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ocx
《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摘要】:
大学生的择业观对择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前提。
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出择业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择业倾向多样化、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等特点。
通过对大学生择业观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可探寻出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
ResearchontheImpactofCareerChoiceViewon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
[Abstract]Collegestudents'viewofchoosingajobhasaguidingeffectontheirbehaviorofchoosingajob.Correctviewofchoosingajobistheprerequisiteforsuccessful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Atpresent,theviewofCollegeStudents'careerchoiceshowssuchcharacteristicsasobviousenhancementofthesubjectiveconsciousnessofcareerchoice,diversificationofcareerchoicetendencyandhighexpectationvalueofcareerchoice.Throughin-depthanalysisoftheproblemsexistingincollegestudents'viewofcareerchoice,wecanfindoutthebasicideastoguidecollegestudentstochangetheirviewofcareerchoice.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areer-choosingview;Employmentview
引言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成功就业。
虽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择业观的引导,缺乏对就业形势与自身能力的准确认识。
那么,究竟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哪些误区、具体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择业观,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绪论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毕业后要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定位。
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择业观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择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支配着大学生对择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等。
因此,它对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择业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正确的择业观不仅能够指导毕业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毕业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反之,错误的择业观将使毕业生对择业目标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从而影响择业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正是由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日趋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替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正不断走向复杂化和矛盾化。
有鉴于此,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了解大学生择业心理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及其对策的研究,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就业与每个人休戚相关,成为社会民生关注的重要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在社会上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和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社会价值取向、态度等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与挑战。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一)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首先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基于个人自身的原因,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来探寻就业难的的本质。
韩进之等人在1979年为了解青少年对职业理想的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这项调查研究,成为学者首次对职业价值观的探索和研究,对我国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楼静波和其他研究人员,展开了对青少年价值观演变的研究,他们借鉴国外职业心理学的调查问卷,以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的情况,编制符合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社会调查问卷,对全国青年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分别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报酬的期望等问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这项研究为我国对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并清晰的展示了青少年择业观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对策,这些对青少年的就业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宁维卫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以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因素,通过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在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优势和价值尺度,根据实际情况修定职业价值观量表(WV1),分别展开了对成都、重庆两个城市的调查,得出青年职业观的过于理想化,对就业市场难以做到了解,剖析自我的实际能力,因此,失去了最佳时机。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观的社会背景,变化原因以及职业观的发展做出了严谨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价值观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曾湘泉等在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以来,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行为,初步认为产品市场的供给状况开始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他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市场的供求总量的变化会影响就业。
伴随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巨大增长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同时,就业难不仅仅只是数量增长所导致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难以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其应变能力难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接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赖德胜认为: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博弃难以实现统一协调的结果,劳动力的供求和市场的需要之间相分离的结果,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用人单位难以得到优秀的人才。
第一,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总量过剩而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由于近几年来大学扩招的速度加快,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不断增长,然而就业供给的规模却没有发生相应规模的变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市场供给结构偏离需求结构,结构性之间难以平衡的矛盾,最终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第二,人力资源对就业的影响。
樊威明以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总量问题和人力资本的结构问题。
人力资本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不是主要矛盾,人力资本的结构才是就业问题的关键,认为应该利用双因素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实现就业。
刘文对大学生就业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中间性制度的安排导致就业难的结果,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受传统的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难以做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就业无法实现正确选择和理性就业。
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也与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很大的相关性。
第三,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极大的影响。
体现在求职过程中有信息的指导,求职结果有预期的效果。
大学生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流动,拥有较好的社会资本,其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就大获得理想的社会地位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社会资本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是依赖于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地位,这种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可以弥补就业信息的不对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方向;降低就业的成本,提高就业效率。
姜继红在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中提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现在社会资本为就业提供了明确的就业方向,获得比较全面的就业信息,在就业过程中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能够获取较好的工作。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的发挥往往需要借助社会资本,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己经逐渐凸显出来,影响着人们的就业结果。
第四,就业指导系统存在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教育承载着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指导作用的发挥,推荐优秀毕业生等,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然而,在大学生的实际就业中,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并不完善,就业指导不到位,就业信息不通畅,无法提供给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信息,致使大学生就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往往只在意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忽视了就业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就业服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心智还没有完全的健全,面对就业选择,陷入一种迷茫状态。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各种方法交织在一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阅读和理论研究。
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献的研究成果,熟悉前人的研究方向,确立自己的研究区域发现其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发现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不同的成果。
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初步确立研究主题、研究思路和模型以及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社会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在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试抽样后进行信度分析,对问卷和大纲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然后进行正式的社会调查。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择业观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
相关概念界定
择业观具体来讲又被称为职业价值观,在国外,择业观又被称为工作价值观,择业观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但是其基本的涵义是相通的。
对于择业观的了解,我们首先必须认识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看法和认知,通过已有的社会经验对其意义和作用进行的评价。
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理性。
价值观引导人们进行是非曲直的判断,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倾向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择业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于职业的认识和看法,并且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指引着人们的行为。
在就业的选择中,择业观成为重要的价值尺度衡量着职业的好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业观,而且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不断的变化,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反映。
大学生的择业观,本文在综合学者们的观点之后,将其定义为:
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对职业的一种稳定的认识和态度,并且指引个体的行为。
大学生的择业观受到社会不同层次的影响,因此,有着不同的职业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在不断的接受教育和外界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的。
它将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指导个体行为的发展。
就业是指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具有实际劳动能力的公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报酬或劳动收入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就业对于公民来讲,是将自己真实的劳动愿望和自己实际的就业能力相结合起来取得一定报酬的劳动,它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大学生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主要指的是大学毕业生,是指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取得学校毕业证,获得相应学历的社会特殊群体。
具体包括:
大专和本科毕业生以及研究生。
因此,本文章对于大学生的研究的称谓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涵:
要了解大学生成功就业,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成功。
成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预先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学生在日益复杂的就业环境背景下,就业竞争变得越加激烈,大学生決得一份工作已经不再是以前轻而易举的事。
大学毕业生必须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做出充分的就业准备,积极的寻找工作,才能够实现就业。
因此,本研究将大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成功就业,有一定的科学性。
大学生择业观的新特点
(一)主动性
所谓主动性是指大学生在择业中有了主动向社会推销自己的心态,他们主动出击,去找用人单位,而不是消极等待。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主动参与应聘机制和岗位竞争。
而今,“竞争”不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代名词,竞争机制的引入,给各行业及人才市场带来了新活力。
竞争不仅增加了毕业生的危机感,也增加了责任感。
现代社会岗位的竞争,需要充分的才华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更需要积极主动的勇气,才能为自己争取一份满意的职业。
第二,主动掌握人才供求信息和行业要求。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外界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具备以下几种条件的大学生最受欢迎:
一是理工类专业技术类大学生,他们择业目标明确,且受用人单位欢迎,则易就业。
二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大学生,他们多在学校担当学生干部、或是党员及各类优秀学生,普遍成为用人单位的“”。
三是基础牢固、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的大学生,近些年许多单位选拔录用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知识,还需要知识全面、外语好的全才。
可见,主动掌握用人单位对职业的需求信息,有目的性地择业是何等重要。
第三,主动完善自身技能。
当前大多数90后毕业生毕业时最为担忧的就是找工作,就业现实使许多人都面临就业困境。
因此,在毕业前的有限期内,许多90后大学生抓紧时间,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思想准备,严格要求自己,才容易就业。
(二)现实性
所谓现实性,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择业时,大多能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身实际,争取理性就业。
在择业时,他们面前的选择是多方位的,如职位类型、初始月薪、工作地点、发展前景等。
有的职务环境好、待遇高,但风险大、劳心劳力;有的虽然环境差、待遇低,但发展前景广阔,如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西部的工作者,有益于自身的锻炼和成长;有的职业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环境和待遇都好,专业却不对口,无发展可能;有的职位如科研技术部门性质好,其环境、待遇、社会地位都理想,但生活条件差和地域偏远会让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难以忍受。
所以,工作不可能尽如人愿,重要的是个人认清现状、权衡利弊、成功就业。
(三)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大学生面临择业时,不仅看重待遇、环境、社会地位,有很多是根据本专业和兴趣去找一份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择业时,不能只看现在,不看未来;不能只求生活的安逸,不求事业的发展;不能只顾单位如何,不顾自身兴趣有无;不能只重社会地位,不重职业的社会效益。
因此,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苦难,更没有赶紧赚钱养家的负担,他们有条件和时间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只有真正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才有能力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
当代大学生虽获得高学历,但初出茅庐,择业时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
因此,探索大学生择业观培养新对策,认清就业新形势,多渠道促进就业途径,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之一。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区
(一)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关注
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这份工作能否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现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只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去做出选择,而忽略了社会的需求。
实际上,社会需求是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每一位大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只有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职业,才能使得工作有意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如果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不顾社会的需求,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也就不能通过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要考虑社会的需求。
(二)过于注重物质追求,缺乏相应的精神追求
很多大学生都把工资的高低作为自己职业选择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甚至将薪酬待遇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全划上等号。
这种择业观过度地追求高工资、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必要的精神需求,是不可取的。
一个人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精神追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取得长远的进步。
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都是不进则退的,大学生要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精神追求,二者均衡发展,才能使自身不断进步,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缺乏必要的人生规划
很多大学生往往在临近毕业时都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因为对未来没有相应的规划,盲目地随大流去参加各种考试,希望通过考试的数量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种吃力又不讨好的行为。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盲目的择业是不可取的。
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在实现就业的过程中有优势。
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做一个有计划的人,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四)缺乏独立性,过度依赖父母或家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相应地,很多大学生在生活中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头,甚至有些大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也没有愧疚感和紧迫感,因为在他们身后还有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与帮助。
大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导致他们独立意识的缺失。
另外,过于依赖父母,过于听从父母的安排,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父母的建议是要听的,但身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职业,要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思想独立并能独立生活的人。
(五)盲目攀比,不切实际
大四下学期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更需要坚毅的心志,不因暂时没找到工作而自怨自艾、止步不前,也不因找到工作而沾沾自喜、不求进取。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看到别人找到工作而心浮气躁、盲目攀比。
大学生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骄不躁,脚踏实地,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明智的做法。
鉴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存在的种种误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科学适当的择业观,以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基本思路
(一)正确认识自己和外部环境
人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有比较才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与他人比较、通过他人的反馈、自己以前和现在的比较等,如果各方面的信息基本一致,表明自己自我认识的发展比较好,比较客观,如果差距过大,就要考虑对自我的认识是不是不够客观。
自我反省,在就业时,毕业生要理性的思考我要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要考虑自己对职业的要求与期望,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和专长,要考虑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要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自我反省要真实、客观,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客观的看待自己,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既要考虑自己的特长,也要考虑社会所需。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适应社会所需,然后再初步提高完善自己的期望。
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正视所面临的择业环境是一种社会存在,对毕业生求职择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今的社会是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是双向选择,外部环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适应它、分析它,寻找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制定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择业目标。
(二)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学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日常工作、校友分享就业心得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培养健康心态,消除可能出现的择业观偏差,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把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同步。
作为学生家长,面对现在激烈的就业现实,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要为孩子铺路,将来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使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孩子适应社会,适应竞争,不要总是跟别人比,认识自己孩子的特长,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工作,刚刚步入工作岗位,要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挫折,自己变得强大,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保持良好心态
大学生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要了解到目前大城市的发展很好,但是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中小城市需要大量的人才,更加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要考虑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是否达到了岗位的要求等,这样才能够有更加合理的就业观。
[3]在择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时分析情况,总结经验。
首先,不能被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击倒。
然后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在哪里,是对形势分析错误,还是自己定位不准确,只有认真分析问题,才能对自己的决策进行调整。
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次性的找到满意的工作,面对求职失败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及时总结求职的经验和教训,增加我们变通和适应的心理,我们就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不要让一次的求职失利打垮。
(四)积极做好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作,除了在大学期间的知识、能力、技能、心理素质的储备以外,大学生还要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勇敢面对现实,积极迎接竞争。
就业前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要了解国家、就业省市的相关政策,及时地利用校内的就业网、人才市场、智联招聘网、暑期合作教育单位、社会实践、校友、家人以及其他社会上的传播媒介等收集了解就业信息,注意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其次要准备好求职简历,简历必须全面、真实、整齐、突出、新颖。
再次要掌握笔试和面试技巧。
大学生应该根据笔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试准备,掌握笔试的答题技巧。
而面试由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一种重要考核方式。
因此,大学生必须了解面试的基本内容,注重面试礼仪,掌握并灵活运用面试技巧,做好面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做好面试后的追踪访问工作等。
结语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就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形成的合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和职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34.
[2]薛利锋.大学生择业心理和择业价值观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
175.
[3]杨邦勇.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15):
119-122.
[4]刘社建.就业观的演变与发展[J].社会科学,2009,(03).
[5]周文霞.当代大学生择业新趋势解读[N].光明日报,2007-1-4(11).
[6]张冰,周蕾,董晓蔓.“双创”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J].改革与开放,2018(11):
91-93.
[7]龚雪瑶.高校90后大学生择业观新特点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10):
67+69.
[8]李彤彤.青年马克思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2):
15-18.
[9]刘学茹,张旗,牛东博.“95后”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8(06):
117-118.
[10]张佳宁.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意愿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