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551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丹徒区实验学校潘远成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

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

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三、单元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2、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熟悉故事的情节。

3、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4、能根据作品反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加以体味,作深入的思考。

2、了解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细致观察与想象奇特的结果。

3、学会关心生活,细致观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共15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2课时

《伟人细胞》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名著阅读2课时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能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2、引用诗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引用诗句的含义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深刻领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2、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哪些往事呢?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

语言要力求精炼、准确。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

(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2、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课后学习:

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五、检查学生整理诗句的情况,小组交流。

六、品味语言。

 1、正是因为其中一个或几个佳词丽句,一些诗歌才得以流传;一篇文章,或因为其情感的注入,或因为其用词精妙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本文也是如此,请同学们从文找出一些这样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也就是说,你认为它好在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七、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八、课后学习:

小组出一期“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第六课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看《水浒传》(古典小说)

二、分——诵《千家诗》(古典诗歌);听《南乡子》(宋词);赏《南归》(现代诗歌)

三、总——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课堂练习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40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________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分别叙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以归类,写在横线上。

(1)赞颂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

(2)回忆《千家诗》中歌咏祖国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精妙词语:

绘春:

绘夏:

绘秋:

绘冬:

(3)抒写《千家诗》给人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

4.这两段文字侧重回忆读《千家诗》,全文还写了哪些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

这对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请联系全文的主旨,谈谈自己的看法。

5.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的需要。

这两段文字中与全文前后照应的有关内容和语句有哪些?

幼时记趣

教学目标:

1、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文言文。

2、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和语气。

教学难点:

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的活用及省略句式、固定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

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

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

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

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

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

教师范读。

  第二遍:

教师领读。

  第三遍:

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

学生齐读。

(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

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

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

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思考问题:

(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第七课《幼时记趣》

沈复

一、观蚊如鹤

总(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分(童真童趣)

三、鞭打蛤蟆

课堂练习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昂首观之”的“观”是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

课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请诵读全文,把有关语句抄写下来,并在表示“看”的词语下加“”线。

(1)

(2)

(3)

(4)

2.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奇特的想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请简要概括这两个画面的内容。

(每个画面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

(1)

(2)

3.蚊不是鹤,但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

请说说两个“果”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

2、能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3、积累一定的词汇。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识记,积累丰富词汇。

2、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勃发向上的追求和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加以体味,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作这篇文章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北大带给她怎样的影响呢?

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文章分成独立的三部分,概括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局部研读。

 1、学生浏览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2)课文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2、默读第二部分,摘录关键词句完成下表,全班交流。

(交流中可穿插对精彩语句、语段的朗读)

北大的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悟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北大的人

学生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肖像

品质

3、理解欣赏精彩语句。

(1)“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

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2)“啊,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是从哪些方面这样说的?

4.勾画出第一部分、第三部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

(教师不必强求学生体会的深刻性,只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稍加点拨提升就可以了)

四、请学生谈谈学习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第八课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七岁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第一部分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初到北大的浪费与神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沉静、愉悦、安详、让人渴望

第二部分北大的人学生:

专注而入迷,犀利、机智、敏感、生机勃勃

师长:

绅士风度、和蔼可亲,严谨、诚恳、平易近人

第三部分——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课堂练习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听,北大。

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7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它们使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

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它珍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而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

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

只要像当初一样,在朋友般的35号楼下小立片刻,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1.文中引用的两段诗同中有异,请具体说说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

(2)不同之处: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说成“不系之舟”?

3.北大不仅仅是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文章开头以北大“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起笔,最后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伟人细胞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会文章如此精彩是因为深入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积累。

3、品味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作品反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文章中个性化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看过秦文君作品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作品内容及读书心得,教师简介秦文君和她的作品。

解释“伟人细胞”的含义。

二、把握情节。

  1、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划分结构层次,为每部分拟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3、学生交流拟定的小标题,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三、感受人物。

  1、读课文,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贾里的日记道出了他的伟人标准,这些内容和下文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贾里三次实现伟人计划都失败了?

(3)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在你的心目中贾里是个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评价、鼓励。

3、请学生以贾里的朋友的身份赠给他一句话。

4、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请学生找出几处加以分析点评。

四、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第九课伟人细胞

秦文君

仇人变朋友

追求矮个风度失败(原因)

一鸣惊人的打工计划明确:

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次意外的成功成功(原因)

课堂练习

贾里曾有过跻身军界的打算。

据说当航空兵浑身不能有一块疤,又说当军医需要考核胆量:

单独同骷髅住上一夜。

即使这是真的,也吓不退贾里,只是他的视力不怎么好,恐怕到了初三会让眼镜先生帮忙,这是迎头一棒。

可任何事都不会是绝对的,不能当兵,也就是说可以干当兵以外的任何行当。

可贾里在周围人眼里,永远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原因是他长得矮小,才过一米六大关。

虽说拿破仑也是个矮子,马拉多纳的身高才一米六八,但人家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贾里决定从这里先做文章。

贾里从报纸中缝里找广告,然后悄悄地报名参加了一个收费最低廉的健美班。

开班头一天,他发现大家都瞧着他,露出欢迎贵宾的仪式上才用的笑。

“你是我的榜样。

”有个人说,“我要练成你这样就好了!

贾里大为吃惊,在这儿一切都反过来的,越瘦越轻就越神气。

仔细看看,班内全是胖子,说话的胖子肚子大得本人看不见脚尖;还有个小胖墩,年纪那么小就套上了颜色发暗的减肥衫。

在那个健美班内,绝大多数是来减肥的,他们翻滚、举杠铃、脸色十分苦恼。

唉,这么拼命干吗,像电视台聘请他们上荧屏当节目主持人似的。

更令人窝火的是,教练员只抓减肥的主流,总是记录哪个减掉多少公斤,仿佛他只会做减法。

他教贾里练身的方法和那些减肥的手段很相近,这很打击贾里的积极性,因为他总怕自己的体重会越练越轻,他可不盼望有这结局。

这期健美班结束时,贾里的体重既不减也不增,只是胳膊硬了些,腿也结实了,偶然给鲁智胜来个扫堂腿,对方会咧着嘴叹苦经。

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贾里茅塞顿开。

他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种既健康又轻巧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血压正常,负担又小;还说先进的外星人也是小小的,绝没有啤酒肚子。

看来新潮的伟人不必有个大身架,贾里为这结论兴奋了几天。

他把这想法写信给电台“大众知音”,盼望能得到更多的知音。

然而,电台对这一个英明的发现不感兴趣,看来这说法暂时还不是个热点。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风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贾里对“伟人”的看法。

哪一种看法符合文中的原意?

()

A.要成为伟人,就要跻身军界。

B.伟人要有胆量,视力好,而身体长短无所谓。

C.伟人要有健美的体魄。

D.身材、体魄、视力等身体条件以及职业种类与伟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3、如果把“贾里从报纸中缝里找广告,然后悄悄地报名参加了一个收费最低廉的健美班”这句话中加粗的词语删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开班头一天,他发现大家都瞧着他,露出欢迎贵宾的仪式上才用的笑”,请你依据加粗的内容,写出当时大家看到贾里时的心理活动。

5、电台对贾里“英明的发现”不感兴趣,是因为“这说法暂时还不是个热点”吗?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想法。

6、从以上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出贾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7、你认为贾里的伟人计划实施的结果是成是败,为什么?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2、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3、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陶冶情操,体验人生的价值。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意象美,领会诗中哲理。

教学过程:

一、赏析《少年歌》。

1、学生诵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

《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绘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4、全诗分四节。

前两节表现了什么?

5、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在这里想表现什么意思?

6、第二节把少年比做什么?

表现了少年的什么特点?

“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7、第三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8、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

“我们要翻一阙新声”怎么理解?

二、赏析《生活是多么广阔》。

1、指导学生诵读诗歌。

2、第一节写什么?

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

3、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十一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4、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

“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

山羊——活泼生活——海洋

山泉——清纯开发生活宝藏

热烈同勇敢——勃勃生机体验生命的价值

新人——奔向灿烂的前程“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目标:

1、写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实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才能写出真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一切细心观察,慢慢口味,积累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真切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写作知识讲解,写文章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写作知识,概括成两点:

1、写文章要讲真话,抒真情。

2、要多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情感。

五、理解举例。

欣赏《一件小事》、《背影》,学生讨论真体现在何处,怎样才能写出真情。

六、布置作文题

1、题目:

教材P67—68一、二中任选一题。

2、要求:

说真话,抒真情,条理清楚。

3、学生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