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798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docx

自控原理仿真报告打印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

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

 

院系:

电信学院

班级:

自动化

姓名:

***

学号10******

时间:

2014年12月2日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教材P136.3-5

开环传递函数为

程序:

num=[0.41];den=[10.60];

G1=tf(num,den);

G2=1;

G3=tf(1,den);

sys=feedback(G1,G2,-1);

sys1=feedback(G3,G2,-1);

p=roots(den)

t=0:

0.01:

10;

figure

(1)

step(sys,'r',sys1,'b--',t);grid;

xlabel('t');ylabel('c(t)');title('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图如下:

其中虚线为忽略闭环零点时的响应图,实线为有闭环零点的响应图。

由图可以分析出:

闭环零点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所以,在选择系统的时候不仅应该减小响应时间,同时也应该减小超调量。

教材P136-3-9

测速反馈校正系统时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比例-微分校正系统时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程序:

G1=tf([10],[110]);

G2=tf([0.10],[1]);

G3=feedback(G1,G2,-1);

G4=series(1,G3);

sys=feedback(G4,1,-1);

G5=tf([0.10],[1]);

G6=1;

G7=tf([10],[110]);

G8=parallel(G5,G6);

G9=series(G8,G7);

sys1=feedback(G9,1,-1);

den=[1210];

p=roots(den)

t=0:

0.01:

7;

figure

step(sys,'r',sys1,'b--',t);grid;

xlabel('t');ylabel('c(t)');title('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sys(实线)为测速反馈校正系统,sys1(虚线)为比例—微分校正系统

 

结果分析与对比:

系统参数

上升时间

调节时间

峰值时间

峰值

超调量

测速反馈

0.425

3.54

1.05

1.35

35.1

比例微分

0.392

3.44

0.94

1.37

37.1

从两个系统动态性能的比较可知:

测速校正控制器可以降低系统的峰值和超调量的上升时间;而比例-微分控制器可以加快系统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但是会增加超调量。

英文讲义P153-E-3-3

开环传递函数为

程序:

num=6205;den=conv([10],[1131281]);

G=tf(num,den);

sys=feedback(G,1,-1);

figure

(1);

pzmap(sys);

[z,k,p]=tf2zp(num,den);

xlabel('j');ylabel('1');title('零极点分布图');grid;

t=0:

0.01:

5;

figure

(2);

step(sys,t);grid;

xlabel('t');ylabel('c(t)');title('阶跃响应');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零极点分布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特征方程的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响应曲线单调上升,故闭环系统稳定,实数根输出表现为过阻尼单调上升,复数根输出表现为震荡上升

该系统的上升时间

=0.405,峰值时间

=2.11,超调量

=0.000448,峰值为1。

由于闭环极点就是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因此它们决定了所描述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而且在零初始响应下也会包含这些自由运动的模态。

也就是说,传递函数的极点可以受输入函数的激发,在输出响应中形成自由运动的模态。

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DriveReadSystem”,

程序如下:

G1=tf([5000],[1,1000]);

G2=tf([1],[120]);

Ga=series(100,G1);

Gb=series(Ga,G2);

G3=tf([1],[10]);

Gc=series(Gb,G3);

sys1=feedback(Gc,1);

t=0:

0.01:

1;

sys2=feedback(Gb,0.05);

sys3=series(sys2,G3);

sys=feedback(sys3,1);

step(sys1,'r',sys,'b--',t);grid;

xlabel('t');ylabel('c(t)');title('DiskDriveReadSystem');

程序运行结果

系统动态性能如下:

参数

上升时间

调节时间

峰值时间

峰值

超调量

加微分反馈的系统(实线)sys1

0.0684

0.376

0.16

1.22

21.8

结论:

给系统添加一个微分反馈后系统超调量减小和调节时间降低,所以给系统增加微分反馈可以增加系统的稳态性能。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英文讲义P157.E4.5

程序:

G=tf([1],[1-10]);

figure

(1)

rlocus(G);title('第一题的根轨迹图');

num=[12];

den=[120];

Gc=tf(num,den);

sys=series(Gc,G);

figure

(2)

rlocus(sys);title('第二题的根轨迹图');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结果分析:

在第一个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闭环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有半平面,所以系统不稳定;在第二小题的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根轨迹图与虚轴有两个交点(分别为

1.46i),对应的开环增益为20.6。

系统比较稳定。

教材P181.4.5.3

程序:

num=1;

den1=conv([10],[11]);

den2=conv([13.5],[13+2*i])

den3=conv(den1,den2)

den=conv(den3,[13-2*i])

G=tf(num,den)

figure

(1)

pzmap(G);

figure

(2)

rlocus(G);

根轨迹图:

教材习题4-10:

(1)程序:

num=1;

den1=conv([10],[10])

den2=conv([12],[15])

den=conv(den1,den2)

G=tf(num,den);

figure

(1)

pzmap(G);

figure

(2)

rlocus(G);

根轨迹图:

(2)程序

num1=[21];

den1=conv([10],[10])

den2=conv([12],[15])

den=conv(den1,den2)

G=tf(num,den);

figure

(1)

pzmap(G);

figure

(2)

rlocus(G);

根轨迹:

当H(s)=1时系统无零点,系统临界稳定的增益为71,此时系统的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

3.18i;H(s)=1+2s时,系统加入一个一阶微分环节,此时无论增益如何变化,系统总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给系统加入一个一阶微分环节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法

课本5-11-1

程序:

num=2;

den=conv([21],[81])

G=tf(num,den)

figure

(1)

margin(G)

figure

(2)

nichols(G)

figure(3)

nyquist(G)

Bode图:

Nichols图:

Nyquist图:

课本5-11-2

程序:

num=2;

den1=conv([10],[10])

den2=conv([11],[101])

den=conv(den1,den2)

G=tf(num,den)

figure

(1)

margin(G)

figure

(2)

nichols(G)

figure(3)

nyquist(G)

Bode图:

Nichols图:

Nyquist图: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

6-1

程序如下:

K=6;

G0=tf(K,[conv([0.2,1,0],[0.5,1])]);

Gc=tf([0.4,1],[0.08,1]);

G=series(Gc,G0);

G1=feedback(G0,1);

G11=feedback(G,1);

figure

(1);

subplot(211);margin(G0);grid

subplot(212);margin(G);grid

figure

(2)

step(G1,'r',G11,'b--');grid

频率特性曲线图如下:

Bode图:

阶跃响应图:

结果分析:

相角裕度

deg

幅值裕度

dB

截止频率

rad/sec

穿越频率

rad/sec

超调量

%

调节时间

sec

校正前

4.05

1.34

2.92

3.16

83.3

42.7

校正后

29.8

9.9

3.85

9.38

43.5

3.24

由表格可以看出,串联超前校正可以增加相角裕度,从而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大截止频率,减小调节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P117“DiskDriveReadSystem”,

程序如下:

Gps=tf([72.58],[172.58]);

Gcs=tf(conv([39.68],[172.58]),[1]);

G1s=tf([5],[1]);

G2s=tf([1],[1200]);

G1=series(Gcs,G1s);

G2=series(G1,G2s);

G3=feedback(G2,1,-1);

sys=series(G3,Gps);

t=0:

0.01:

0.1;

figure

step(sys,t);grid;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系统响应图:

结果分析:

参数

期望值

实际值

超调量

小于5%

0.1%

调节时间

小于150ms

40

分析:

给系统串联一个PD控制器,只要参数选择合理,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快速性,在对系统响应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此种校验方式,使系统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需求。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20采样周期T=1,连续部分传递函数

程序如下:

G=zpk([],[0,-1],1);

Gd=c2d(G,1,'zoh');

z=tf([10],[1],1);

phi1=1-1/z;

phi=1/z;

D=phi/(Gd*phi1);

sys0=feedback(Gd,1);

sys1=feedback(Gd*D,1);

t=0:

0.5:

5;

figure

(1);

step(sys0);grid;

figure

(2);

step(sys0,'b',sys1,'r--');grid;

系统响应图如下:

校正前:

校正后:

(虚线)

分析:

在Matlab中运行上述文本后得到数字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此时系统无稳态误差,无过渡过程。

该系统为一拍系统。

7-25

程序如下:

T=0.1;

sys1=tf([150,105],[1,10.1,151,105]);

sys2=tf([0.568,-0.1221,-0.3795],[1,-1.79,1.6,-0.743],T);

figure

(1);

step(sys1,sys2,4);

grid;

G0=zpk([],[0-10],1);

Gd=c2d(G0,0.01,'zoh');

D=zpk([0.993],[0.999],150,0.01)

Zero/pole/gain:

150(z-0.993)

-------------

(z-0.999)

Samplingtime:

0.01

G=Gd*D

Zero/pole/gain:

0.0072561(z+0.9672)(z-0.993)

------------------------------

(z-1)(z-0.999)(z-0.9048)

Samplingtime:

0.01

sysd=feedback(G,1);

sys=tf([150,105],[1,10.1,151,105]);

t=0:

0.01:

2;

figure

(2);

step(sys,'-',sysd,'g:

',t);

grid;

T=0.1;

t=0:

0.1:

2;

u=t;

sys=tf([0.568,-0.1221,-0.3795],[1,-1.79,1.6,-0.743],T)

Transferfunction:

0.568z^2-0.1221z-0.3795

------------------------------

z^3-1.79z^2+1.6z-0.743

Samplingtime:

0.1

figure(3);

lsim(sys,sys1,u,t,0);

grid;

系统响应图如图所示:

(1)

(2)

(3)单位斜坡响应的比较

结果分析:

连续系统和T=0.1时的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第一幅图所示,由图可见:

系统连续时,

%=30%,

=028s,

=0.998s(Δ=2%);系统离散时,

%=78%,

=0.301s,

=3.1s(Δ=2%)。

表明连续系统离散化后,阶跃响应动态性能会恶化,且输出有波纹。

而T=0.01s时的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第二幅图所示,由图可见:

当采样周期较小时,离散系统响应比较接近连续系统响应,表明系统离散化后动态性能的损失较小。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第三幅图所示,由图可见:

离散系统的斜坡输出有波纹。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DriveReadSystem”进行验证,计算D(z)=4000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程序如下:

t=0:

0.001:

2;

G=tf([1],[10],0.001);

figure

(1);

step(G);

仿真结果如下:

分析:

系统在一拍之后稳定,且没有稳态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