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689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docx

地下管线探测纲要

 

(一)工程测量纲要...................................................................................................

1

1

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坐标、高程系统的采用.....................................................................................

1

1.3

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

1

2

测量主要内容及工作量预估.................................................................................

1

3

工程测量方案...........................................................................................................

2

3.1GPS控制测量......................................................................................................

2

3.2

高程控制测量......................................................................................................

3

3.3

图根控制测量......................................................................................................

4

3.4

地形图测量.........................................................................................................

5

3.5

线路定测.............................................................................................................

7

3.6

纵、横断面测量..................................................................................................

7

3.7

涵洞及架空线路现况测量..................................................................................

8

4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8

4.1

内业工作..............................................................................................................

8

4.2

质量检查.............................................................................................................

8

5

工程进度(工期)保证措施...................................................................................

9

6

进度计划...................................................................................................................

9

7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0

8

设备投入.................................................................................................................

10

9本项目组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

..............................................................................11

10提交测量资料.......................................................................................................

11

(二)管线探测纲要.................................................................................................

12

1、物探范围及内容................................................................................................

12

2、作业标准与技术要求........................................................................................

12

3、管线探查方法....................................................................................................

14

 

4管网测量18

5管网图的编绘19

6、成果质量检查20

7、设备安排21

8、工期计划21

9、工作量预估22

10、提交资料22

 

附:

设计人员提出的工程测量及工程物探技术要求

 

(一)工程测量纲要

 

1概况

 

1.1工程概况

科院路(一期)及2012NJY-1地块规划市政道路位于凫洲大桥北桥头以东,

环市大道南以南,南沙科技创新中心以西的区域。

科院路(一期)沿线与三姓路、

望凫路、逸晖路(江美路)、连凫路、科海路相交,长约1330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双向6车道,红线宽90m;2012NJY-1地块规划市政道路长约198m。

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

双向2车道,红线宽15m。

项目场地原为农田,鱼塘,现已吹填砂,地势较为平坦,随着周边地块开发,场地部分路段堆有2~5m高建筑弃土。

周边已建成企业及单位主要有:

安捷利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博盈仓储、珠江水文资源勘查中心、晶科电子公司等;居住社区有晴海岸楼盘等。

1.2测量目的及范围。

为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测量范围:

为原则上,测量范围包括所有道路宽度加上道路两侧各20米的带状地带,在此之间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需全部测量,详细范围有设计人员确定。

1.3坐标、高程系统的采用

本项目平面坐标采用广州坐标系统,高程采用广州高程系统。

1.4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2测量主要内容及工作量预估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本次测量内容包括:

控制测量、

1:

500地形图测量、横断面以及纵断面测量及现有道路构造物、既有道路与本次

设计中道路相交处的地面高程、现状沿线既有雨水、污水、给水井坐标、标高及

 

1

 

管径等小型工程测量等。

 

(1)测绘测量范围内的详细地形、地貌和高程;

(2)测量现状建筑、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及特征点标高;

(3)地形起伏较大处(如沟渠、陡坎)进行测量点加密

(4)复测现状沿线既有道路与本次设计中道路相交处的地面高程;

(5)详细测量道路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线的类型、管底(顶)标高、管径大小、管群组成及平面位置等。

(6)道路中线及断面测量。

 

工程测量工作量预估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GPS控制

6

一级导线

km3.5

图根控制点

58

四等水准

km10

图根水准

km12

1:

500地形图(一般地区)

km20.20

1:

500数字化地形图(建筑区)

km20.05

道路中线测量

80

1:

200纵断面测量

km1.7

1:

200横断面测量

km10

道路现状排水管调查、测量

组日

10

复测现状沿线既有道路与设计中道路

相交处的地面高程测量

组日

5

标高加密测量等其它小型工程测量

组日

10

 

3工程测量方案

 

3.1GPS控制测量

依照规范规定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本工程拟布设E级GPS控制

 

2

 

点作为本工程的平面首级控制网,以供发展图根、测图及日后施工使用。

(1)布网原则

根据测区地形及测区条件,沿道路设计线路以点对的方式布设控制点,相邻

点间至少应保证有一个及以上的通视方向。

(2)选点、埋石及编号

GPS点位的选择应易于保存、寻找,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仪

器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应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面等。

点位可布于地面、建筑物顶部。

 

GPS控制点均应埋设标石或刻上醒目的能较长时间保存的标记,可现场灌

制或在混凝土路面时可以凿孔现场灌注混凝土埋设标志,实地绘制点之记(包括

所利用的旧点)。

(3)外业观测

 

E级GPS点利用GPS双频接收机按静态定位测量原理进行观测。

为了获得较好的图形强度,GPS网采用边连接方式,基本网形为三角形。

GPS网采用3

台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

GPS控制网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或附和路线,每个闭合环或附和

路线中的的边数应不大于6。

重复设站数应不小于2。

GPS接收仪的有效观测卫

星数应不小于4,卫星高度角大于15度。

每个观测时段的有效时间不少于60分

钟。

GPS控制点上视里应尽量开阔,应远离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发射装置、水面

等,以利于避开电磁干扰和多路经效应的影响。

(4)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的处理采用随机软件解算,它包括基线向量的解算,观测粗差的

自动剔除,自由网平差(无约束平差)和网的坐标转换(约束平差)等,各项改

正模型都选择为缺省型。

基线向量最后进行重复观测边的互差检核以及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的检

核。

3.2高程控制测量

1)业主或建设单位需提供四等水准控制点精度的高程控制点2个以上(含

 

3

 

2个)。

2)高程控制点标石应选埋在土质坚硬稳定,安全僻静,利于长期保存且便

于观测的地方。

3)四等水准采用NA2型精密数字水准仪配合绿条码铟瓦水准标尺按后、

后、前、前的顺序进行观测。

测段间测站数应为偶数,以减少水准尺零点差对高

差观测值的影响。

四等水准外业观测的技术要求和限差如下:

视线长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

红黑面读

黑红面高差之差

附和或环线闭

m

m

差m

数差mm

mm

合差

≤80

≤5.0

≤10.03.0

5.0

≤±20L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对向观测高

附合或环形

等级

仪器

测回数

差较差

闭合差

(〞)

(〞)

(mm)

(mm)

四等DJ2

3

≤7

≤7

40D

20D

4)平差计算:

平差前对观测手薄进行全面检查,绘制平差计算略图,摘录观测数据和起

算数据,标明线路观测方向,对高差观测值应进行尺长改正,对两起算点间高程

闭合差和环形闭合差应进行计算,并按下式统计平差前每公里高程全中误差:

Mw=±([W.W/L]/N)1/2≤±M0

只有当概算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后要进行高程闭合差,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及水

准网总长,各环节线路长的统计工作。

在仪器使用前及作业期间,一定要对i角进行检测。

3.3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平面控制在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向下增设极坐标图根控制点或

GPS-RTK控制点。

2)图根控制点的高程将在四等水准网点基础上三角高程传递。

3)图根点的密度以能满足测图及管线测量为原则。

当采用实时RTK-GPS测量图根控制点时,在第一次设置基准站或重新设置基

准站后,必须联测一个已知坐标点作为检核,当精度满足要求时,才可以进行作

业。

置信度必须设置在99.9%,在固定解状态下,当HRMS≤0.02、VRMS≤0.02时,

 

4

 

才可以采集数据。

应在重置整周模糊度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两次,两次较差(B,

L)<2'、H<5cm,成果取中数。

3.4地形图测量

3.4.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及技术要求

(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全野外数字化测绘,利用全站仪或GPSRTK采集地物、地形特征点的三维

坐标,根据现场情况绘制外业工作草图。

外业工作草图绘制时,应细致、认真,

把握好地形、地物点相互关系,做到走到、看到、问到、画到,表示准确、不错、

不漏。

外业测量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达到站站清、日日清的要求。

(2)野外采集数据的技术要求

1)全站仪外业采集要求

a.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

距法或交会法。

当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方式施测碎部点时,一定保证所测目标前面没有遮挡。

b.地物点、地形点的测距最大长度分别为160米和300米。

c.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得大于5mm,仪器高读数取至1mm。

定向完成后,观

测另一控制点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

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

2)RTK外业采集要求

a.坐标转换时联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坐标转换参数和高程转换参数宜分别

进行。

b.每次测量前必须检测1~2个控制点,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c.有效卫星数不得少于5颗,PDOP值不得大于6,必须采用固定解成果。

d.采用单次观测,RTK测量控制手簿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2cm,高程收

敛精度≤±4cm。

e.碎部点观测不得少于5个历元。

f.作业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的检查。

g.不同参考站作业时,应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

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

 

5

 

上0.6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

3.4.2数据采集的内容和要求

(1)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1)各类建(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并如实反映建筑结构

特征。

建(构)筑物宜用其外轮廓表示,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

房前屋后的个体

牲畜圈、厕所不表示,临时性建筑可不表示。

2)垣栅测绘应表示清楚,取舍得当。

围墙、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

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取舍。

3)路灯只表示主要街道和道路两边和主要桥梁、广场等处的照明用灯、照

射灯。

4)宽度小于1m的小巷可不表示。

(2)交通及附属设施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道路的类别等级、附属设施的

结构和关系,并调注铺面材料。

道路与房屋边线重合时,用房屋边线代表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间隔0.2mm。

2)跨水域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的位置,较大的桥应实测桥墩的位置,

并注桥梁建筑结构。

道路立交的涵桥、高架桥和隧道均应实测表示。

3)道路已基本建成,按照已建成道路表示;路基已基本形成,按建筑中道

路表示;虽已破土动工但不能确定道路走向的不表示。

4)道路应注出技术等级代码及其行政等级代码和编号,有名称的应加注名

称。

公路、街道其铺面材料分别以砼、沥、石、砖、碴、土等注记。

(3)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应准确测绘表示,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

可只表示主要的,可不连线,但应绘出方向。

主要的和永久性的电力线,不论是

高压还是低压,均需表示。

杆位、塔位位置准确绘出。

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表示,并应分别用相应的符号表

示,注记注输送物质的名称。

架空管道的支架表示实际位置,当支架密集时,直

线部分的支架可适当取舍。

3)在能通车的道路上的主要通道上的检修井应测绘表示,道口处较多而无

 

6

 

法全部表示时,可适当取舍,各处的消防栓应实测表示。

(4)水系及附属设施

1)河流水涯线以测量时的水位为准。

池塘的水涯线沿池塘的上边沿绘出,

若上边沿为坎,则以坎符号表示。

藕塘注“藕”字,池塘注“塘”字,养鱼和繁殖鱼

的注“(鱼)”字。

2)水域只表示坡坎线、水涯线即可,水涯线与坡坎线之间坡地可适当测注

高程。

3)河流、渠沟应注意调注流向、名称。

水渠应测注渠顶和渠底高程,堤、

坝应测注顶部及脚部的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

4)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测量数据经南方测绘软件公司的数字化成图软件CASS7.1处理转化后,编

辑得到文件格式为*.dwg的地形图电子图形文件。

3.5线路定测

线路定测即将设计图纸上的线路走向、交点等准确测放到地面上。

线路中线测量原则上每隔20m设置一点,当遇到地形变化点时加桩。

放样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采用GPS-RTK进行。

测量时选路线前进方向进行变化位置放置流动站,由已知控制点、流动站手簿软件即可显示此点距离中桩偏移距离及实际高程,根

据显示数据,移动流动站至地形变化点的中桩位置,偏值精度到正负5cm,即可

打桩并记录桩号、高程。

由此可继续进行下一里程的中线测量,沿线路每20m

测设1个中桩。

3.6纵、横断面测量

拟信号较好的区域采用GPS-RTK进行测量;在建筑物等遮挡,RTK信号失锁或精度差的情况,可用全站仪用自由设站法或极坐标法进行。

断面点测量:

在已知中桩的垂直方向上,移动流动站依次至此桩的横断面方向地形变化点处,在距边线左右各10m范围内测出中线垂直方向上点的三维坐

标,为绘制横断面需求,保持左右方向上的点大致在一个方向上,一般为5米左

右一个点,并根据实际地形的变化走势,在地形复杂的地方等加密测量特征点,特征点最好高低、上下对应。

相对的地势平坦区,只采集必要的主要边界点即可,

 

7

 

并在现场绘制草图,以便内业数据处理。

3.7涵洞、管线及架空线路现况测量

平面位置采用解析法,涵顶、涵底或管底高程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定,采

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量测相关尺寸,绘制平面、剖面图。

相关尺寸标注以m为单

位,注记到cm,精度按细部坐标测量要求执行。

线路测量:

电力架空线需注明其电压等级;架空线入地点或者入地电缆架空

点均需注明;架空线杆上变压器或地面箱变,需用图例注明,图例中需包含其容

量(可从变压器或箱变铭牌上获取)。

线路净高测量采用全站仪用悬高测量方法

进行。

 

4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业主与设计的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率100%,争创优质工程。

4.1内业工作

(1)与外业各组经常联系,逐日复核、检查外业原始记录资料,督促外业各组逐日核对,如有差错、遗漏,应及时通知有关班组进行修正和补测。

对于向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应根据测设需要,检查分析是否齐全、可靠。

应特别注意水准测量记录算原始数据的复核。

(2)每项内业工作进行前,必须对外业原始资料、记录检查复核无误后,方能制图和填表。

(3)所有内业图表、文字、符号、数字要书写清晰、整洁,同类数字的精度要一致,所有图纸线条要分明,尺寸线要清楚,布置要匀称、美观。

(4)所有原始记录本、内业图表,均应按规定严格执行签名复核制度,没有编制者签名,不予复核,没有复核签名不予以接收。

4.2质量检查

(1)质量检测一般采用自检、互检或抽检方式进行质量检测,据检

测统计确定合格率评定各段质量等级,合格率综合指数小于90%或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重测修正。

(2)测量中使用的名词、符号、图表规定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地形图图式,

 

8

 

按国家测绘总局制定的现行图式表示。

(3)在进行野外测量的同时,内业工作必须紧跟进行。

(4)野外测量阶段末期,应对照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核对,并对外业资料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避免错误和遗漏。

 

5工程进度(工期)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与项目技术审核人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的沟通,积极认真

考虑业主、监理的各项有关指令。

及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根据现场生产情况及

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做到层层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