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65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

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恩格斯说过: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

”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現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

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

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

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

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

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庇,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

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

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闻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

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

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丈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

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述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风中的马灯

王军先

①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②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

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

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

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

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

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

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

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一盏虽不漂亮,但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

③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地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撒开、晾晒。

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

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咯嘣脆了。

④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

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

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

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

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

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

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

⑤收获的季节,晴天还可以,要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

刚撒到地里的山芋干,有的已经干了,有的还没有干。

傍晚,看见乌云密布,天上透不出一点星光,我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到地里捡山芋干。

到了地里,漆黑沉闷的天幕下,一盏盏马灯又开始晃动起来,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

有时候,正在地里捡山芋干的时候,雨点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父亲一边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一边嘱咐我们快点捡。

雨水下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家。

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一路上车子不知倒了多少次,我和父亲也不知摔了多少跤。

山芋干捡到家里也逃避不了发霉变质的厄运。

家里房子窄小,没有太多的地方将潮湿的山芋干晾起来,只两三天的功夫,山芋干就开始发霉了,在阴雨天里散发出酒糟的味道。

霉变的山芋干,只好低价卖给附近的酒厂酿酒,或者用来喂猪。

每到阴雨天,我总是看见父亲蹲在山芋干的边上,用手不停地翻捡着,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

⑥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他脸上那一天天增多的皱纹,那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还有在季节深处不停地蹒跚的身影,一回回让我泪湿双眼。

父亲已经定格在那一个个用秋风、秋叶、秋虫,还有马灯装点起来的深秋季节了,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在秋声、秋色中,让我无限忧伤。

⑦那一盏马灯,那一团不停地晃动着的光亮,闪烁在秋天的田野上,闪烁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闪烁在砭骨的秋风里,像父亲绵密的叮咛和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⑧那盏风中的马灯,是父亲期望的目光,照耀我生命旅程的最明亮的灯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着墨不多,言简意赅,在结构和文意上统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B.文章第②段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很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特殊的手艺。

C.马灯和父亲关系密切,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作者的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令作者感慨万分。

D.文章题为“风中的马灯”,全文多处提到“风”,照应了标题,而风中的马灯又有特殊韵味,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5.文中“马灯”承载了作者生命中哪些刻骨铭心的回忆?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上有着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400亿件,10年间年均增幅42%,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随着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对此,国务院公布了《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设计。

为什么加上“暂行”两字?

一是因为快递是新业态,有很多未知,要留有空间;二是对政府部门来讲,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

(摘编自李心萍《收寄快递更快更安全》)

材料二:

《条例》明确指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

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在泄露寄件人隐私方面,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摘编自《快递新规正式实施:

这几点一定要警惕》)

材料三:

2018年5月1日起,新公布的《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如今《条例》施行已有几天,“送货上门”落实情况不一,快递员直授快递柜或者放在门卫处等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正因为快速公司和快递员在末端服务上有很多困扰,国家也鼓励“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多样化。

《条例》明确,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多样化的快递末端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条例》已经出台,但有关部门还需要制订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通过立法规定包裹送货上门,从而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

此外,快递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快递加盟商以及快递员的沟通与管理,才能真正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摘编自《快递新规5月1日起实施包裹送货上门仍难全面落实》)

材料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政策的逐步出台和相关固定資产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大,我国与俄、蒙之间以资源产品为主的边境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快和潜力大等特点,同时第三方物流需求在未来也将急剧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往往需要将所有资源投入到核心的业务以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

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分离出来。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有全球采购和销售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给跨境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政府对于国际物流公司进入我国的管制全面开放,国际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争夺跨国公司的跨境物流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我国的物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行业尚未引起社会普遍重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对缺乏。

(摘编自《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快递业务量10年间迅速增长,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也使快递业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凸显出来。

B.寄件人在寄送快递的时候,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否则,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必须拒绝收寄其快递件。

C.快递是新业态,有很多未知,要留出空间;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大力加强监管:

这就是《条例》加上“暂行”的原因。

D.要破解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除了加强立法外,还需要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沟通和管理。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条例》从制度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对严重的违规行为做出了处罚规定。

B.《条例》提出的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可以为快递企业的末端派送减轻一定的压力。

C.《条例》已经正式施行,但是现实中快递业不执行《条例》中“送货上门”的规定的情况较多见,有待整改。

D.现代物流产业受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影响,不受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的影响。

9.从材料四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请根据材料,分点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

天启二年进士。

授番禺知县。

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

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

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

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

属郡受伤,辄为请命。

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

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

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

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

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

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

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

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

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

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

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

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

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

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漕运:

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檄:

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

D.闰六月:

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

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

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

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

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

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5分)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

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①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鄭地国除②为过客,杜陵③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中。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

②国除,指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

③杜陵:

诗中指韦司士的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

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

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入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5.“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巾”,这矛盾吗?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周郎转到自己,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

,。

(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学习重要性的两句是: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雾中开车,切记要不时地看看时速表,确认车的行驶速度,别一门心思光看前边,脚下情不自禁地加油门,还毫无察觉。

②龟兔赛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骄傲的兔子不担心乌龟会跑到前面,但若因此而高枕无忧,一觉醒来,必有麻烦。

③我希望几个创业失败者能分享自己的教训,我觉得这些屡试不爽的创业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去创业。

④该市倡导的“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⑤把目光投向人类的历史长河,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与植物如此息息相关。

⑥某些人看问题,不是将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综合和长时段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④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等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将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B.海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各地结合河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治理行动,注重加强中小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管护,坚决杜绝不发生脱岗现象。

C.随着有关部门对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网络版权保护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的队伍中来。

D.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进一步普及人们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举措之一。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

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

但是,。

当我们无法意识到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A.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B.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C.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D.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酒属于物质,但是①。

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

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

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

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②。

《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

③。

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

酒与生活相连,形威酒俗文化。

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21.学校举办关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哪个影响大”的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发言,请针对反方的观点,替正方拟写一段辩词。

要求:

从严肃文学影响的深度的角度进行辩论,运用举例论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字数60-80。

(5分)

反方辨词:

众所周知,通俗文学数量多,影响广泛,涉猎范围广,流传广。

而严肃文学因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

这说明了通俗文学相比严肃文学的阅读人群更具有广泛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佛系青年”是网络流行词,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的青年人。

“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是,怎么都行。

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打球,投中了也行,投不中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读书、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材料二:

最近,一首名叫《信》的歌曲火遍网络,该歌曲是一个由4名90后组成的四川本土说唱乐团唱给祖国的一首歌。

歌曲表达了年轻人的信仰和责任心,表达年轻人的爱国心声。

“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去奋斗,我觉得这才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我们希望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乐团主唱说。

你对这两种青年人的活法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

B归纳不全面,还包括“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

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

4.A(“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于文无据)

5.①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

(2分)②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苦涩生活。

(2分)③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和沉重的叹息以及期许的目光。

(2分)

6.①以“马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枝不蔓。

②主体部分以时间顺序安排行文,展示了作者成长历程和情感历程,真实自然。

③选择与“马灯”相关的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活画面,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生活的普遍状态,以小见大。

(每点2分)

7.C(¨要大力加强监管”错,加上“暂行”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审慎监管)

8.D(“不受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的影响”无依据,制造业、贸易行业、电子商务产业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