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42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教案

课题: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三

课时序号

5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教学难点

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旧知回顾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

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

什么叫偶数?

 

二、自学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自学指导:

自主完成课本练习三相关问题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指导

1、在8,35,96,102,3,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当堂检测(作业设计):

练习三第6、8、10、11题。

板书设计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反思:

 

课题:

质数和合数2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2,以及练习四。

课时序号

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奇数?

2、什么叫偶数?

3、什么叫质数?

4、什么是合数?

 

二、自学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2.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能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15页内容,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2、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双数2、4、6、8……都是2的倍数。

3、自己在表中圈出2的倍数。

4、自己在表中圈出5的倍数。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指导

1.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领下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与偶数的积呢?

偶数与偶数的积呢?

请在小组内用举例的方法探索规律。

3、算式“1×2+3×4+5×6+…+99×100”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为什么?

 

当堂检测(作业设计):

练习四第4、5、6、7题。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2)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8的内容

课时序号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物品。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谈话引入

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自学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18页内容,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观察: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指导

1.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领下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试着照教材第19页例2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的总棱长=‗‗‗‗‗‗‗‗‗‗‗‗‗‗‗‗。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当堂检测(作业设计):

教材P19做一做

练习五第1、2、3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长方体的总棱长=‗‗‗‗‗‗‗‗‗‗‗‗‗‗‗‗。

教学反思: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的内容

课时序号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我能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我能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我的操作能力,发展我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具准备

一些正方体物品。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复习引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

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

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自学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20页内容,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哪几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指导

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领下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

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正方体

3、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当堂检测(作业设计):

教材P20做一做

练习五第4、5、8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面积(),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的内容

课时序号

3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发展空间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自学

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23页内容,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我会发现: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就是:

‗‗‗‗‗‗‗‗‗‗‗‗‗‗‗。

②正方体每个面都相等,都是‗‗‗‗‗形,每个面都等于: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就是:

‗‗‗‗‗‗‗‗‗‗‗‗‗‗‗。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指导

1.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领下看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例1:

上、下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前、后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左、右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表面积:

‗‗‗‗‗‗‗‗‗‗‗‗‗‗‗。

例2:

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

思考:

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水池抹水泥‗‗‗‗‗‗‗‗‗‗‗‗‗‗‗

当堂检测(作业设计):

教材P23做一做

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⑴长方体的表面积=‗‗‗‗‗‗‗‗‗‗‗‗‗‗‗⑵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主备人:

李爱霞总课时数:

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的内容

课时序号

4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修改建议

一、导入

粉笔盒是课堂上经常看得到的物品,你知道做这么一个粉笔盒需要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