970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该城市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

所以选C。

33.中心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导致人们上下班的距离将变长,所以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

所以选B。

34.C

【详解】

城市住宅用地占城市面积的40%---60%,所以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功能用地。

在城市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以建设用地为主;居住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面积最大;商业用地较少;工业用地多在城市外围。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5.C

36.A

【分析】

35.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计算甲、乙、丙、丁四地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36%、44%、67%、55%,故该题选C。

36.由上题可得甲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农村人口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以农业为主,故该题选A。

【点睛】

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7.C

38.A

39.B

40.C

【分析】

37.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

选C正确。

38.如果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图示①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

选A正确。

39.图示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结果。

选B正确。

40.伦敦烟雾事件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导致人类健康受损;图③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

选C正确。

41.商业区消费人群,市场高住宅区市中心上下班购物工业区城市的边缘最便宜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功能分区与地价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本题难度小,是一道基础题目。

【详解】

(1)读图A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最高,在该区域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强,该地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商业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人流量最大,利润最高,所以这里的租金也最高。

(2)从图示可以看出,B区付租能力最高的是住宅,所以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住宅区,因为这里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既有利于去商业区购物,又有利于去工业区上下班。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区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工业区,所以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工业区,这样布局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这里地价较低,适合占地规模大的工业对土地的需求。

【点睛】

在确定具体功能区时,注意哪个功能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哪个区域就属于该功能区。

虽然图中三条线,有三个交点,但是只有两个是用来判断功能分区的,商业和工业的交点并不能划分功能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