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剖析.docx
《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剖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剖析
医学三基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医院感染学)
一、单选题:
1.下列概念中哪项是错误的()
A.全面综合性监澍可获得医院感染本底感染率
B.目标性监测是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于解决医院感染的关键同题
C.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相同的是培养出细菌即能确诊
D.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高于同期的感染发生率
E.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目的是对感染率监测质量的评估
2.当被沾有HBsAg阳性血的针头刺伤时,立即应作的主要处理是()
A.伤口立即涂以碘酒B.给受伤者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
C.受伤者立即抽血作乙型肝炎全套抗原抗体检测
D.乙型肝炎高价免疫血清注射E.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3.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医院感染预防,下列哪项错误()
A.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性B.广谱抗生素肠道去污染C.保护性隔离
D.治疗局部感染病灶E.疫苗注射
4.下列监测的控制指标中,哪项是错误的()
A.凡经消毒的物品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
B.手术室医务人员手上带菌数应少于5个/cm2
C.新生儿室、儿科病室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D.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空气中含菌量应少于200个/m3
E.紫外线消毒灯管在使用中的功率应大于70μW/cm2
5.有关抗生素管理下列哪项错误()
A.把抗菌药物分成一线、二线药物、二线药物应控制使用
B.二线药物毒副作用大、价贵、疗效低
C.在同类抗生素中应留有替代性药,在必要时再启用
D.无药敏结果参考时,可按经验选药原则用药
E.定期全院菌株的药敏统计结果公布,为临床用药与药剂科进药提供信息
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下列哪项错误()
A.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B.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对医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C.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并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机构报告
D.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E.监督检查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7.有关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下列哪项规定是错误的()
A.对灯管应用时间、照射累计时间进行记录并签名
B.对紫外线灯管在安装后、使用前应进行强度监测
C.使用中的灯管的强度监测应每个月监测一次
D.新购灯管强度大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强度大于70μW/cm2为合格灯管
E.照射前后人工染菌杀灭率达到99.9%以上为合格灯管
8.肝炎肠道门诊的管理中下列哪项错误()
A.诊室、人员、器械、用具固定B.挂号、候诊与普通门诊分开
C.肝炎按黄疽和无黄疸进行隔离D.取药、注射、采血、化验与普通病人分开
E.接触病人后洗手
9.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下列哪项错误()
A.内镜室应设检查区和清洗消毒
B.病人进行检查前必须先做肝功能、HBV、HCV等标记物检查
C.需要隔离者留于最后作检查
D.每例内镜使用后应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工作结柬后对内镜进行终末消毒
E.每天清洗消毒容器
10.有关内镜消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腹腔镜用环氧乙烷消毒
B.消化内镜用500×10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C.直肠镜采用高压灭菌
D.内镜活检钳使用过频时,采用2%戊二醛消毒45分钟
E.磷苯二甲醛消毒内镜5分钟可灭菌
11.下列消毒剂中哪一种为高效消毒剂()
A.碘伏B.碘酒C.酒精D.含氯消毒剂E.酚类消毒剂
12.洗手的指征中哪一项不合理()
A.新生儿室入室常规规定应彻底洗手B.接触污物前、后应洗手
C.侵入性操作前、后应洗手D.接触病人后应洗手
E.脱手套后需洗手
13.艾滋病人感染的预防,下列哪项错误()
A.晚期病人应接受保护性隔离
B.病人血中CD4+T淋巴细胞<0.2×10
/L时应接受抗肺孢子虫感染的预防
C.一旦发病即应用广谱抗菌药预防全身感染
D.医务人员受HIV污染针头刺伤,立即举报并接受药物(AZT)预防
14.从医院获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主要是()
A.检验人员B.一消化内科医师C.消化内科护士
D.腹部外科医师E.口腔科医师
15.下列抗菌药物中哪一种为窄谱抗菌药()
A.万古霉素B.丁胺卡那霉素C.阿齐霉素
D.磷霉素E.环丙沙星
16.小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B.氨苄青霉素C.磺胺嘧啶
D.头孢唑啉E.林可霉素
二、配伍选择题题:
(17~21题共用备选答案)
以下各项工作是哪个部门的职责A.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B.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C.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D.医院感染管理科E.临床科室
17.组织实施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8.对医院新建设施提出卫生学标准的审定意见()
19.拟定各级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20.对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的购置查检许可证,对其抽检进行细菌学检查()
21.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监督;评价效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22~28题共用备选答案)
下列各医疗区的细菌学指标是()A.空气(cfu/m3)≤10 物体表面(cfu/m2)≤5 医护人员手(cfu/m2)≤5
B.空气(cfu/m3)≤200 物体表面(cfu/m2)≤5 医护人员手(cfu/m2)≤5
C.空气(cfu/m3)≤500 物体表面(cfu/m2)≤10 医护人员手(cfu/m2)≤10
D.- 物体表面(cfu/m2)≤15 医护人员手(cfu/m2)≤15
E.空气(cfu/m3)≤1000 物体表面(cfu/m2)≤8 医护人员手(cfu/m2)≤8
22.层流洁净室()
23.早产儿室()
24.ICU()
25.供应室无菌区()
26.妇产科检查室()
27.化验室()
28.普通病房()
三、多选题:
29.下列消毒剂中属于杀菌水平者是()
A.石炭酸B.环氧乙烷C.酒精D.过氧化氢E.新洁尔灭
3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低效水平者是()
A.碘伏B.洗必泰C.次氯酸盐D.新洁尔灭E.戊二醛
31.有关母婴同室下列哪项错误()
A.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B.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应为5.5~6.5m2
C.母乳在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D.母乳库中应有操作台、冰箱、加热消毒装置E.不限制探视
四、是非题(判断题):
32.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病人自住院第1天算起。
超过其平均潜伏期而发病者属于医院感染。
()
33.病人咳嗽吐痰。
痰培养阳性,应诊断为医院肺部感染。
()
五、填空题:
34.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___、___、___和___。
35.入院3天后,病人发生12小时以上的急性腹泻,当需排除________和后,即可诊断为医院内肠道感染。
36.在医院感染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是______和______,引起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常见是______。
37.化学性静脉炎是静脉导管感染的基础,医师开液体处方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8.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___。
39.消毒是指杀灭物体上___。
40.各病室医务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能超过___个/cm2。
41.手术室、婴儿室、产房空气中的细菌数不能超过___。
42.血液、体液隔离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3.医院感染率的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率(%)___×100%
44.纤维内镜的消毒剂首选___。
45.人体带有永久和暂时菌丛。
当接触痢疾病人后以消毒水泡手,是消灭其___菌丛。
46.乙型肝炎病人和结核病人用过的体温表应用___处理。
六、问答题:
47.试述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48.何谓人体正常菌群与细菌移位?
49.列表说明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要点。
50.试述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
5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52.细菌培养阳性后,病原菌和污染菌的区别方法有哪些?
53.试述医院感染监测的概念。
54.试述2000年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各级各类医院的管理机构与专职人员配备的要求。
5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医院各类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数和要求有哪些?
56.试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要求。
57.列表说明在医院分级管理评审中,医院感染在分等级中的控制指标。
58.医院感染率的监测。
59.何谓消毒作用水平,分成哪4类?
60.试述医院用品危险性分类。
61.试述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62.目前采用标准预防措施,有哪些内容?
63.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指哪些?
64.简述在医院分级管理中对传染病室的基本要求。
65.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哪些主要内容?
66.试述预防外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的围术期用药方法。
67.如何预防静脉导管感染?
68.试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医院各类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制定的卫生学标准。
答案
一、单选题
1.C2.D3.B4.A5.B6.C7.C8.C9.C10.B11.D12.B13.C14.B15.A16.B
二、配伍选择题
17.A18.C19.A20.D21.C22.A23.B24.B25.B26.C27.C28.C
三、多选题
29.BD30.BD31.CE
四、是非题
32.A33.B
五、填空题
34.侵入性操作‖原发病和慢性基础病‖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抗生素使用
35.慢性腹泻急性发作和非感染性腹泻
36.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
37.液体渗透压‖pH‖钾浓度‖氨基酸的低浓度
38.所有微生物
39.病原微生物
40.10个/cm2
41.200个/m3
42.工作服可受血液、体液污染时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应带手套,之后认真洗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丢入有标记的厚壁容器‖血液和体液污染物品袋装标记才能送出
43.新发病例数/同期住院人数
44.戊二醛
45.暂时菌丛
46.高效消毒剂
六、问答题
47.虽然所有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均可使之发生感染,但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
(1)细菌:
革兰阴性细菌中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为主。
近年来革兰阳性菌有上升趋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
(2)真菌:
当病人使用大量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虽被控制,却易出现真菌感染。
真菌以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为主。
(3)疱疹病毒:
病人常易发生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和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
48.正散菌群是在与宿主共同进化中演变形成的与人体共生的细菌。
分长居菌群和暂时菌群,后者量少,通过肥皂或消毒水洗手可以全部或部分消除,而手术前的刷手和手消毒则能将手臂上的部分长居和全部暂时菌丛消除。
正常菌群对人类有自利作用:
①正常菌群包括多种细菌与真菌,它们之间能相互制约而维持微生态平衡,而且能阻止或干扰其他新来的微生物定植,后者来自其他人的正常菌群和致病菌;②正常菌群的细胞成分或代谢产物,如内毒素,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发育;③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与致病菌有共同抗原,能提高宿主对这些致病菌的免疫力;④正常菌群能在肠道合成一些维生素、抗菌物质和细菌素。
但在正常防御机制受损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移位使宿主发生感染。
细菌移位是指肠内细菌通过上皮细胞屏障而移走至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其他远处器官。
引起细菌移位的宿主因素有创伤、感染、肠梗阻、休克、营养不良、抗肿瘤药物治疗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移位的细菌因素有细菌的粘附性、内毒素、菌群失调、厌氧菌的减少和抗生素使用等。
移位最多者为兼性厌氧革兰阴性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
专性厌氧菌最少。
临床应从保护肠道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和提高病人免疫功能着手来减少细菌移位所致的内源性感染。
49.
50.
51.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
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
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52.多次培养为同一菌;细菌定量培养≥10^5~6;细菌毒力试验(如表皮葡萄球菌的粘质试验);宿主血清凝集试验凝集价>1:
40;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测定等均可鉴定为病原菌。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流行株,还可通过对细菌进行噬菌体、菌素、血清、质粒DNA和其他基因分型等方法进行鉴定同源株。
53.
(1)定义:
系统地、主动地、连续地观察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各种因素。
对监测资料定期整理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和单位发送,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2)监测的类型:
①全面综合性监测:
对全院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因素(如环境污染、消毒灭菌、抗生素使用等)进行监测,这种监测是在开展工作的开始阶段采用。
②目标性监测:
在对本医院感染存在问题基本搞清的基础上,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到关键之处,如高危区监测、某种感染的监测等。
(3)监测目的:
①提供医院感染本底感染率和高危区、高危因素;②判断医院感染的流行;③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的警惕性;④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⑤开展研究工作,降低感染率;⑥为卫生行政机构制定政策条例提供依据:
54.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55.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具体要求有:
(1)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技能。
(2)应有在职教育制度与计划。
教育方式可采用授课、知识竞赛、看录像和考试等方式。
(3)应有上岗前教育及各类人员的培训记录。
(4)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包括感染诊断、消毒隔离、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
56.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7.
58.监测的方法以专职护士为主,前瞻性地从医院微生物室、病室医师报告和自己到各病室查询病人的体温曲线、化验和理学检查结果以及抗生素处方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逐个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感染时间与诊断、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等。
医院感染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新发病例数。
如:
月医院感染率(%)=当月新发病例数/当月总住院人数×100%
由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全院医院感染率、各科室感染率和各病种的感染率。
当月总住院人数可以用同期的出院人数代替。
现患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的实际病例数。
如:
月现患率(%)=实际病例数/当月总住院人数×100%
实际病例数包括当月新发病例数和当月之前发病至当月未愈的病例数,因此现患率比同期感染率要高,更为准确。
月漏报率(%)=实际病例数/当月住院人数×100%月漏报率(%)=当月漏报病例数/当月已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100%
从病案室查阅当月所有出院病历,查出医院感染人数,减去医师上报的总病例数,即为漏报病例数。
漏报率的目的是评价监测质量。
59.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下述4类:
(1)灭菌方法:
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
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孢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胞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
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
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荆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60.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例如:
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血压计等)等。
凡高危器材必须用灭菌法,随机抽样60份经灭菌的样品均无菌生长,才认为灭菌可靠。
中危器材可选用高效或中效消毒法,要求杀菌率达99.99%。
低危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但确知被传染性病原体污染者应用中效甚至高效消毒法。
61.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1)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还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且使用前应清除残留气体。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
6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63.重点部门有:
医院的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病房、血透室、ICU等。
重点环节有:
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各种窥镜、牙钻、接触血吸血制品的医疗器械等。
64.
(1)传染病疫情报告无遗漏。
(2)病人进出院有独立通道;医务人员上下班应有清洁通道。
清洁通道与半污染通道不交叉。
(3)病室内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
(4)传染病室内应有卫生处置室,病人进出院均应洗澡,更换已消毒的衣服,带出的物品均需先消毒。
(5)有消毒隔离保洁制度,有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用过的各种器材、物品和布类必须消毒后方可送出传染病室。
65.
(1)抗菌药物管理:
①把抗菌药物分成一线、二线药物,前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和价格低廉;后者可能较易引起耐药菌株产生,或有毒副反应,或价格昂贵,故对之使用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如限制每张处方的配药量,限定临床用药指征,或某一级医师才能处方等,但绝不能影响紧急情况下用药。
②有药物品种更新换代安排,在同类产品中选用一部分作为药剂科常配药,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常备药审查,当细菌对某种药物耐药时,应暂停该药使用而改用另种同类药物。
③对抗菌药物进行审计。
药剂科定期统计各科室各类药物的用量,总结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和存在的问题。
④医院微生物室定期统计和公布医院各种菌株的抗生素敏感率,为临床医生选药和药剂科进药提供信息。
(2)制定"抗生素使用条例"。
其内容有先送培养后用抗生素,按药敏结果选药,抗生素使用和联合用药指征。
抗生素预防用药指征,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抗生素毒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66.手术前半小时~1小时,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1次,若手术超过4~6小时,术中可再加1次量的抗生素,大都只给药2次即可,一般用药时问不超过24小时。
药物的选择按可能污染的细菌而定。
除了围术期的用药外,术前、术后不再用抗生素。
67.
(1)严格掌握应用静脉导管指征,尽早拔除静脉置管。
(2)尽量使用不锈钢针头,尤以头皮静脉针进行静脉输液为好。
导管宜选口径相宜,质地柔软的硅管。
(3)调整输入液体的渗透压、pH和浓度:
渗透压小于600mOsm/kg·H2O;pH为6.8~7.4;钾浓度应小于40mmol/L;氨基酸、抗生素避免高浓度。
(4)必要时可用小荆量肝素从导管内注入,每12小时注入1000U/mL,的肝素液2mL。
(5)配制液体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配好后在4小时内使用。
68.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
(2)以上检测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还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3)医疗用品卫生标准①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②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③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①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②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