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97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试题.docx

《教育理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试题.docx

教育理论试题

教育理论问答题

1.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包括: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

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

2.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3.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确定富有教育性、针对性的主题。

(2)选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3)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6.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7.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旦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3)指引学生学习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8.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

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

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9.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1.教师应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12..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4.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

(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

(3)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5)提倡启发式教学。

1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6.简述教师的正确学生观的主要内容。

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

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2)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

既不能忽略学生内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也不能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3)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

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17.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8.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

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

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

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

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

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

(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

19.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进一步精益求精;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知识。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应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0.论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

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

21.论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具体可采用三种方式:

①激发求知欲;

②变化教学情境;

③配合学生经验。

(2)提示教学目标。

要注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

(3)唤起先前经验。

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辅导。

(4)呈现教学内容。

注意要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提供学习指导。

①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②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③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6)展现学习行为。

教师可根据学生眼神和表情、说答案、检查课堂作业的方式判断学生是否产生学习。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22.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要点】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他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②设计内容充实、效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