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26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docx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

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5篇,期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1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老师导入: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_、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功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快速  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味道,它原来就很不甘心。

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更不兴奋了。

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具体状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

假如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

麻木不仁?

任人欺负?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需奋起维护自己的平安。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格外友好。

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很多领土。

我们必需帮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打算     后,由谁首先担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

(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

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

(依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

(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英雄。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依据第9页“动脑筋”: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他们在战斗中英勇坚韧、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帮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

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依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

(不能。

)B.他们谁说得对?

(都对。

C.为什么?

(必需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帮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

老师指出: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

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成功。

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

其中最终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协作;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提示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2

一、教材地位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

本课主要叙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化,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状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

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历史学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时目标和历史教学的任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历史学问,还要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进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识到: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进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但又要熟识到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以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进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转变是社会进步特殊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记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展。

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

2、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依据:

初二学生历史学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难以理解。

五、教法: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依据:

接受多媒体演示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启发点拨法,可以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探讨,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学法:

比较法、探讨法、归纳法

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留意其学习学问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舞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沟通合作来学习历史,培育其发觉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我将本课设计为“为拍摄电影做预备工作”的活动课,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

以“电影”为话题,直接导入新课。

导语为:

“同学们喜爱 看电影吗?

”在得到学生确定的回答后,我进一步提问:

“你知道为拍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吗?

”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想到导演、演员、编剧、灯光师、化妆师、制片人等等。

这样学生的精力马上集中到了课堂上。

我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设想:

“我们班预备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电影。

今日,就由同学们来担当导演和剧组人员。

全班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组来为本片的拍摄作一些预备工作。

依据:

讲学生感喜欢的话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分散的留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2、我的课堂我作主(10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探讨、比较然后归纳出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状况。

依据: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舞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沟通合作来学习历史。

3、你讲我讲大家讲(15分钟):

学生探讨归纳后再由每组派两名学生就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状况进行说明,其余学生作订正和补充,老师适时展示多媒体图片。

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一一指出。

如下:

第一组:

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

马车、木船、轿子等。

近代有: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在此,我请全部学生思索并回答新式交通工具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的区分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指出:

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机、电力为动力,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风力、人力等自然力。

第二组:

通讯工具

近代之前:

击鼓传声、烽火台、信号旗、信鸽、灯塔等。

近代有:

电报、电话、邮政。

第三组:

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

画像、舞台剧、皮影戏等。

近代有:

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在此,我以《申报》为例,请学生讲近代报刊起到的作用;在介绍近代书籍出版业时,我展示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图片,因为这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

这样,通过《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以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组:

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之前:

男人留辫子、长袍马褂、跪拜礼、女子缠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

依据:

本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历史纵向比较的学习方法;多媒体展示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喜欢。

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老师的启发点拨和多媒体展示,以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4、我分析,我思索(6分钟):

为了使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我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思索、老师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我节选了老舍先生《茶馆》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

“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

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

“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

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通过简短的两句话及课本内容,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是有限的,很多变化只是出现在大城市中,广大农村变化没有这么大。

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的。

最终,老师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

依据:

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培育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忆一忆,练一练(5分钟):

学生填表练习,巩固所学学问。

(依据:

掌握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3

教学目标

基础学问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猎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学问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熟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育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状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方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

从罂粟到毒品”,探讨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拓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夫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减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实行了怎样的措施?

(严峻禁烟)收到什么效果?

(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

(不是)为什么?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开污染。

小结、过渡: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索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爱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连续。

”马克思也说过: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依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肯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依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进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

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依据“学问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示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4

教学目标

基础学问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夫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丢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究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熟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

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学问网络”,探讨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不满足)

小结、过渡:

《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很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欲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连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老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致,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依据老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

(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情愿饰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

(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依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

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

(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学问联线”:

([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

(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索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所以,要想转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需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依据[学问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示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x疆》。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5

教学目标

基础学问了解阿古柏侵占x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

掌握x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x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联系归纳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x疆平叛和1884年x疆行省的设置,证明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识图填图依据新学案第11页熟识伊犁、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坚决捍卫她

思想意识要充分确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x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探讨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x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依据老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依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x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

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

(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据伊犁?

(俄)

设疑过渡:

假如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x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

(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事实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x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索回答:

1、请学生饰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假如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战胜阿古柏?

怎样收复x疆?

(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战胜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

(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正确。

首先,他依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实行不同的斗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坚决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开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x疆的大门,假如不收回来,整个x疆就无平安可言。

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平安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需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总之,在收复x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

(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需批判。

3、依据第11页“动脑筋”:

为什么说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x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x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

在x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

选择题]: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x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坚决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开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平安大门——伊犁。

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

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提示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