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的用量.docx
《水稻氮磷钾的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氮磷钾的用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氮磷钾的用量
稻氮磷钾的用量
1、按测土配方施肥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原理确定氮素用量。
即化肥氮素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氮素吸收系数。
五种主要作物每百公斤经济产品对氮素的吸收量(公斤)
作物
早稻
晚稻
杂交稻
麦子
油菜
吸收量
1.8-2.0
2.0-2.2
2.0-2.2
3.0
10.0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考虑到增产因素,目标产量可按比前几年增产10%计,如上年单季晚稻产量为500公斤/亩,今年目标产量可确定为550公斤/亩,计算氮素施用量一般在12-13公斤/亩左右。
二是考虑到土壤肥力因素,肥力水平高的可在理论用氮幅度内从低掌握氮肥用量,反之适当增加用量。
三是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将氮肥施用水平再适当增加10%左右,即14公斤/亩左右(有机肥氮素不计在内)。
2、按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养分与前茬作物实际情况合理配施当季作物磷钾肥。
不同作物、茬口、土壤磷钾养分下磷钾肥施用量推荐表
作物及茬口
土壤速效磷(mg/kg)
土壤速效钾(mg/kg)
<5
5-10
>10
<80
80-150
>150
磷肥P2O5(公斤/亩)
钾肥K2O(公斤/亩)
冬闲田、绿肥田早稻
2.8
2.1
0
4.5
3.0
0-3.0
麦茬、油菜茬早稻
2.1
1.4
0
4.5
3.0
0-3.0
连作晚稻
2.8
2.1
0-1.4
6.0
4.5
3.0
单季晚稻
2.8
2.1
0-1.4
6.0
4.5
3.0
油菜
3.5
2.8
2.8
4.5
3.0
0
大麦小麦
3.5
2.8
2.8
4.5
3.0
0
在生产中,按当地化学磷钾肥品种及含量,折算成实物量。
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钾肥一般作前期追肥施用。
油菜田要重视施用硼肥,以基施硼肥每亩用量1公斤为宜。
3、确保施用有机肥。
提倡施用畜禽厩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或施用商品有机无机肥料。
4、因地制宜推广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如降低氮肥作基肥比重、氮肥深施、使用缓释肥等。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有机质、全氮四级以下属于偏低。
有机质除培肥因素外,受水的因素较大。
•土壤有效磷小于5ppm为严重缺磷的上限,但有效磷受温度、水分的制约,各个季节的含量是不同的,除考虑土壤外,还考虑作物的需要(早稻、晚稻、油菜等),目前蔬菜土壤有效磷积累较快,主要是施用的影响。
土壤速效钾小于50ppm为严重缺钾,含量受母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影响,河谷平原相对较低。
微量元素耕层土壤有效含量分级表(mg/kg)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效硼
<=0.20
0.21—0.50
0.51--1.00
1.01—2.0
>2.0
有效钼
<=0.1
0.11--0.15
0.16--0.20
0.21--0.30
>0.30
有效铜
<=0.1
0.11--0.20
0.21--1.0
1.01--1.8
>1.8
有效锌
<=0.3
0.31--0.50
0.51--1.00
1.01--3.0
>3.0
有效铁
<=2.5
2.6--4.5
4.6--10.0
10.1--20
>20
有效锰
<=1.0
1.1--5.0
5.1--15.0
15.1--30
>30
土壤有效硼以0.50mg/kg为缺硼临界值(对一般作物而言)。
影响因素:
(1)母质:
海水浸渍的含量高、河流冲积的、紫色土、红黄壤发育的水稻土含量低,质地粘的含量高,施用有机肥,不仅提高有机质,也提高硼的含量,大雨和砂性强的土壤容易缺。
石灰性土壤和中碱性土壤容易缺。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花而不铃桑树(粗皮病)(晚秋和第二年2月份用5%硼砂水涂刷树干和枝条或0.2%硼砂水溶液)、柑桔(落花落果,果实木栓化,黄叶枯梢病),柑桔花后期喷0.2%硼砂水溶液。
土壤有效钼以0.15mg/kg为缺钼临界值,小于此值豆科作物对钼肥有反应。
河谷平原的有效鉬高于水网还原和滨海平原。
紫云英每亩用鉬酸铵5—10克冲水50公斤,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
柑桔0.1%钼酸铵喷施。
土壤有效铜以0.20mg/kg为缺铜临界值,与母质和有机质和水耕熟化有关,砂性的低,有机质低的和旱地要低。
敏感的主要是禾本作物,很少出现缺铜,麦地和旱地,土壤凝灰岩且少施有机肥,小麦缺铜以0.10%硫酸铜溶液在倒三叶和倒二叶展开时喷施。
土壤有效锌0.50mg/kg为缺锌临界值,与母质有关,河网平原最高,旱地大于水田。
质地粘的高于砂性,酸性土、有机质含量高锌有效性高。
长期施用磷肥和偏施氮肥能诱发水稻缺锌。
水稻缺锌萎缩病、柑桔“花叶病”。
土施每亩1—2公斤硫酸锌,喷施0.1--0.5%硫酸锌。
土壤有效铁4.5mg/kg为缺铁临界值,我省土壤有效铁比较充裕,只是在石灰性和紫色土和滨海盐土上易发生。
一般以果树发生较多。
叶面喷施为硫酸亚铁0.2--0.5%。
土壤有效锰5.0mg/kg为缺锰临界值,在石灰性和紫色土和滨海盐土含量较低。
土施每亩1—2公斤硫酸锰,喷施0.1--1.0%硫酸锰。
菜园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状况分级(mg/kg)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级指标(mg/kg)
果园土壤分析诊断参考指标(mg/kg)
水稻如何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
杂交稻每亩产量800公斤,早稻每亩需施氮10公斤,N∶P2O5∶K2O比例以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4∶4∶1.5∶0.5为佳。
晚稻每亩施氮10-11公斤,N:
P2O5:
K2O比例为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5∶3∶1∶1为宜。
单季杂交稻每亩产量500公斤。
冷浸田,以每亩施氮8-9公斤,N∶P2O5∶K2O比例为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3∶4∶2∶1为佳。
黄泥田,以每亩施8-10公斤,N∶P2O5∶K2O比例以1∶0.4∶0.7为宜;氮肥各期用量比例同冷浸田。
水稻磷肥作基肥效果最好。
钾肥作基肥、追肥较适宜。
水稻的需肥规律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水稻一生中所需要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有一定比例,一定范围。
最主要的氮、磷、钾比约为1:
0.5:
1.3。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N)1.6—2.5千克,磷(P2O5)0.6—1.3千克,钾(K2O)1.4—3.1千克。
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形成相同产量需氮量相近,需磷量较低,需钾量远高于常规稻。
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需肥不同,而同一生育期又因水稻类型而异。
分蘖期氮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0%左右,磷为16—18%、钾在20%左右;幼穗分化至抽穗,干物质积累量增多,吸收养分占总量的50%;抽穗至成熟,根系活动减弱,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6—19%,磷为24—36%,钾为16—27%。
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来看,氮的吸收高峰出现时间早,在分蘖前后,而钾和磷的吸收高峰出现时间迟,一般在拔节前后。
早施秧苗“断奶肥”断奶肥是指水稻秧苗断奶期的追肥,它施用是否适时,直接关系到秧苗能否正常从土壤中摄取养分。
近10年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断奶肥应提早到一叶一心期施用。
通常施用速效氮化肥或腐熟的人畜尿粪,施用量不可过多,一般每亩施尿素4—5千克或含量相当的其它氮化肥,或人畜粪尿300—500千克。
应注意的是施用氮化肥时,秧苗必须灌一层薄水;若施碳酸氢铵水层应适当加深,并将碳酸氢铵与细土拌合均匀可撒施;若施用人畜粪尿,秧田应保持湿润状态。
早稻僵苗预防措施山区冷水田的稻苗因冷害易发生僵苗,可撒石灰每亩25—50千克。
使用绿肥过量也易发生僵苗现象,应注意绿肥用量,一般每亩绿肥翻耕量以4500—5000千克为宜,同时要提高耕作质量,使土肥相融。
在深浇冷浸稻田、早稻田、碱性稻田,有效磷含量高或施磷肥多的稻田,易因缺锌出现早稻僵苗。
这些缺锌稻田应补施锌肥,早施、集中施用。
一般基肥亩施0.75—1千克与干细土混匀后撒施;也可用锌肥拌泥浆沾秧根,每亩用锌肥0.2千克左右。
叶面追肥一般在早稻分蘖期每亩用0.3%硫酸锌溶液60千克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冷烂田早稻抛秧改进施肥方法冷烂田盘育苗抛栽是发挥抛秧技术优势,高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改进施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具体做法是:
秧苗一叶一心期追肥,每桶粪水加0.1千克尿素溶解后,轻浇匀泼。
在大田肥料施用上,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目标,全生育期总用肥量达10千克氮,前中后期追肥量比例为7:
1:
2为宜;氮、磷、钾比例为1:
0.5:
0.7,并于抽穗杨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提高结实率。
杂交晚稻氮肥施用方法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加保花肥、粒肥的施用,即采取70%基肥,20%保花肥,10%粒肥的施肥方法,既可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为攻多穗、大穗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可保持后期功能叶有较好的同化作用,提高光和生产率、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苗、株、穗、粒重协调发展而获高产的目的。
水稻配方施肥
1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的需肥量。
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硅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一般作为肥料施用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
水稻一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通常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
综观各地资料,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kg,吸收氮素约为7.5~12.0kg、磷素4~6.5kg、钾为9~kg,其N∶P205∶K20约为2∶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综合各地试验结果,每生产500kg稻谷,需吸收12kg氮、6.25kg磷和15.5kg钾,N∶P2O5∶K2O=1∶0.52∶1.29,其中氮磷的吸收量各地变幅不大,分别为10~13.8kg和4~6.5kg,而钾的吸收量则变幅较大,在12~22.3kg之间。
2 水稻配方施肥方方法
(1)肥料施用量。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南方262个水稻试验结果统计;水稻最高纯收益的化肥用量为12kg,N∶P2O5∶K20为1∶O.28∶0.32,即每666.7平方米施氮7.5kg(折合尿素16.3kg),P2O52kg(折合含P2O512%的过磷酸钙16.7kg),K2O2.5kg(折合氯化钾4.2kg),平均每666.7平方米可产378.9kg;最高产量的化肥用量为19.4kg,N∶P2O5∶K2O为1∶0.55∶0.70,平均每666.7平方米产稻谷390.7kg。
当然,上述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氮、钾比例,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部分缺钾地区,钾的比例可提高到1∶0.5~0.6,而在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应低些,可降至1∶0.2~0.3。
从产量水平看,低产地区或低产田块钾的比重可低些,反之,钾的比重应增加。
中国化肥试验网的试验结果也说,在水稻N∶P2O5∶K2O的配比中,以1∶1∶1、1∶1∶0.5、1∶O.5∶1和1∶0.5∶0.5四个配比较好,每666.7平方米产稻谷在412~421kg之间,但从经济效益来看,以1∶0.5∶0.5为好。
总之,田间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土壤较肥,雨水较多,品种的耐肥性能差,或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的,施肥量可在适宜范围内偏少些,反之,土壤较瘦,日照较充足,品种的耐肥性强,或者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的,施肥量需在适宜范圃内偏多些。
如浙江省水乡河网平原地区,连作稻一季每666.7平方米产500kg稻谷,大多以500~700kg有机肥作基肥,20~30kg碳酸氢铵和15~25kg过磷酸钙作面肥,栽后15天内施1~2次分蘖肥(合计10~16kg尿素);中后期根据稻苗生长情况再施3~5kg尿素和7~9kg氯化钾作穗肥、粒肥。
(2)肥料施用时期。
在水稻生产中,其施肥环节分为三平时期:
以水稻移栽至有效分蘖终止期作为前期,有效分蘖终止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作为中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作为后期。
各种施肥方式的差异则要表现在基肥、追肥的比重及追肥的时期、数量的不同上。
在主要素肥料的施用时期上,磷、钾肥比较简单,磷肥通带作基肥或种肥;钾肥除在质地较砂的土壤上提倡分次施用外,也提倡适当早施,一般作基肥或分蘖肥;而氮肥的施用时期有较大差异,现就几种典型分配方案介绍如下:
①“前促、中控、后保”法。
此法要求把肥料的70%~80%集中在前期施用,当分蘖达到预期目标后,再采用搁田或烤田的方法,控制氮素吸收。
后期复水后,对叶色退淡严重重的稻株,于孕穗期酌施保花肥,以提高根系和叶片活力,减少颖花分化,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此法适用于本田生育期短的双季稻,以及供氮能力低、阳离子代换量大的土壤,尤其是在施氮水平较高时,采用此法更为适宜。
②“前稳、中攻、后补”法。
该法要求前期肥料应适当控制,前期栽培着眼于促根、控叶、壮秆,而重点攻大穗,重施促花肥,以增加颖花分化数,减少颖花退化,抽穗以后,可看苗补施粒肥。
其体操作上,要求稀播壮秧,栽足基本苗,在666.7平方米施纯氮10kg(折合21.7kg尿素)时,基肥与追肥各半,追肥中减少分蘖肥,增加穗肥比重,即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1.5∶2.5∶1。
本法在中、迟熟品种,南方保肥性差的稻田,以及施氮水平较低情况下采用较为经济有效。
③前促施肥法。
这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广泛采用的施肥法,其特点是将全部肥料施于生长前期,一般采用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的方式。
一般认为,对于双季稻和单季稻中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短,特别是双季早稻和早中稻生育前期气温较低,土壤供肥强度低,与水稻需肥特性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因此应以增穗作为栽培的主攻目标。
对于土壤保肥能力较强,而有机肥比重又较大时,一般适于采用这种“前促”的施肥方法。
④“稳头、顾中、保尾”施肥法。
此法的特点是缩小前、中、后期氮肥分配比例的差距,采取比较均匀的供肥方式。
分配比例为基肥:
分蘖肥:
穗肥:
粒肥=3∶2.5∶3∶1.5,此法具有兼顾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在品种生育期长,要求塑造穗粒并重的群体结构,特别是在分蘖肥、苞分化肥采用深层追肥而形成稳长的供肥特点等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能较好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植株吸氮不断上升而土壤供氮逐渐下降的矛盾,是一种比较平衡的供肥方式。
(3)不同季型水稻的施肥特点
①双季早稻施肥特点。
双季早稻大田营养生长期短,秧苗小,移栽时温度又低,故早活早发显得特别重要;早期需要速效氮肥的程度比单季稻和后季稻更为迫切。
湖北、江苏、上海省市近几年来的大量试验证明,双季早稻的氮肥一般以一次全耕层做基肥较好,但在后劲较差的田块上则应适当施用保花肥,而在肥力高和晚发田上,基肥用量应适当控制,穗肥则一般不宜施用。
一次全耕层施肥法在保肥力较好的土壤上较适用,但在高温多雨地区及土层瘠、保肥力差的田则不能照搬此法,而应重视穗肥的施用,且穗肥以保花肥为主。
另外,早稻还应重视施足磷肥,基肥不宜施碍过深而以混施全耕层为宜。
②双季晚稻的施肥特点。
双季晚稻的特点是秧龄长,秧苗大,插秧深,故氮肥以深翻到耕作层下层最好;另外,早稻收割时是一年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的时期,故双季晚稻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将早稻秸秆切断还田,不仅可提供养分,尤其能供应较多的钾,又起到松土、改土作用,秸秆还田数量一般为每666.7平方米150~250kg。
③常规单季稻施肥特点。
常规单季稻的特点是生长期比较长,生殖生长期和营养生长期为衔接型或分离型,由于在大田的营养生长期比较长,移栽后的分蘖成穗的比例较双季稻高得多。
但由于秧田时间较长,故重点仍应放在稀播培育带蘖壮秧上,因愈是早生的分蘖穗型愈大,成活率愈高。
所以,单季稻也应着重于壮秧、浅栽和适当密植上,而不是着重在移栽后的猛促分蘖。
根据各地的试验证明,适当控制分蘖阶段的长相,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是单季稻稳产高产的关键。
所以,单季稻施肥的主要是基肥和穗肥相结合,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速效化肥,到圆秆拔节期叶色转淡时施用适量促花肥(75~105kg尿素/公顷),稍后再施相同数量的保花肥,如抽穗后叶色明显落黄,则应每公顷补施18~23kg尿素作粒肥。
④杂交永稻的施肥特点。
杂交水稻生产单位数量稻谷所吸收的氮、磷量,比一般品种稍少,而吸钾量则显著增加。
因此,对杂交水稻要注意增施钾肥,提高钾、氮比;在施肥方法上,则应以基肥为主(约占施肥总量的70%~75%),有机肥为主,辅之以化肥,并应以深施为主。
每666.7平方米产千斤以上的大田都采用重前期(基、蘖肥),保后期(穗、粒肥),控中期的施肥技术。
专家教您平衡施肥:
水稻施肥技术
一、技术简介
平衡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
其方法为:
一是测土。
测土是平衡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为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近年来对部分水稻土壤养分调查结果分析,八十年代开展的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较为明显,速效钾含量下降,土壤供氮、供磷性能较好,缺钾较严重;二是配方。
配方是平衡施肥的关键。
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气候特点、栽培习惯、生产水平等条件,确定目标产量,提出氮肥的最适用量和氮、磷、钾的最佳比例。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4公斤,氧化钾2.5-3.8公斤,氮、磷、钾配比约为1:
0.5:
1.3;三是配肥(供肥)。
选择优质、高效的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四是施肥模式。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
二、操作规程
根据水稻土壤的供肥特点和水稻的需肥规律以及生产水下等因素,水稻亩产400-500公斤的平衡施肥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1、有机肥用量:
据研究,要使土壤有机质得到补充和更新,每亩每年至少要施用2000公斤的有机肥料。
因此,要重施有机肥,有机肥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50%。
一般早稻每亩施鲜绿肥1500-2500公斤或厩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60-80公斤,晚稻每亩还田干稻草200-250公斤或厩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80-100公斤。
2、氮磷钾配比用量:
水稻亩产400-500公斤,共需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5-5.5公斤,氧化钾13-16公斤,氮、磷、钾配比为1:
0.4:
1.3。
3、肥料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效的尿素、碳酸氢铵、钙镁磷或过磷酸钙;硫酸钾或氯化钾等单质肥料或水稻专用肥、复合肥等。
4、施用时期:
(1)基肥:
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耙田时每亩施入钙镁磷肥35-40公斤和碳酸氢铵15-20公斤、硫酸钾8-10公斤或氯化钾6-8公斤。
(2)追肥:
追肥宜分作两次施用,第一次追肥于移栽后7天左右施用,每亩尿素7.5-9公斤、硫酸钾6-7.5公斤或氯化钾5-6公斤;第二次追肥于移栽后15天左右施用,每亩尿素8-10公斤、硫酸钾10-12公斤或氯化钾8-10公斤。
(3)穗肥:
幼穗分化时期(早稻移栽后25天左右、晚稻移栽后30天),如叶色变黄,可每亩施尿素2-2.5公斤和氯化钾3-4公斤。
(4)喷施叶面肥:
孕穗期、成熟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水稻叶面肥。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