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239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

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

3课时

(2)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

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

为什么?

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

2、转入与转出:

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

(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

4、上楼与下楼:

……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

补充:

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

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

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

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

你是怎么想的?

+10米表示什么呢?

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

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

小结: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21页)

4、实践活动:

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p.12~1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剪刀、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拿出图1,问:

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

复杂),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

)交流:

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

复杂转化成简单(正方形)

比较:

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

为什么?

(没变。

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

是多少?

(复习: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

(学生操作)问:

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

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

小结:

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拿图3: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

(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

(高)

问:

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观察:

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

你有几种剪法?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

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

板书:

长方形面积:

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为什么也是7×4=28平方厘米呢?

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

所以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

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补充: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先画一条底,标8厘米,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

标数据“3厘米”。

问:

它的面积是多少?

标另一条底,4厘米。

问:

它对应的高在哪里?

画出,并标“6厘米”

问:

你还能用第2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

问:

能不能8×6或3×4呢?

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

二、练习:

1、试一试:

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7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

交流。

3、练习二

(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画前思考:

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画一个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一个底是3,高是5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

(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老师加强巡视,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

在数据方面,尽量选整厘米数。

(3)提问:

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

学生算一算。

(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

为什么?

面积有变化么?

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

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

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

补充:

用2根4厘米、2根2厘米的小棒,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

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

交流(图略):

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

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课时安排:

8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

p.28~30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

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学生说,老师板书。

(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1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1元的小数。

分两列板书。

看板书交流:

(1)不满1元的小数。

如0.1元,就是1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一;0.2元,是2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二……

明确:

几角就是1元的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超过1元的小数。

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

重点明确:

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一位小数,表示几角。

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

比如:

一支棒冰的单价是4分。

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

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

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

就是0.01元。

4分是1元的百分之四,是0.04元。

继续提问:

一支雪糕8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

……

说说你的发现:

几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提高练习:

分别说出几类情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1)几分的;

(2)几角的;(3)几角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

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4、读数对比:

45.45元

这个数怎么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

(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

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举米尺,板书:

1米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1米等于1000毫米

板书成: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读一读,记一记。

2、练习:

1分米=()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分米?

3分米?

……

一句话:

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

1厘米=()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厘米?

3厘米?

……

一句话:

厘米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说一说:

4厘米、9分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3、1毫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

1毫米是1米的千分之一,用三位小数“0.001米”表示

7毫米呢?

15毫米呢?

……

重点解释“15毫米”:

用三位小数,不够的位数用“0”补,补在前面。

举例:

如果补在后面,那就变成了“0.150”米,它表示多少?

一样么?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每个图形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

写出的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可能有的学生不熟悉这样的“整数1”,强化认识:

直条的是平均分成10份,格子的是平均分成100份,立体的是平均分成1000份。

立体图在看的时候,只要数正面的。

2、练一练:

(题略)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6角5分”要先想成“65分”。

说说每个小数的含义。

(2)继续完成第2题。

指名读一读。

3、完成练习五第1~5题

(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小数。

学生完成后,再指名联系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把它表示的几分之几写在边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是几位小数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可选择第2、3个重点交流。

突出一个“补0”问题。

(5)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元”(“米”)作单位的小数

指名说一说。

有困难的再给予指导。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

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

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

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

7课时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8、49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

补充竖式,指出:

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提前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

问:

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举例较简单的减法:

(1)4.75-2.65;

(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

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

8-4.75

竖式(略)。

指竖式问:

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

(引导:

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

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3、验算:

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

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

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

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

讲评。

3.4-2.65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

交流解法。

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

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

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布置作业:

p.49第2题,p.50第5题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2)找规律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

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

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

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试一试

问题:

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

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

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

1×6+1=7(只)

白兔:

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1题:

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

3×6+2=20(枚)

白子:

1×6=6(枚)

第2题:

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

1×17+1=18(块)

长方形:

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

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

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

2×4+2=10(天)

工作:

5×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

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试一试:

20÷3=6(组)……2(只)

灰兔:

1×6=6(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白兔:

2×6=12(只)。

灰兔:

1×6+1=7(只)

白兔:

2×6+1=13(只)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二)

教学内容:

p.65例3,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用列举法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这样不会多也不会漏。

3、能在运用列举法时体会不符合要求的安排应去掉。

4、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边列举,边计算和考虑是否符合要求。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题:

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你觉得安排住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房间里不能有空床位)

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1、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交流(无序):

可以依次问:

还有吗?

最后:

像这样的思考,我们很难肯定地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因为可能会有遗漏,那怎样才能有序的思考这类问题呢?

2、可以先从2人房间开始考虑或是从3人房间考虑。

(1)先想3人房间,从最少的考试考虑(表略):

1个3人房间,剩20人,20÷2=10(间)

2个3人间,2×3=6,23-6=17,1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行。

……

3人间最多要考虑到几间?

为什么?

(2)先想2人间,方法基本同上

比较两次考虑的结果是否一致。

问:

现在你知道如何做才是有序的思考问题?

比较两次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一些?

为什么?

(从大数开始考虑,考虑的情况比较少,更方便。

4、擦去黑板上的交流结果,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二、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读懂题目的意思。

问:

书上为什么建议你从只拿1张5元币想起?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依次交流算法,得到4种结果。

2、p.66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建议:

书上没有现成的表格,我们可以整齐的分两行来写一写,注意上下对齐。

做完后指名交流。

3、p.66第5题。

什么是素数?

复习50以内所有的素数(从小到大说一说)

填写书上的题。

问:

该题如何有序的思考?

(从最小的素数开始考虑)

得到4个算式(略)

三、讲评预习作业中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⒉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⒊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8课时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p.72、7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