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读书征文5篇.docx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三八读书征文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5篇
书香三八读书征文5篇
【篇一】
如果梦有颜色,愿我的梦是紫色的,在梦中,我将不惜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心中那片紫色的美好。
一直喜欢优雅的紫色,心醉于紫、情痴于紫。
一次次捧起这本紫色的书——紫色的书皮,紫色灵魂的主人公,紫色的书名《铿锵玫瑰》,我总被深深震撼。
书中那一位位奋斗的美丽女子,像是正迈步向我走来,我似乎听得见她们铿锵的足音,我似乎看到她们奋斗的汗水、沉思的眉宇和取得成功后灿烂的笑容。
我甚至好像与她们握手了,拥抱了!
我们交谈着,情系肥沃黑土的“十佳公仆”暴勇告诉我工作中要放下优越,踏踏实实做劳动的“主角”;航天大国工匠侯军华告诉我工作、家庭、孩子兼顾,同样可以报效祖国;西北石化玫瑰汪艳侠告诉我只要执着奋斗,起点低也可以将自己的梦想撑到蓝天的高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无论淡雅的紫,还是深沉的紫,都有着执着而坚定,高贵而古朴的风韵。
书中采写的45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工作、不同岗位的女子,将她们的青春之花用汗水浇灌得是那么美丽鲜艳,她们的人生梦想被她们用执着描绘得是那么绚烂多姿,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耕耘,绽芳吐绿,芬芳馥郁,实现了她们的人生价值。
而我呢?
教书育人二十年,虽勤勤恳恳,却比不得名师,也无声名赫赫的弟子,更从不敢和“事业”这样一个崇高的词语联系起来说梦想。
然“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很平凡,但我有大的梦想,我想桃李满园,我想高人为师,我想做教育学苑中一枝美丽的牡丹,但目前的我平平常常。
幸运的是我被第五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的幸福金蛋砸中,自此,我便与书香结缘。
那一天,更是不能忘,2019年12月28日,“书香三八?
书香坊”线上读书会成立,我和我的几位好姐妹正式成了志愿阅读推广的一名志愿者!
我们和来自全国各个省区的志愿者一起致力于推广女性阅读,我们共同读书,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引领其他姐妹阅读,我们主动写心得体会,我们拿出业余时间尽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力求做一个优秀的志愿者。
毫不讳言,读书会成立之初的我疑惑过读书会的功能,我甚至怀疑过就我们这些女子,天天在微信上的一个自己定义的学习群领读学习推广阅读,能起多大作用,我们这样做真的能算阅读推广吗?
真的能提升女性阅读素养,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女性的幸福力吗?
然而现在的我就是回顾这个想法也会感到羞愧!
现在的我又为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而感到欣慰,现在的我更为读书会的大踏步发展而感到无比骄傲!
坚持后的我欣喜地看到,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书香志愿者的努力下,书香坊线上读书会已化茧成蝶:
如今的读书会,会员已达到数万人,同时还不断有人加入。
我看到来自全国的志愿姐妹越来越多,我们的阅读学习形式多种多样,甚至包括陋室之中,云端游览,一路走,一路听,即欣赏优美风景,又丰富文化底蕴的行走阅读。
书香坊直播讲堂的开通,更是增强了学习的生动性,提升了学习的深度。
我们的领读和各种培训不仅提升着书香女子综合素质,改变着每一个有志有梦想的女性,让她们轻轻走向完美,更为祖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平凡人,带来希望和力量,给家庭带来希望和力量,给民族带来希望和力量。
而这种立足于人民化立场和基层化角度的阅读推广内容和方式,将搭牢民族复兴的基石,这难道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吗?
莫说读书个人事,共读增智天下兴,这是一份真正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想想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我们各有工作,无意闯入一个书香的花园,有幸在这儿热情的默默奉献。
这里的同学们都是业余,或许我们不像《铿锵玫瑰》中的所写的那些鲜艳美丽的铿锵玫瑰们娇艳芬芳,但我们却像那些长在花园外、山坡上、池塘边、深涧中的野花野草,各具形态,各自芬芳,争奇斗艳,于是,书香坊里也就书香弥漫、香远益清,香飘万里。
“书香三八”读书活动阅读推广人,“林城”贵阳蕙质兰心的王玉萍的那句: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的许多困惑都可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让我深思,给我力量,坚定了我正走的方向。
我明白了杨绛先生所言“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应”的真谛。
参加志愿者工作后,忙碌于我是家常便饭,然在这种催逼下,我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常打趣说“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不优秀都不行”,真的是这样。
这里来自不同行业的精英人士汇聚的才能是我取之不尽的智慧锦囊,不管是于我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大有裨益。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更何况如今的我们还在做着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大力倡导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形势下,我和我的志愿姐妹们将坚定地走在阅读推广的路上,我想我们助力着的阅读推广事业,将会更加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心若兰兮韵自芳,把山中幽涧的紫罗兰种在心间,今生,我愿为了心中优雅的紫色,和具有高贵的紫色灵魂的人一起奋斗,谱写铿锵的紫色乐章!
【篇二】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回想学生时代,读书几乎是所有同学的爱好,走路时都还捧着书看。
班里若有同学带本好书到学校,便会争相借来阅读,晚上该睡觉了还背着父母偷偷地看,课间还会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读书心得。
而"摘抄本"在那时最盛行,几乎人手一本,都爱把书上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片段,亦或是一首小诗、一段心灵感悟工工整整的摘抄下来,再配上简单的绘图,既美又有趣味。
现在,真是惭愧,有了工作也有了家庭,生活稳定了,物质条件好了,单位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家中有温馨安静的书房,却静不下心读书了,书籍遭受冷落,"摘抄本"更不复存在。
反而一味地的去追求穿衣打扮,每天一睁开眼,只想今天我要穿什么,怎么化妆好看,从而在工作岗位中更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内在的提升,一度认为什么都有了,不用再读书了,只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美丽就可以了。
然而,这次的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再好看的衣服都会旧,再好看的妆容,都掩盖不了衰老,但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是不会变的,而读书就会提升你的气质。
正如三毛说过的: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这让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界环境、外界压力所困扰,心态越好,人自然会更年轻。
还好"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原谅我无知虚度过的时光,一切重新开始,我愿意在书中寻找一片灵魂的净土。
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开始读书,我阅读了印刷精美的《轻轻走向完美》。
作者是毕淑敏,多么熟悉的名字,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爱不释手地阅读过她的《女心理师》、《幸福的七种颜色》、《红处方》等作品。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曾写了关于她的毕业论文。
毕淑敏老师的作品是充满正能量的,正如她早些年的经历,她是第一批进入藏北的女兵,后在新疆学习了医学以后,毅然决然地回到藏北高原,那里紫外线强烈,空气稀薄,文化落后,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区,由此可以想象当年条件的艰苦。
也许正是这些不同凡响的经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毕淑敏:
一个从容优雅的女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
而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激励女性热爱自己的性别,全面修炼自己,快乐、幸福地生活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
接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金选集》、《上下五千年》闯进了我的生活,阅历的进一步扩大,让我学会了思考。
"读一本好书就如在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一本本好书给我的心灵上了一堂堂非同寻常的课。
对生活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让我真切地意识到,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奋斗的人才最有魅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闻书香。
经过书香熏陶的女人就像一朵经过风吹雨打依然绽放清香的莲花,有着超凡脱俗的雅致,与众不同,这样的女人才是一个美丽、智慧的女人。
因为只有书能拓宽一个人的视野,充实一个人的心灵,修炼一个人的气质。
一个女人的容颜终会老去,但智慧与气质却会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更加鲜明与出众。
因此,作为现代女性的我们都要在工作之余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用书上的知识完善自己,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内涵,而且拥有独特美的智慧女人。
因为我们要明白:
一个女人的美丽,不是外在的华丽衣服和高档的化妆品,而是内心的坚韧和从容,更是内在的智慧与气质。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气质,正所谓"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这也许就是读书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做新时代最美的女人。
【篇三】
前些日子读了《爱上阅读》,像是参加了场热闹的读书会。
这些朋友们谈起书,眼中有光。
这光给了我勇气,将"读书"二字回归至最初的欣喜。
我一度反感公众号里出现读书二字,总觉着当下的流行文化有些将读书摆上神坛的意思。
好处是开卷有益,会句子能触动到你。
而坏处在于一个事物若是被放在神坛上,就失去了它最大的魅力,它失去了生命力。
我见过读过些书,自诩才子,肆意批判他人爱好的人;见过从图书馆借了许多书回去,勉强看了两页又原封不动还回去的人;见过埋头工具书,本子上写满笔记,考各种证书的人;见过写文章只顾着引用名人名言,看不出独立思想的人。
一本书,千百种读法,但浮于表面很难称之为真正的读书。
读书不必带强迫性质,它就像简单的吃饭,睡觉,你的生命中自然而然有了读书的存在。
类似于你喜欢追剧,刷微博,我喜欢读书而已,我不认为雅俗文化在这里有太大区分的必要。
那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谈读书,而不是谈刷微博?
我想是因为读书,更好的教与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会在别人问你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时,回答为,大家都说要独立思考。
读书时,作者代我们思想。
书敞开时,追寻作者的思绪;书页闭合,种下的种子在你心中萌发。
你认识了尼采,他告诉你坚信比谎言更加是真理的敌人。
你遇见了叔本华,他对你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
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你与古斯塔夫·勒庞对话,意识到身处群体中个体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会受到影响。
你与人类历史上的群星面对面交流,跟着先行者走出荒漠。
他们引导你,但轻声对你说:
请怀疑我,然后独立的思考,你该有自己的答案。
是的,我认为读书被摆上神坛的最大原因,是人们不再强调读书后的思考。
但这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也是《爱上阅读》这本书中朋友们所强调的,令他们快乐的真正原因。
所谓老话中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包含着这层道理。
我真正喜欢上读书应该是在高考后的暑假。
无关考试,无谈高尚,只是想从书中寻找些问题的答案。
读书,思考,与自己对话,这是我从那个夏天坚持到现在的事。
但我也曾问,读书使已知圈扩大,但未知圈就更大,这不是与我读书想解决困惑的初衷相悖了么?
我目前的答案是:
我学会不再害怕未知。
就像从空间角度,想像已知圈为二维平面的圆,读书可以使你升高一个维度,即添加一个Z轴。
你站在Z轴上,明确的看到自己的边界与局限。
你将前所未有的接近太阳,看山川湖海生命不息,看人间百相世态炎凉。
你慢慢平静下来看万千演变。
此外,站上山顶欣赏世界固然好,你还需要找对望远镜。
如果你经常去书店,你一定眼熟这个分类--成功学,它就摆在离书店门口很近的位置。
先别急着对其嗤之以鼻,你考虑一下,当下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要工作多久才能买起一套房,你就不会非要和所有人谈莎士比亚了。
功利性阅读,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最简单的逻辑,我读书拿好文凭,我过好日子,就像"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老话里多多少少也掺着黄金二字吸引人。
畅销书一定有其畅销的原因,它击中了当下人们最缺失的东西。
我想功利性阅读往往代表着一种功利性价值观,是这个社会普遍接受的,但不太健康的价值观。
成功学的书会教你爬更高的楼梯,但没人告诉你跌下去了该怎么办,遇到死胡同了怎么办。
它教你成功的必要条件,没告诉你,那些成功人爬到顶后,应该感谢那些扶着他前行的人,并伸手拉一把跌倒的人,美德最为重要。
你以为透过成功学的书与真实的巨人站在一起,但巨人的魅力恰好在于不止成功的一面。
你要多读书,读好书。
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
我喜欢涉猎不同领域的好书,挑战原先的偏见与狭隘,乐此不疲。
书教会我尊重,怀疑,和坦然。
我不再畏惧失败,也忘了何为面子,学会尊重每个人的不同。
书籍是我移动的避难所。
内心不再平静的时候,走进书店花几十元买本书是总令我迅速放松。
钱的多少没那么重要,要着眼于你拿钱换了什么。
我换来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对话的灵魂,这几十元也许换来一个作家的一生。
我吃饭,我读书,我思考,我被称为人。
读书,让你在某个有星星的夜晚抬头,眼眸明亮,一如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
【篇四】
前行的路上有你相随,无怨无悔
-题记
年少的时候,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偷偷的喜欢上了你。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孩,在小时候最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读墙上糊的墙纸的内容,读街上牌子,读墙上的标语,许多字不认识的时候,就开始推测字的读音和意思,恋上了文字,恋上了书本。
这也直接影响了我职业的取向,最后选择了老师,躬耕于农村教育这块沃土,整天以书为伴,与孩子为伍。
每天都徜徉在知识、书本的海洋中,我乐此不疲。
少年时你是我前行的灯,照亮我迷茫时期的路。
小时候,农村书籍非常匮乏,几乎难寻书的踪迹,所以,初步认字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糊墙的书纸和糊棚的报纸。
我也成了村中最爱串门子的小姑娘。
到别人家去,我就站在小凳子上阅读,一看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记得有几次因为入迷,我从小凳子上摔了下来。
我也成了村中爱看书的小姑娘。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一起玩耍的伙伴有的辍学了,有的早婚了,过早的挑起生活的担子,迈入社会。
读高中的时候,整个村子只有我一个人在上学,在读书。
在那时,早晨骑自行车到离家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冬天,到学校时,经常是一身汗,头上的围巾都上了好几层的白霜。
教室里很冷,手脚都有冻疮。
记忆深处,也有过几次想要放弃。
记得又是一个大雪的早晨,
路上没有任何行走痕迹。
也就是农村所说的没有"道眼",我又推着自行车上路了,因为那时,路是土路,不是现在的水泥路,路上有车辙,凭着记忆,走没有车辙的地方,但是也有失误的时候,掉到车辙里数次,连滚带爬地起来。
这时候我想过放弃。
但想起自己读过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
爱》中的女人公主简,那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女子,她自尊、自爱,当她遭受了打击时,她却不像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它面前都会感到恐惧,当她离开罗彻斯特,走了两天,因为车费不够。
马车夫让她在一个叫惠特克劳斯的地方下车,她独自在荒野中跋涉,在灌木草丛中艰难行走,害怕有野兽出没,每当风吹过荒野,她就担心有野兽的出现,她走了很久,告诫自己,生命连同它的一切需要,痛苦和责任,都还为我所有,负担还得背负下去,需要还得满足,痛苦还得忍受,责任还得完成,受着简的影响,我也要努力的前行,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我一个人这样春夏秋冬的坚持,高中毕业时,自己获得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正是因为有书香为伴,伴我一路成长,伴我走过迷茫,伴我踏上人生新的台阶。
青年时,你是我前进的动力,助我扬帆起航。
进入大学,我犹如鱼儿回归了大海,大学的图书馆就是我的快乐海洋。
在学校图书馆里,我成了一个十足的"书虫",每一本书都成了我温暖心怀的回忆。
在这里,爱在我的心田里高尚起来,我被快乐的氛围沐浴着。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你永远不会叹息。
"我深深的认为,不仅不会叹息,脸上还会洋溢着优雅的笑容,使女人更有女人的神韵。
因为书籍会开阔女人的眼界,净化女人的心灵,丰富女人的头脑,可以增长智慧,美化自己。
我知道我的家庭贫困,来自农村,没有漂亮的外貌,高档的衣着。
我只有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丰富自己的内在。
因为容颜衰老,时装会过时,唯有气质不会老,书一本接一本的读。
形成正确的思想,塑造独立的人格,净化灵魂,以书为伴,以书为友,读过的书有的不复记忆,其实她已经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可能显露在生活中。
自己在大学时读的书使自己不漂亮却很优雅,使自己成为一个涉猎颇广的人。
自己在参加工作时,学校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胜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自己又一心扑在阅读教育专著上,读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漫谈》,读李镇西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铸就的》等等。
在阅读中,在思想上与他们碰撞、学习、思考、借鉴、应用。
读这些教育专著,让自己读出思索和感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存感悟,能不收益匪浅吗?
书中的理性擦亮了自己的眸子,目光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位。
我爱着独特的书香,书香能是我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保持着心灵的那块净土,不会有彷徨,也不会有孤独。
身为女人,不管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我们都应该读诗书,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知识的浸润,形成独特的书香气质,让书香气质引领我们做一个优雅而有内涵的女人。
我很幸福。
今生,有你相随,我无怨无悔,因为有你的相伴,我才能做一个幸福的女人,一个幸福的书香女人。
【篇五】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往古少年郎寒窗苦读,求得一世功名;今来年轻人深学苦研,谋求职场超越。
读书是成就人生的阶梯。
除却功利的希冀,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高修养,可以让人以谦逊的态度接人待物。
由于阅读增进的文化涵养,可以在人群中营造出一派和谐共存的人生环境。
古往今来,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滞,阅读给人的愉悦也从未息歇。
如何阅读?
下面分享的是我的感悟。
读书应该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
读书时,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会飘移,神思泫然。
心眼不一,就不忘初心致志。
随随便便的翻书,就一定不会有深刻的记忆。
这时,即使当时觉得记住,也会很快遗忘。
读书,如果能够心与眼俱到,口又怎能缺席?
口诵,是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不二法门。
那么,怎样的阅读状态才能叫做心眼口俱到呢?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晰,一次在阅读时,窗外突然狂风大作,雷鸣电闪,骤雨瓢泼。
待风雨过去,人们谈起当时的惊惧时,祖晰直摇头,言不知此。
这便是典型的阅读时心、眼俱到,一心扑于典籍,满眼皆是文字。
还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董仲舒孜孜不倦,专心攻读。
董仲舒读书的书院后有一处花园,四时纷芳,景致各异。
而董仲舒攻读三年,却未尝进园观赏一眼,可见其心、眼、口无一离于阅、读;如此专心致志的钻研,终于造就了他西汉大思想家的地位。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阅读要像树木的成长一样,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当今社会,工作生活普遍是快节奏。
常人阅读,多为抽空。
一本书、一篇文章,从头开始过完一遍即结束,知其深意乎?
不得而知。
悟性好的人,或是在速读中略懂一二,感悟上绝无大成。
爱因斯坦有"一总,二分,三合"的阅读法。
他把书的内容分为三段,先了解大纲,再领略正文重点。
在对正文重点有全面了解后,再进行细读,慢慢琢磨细节,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最后把一本书吃透。
读书,不能一蹴而就,犹如树木的生长,需要慢慢灌溉,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栉风沐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阅读的获得,是阅读者的快乐,这些都只有在阅读中才能有所领略。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人们走过的路,即是一本书。
路途中往往有各种不可知的险阻在等待着你的到来。
阅读也是这样,书中难点可为险,阅读环境亦可能为险。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我一样,研读一本书时,前篇顺风顺水,读到中间,忽觉摸索到其立意的边缘,再想深读,受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影响,与作者的共鸣突然截断,导致阅读无法再深入。
如同行路中的突发障碍,人遇障易慌,此时往往容易产生放弃阅读这本书的想法。
这时,如果选择了放弃,那便是读书、行路都失败了。
知识的储备来源于大量的阅读与实践,如果这本书突然遇阻,那么就从与他相关的书入手。
从他相关的路探索,细细研磨每一本书,慢慢实践每一条路,长此以往,必能通透,并得到许多意外的收获与感悟。
不论古今,阅读环境恶劣也是险阻之一。
战国有苏秦"刺股",东汉有孙敬"悬梁",晋有车胤"囊萤映雪",近现代有鲁迅"嚼辣驱寒",海伦凯乐克服失聪失明,成就举世闻名的作家,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却从未放弃过阅读与记录,他们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
于阅读如此,于奋斗终生的事业更是如此,不惊不慌,钻研自己的学问,完成自己人生的路途。
书与路,没有二者,书,就是路,路,即为书。
萧抡谓题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田,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今天,我亦取"读书有所见作"为题,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与伙伴们共勉,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