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859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docx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2020-3-31

1、我国钢铁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钢铁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钢铁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铁矿石、煤炭等原料运输条件偏紧,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和能源的约束;结构调整中还存在市场需求预期过高、淘汰落后难度加大、出口结构不合理和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机制改革明显滞后几大问题。

2018年,钢铁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全行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8年,全国粗钢产量9.28亿吨,同比增长6.6%,粗钢表观消费8.7亿吨,同比增长14.8%。

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51.3%。

2、钢铁行业政策环境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行业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第一部指导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该政策指出,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具体目标是:

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使钢铁行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2008年,国务院于3月20日公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振兴规划》特别提出,钢铁业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

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

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不在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若干意见》对整个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提出了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实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实行问责制、深化体制改革等9条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对策措施。

2010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关于清理钢铁项目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2600号),对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含在建和已建成)的钢铁项目的产能总体情况,项目核准情况,项目用地情况,以及项目节能环保等情况进行一次性清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钢铁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处理意见》,对各省上报的钢铁项目清理结果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外公布清理结果。

2011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正式发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我国需要在2015年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钢材产品要能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3年1月,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013年7月,工信部公告2013年包括炼铁和炼钢在内的19个行业首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通知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并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名单涉及炼钢企业24家,炼铁企业9家,合计炼铁产能约700万吨,炼钢产能约280万吨。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

根据《意见》,钢铁行业将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基础上,在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

同时,《意见》提出要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在未来5年内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以上。

根据《意见》中“落实公平税赋政策,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精神,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

我国将修订钢铁产业政策,2015年3月工信部公布《钢铁产业调整政策》(以下简称2015版政策)征求意见稿,其意在取代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定稿后将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十年的规划蓝图。

新规划有三个重点:

其一是化解过剩产能,重在市场退出机制;其二是法律和监管手段均已经成熟,环保倒逼钢铁转型升级;其三是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以及《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公布,上述指导意见包括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和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同时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以及清理退出一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提升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中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2016年6月,宝钢、武钢合并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并带动国内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工信部2016年11月14日公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将着力完成十大重点任务,即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完善钢铁布局调整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钢铁有效供给水平、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绿色制造、促进兼并重组、深化对外开放、增强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通知。

在钢铁去产能方面,方案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地条钢”产能依法彻底退出;加强钢铁行业有效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2017年退出粗钢产能5,000万吨左右;企业兼并重组迈出新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严格履行职工安置程序,多方开辟职工安置途径,努力做到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置企业债务,明确资产处置政策;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8年4月,《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退出粗钢产能3,000万吨左右,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任务;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为主。

落实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规定等政策,依法依规加快去产能企业国有资产处置;鼓励钢铁企业围绕钢材产品目标市场定位和根据下游企业需求,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协作,实现钢铁材料制造供应商向材料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转变。

总体看,我国政府对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兼并重组重视程度较高,未来政策将引导钢铁行业继续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保、能耗、质量等相关行业门槛,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3、需求分析

(1)供需情况

2016年以来,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上限目标;合计取缔地条钢企业700多家,取缔产能1.4亿吨。

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提升至80%以上,已基本进入合理区间,供需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2018年全年,全国粗钢产量9.28亿吨,同比增长6.6%,粗钢表观消费8.7亿吨,同比增长14.8%。

我国钢材消费大体分为建筑用钢和工业用钢。

其中,建筑类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机械、汽车、家电、电力和船舶七大行业所消费的钢材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达到了80%~90%。

建筑类需求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消费量占比达钢材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201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逐年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19.60%下降至2018年的5.90%。

从房地产行业看,2015年,受商品房去库存压力较大、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仅为1.00%,增速较上年下降9.50个百分点。

2016~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逐年增长,且增速有所回升,分别为6.90%、7.00%和9.50%。

2016~201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47,877.7亿元、278,328.2亿元和305,160.0亿元,增速分别为4.81%、12.28%和9.64%;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90%、10.50%和7.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70%、11.80%和10.9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50%、12.20%和4.9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20%、6.20%和5.30%。

2018年,工业增加值和设备制造增加值有所下降,但相对2016年仍有明显回升。

总体看,目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设备制造增加值稳步增长,带动钢铁产品需求增长;但近年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投资高增长受到抑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材的需求。

(2)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是主要的钢铁产品出口国。

2006年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2009-2015年钢材出口量持续上涨,2016年首次出现下降,但仍为全球最大的钢材出口国家;进口方面,我国钢材进口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933.6万吨,同比下降8.1%;累计进口钢材1,316.6万吨,同比下降1.0%。

出口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6-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完成后,国内钢材价格总体表现为宽幅震荡,内外价差有所收窄。

具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下半年由于徐州、唐山等地纷纷限产,导致供给偏紧,国内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出口价格优势不明显,出口量出现小幅下滑。

虽然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绝大部分钢材品种已经完全能满足自身需求,但仍有小部分高精尖的品种需要依赖进口。

2018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316.6万吨,同比下降1.0%。

4、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粗钢集中度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峰值,即前5家钢企粗钢集中度达33.71%,前10家达到49.2%,前15家达58.1%。

但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行业集中度处于持续下滑态势,钢铁行业CR10从2010年的48.6%下滑至2015年的34.2%。

2016年,因当时的宝钢、武钢合并成立宝武钢铁集团,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首次回升。

2017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回升。

其中,粗钢产量排名前四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1.9%,较2016年回升0.2个百分点;排名前十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6.9%,较2016年回升1.0个百分点。

5、价格分析

(1)铁矿石价格走势

近几年,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2015年,国内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80%,达到了83.57%。

受海外矿山扩产以及国内钢铁企业所需铁矿石品位提升影响,国内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

根据中钢协统计,2016~2018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10.24亿吨、10.75亿吨和10.64亿吨。

全球75%的高品位铁矿石产量和贸易量都集中在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下简称“淡水河谷”)、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公司、FortescueMetalsGroup.Ltd(以下简称“FMG”)四大国际矿业巨头手中,资源高度垄断给铁矿石自给率不高的钢铁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

从铁矿石采购价格看,2011年10月开始,随着钢材市场需求减弱,钢材产量的增速降低,铁矿石供需紧张关系有所缓解。

从国产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走势来看,受四大国际矿业巨头产量井喷导致国际体矿石价格大幅走低,自2014年1月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低于国产铁矿石,导致更多国内钢铁企业选择进口铁矿石作为其冶炼原材料。

2016年初以来,国产铁矿石及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上涨,但总体看处于近年来相对低位。

2017年铁矿石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后期保持震荡波动,全年平均价格高于2016年水平。

2017年四季度以来,受冬季钢铁行业京津冀地区限产影响,铁矿石需求下降,价格亦随之下滑。

2018年以来,铁矿石价格较为平稳,较年初小幅上涨。

2019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主因是巴西溃坝事故及澳洲飓风的影响引起的供应忧虑,并伴有技术面的共振和资金的加注。

7月中旬在供应逐步恢复的情况下,铁矿石从高位快速回落,9月前后企稳,震荡至今。

(2)势钢材价格走势

我国钢材价格自2011年起连续四年下滑,2015年呈现加速下滑态势。

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2011年初的128.98点下降到2015年末的54.48点。

2016年起,受政策刺激、地产基建需求预期升温以及库存较低影响,钢材价格有所上涨。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五年目标,全面清除“地条钢”、严控新增产能以及环保减产、限产,钢材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钢材价格总体呈现小幅波动走势。

据钢铁协会监测,2018年全年,CSPI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14.75点,同比上升7.01点,升幅为6.51%。

6、钢材库存情况分析

2018年末,中国钢材产品库存量为1,186.68万吨,较2017年末的1,273.98万吨减少87.30万吨,同比下降6.85%。

2018年钢材库存从整体看,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018年到2019年一季度钢材库存有所反弹,呈震荡趋势。

7、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由原来的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依靠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核心高端产品持续放量、技术创新产生核心竞争力及相关费用的压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

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彻底取缔“地条钢”取得了突出成效。

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优质产能得到发挥,行业效益明显好转,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更加牢固。

钢铁行业通过多年来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处在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从而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紧紧跟上时代要求,抓住机遇,努力提升钢铁供给质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绿色发展成为全行业的共同任务。

(2)供给侧改革进入去杠杆主导的新阶段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已如火如荼进行约两年。

去产能、地条钢、环保无疑是过去及未来一段时间钢铁行业的关键词。

但当前,随着去产能基本落地,供给侧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直接目标由去产能演变为了去杠杆。

作为“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清单之一,去杠杆从2016年已经开始落实和行动。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以市场化债转股手段积极稳妥帮助具备发展潜力的钢铁和煤炭企业降低杠杆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2017年之后,企业去杠杆成为调控主基调,钢铁行业中,去杠杆成为清除地条钢之外的重中之重。

中钢协会同银监会于2017年3月9日在南昌召开了钢铁行业首场去杠杆会议,提出了用3-5年时间,促使行业资产负债率降到60.00%以下的目标。

(3)兼并重组进程加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国家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从而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2016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的重组,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加快,通过资产重组使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规模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应该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结合化解过剩产能和深化区域布局调整,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4)节能减排成果显著、推进绿色制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已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代表了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的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加强中低温余热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据统计,2018年吨钢综合能耗较2017年下降2.13%,吨钢可比能耗较2017年下降3.12%。

在未来,应持续加快钢铁行业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水工艺装备。

不断研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焦炉和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综合污水回用深度脱盐等节能环保难点技术,推进绿色制造。

8、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不佳

作为与宏观经济紧密关联的周期性行业,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仍然比较严峻。

2015年,矿石、煤焦和废钢的价格分别下跌39.4%、33.3%和45%,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然而,钢价下跌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远超同期原料价格下跌对成本的影响,钢铁企业亏损严重。

虽然2016年以来钢铁市场回暖,钢铁企业普遍扭亏为赢,但总体看,目前钢铁行业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压力大,企业资金链紧张,面临较大的经营和财务压力。

(2)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供大于求仍然是我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

虽然我国钢铁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进步,但金融危机以后的经济回暖也带动了钢铁需求的增长,这刺激了钢铁业产能快速释放,一些在危机爆发初期延后建设的项目再次启动,带来了新的问题。

从钢铁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钢铁业复苏仍将受到产能过剩的拖累,提高钢铁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也在这种情况下日益高涨,因此,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实施有条件准入已经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十三五”时期,随着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逐步推进,现有措施的压减空间已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的积累风险逐步提高。

此外,钢铁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并不完善,“优不胜、劣不汰”的乱象仍然存在,重点压减地区的政策托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3)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

钢铁业的能耗十分惊人,是我国九大重点耗能行业之一。

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的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钢铁行业,而我国这一比例要占到11%以上。

钢铁行业耗能量占我国总能耗的15%左右,占工业行业能耗的15%-25%,属于高能耗行业。

低碳,意味着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使用低碳技术和装备,以降低单位能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钢铁业践行“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节能减排。

在中国提出了碳强度减排目标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9日,工信部起草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7月12日公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突出强调了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

《条件》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六个方面对现有钢铁企业的准入条件进行了具体要求。

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方面,不仅有量化指标,还对企业环保设施、装备技术配备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高要求,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作出一些改变,由规模扩张更深刻地转向产业结构升级和在海外建设钢厂。

其中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包括:

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口替代进一步深化;高强度钢材生产比重进一步加大;以信息化技术推进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在行业层面,国家也将不遗余力地加强和完善钢铁的行业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