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93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docx

高考历史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时政微热点

热点1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凝聚中国复兴梦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1.地主阶级—帝国梦: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追求“坚船利炮”之梦;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追求“自强”“求富”之梦。

2.农民阶级—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追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资产阶级—复兴梦:

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寻求复兴之梦。

4.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强国梦:

三大改造实现社会主义之梦;“一五”计划、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之梦;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之梦;和平崛起的外交强国大国梦。

1.(2017·重庆满分检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可用排除法。

“冷战”时期苏联的梦是要称霸世界,这与中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梦是截然不同的,排除含②的选项。

2.(2017·湖北黄冈期中)“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

解析:

选D。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由此看出,不成熟的关键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选D项。

3.(2017·山东济宁联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之“天国梦”醒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抵广州。

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

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正义措施。

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

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

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

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

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

材料二 中国梦之强国梦碎

李鸿章: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1901年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白银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是针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材料三 中国梦之建国梦成

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

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对于这段历史、对于为这段历史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

材料四 中国梦之富国梦显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认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除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外,还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

政治: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经济: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军事:

重视军事,特别是海防建设。

外交: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

(如答其他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热点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打开“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机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1.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明清闭关锁国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2.近代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与中国发展的互动影响。

3.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外政策、对外交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4.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1.(2017·湖北孝感统考)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解析:

选C。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项不够全面,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017·山东烟台联考)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D.广州

解析:

选D。

18世纪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故答案选D。

3.(2017·山东济宁五校联考)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

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

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归纳得出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归纳得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1492年”明确全球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2)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归纳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小问,依据中国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归纳得出中国角色方略为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的陆海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历史经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国际视角。

答案:

(1)特点:

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原因: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表现: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同时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角色方略:

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合理性:

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机遇。

热点3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习近平指出: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推行整体的法治,而非个体的人治。

1.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1)概况:

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

(2)评价:

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2.近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

3.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4.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的目标。

1.(2017·河北衡水学情检测)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