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64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 81页.docx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DOC81页

换流站典型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

(电气篇)

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二ΟΟ九年六月

内容提要

本手册根据特高压和常规换流站工程的实践,立足于创新和创优,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和提升,指出了工艺重点,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工艺示范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示范手册》的延伸,作为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发布实施。

本手册分为适用范围、典型工艺主要流程、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三大部分,关键流程前加“☆”,强条的内容以黑字体标注。

本手册注重统一换流站工程施工的工艺特点,对换流站工程施工工艺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

换流站土建、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应结合本工艺手册编写。

本手册由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换流站管理部解释。

限于编写者水平,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使用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系。

编写委员会

主编:

李文毅

副主编:

肖安全

编委会成员:

曹立逊、赵宏伟、袁清云、余乐、种芝艺、张金德、

陈力、梁平、刘良军

编写组组长:

肖安全

编写副组组长:

种芝艺、黄杰

电气篇编写组成员:

白光亚、王茂忠、李勇、张诚、关金锁、

邹军峰、金钟、何东阳、张雷、周岳林、

余国栋、陈永贵、周孚民、汪志军

土建篇编写组成员:

李煜、张春宝、谭启斌、陈绪德、江云平、杨洪瑞、卢广信、叶川敏、王益民、赵洪胜、李斌、白斯宇、张岭如、孙云波

前言

国网直流建设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以特高压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依托工程建设,组织施工单位开展标准化工艺研究,着力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换流站施工工艺,提升工程质量。

本书由国网直流建设公司组织有关换流站参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借鉴了09年之前特高压和常规换流站土建和电气施工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换流站工程特点研究编写,形成了本手册的电气分册和土建分册。

其中许多工艺方法和流程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凝聚了工程建设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是后续换流站建设施工工艺的蓝本。

本手册规定了土建和电气施工的适用范围、典型工艺主要流程、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土建手册中规范了阀厅建筑工程施工、换流变及平抗区域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围墙工程施工、挡土墙与护坡工程施工、消防工程安装、电缆沟施工、构支架基础及保护帽和装修工程八个部分的施工工艺。

电气手册中规范了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安装、阀厅设备安装、母线安装、滤波设备安装、二次系统安装、降噪设施施工、接地极安装和接地安装八个部分的安装工艺。

该手册作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分支——技术标准之一,同时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示范手册》的延伸,在所管辖的直流工程上实施。

科技是生产力,施工科技范畴的工艺提升,体现了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

为此,各参建单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参与本书编辑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致谢!

第一章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安装工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换流变压器及油浸式平波电抗器的安装。

2、典型工艺流程

图1-1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安装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升高座、套管等附件试验及安装、真空注油及热油循环、牵引就位。

3.1施工准备

3.1.4需要本体露空安装附件时环境相对湿度必须符合规范及厂家要求,并适量补充干燥空气保持微正压。

每次宜只打开一处,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连续露空时间不超过厂家规定值,每天工作结束必须补充干燥空气直到压力达到厂家规定值。

3.1.5当含氧量未达到18%以上时,人员不得进入。

3.2开箱检查

,残油试验须合格。

,数量齐全,满足下一步安装要求。

3.3升高座、套管等附件试验及安装

3.3.1密封处理

所有法兰连接处必须用耐油密封垫(圈)密封,密封垫(圈)必须无扭曲、变形、裂纹和毛刺,密封垫(圈)必须与法兰面的尺寸相配合。

现场安装必须使用全新的密封垫(圈)。

法兰连接面必须平整、清洁,密封垫(圈)必须擦拭干净,安装位置必须正确。

3.3.2冷却器安装

外观检查无变形,法兰端面平整。

油泵转向必须正确,转动时必须无异常噪声、振动或过热现象,其密封必须良好,无渗油或进气现象。

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必须安装牢固,并必须转动灵活、无卡阻,转向必须正确。

油流继电器密封良好,动作可靠。

管路中的阀门必须操作灵活,开闭位置正确,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必须密封良好。

外接管路内壁清洁,流向标志正确。

3.3.3储油柜安装

检查内部清洁、无杂物。

胶囊或隔膜清洁、无变形或损伤。

胶囊口密封后无泄漏,呼吸畅通。

油位计反映真实油位,不得出现假油位。

接线端子外观检查,牢固,无渗漏油现象。

,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套管必须清洁、无损伤、油位或气压正常。

套管内穿线顺直、不扭曲。

引线与套管连接处螺栓紧固,密封良好。

连通管必须清洁、无堵塞,密封良好。

油封油位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变色硅胶必须干燥,颜色正常。

,连接位置正确,操作灵活,无卡阻现象,传动部分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

切换开关接触良好,位置指示器指示正确。

压力释放装置的安装方向正确,阀盖和升高座内部清洁,密封良好。

电接点动作准确,绝缘良好。

继电器安装位置正确,连接面紧固、受力均匀,无渗漏。

顶盖上的温度计插座内介质与箱内油一致,密封良好,无渗油现象;闲置的温度计座密封良好,不得进水。

滤网、机械部件检查完好。

3.4抽真空

3.4.1注油前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必须进行真空干燥处理;

3.4.2真空残压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产品无规定时≤133Pa,持续抽真空时间符合厂家要求。

抽真空时,监视并记录油箱变形,其最大值不得超过壁厚的两倍。

3.5真空注油

绝缘油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中。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做混油试验。

3.5.2注入油的油温宜高于器身温度,注油速度必须满足厂家规定,如厂家没有规定,则不宜大于100L/min。

3.5.3真空注油时根据厂家资料的规定,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阀门。

,停止注油或按制造厂规定执行,真空注油量和破真空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阀侧套管升高座和调压开关油箱注油按产品技术条件要求进行。

3.5.5补充油至合格位置。

3.6热油循环

3.6.1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按照厂家要求进行热油循环,热油循环时,油温、油速、以及热油循环的时间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滤油机的出口温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图1-2热油循环时的进出油管道与滤油机连接

3.6.4热油循环结束后,关闭注油阀门,开启所有组件、附件及管路的放气阀排气,当有油溢出时,立即关闭放气阀。

静置48小时后,再次排气。

3.7静置

静置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3.8整体密封试验

3.9油试验

,须取油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特殊试验。

,须取油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牵引就位。

3.10常规试验特殊试验

常规试验和特殊试验合格。

3.11牵引就位

3.11.1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通过对称的千斤顶顶升来安装或解除运输小车,千斤顶均匀升降,确保本体支撑板受力均匀,千斤顶顶升位置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千斤顶顶部和底部在顶升和下降过程中本体与基础、顶端与换流变之间必须实施有效的垫层保护。

图1-3换流变压器顶升

3.11.2通过牵引设备和滑车组牵引平移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牵引位置必须符合厂家要求,地面牵引固定点和牵引设备布置合理,牵引过程平稳,牵引速度不超过2m/min,运输轨道接缝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震动、卡阻。

图1-4换流变压器牵引就位

3.11.3如通过液压顶推装置平移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运输小车或本体推进受力点必须符合厂家要求。

3.11.4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就位尺寸误差严格控制,位置及轴线偏差必须符合产品技术规定,并满足阀厅设备安装对换流变套管位置的要求。

3.12本体固定、接地

,导通良好。

3.12.4套管末屏接地牢固,导通良好。

4验收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换流变压器整体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图1-5换流变整体安装效果

第二章阀厅设备安装工艺

第一节换流阀安装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换流站采用采用悬挂式、空气绝缘-水循环冷却换流阀的安装,目前该型式换流阀可分为两类:

1.1.2第二类:

半层阀换流阀安装

2、典型工艺流程(半层阀换流阀安装)

图2-1半层阀式换流阀安装流程图

典型工艺流程(模块式换流阀安装)

图2-2模块式换流阀安装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拉杆绝缘子安装、半层阀安装。

(半层阀式换流阀)

阀架安装、阀组件安装。

(模块式换流阀)

3.1施工准备

3.1.4阀安装之前,阀厅应满足的条件

阀厅已密封(门、穿墙套管等空洞已封堵)和无尘(地面和波纹板壁、钢构架等清洁处理完毕)。

阀悬挂结构之上的工作,包括悬吊钢结构上的主冷却管道回路,主光纤电缆槽盒、消防及火灾报警元件和管道等都已完成。

阀塔悬挂结构安装调整完并已接地,悬吊孔尺寸核实完成。

阀塔外部主冷却回路得到清洁处理。

阀厅空调、通风、照明满足投运要求。

阀厅内的地坪、屏蔽接地、电缆沟及盖板等设施已经完毕。

阀组件安装之前空调系统应可靠运行,照明应完毕。

换流阀组安装期间应保持阀厅微正压,阀厅内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应满足产品安装技术条件要求。

3.2半层阀式换流阀安装

安装长拉杆绝缘子及金具。

通过调整套筒螺栓的旋扣并随时测量,使4个悬吊阀组的绝缘子下部螺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将半层阀及运输车吊装就位,将半层阀与上侧已经安装完成的长拉杆绝缘子连接,并调节水平。

在提升和组装时用塑料布将可控硅模块盖上.

调整绝缘子的位置,使各部分尺寸符合规定。

,再安装另一侧半层阀,两侧半层阀应调节水平,各部分尺寸符合规定。

从上向下依次安装好各个半层阀,并调节完成。

图2-3采用升降车组装换流阀组件

3.3组件安装换流阀安装

,进行棒式绝缘子的安装和调整,绝缘子长度、位置符合规定。

通过调整套筒螺栓的旋扣,使4个悬吊阀组的绝缘子下部螺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棒式绝缘子的安装、调整完成。

图3-4棒式绝缘子的安装

用电动葫芦吊装阀塔顶部屏蔽罩至绝缘子下部,将棒式绝缘子与屏蔽罩连接,并调节水平。

,各部位尺寸及螺栓力矩符合规定,冷却支管与阀架连接位置正确,然后吊装于顶部屏蔽罩架。

,并连接水平。

最后进行阀塔底部屏蔽罩的吊装。

,进行阀架各部分进行调节和紧固,测量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规定。

图2-5阀架安装

在阀厅环境达到规定要求,且阀架调整紧固完毕,可以进行阀组件的安装。

首先进行阀组件的绝缘屏蔽板的安装,绝缘屏蔽板安装应水平、牢固。

用专用吊具吊装可控硅组件和电抗器组件,装好一层两个半层阀并调整找平后,再装下一层。

一个二重阀两侧左右逐层轮换吊装。

图2-6阀组件安装图2-7阀电抗器安装

图2-8冷却水管与阀电抗器连接图2-9等电位电极连接

3.4水管、光缆、电气连接、避雷器及均压罩安装

冷却水管之间连接时按规定进行,连接紧固、均匀,不得人为施加内应力。

在阀塔及半层阀内多处设置有等电位电极,必须严格按图施工。

,光纤弯曲半径必须大于50mm,调节光纤的排列,光纤排列顺直、美观。

光纤完成后,在光缆槽内安装防火密封包,安装前必须对密封包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值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否则应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干燥处理。

在光缆、防火密封包安装完成后盖上光缆槽盖,并在光缆槽盒上安装密封条,槽盖安装应紧密,密封条位置均匀,固定牢固。

引流应安装平顺,无扭曲变形,接触面无缝隙,导电脂满涂均匀。

,注意各节间连接拉杆和方式的不同之处。

,定位螺栓应紧固,方向正确。

,注意计数器的接入位置。

阀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阀层外围屏蔽罩的安装和紧固。

屏蔽罩安装应平整,螺栓力矩符合规定。

图2-10阀避雷器安装

3.4.6悬力校验

阀塔安装完成后,可用专用工具在棒式绝缘子处,进行悬力校验,测量值符合规定。

3.4.7检查及清理

按产品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检查及清理工作。

在检查完毕后,最后再对阀厅、阀元件和避雷器进行清洁。

阀安置完成后,在投运前应进行干燥,干燥时的相对湿度及干燥时间应满足要求。

4验收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换流阀整体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图2-11半层阀式换流阀安装成品图图2-12模块式换流阀安装成品图

第二节阀冷却系统安装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换流站工程换流阀组内冷却系统均采用水冷方式,外冷方式采用水冷方式或风冷方式。

内水冷系统包含主泵单元、水处理单元、主冷却水管;外水冷系统包含离子交换单元、反渗透单元(加药)、树脂再生单元、喷淋系统;外风冷系统包括空气冷却器等。

2、典型工艺流程

图2-13水冷却系统安装典型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本体与主水管连接、蒸发室盐池水管连接、主泵及水处理单元安装、冷却塔喷淋泵间连管。

3.1施工准备

3.2阀冷却系统安装

首先进行阀塔顶部冷却水管的安装工作。

第一根冷却水管定位时,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尺寸进行。

进行主冷却水管对接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里面的垫圈是否垫正,所有螺栓紧固力矩按设计要求进行。

当阀厅内主冷却水管与阀本体的冷却水管连接完毕,且主冷却水管已安装至阀冷却室内主泵单元设计就位位置时,方可进行主泵单元的就位工作。

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尺寸复核。

复核无误后,进行水处理单元、离子交换单元、反渗透单元、冷却塔等设备的就位。

对于水冷系统冷却塔的安装,在安装前应核实设计图纸与厂家资料是否一致,再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安装尺寸进行,主要防止支架安装的准确性,以保证管路连接的准确对接,冷却塔的安装的重点是防止底部渗水。

对于风冷系统支架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安装尺寸进行,并与厂家在支架上的标记一致,以保证风冷设备的准确就位和管路的准确对接。

支架平台组装后,依次吊装散热器,要求其水平度不大于1/1000,最后安装电机。

要求所有螺栓力矩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

图2-14水处理设备安装

管端盖在管道系统安装时方可取下,严禁用手直接伸到管道内。

管道必须彻底清洗,并用脱离子水或用干净抹布清洁,保证管路内部清洁。

进行管道对接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里面的垫圈是否垫正,所有螺栓紧固力矩按设计要求进行。

所有管道连接完毕,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将主泵单元、离子交换单元、反渗透单元、水处理单元固定。

,水质应符合要求。

,再打开主冷却水管在阀厅外的阀门,向阀厅内的管道注水,内冷水注水过程,每个阀塔上应安排人员监视有无漏水现象,应有漏水应急措施防止水渗到可控硅本体、电抗器本体或其他设备上。

,向系统加以规定的水压,维持时间符合规定。

如果没有渗漏,证明系统密封完好。

试验、检漏完毕,向系统补水至正常水位。

图2-15冷却塔安装后成品图2-16主泵及管道安装后成品

3.3外风冷安装流程

图2-17外风冷系统安装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图

3.4控制要点及典型工艺流程

控制要点:

室内冷却水管安装,室内冷却设备安装,风冷设备安装,控制柜安装

对照组装图进行支架平台的组装。

组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提供的安装尺寸进行,支架垂直度满足1.5‰H(H为支架高度),支架平台组装后,所有螺栓紧固力矩按设计要求进行;

当设备支架平台安装完毕后,开始吊装散热器。

安装时应注意冷却器的安装方向和与连接管路的之间的尺寸配合。

吊带应挂在散热器组件专用吊点上。

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刮碰散热片。

调整散热器与支架平台并用螺栓紧固,散热器安装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风冷电机使用两台链条葫芦进行吊装、固定。

管路采用地面支架、墙面支架和棚顶吊架进行固定。

支架应牢固,工艺美观。

管路连接时要在无风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同时保证管路连接后内部清洁,如有污染,应用纯水进行清洗合格。

进行管道对接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里面的垫圈是否垫正,所有螺栓紧固力矩按设计要求进行;

管路安装应从换流阀侧开始,向循环水泵、空气冷却器方向顺序连接,安装时应按图纸要求保证管道的坡度。

阀冷却水循环泵组开箱后采用滚杠将其运到指定位置,根据阀厅内冷却水管位置确定其最终安装位置,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将其固定。

阀冷却系统去离子装置、过滤器、除气罐、补充水泵及补水箱和控制柜采用液压插车移运,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安装。

用带压力表的水泵在管道内建立水压至厂家或设计的规定值,进行管道渗漏检验。

所有管路连接完毕,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按设计要求作好主要设备及冷却水管金属部分接地。

盘柜安装、电缆敷设、回路接线检查。

确认无误后,作好盘柜的接地,进行调试。

4验收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水冷系统整体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图2-18外风冷设备安装

第三节管母和设备引连线安装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换流站工程阀厅内的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安装。

2、典型工艺流程

图2-19阀厅内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安装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按受力情况精确测量。

3.1施工准备

3.1.4母线焊接前,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

3.2管母线测量、下料、安装

3.2.1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悬吊或支持绝缘子。

悬吊式支持绝缘子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同排悬吊或支持绝缘子必须保证在同一水平线。

3.2.2测量管母线的长度

在保证工艺美观的前提下直接测量。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型管母线:

如图所示,A为固定端,B为自由端,由于管母线不是柔性材料,所以直接测量倾斜长度为AB,测量时必须保证自由端设备处于自然垂直状态。

扣除两端金具长度AE+BF,在加上管母线两端露出金具的长度DE+FC即可,则实际的管母线长度为AB-(AE+BF)+DE+FC=DC

图2-20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型管母线长度示意图

,则直接切割,切割后用砂布打磨干净,保证无毛刺和飞边。

,则采用金具连接或氩氟焊连接。

检查管母线无氧化膜,无毛刺和飞边。

管形母线与金具的导电接触面应除去氧化层,均匀涂上电力复合脂。

保证管母线与所有悬吊管母线的悬式支持绝缘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悬式支持绝缘子受力均匀。

所有螺栓、垫圈、销子、锁紧螺母等应齐全、可靠,按照规定的力矩值紧固。

3.3引连线粗略测量

首先考虑弧垂,用软皮尺等工具进行引连线的粗略测量,并适当放点余量后下料,下料即切断后需要对一个端头进行处理,达到无毛刺、无松股、无变形,为引连线精确测量时先固定一端作好准备。

3.4根据受力情况精确测量

首先根据受力分析,人站在升降平台车上将引连线受力较大的一端按照图纸规定,插入金具内的引连线部分涂上电力脂后先固定,移动升降平台车至引连线另一端的位置处,调整好引连线的弧垂,再模拟实际受力情况,人为使另一端固定,并实际受力,不断调整,当受力较小的一端(一般都选择管母线)达到固定引连线前的水平轴线或垂直面时,则表示精确测量完成,在管母线的切面上对引连线作好标记。

3.5引连线精确下料

3.5.1引连线精确长度的计算(如下图所示):

从引连线侧的管母线边沿处起点(以A点表示),测量金具从A点至金具的外边沿(C点)长度为AC,再测量引连线插入金具内的长度为DC,另外还有一部分弧垂长度为ED(根据弧垂的大小,引连线的长度确定,一般为固定一个经验值)。

则引连线的精确长度L=AB-AD+ED=EB。

图2-21引连线精确长度的计算图

,达到无毛刺、无松股、无变形的效果。

3.6引连线安装、调整

此过程中保证引连线根据弯曲方向自然弯曲.

3.6.2安装引连线两端的金具,按照规定的力矩值对称紧固螺栓。

3.6.3调整分离导线的弧垂,使其保持一致性,达到受力均匀,工艺美观的效果。

4验收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管型母线和引接线整体安装情况进行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图2-22阀厅内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成品图图2-23阀厅内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成品图

第三章母线安装工艺

第一节软母线、跳线及引连线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换流站工程软母线、跳线及设备连线施工。

2、典型工艺流程

图3-1软母线安装典型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档距测量及计算、制作试件及试件检测、下料、软母线压接、母线地面组装、吊装检查。

3.1施工准备

3.2主要工艺控制要点

3.2.1导线下料长度计算

档距测量数据必须准确。

一般采用标准钢卷尺进行实际测量、计算,扩建工程临近带电宜采用全站仪(双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计算。

软母线安装必须满足设计规定的弧垂值,并使相间或极间弧垂一致。

经纬仪测量法(打点投影法):

用两台经纬仪分别把横梁挂线点垂直投影到地面成交点,钉上标划线,然后两端交点之间持平测量,即可测得档距。

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测量法

  测量方法:

利用红外线测距仪测量某端到测距仪的视距a,并锁定仪器仰角;再把仪器转向另一挂线点,就可得到另一视距b以及夹角β(如图3所示)。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水平档距l。

图3-2经纬仪打点投影法

图3-3红外线测距法

导线的下料计算可采用抛物线近似计算法。

抛物线近似计算法是将导线和绝缘子的悬挂状态近似视作一条抛物线,不考虑其弹性变形及构架变形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L0=L+8f2/3L-λ1-λ2

式中:

L0—导线下料长度,米;

L—导线跨距米;

f—设计弧垂,米。

λ1、λ2—两侧绝缘子、金具串长度,米。

,导线盘应摆放平整、牢固、转动灵活。

导线盘的摆放方向,应使导线自盘的上方引出。

,严禁直接着地,以免擦伤导线。

,应对导线严格检查,导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及其它损伤等缺陷,不得有明显凹陷和变形。

,并做好标记。

测量时应使导线顺直,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导线断面应与轴线垂直。

应采用型材切割工具进行切割。

,导线端头应无毛刺、无松股、无变形。

3.2.3软母线压接

软母线与耐张线夹连接必须采用液压压接方式。

正式压接前应做压接试件(耐张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两件,设备线夹、T型线夹、跳线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一件),合格后方可全面进行正式压接施工。

压接试件应符合《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检查压接用的钢模必须与被压管配套,液压钳应与钢模匹配,液压泵、压接钳工作正常,压力指示准确。

线夹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

软导线与金具的规格和间隙必须匹配,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金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毛刺和凹凸不平之处。

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等缺陷,锌层不应剥落。

将铝管自扩径导线一端先套入。

将钢锚旋入扩径导线,旋入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钢锚环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清洗导线压接部位,长度不少于导线压接长度1.2倍,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然后将铝管顺铝股绕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

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