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民间故事之.docx
《璧山民间故事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璧山民间故事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璧山民间故事之
璧山民间故事之《茅莱山梭米洞》
很久很久以前,璧山县茅莱山上的寺庙里曾经住了二三十个和尚,香火十分兴旺,后来,由于连年战乱,烧香还愿的人越来越少,庙里越来越穷,最后只剩下一个长老和尚和两个徒弟。
一天早上,两个徒弟打开山门扫地,发现门槛边边睡了一个白胡子老汉,老汉呼吸急促,满头冒汗,奄奄一息。
两个徒弟连忙喊来了师父,师徒三个把老汉抬进了屋,老和尚给那老汉把了脉,知道是饥饿所致,于是让徒弟端来稀饭喂老汉喝下,白胡子老汉就活了过来。
师徒们问他的话,他只是摇头或点头,好像是个哑巴。
从此,白胡子老汉就在庙里住了下来。
这白胡子老汉的饭量很大,一个人当他们师徒三个人吃,老汉每天除了吃三顿饭其余的时间都是拿着錾子和手锤钻进了后山的洞子里,在里面打得叮叮当当的不知道在打些什么。
终于有一天,庙里的最后一把米吃完了,长老和尚抱歉地对白胡子老汉说:
“老施主,从明天起,庙里就断粮了,还是请老施主自行方便吧!
”白胡子老汉笑着开口说话了:
“我也正准备走,你们师徒诚心招待我这些天,我给你们留了点礼物在后山洞里的石孔里,你们自己去取吧!
”说完,白胡子老汉化成一股青烟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师徒三人情知是遇到了仙人,于是赶紧对空叩拜。
记起白胡子老汉的话,师徒三人来到后山石洞里,发现洞壁上有个新戳的圆形石孔,当他们走近圆形石孔时,从石孔里就梭出来了一股米,那米不多不少,刚好够他们师徒吃一天。
第二天再进洞,那石孔里又梭出了够三个人吃一天的米,从此,师徒三人就顿顿吃上了饱饭。
一天,有三个云游僧人到庙里拜访,吃饭的问题让长老和尚犯了难。
长老和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到洞里去接米,哪知石孔里竟然梭出了够六个人吃的米。
长老和尚这才知道那石孔是按需梭米。
那一年,璧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师徒三人天天煮饭给茅莱山附近的老百姓吃,说来也怪,那石孔好像知道当天要来好多人,梭出的米硬是既不多有不少刚刚够吃。
灾年过去以后,世间的战乱也平息了,太平时期朝山拜佛,烧香还愿和请求为家里做法事的善男信女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茅莱山寺庙又恢复了往昔的兴旺。
茅莱山寺庙有梭米洞的消息也在民间悄悄传开了。
听说茅莱山寺庙能吃饱饭,周边地区的一些和尚纷纷投奔茅莱山,和尚队伍一下子发展到了三四十人。
一天,轮着一个新来的小和尚到梭米洞接米,他觉得米从一个小石孔里慢慢的梭出来,速度慢,流量小,太耽误时间,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把石孔扩大,米就会梭得多梭得快。
于是他跑回庙里拿来了錾子手锤对着石孔就打,一锤打下去就把石孔打了个缺口,石孔里的米一下子停止了梭动。
小和尚情知闯了大祸,哭着回庙里向长老和尚请罪。
此时的茅莱山寺庙已经比较富裕,因此长老和尚仅长叹一声说了一句:
“非尔之过,天意如此矣!
”
从那时候起,茅莱山梭米洞再没有往外梭过一颗米,而梭米洞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璧山民间故事之《虎峰山的故事》
璧山历史上有八大景观,它们分别是:
金剑晴雪,金堂夜雨,东林晓钟,茅莱仙境,圣灯普照,凉伞云遮,石泉凝脂,虎峰马迹。
今天我要讲的是璧山八景虎峰马迹之虎峰山的故事。
离璧山县城东南方向十七八里有座山名叫虎峰山,其山山势雄伟,山峰陡峭,远看像一只老虎匍匐在那里。
虎峰山也因此而得名。
虎峰山顶上有神仙骑马留下的马蹄脚印,马蹄印里的水不论天晴落雨长年不干,这是璧山老百姓妇孺皆知的事情。
为了印证真假,不少璧山人都曾冒险攀上虎峰山顶查看,得出的结论很一致——那马蹄印确实是湿润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虎峰山上有座庙叫虎峰庙,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其他许多菩萨的塑像,十几个刻苦修行的僧人天天在庙里念经诵佛。
一天傍晚,两个负责挑水的和尚到半山腰的水井里挑水,一个和尚刚把水桶放进井里,突然就用手指着对面的草丛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另外一个和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吓得魂飞天外,转身就跑。
原来对面草丛里蹲着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正朝着两个和尚虎视眈眈。
和尚一跑,老虎就开始追,跑在后面的那个和尚须臾之间就成了老虎的口中之物。
死里逃生的另一个和尚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庙里报了信,十几个僧人拿着棍棒往山下冲去,来到离水井不远的地方,发现两只老虎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挑水和尚的肉,僧人们朝着老虎齐声呐喊,两只老虎这才慢条斯理地朝对面山上走去。
可怜这个葬身虎口的和尚只剩下了半截尸体。
没两天,又传出了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被老虎吃掉的消息。
虎峰山有老虎的消息不胫而走,闹得虎峰山周围的老百姓谈虎色变,人人自危。
消息传到了茅莱山神仙赵延之那里,赵延之骑上了一匹白毛白蹄的仙马,仙马驮着赵延之一跃就到了虎峰山顶,赵延之不愿杀生,只是施展法力将两只老虎赶出了璧山县境。
虎峰山周围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而虎峰山顶从此就留下了仙马的脚印。
虎峰山的寺庙一直保留到了解放以后,一九六六年,一场“破四旧立四新”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中国。
一天下午,一个小名叫做赖儿的年轻人带了一群“红卫兵”冲进了虎峰山寺庙,他们抡起铁棒钢钎打的打砸的砸,一个一千多年的古庙就在那天变成了断壁残垣,一片废墟。
据说那个名叫赖儿的年轻人后来也不怎么走运,,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过程中跌下了深沟摔断了双腿成了终生残疾。
当地老百姓说那是老天给他的报应。
如今璧山县政府正在规划将虎峰山至璧温泉一带打造为森林公园,愿虎峰山的未来更加美丽!
璧山民间故事之《璧山双状元》
相传在宋朝的时候,有一家姓冯的两口子在璧山县城开了一家杂货店,冯老板为人忠厚老实,人缘好,口碑好,再加上夫妻俩早起晚睡,勤巴苦做,生意很是红火。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口子结婚七八年,既无儿又无女。
一到晚上关起门来就是“张臣相望到李臣相”。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眼看冯家要断香火,冯老板十分着急。
烧香拜佛,求神许愿,找偏方吃草药,啥子办法都想完了,堂客的肚皮还是平平顺顺的,没得一点怀孕的迹象。
有一个冬天的夜晚,冯老板在睡梦中被堂客摇醒,堂客告诉冯老板说:
“我梦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鼻子旁边有个紫红色胎记的男人,抱着两个长得胖乎乎、粉嘟嘟的奶娃进了屋,那男人嘴里不停地在唸啥子“文曲星要下凡,璧山要出双状元”。
然后把两个奶娃放在我衣兜头转身就走,奶娃一哭,我就醒了”。
听完堂客的话,冯老板大吃一惊,对堂客说:
“婆娘,我刚才也在做梦,我做的梦跟你说的是一模一样的。
婆娘嘢,未必是老天开眼,不要我们冯家屋头绝后断香火了呀!
”于是,两口子也顾不得天气寒冷,梭下床头,披起衣服,跪在屋头供奉的观世音象前又是烧香又是磕头。
第二天早上,璧山下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雪,城墙上,房顶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天气特别冷。
冯老板吃过早饭打开店门做生意,突然,他发现门口街沿上倦起睡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
冯老板心想:
清早八晨打开门就遇到叫花子,倒霉!
于是,用手去推那个叫花子,让他换个地方睡。
叫花子被推翻了身,与冯老板四目相对。
这一下就把冯老板看呆了。
原来,这个叫花子就是昨天晚上他们两口子做梦梦到的那个鼻子旁边有紫红色胎记的人。
冯老板赶紧喊婆娘出来认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两口子手忙脚乱连拖带扶地把这个叫花子弄进屋。
叫花子在门外冻了一夜,饥寒交迫,浑身发抖,不停地咳嗽。
脚颈螺丝骨旁边长了一个年疮,经年未治,一个血稀稀的肉洞洞直冒臭气,惨不忍睹。
夫妻俩也顾不得许多,又是喂姜汤,又是买泡粑。
叫花子吃了点东西,这才缓过一口气来。
叫花子姓蒲,单名一个青字。
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给财东当长年为生。
前两年犁田时被桦口碰伤了脚,无钱医治,变成了年疮,丧失了劳力,被东家扫地出门。
冯老板左劝右劝,最终还是劝说蒲青留下来帮他当伙计看守店面。
冯老板为蒲青添置衣裳,出钱给他拿药看病。
对梦中的事情,两口子绝口不提。
蒲青倒也聪明勤快,没有多久就能够独当一面地处理店务,买进卖出。
光阴易逝,转眼之间就过了半年。
一天,冯老板的堂客感到满嘴冒酸,恶心呕吐,月月准时的红信没有来。
到药铺去看病,先生一摸就说是喜脉。
冯老板晓得后,欢喜得就差没有昏过去。
然而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冯老板天天盼夜夜盼盼望婆娘十月临盆自己早得贵子的时候,冯老板却因为长期辛苦,积劳成疾,患了当时的不治之症痨病(肺结核)。
临死之前,冯老板把婆娘和蒲青叫到床边,眼泪婆娑地说:
“兄弟,我死了过后,你就和你嫂子守住这份家业,好好生生的兴一家人。
你嫂子肚皮头的娃儿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都必须姓冯,只要能保住冯家的香火,我就是死,也闭得上眼睛了!
”话刚说完,冯老板脑壳一歪,一口气就再没有上来。
冯老板驾鹤西去以后,蒲青风风光光,闹闹热热地为冯老板操办了后事。
然后正南齐北地邀媒下聘,选择吉日良辰,吹吹打打地与冯老板的堂客拜天拜地,成为一对夫妻。
不久,冯老板的堂客,不,应该是蒲青的婆娘生下一个儿子。
夫妻两个遵照冯老板的遗嘱,让娃儿姓冯,取名叫冯时行。
三年过后,蒲青的老婆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蒲国宝。
若干年过后,冯时行、蒲国宝两兄弟分别在两次大比之年进京赶考,高中头名,皇帝御笔钦点为状元。
朋友,了不得哟!
云南弄大一个省,从古至今只出了一个状元,我们璧山就有耿耿当当的两个哟!
冯时行中了状元,璧山县在小东门修了座状元桥纪念他。
蒲国宝中了状元,璧山县把他的家乡定名为蒲元。
这就是璧山“状元双及第,兄弟两登科”的来历。
璧山民间故事之《茅莱仙女的传说》
从前,在璧山茅莱山脚下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这个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地,靠给地主做长工,打短工过日子,大家都叫他王丘二,王丘二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姐妹,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
由于家庭贫困,王丘二食不饱肚,衣不蔽体,从妈肚皮头生出来就打光脚板,从来就没有穿过一双鞋子。
一到了冬天,脚趾姆冻得象红萝卜,脚后跟开的冰口连肉都看得到。
俗话说:
端人饭碗,受人差遣。
王丘二给人家当长年,农忙的时候脸朝黄土背朝天,农闲的时候就得拿起扦担上茅莱山砍柴,寒冬腊月打个光脚板,一双脚经常被竹子桩桩刺(读:
Ju)得来血淋古当的。
王丘二想穿双鞋子,那硬是想到命里头去了。
有一天晚上,王丘二睡在谷草堆堆上头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人来到他面前,轻轻地对他说:
“王丘二,你从小没得爹和妈,无人给你做鞋袜,一双新鞋送给你,茅莱山上洞口拿”。
并告诉王丘二这件事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告诉第三个人,这双穿烂了再给他做第二双。
梦中醒来。
王丘二十分奇怪。
第二天早上,王丘二到茅莱山上砍柴来到洞口边,果然看见一双鞋子在洞口边摆得整整齐齐的,这双鞋底子厚,面料好,做工又精巧。
王丘二穿在脚上那硬是不肥不瘦不大不小刚好合脚。
王丘二欢喜得一蹦三尺高。
王丘二穿了一双新鞋子,那比马脑壳长了牛角包儿还新鲜。
左邻右舍这个询问,那个打听,王丘二来个一问三不知,死个舅子不开腔。
王丘二越是守口如瓶,邻居们越是想刨根问底。
后来,王丘二被憋急了就顺口说了一句:
“你们不要问了,这双鞋子是我相好的一个堂客做来送给我的”。
哪晓得,这句话就遭他说拐了。
原来,给王丘二托梦做鞋的就是茅莱仙女,王丘二却把他说成是他相好的一个堂客,这句话就把茅莱仙女得罪了,茅莱仙女就再也不给他做鞋了。
鞋子穿烂了,王丘二天天跑到茅莱山洞口去看,连新鞋子的影子渣渣都没得。
所以,王丘二一辈子只穿过这一双鞋子。
后来,茅莱山地区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歇后语:
王丘二的鞋子——一双。
于是,茅莱山上有仙女的故事就在老百姓当中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