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爬天都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部编四上语文《爬天都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上语文《爬天都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四上语文《爬天都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爬天都峰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能运用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学习字词,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理解“发颤”“汲取”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抓住关键词句梳理课文脉络,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三)通过精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并学习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天都峰这件事写清楚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田字格板贴。
(二)学生准备:
按要求完成预习。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了解学情
1.揭示课题。
2.根据预习要求,逐一进行预习反馈。
(1)反馈自主识字情况。
(2)反馈自主理解词语情况。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脉
1.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学习要求)
提示:
你抓住了文中的哪些关键词句?
(出示空白表格)
示范如何提取关键词句。
(出示填写后的表格)
文中的关键词句
事情的几个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
2.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
“提取关键词句”学习小贴士
合并同一方面的内容,保留最重要的词句,删除无关紧要的词句。
3.照样子提取关键词句,填写表格。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表格中的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梳理课文写作顺序。
提问: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1.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学生交流,引导梳理:
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还写了什么?
(3)小结写法。
课文先写了爬山前“我”心里发颤,也就是“怎么想”;(板书:
想)再写遇见老爷爷后互相鼓励,也就是“怎么说”;(板书:
说)还写了“我”手脚并用爬上峰顶,也就是“怎么做”。
(板书:
做)抓住这三个方面,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了。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我”是怎么想的语句,并用语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我”的心理。
(2)交流反馈。
(并引导学生说说“发颤”的原因)
(3)引导学生感受山的险峻。
(教师播放课件,并配图讲述)
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中最险峻的一座。
“天都”意思是“天上都会”,峰顶有“登峰造极”的石刻。
天都峰的高度虽然不及黄山的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绝非莲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
因此,有“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之说。
(4)畅谈感受,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
(2)对比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引导发现这两句话的异同
(3)朗读老爷爷说的话,体会语气,想象补白。
提示:
看到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小朋友心里会想些什么?
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位老爷爷的?
(4)朗读“我”的语言,读出敬佩和惊叹的语气。
(5)引读第五自然段。
于是,他们相互约定——
(6)师生合作朗读对话,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物的语气。
4.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理解“攀”的字义,指导书写。
(先理解字义,再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引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学生练写,评价指导)
两木扁扁,叉叉中间,上面写紧;大手舒展,下面写松;上紧下松,写得紧凑。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爬山的姿态。
思考除了这“一攀”“一爬”,“我”还会怎么做?
(学着作者的样子,也用上“一会儿”说一说)
(4)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5.小结写法。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三方面的内容,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了。
(随机板书)
(四)质疑问难,探究主旨
1.启发思考。
天都峰这么难爬,课文为什么只用一个自然段一句话描写“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课件出示全文,其中第六自然段画线)
2.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3.全班交流。
(1)关注详略。
整篇课文,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写得具体?
(2)关注第十自然段,思考“我”和老爷爷最终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引导学生感悟:
老爷爷从“我”身上受到鼓舞,“我”从老爷爷身上得到勇气,相互汲取力量,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3)探究课文主旨。
思考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表达什么。
(板书:
相互汲取力量)
4.小结。
想要表达什么,就把什么(怎么相互汲取力量)写具体(侧重写)——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链接生活,读写结合
1.联系生活,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
2.全班交流。
引导以炒菜为例,根据平时的观察说一说:
平时妈妈(或爸爸)是怎么做的?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3.学生尝试练笔。
《爬天都峰》作业练习
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醒: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噢!
附板书:
爬天都峰
附预习要求:
预习要求
一读课文
遇到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读一读;
二读课文
遇到不懂的词语用查工具书等方法尝试弄懂;
三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爬天都峰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会认“链”“攀”“辫”3个生字,会写生字“攀”“颤”。
(二)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三)学习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天都峰的视频介绍,指导读准“都”的读音。
(板书:
天都峰)
2.导入。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的一座山。
爬这样的一座山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爬上这天都峰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
(板书:
爬)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1.检查字词。
(1)出示第一组。
笔陡的石级铁链发颤
①指名读。
②理解“笔陡”,借助图片谈感受。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
瞧,这就是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你有什么感受?
③理解“发颤”的意思,指导“颤”的读音。
(2)出示第二组。
小辫子鲫鱼攀着
①指名读。
②联系班级女生扎的“马尾辫”和“麻花辫”,学习“辫”。
③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攀”和“颤”。
(1)识记“攀”的字形。
攀登可不是简单地走登山步道,它需要一双“大手”,需要紧紧抓住一根根的木桩,有时还需要借助一丛丛的杂草,才能往上爬。
(2)重点引导学生把“攀”的上半部分和“颤”的左边部分写紧凑。
3.自由读文,理清文脉。
(1)出示表格提取要素。
提示:
同学们,《爬天都峰》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有哪些要素?
(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你们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找找答案,可以在文中圈一圈,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相机板书: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学习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爬山的过程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征服天都峰吧!
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天都峰呢?
(2)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天都峰。
(相机板书:
看、高、陡)
(3)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写法。
引导:
课文是怎么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呢?
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从这几个句子的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在云彩上面”“啊”“!
”“我爬得上去吗”这些词句和标点,体会正面和侧面描写突出天都峰的高;关注“笔陡的石级”“挂”“真叫人发颤”,体会天都峰的陡。
(5)小结写法。
作者先写看到峰顶的高和石级的陡,再写心里的感受,就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天都峰的险峻。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出示段落自主朗读。
过渡:
爬山时,作者除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什么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
“对,咱们一起爬吧!
”
(3)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
这一部分写了“我”与老爷爷的交谈。
(板书:
谈)
(4)引导学生发现“我”与老爷爷都说了同样一句话。
(5)分角色朗读,体会“我”与老爷爷各自的想法。
(6)小结写法。
你看作者写的对话多贴切呀,把自己和老爷爷当时真实的感受写出来了。
一老一少互相得到了鼓励,约定一起爬。
原来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爬山时人物的对话。
除了人物的想法、语言之外,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交流回答。
(相机板书:
爬)
(2)默读第六、七自然段,找找写作者爬山样子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并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攀岩的。
(体会“攀”“爬”都是很艰难的)
(4)引读第六自然段。
引导:
爬一般的山需要手脚并用吗?
而此时作者爬的是——天都峰,是一座什么样的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所以作者说——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5)齐读第七自然段。
4.回顾爬山过程,师生合作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点明方法
作者先写爬山时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时的心情,再写与老爷爷的交谈,最后写爬山的样子,把爬天都峰这件事写得很清楚。
这样有顺序地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附板书:
爬天都峰
爬山前看:
高陡
爬山中谈:
互相鼓励
爬:
攀爬
爬上峰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