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54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docx

江苏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doc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周测卷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整天读着政府档案馆中保存的文献。

看多了,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人生的厚壁。

他心如止水。

一切把戏他都已经,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九州幅裂,山河将崩,“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A.改头换面 看穿 了如指掌

B.脱胎换骨看穿如数家珍

C.改头换面洞穿如数家珍

D.脱胎换骨洞穿了如指掌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制造”已形成强大矩阵,顶着世界杯合作伙伴等一系列耀眼的光环笑傲全球。

B.除了对下一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总体规划外,各地还根据各自产业现状,尝试制定了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制造业。

C.自驾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统计,我国自驾游人数已超过国内旅游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每年的国庆小长假,更是自驾车出游高峰。

D.近日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获得者是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4.下面是从某杂志部分栏目中摘录的文章标题,所选文章与栏目名称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第一组:

《春天里的遐思》《幸福和痛苦》《一念放下 万般自在》《带上灵魂赶路》

第二组:

《道教为何崇拜女性》《妇女节的由来》《不缠足运动的兴起》《民国女子游行风波》

第三组:

《寻源话名句》《柳永的婉约》《春雨入诗中》《诗流词海皆蕴春》

A.生活品读 女权揭秘 诗词妙趣

B.哲海拾趣女权揭秘奇趣诗画

C.生活品读史海探秘奇趣诗画

D.哲海拾趣史海探秘诗词妙趣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恒山游记

[明]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

《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玄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①。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②等,道经浑源。

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

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是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

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

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

从者云:

“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巅三里,始至岳庙。

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

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

相传飞于曲阳,今尚有石突峙。

故历代怯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

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

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

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

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

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

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

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有删改)

 ①总玄之天:

总管北方的天界。

②西蕃:

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

园陵:

帝王的墓地。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纵盘于地        纵:

放纵,自由自在

B.枝态不类类:

像,相似

C.如缘虚历空缘:

沿着

D.奔峰来趋趋:

归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想要游览恒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皇帝改年号为正德,作者奉皇上之命去恒山通告此事,才得以游览。

B.这篇游记是按照由下而上的登山顺序来写的,先写从山麓仰望,再写在半山腰俯深窥高,最后又写山顶所见。

C.每年春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百姓,来到岳庙烧香,有求必应,因此岳庙显赫的名声传遍四方。

D.篇末写作者由绝顶放览之所见联想到虞舜巡狩恒山接受北方诸侯朝见的故事,这使得恒山的形象越发庄严、神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

译文:

 

(2)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译文:

 

8.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恒山的灵异秀丽?

(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小至[注]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的后一日。

9.诗歌中间两联从生活细节和景物特征两方面来表现“冬至阳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4),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5),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仁者必有勇,。

(《论语·宪问》)

(8),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喜 宴

王安忆

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

请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

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

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

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

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

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了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

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

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

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

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则换了蓝呢帽。

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

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

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

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

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

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

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

台子也修得不整齐,房屋便挤簇在一堆,在这雨雾和泥泞中,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

树也不多,井呢,有那么一口,井沿铺了些碎砖,不像大刘庄,全是青石板的井台。

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站在院子里,看孩子玩耍。

⑥已经到下半晌了,估量着差不多了,有人便开始往树杈上挂炮。

几千响的炮抖落下来,总有些散的,于是小孩子就有了事做,纷纷去抢那些散炮,哔哔剥剥地放。

本来等恹了的,这时又有了些零星的喜气。

有人跑来传话,说新娘子来了,坐着牛车,已经到了坝子下。

知识青年又进了屋,坐在当门。

因等得又饥又厌,一个个木胎泥塑般地发愣。

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

⑦外面闹嚷着什么呢?

闹嚷着地太烂,要脏了新娘子的新鞋。

于是就要新郎背新娘子进洞房。

也是等得太久,要闹出些花样,才甘心。

新娘子起先不肯,架不住众人起哄,只得叫背了。

一上新郎的背,新娘扑哧一声笑了,众人又是哗然。

外头炮响起了,喜宴终于开席了。

⑧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每一桌都是风卷残云的局势,连一点馍渣渣都不剩,盘里碗里都是见底的。

知识青年酒喝干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

那房东家的孩子,有些吃撑了,加上疯了一日,这时已经睡成一摊泥,由那知识青年背着,回家了。

⑨一个月以后,这伙知识青年中的几个,派工到东边挖一条干沟。

就想起吃过喜酒的这家老师,便奔了去。

这天太阳很高,明晃晃的,树又绿了,小岗上显得光亮了些。

老师在小学校上课,妹妹下地了,只有那寡母和新媳妇在家,见他们来,就招呼进屋坐,临时烧水沏茶,又捧出落花生。

花生里还掺着枣子和一些碎红纸,是办喜事那日余下的。

这回,这几个知识青年看清了新娘子。

黑红的鸭蛋脸,眉眼特别浓,果然爱笑,笑起来又非常大方。

知识青年等水烧开了,喝了茶,吃了花生,聊了天,在婆媳俩一片热忱的留饭声中,告辞了出来。

(原载《上海文学》,有删改)

12.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4分)

答:

 

13.在喜宴中穿插了第⑤段的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5分)

答:

 

14.“喜宴”已经结束,但小说结尾为何又写了“一个月以后”知识青年们再次去老师家?

请作探究。

(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拆还是不拆?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做法,而伴随着反思和乡村价值的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

比如河南孟州的产业聚集区,没有拆掉莫沟村,而是引入乡建设计团队进行修复,在重塑村庄面貌的同时,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

这样的案例启示我们,城市化并不是“毁村”运动。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

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

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地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

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卡。

拆字当头的确可以使城市短暂扩张,但损失的是城市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各州就通过立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注重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以风景如画的郊区环境吸引中产阶级居住,更形成了城乡一体、多元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不少地方还存在热衷于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的城市化,这样易导致“钢铁建筑、水泥路面、千城一面”的出现。

正因如此,河南孟州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发展亮丽名片的做法,提醒我们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乡村不仅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会为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价值不容忽视。

这种价值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诉求,也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延续。

安徽徽州的乡村古宅曾被当地人视为“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铲除不少,但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当地从“破坏”变成“守护”,通过引入艺术家修复改造、区域村落的整体规划,让这些老宅子焕发了生机,使其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宝藏。

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应当是对价值的坚守和对历史的敬畏。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同时,让乡村承载更多绿水青山和精神文化的期待,我们就能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沈慎《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做法将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

B.中国城市化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一系列问题。

C.近10年我国已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

D.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以拆字当头,这使我们的城市发展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常见做法,结合河南孟州的经验提出观点。

B.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乡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文章第三段提到河南孟州的经验,意在强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及完善郊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尽管我们对乡村价值有了新认识,但仍然无法改变乡村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的现实。

B.安徽徽州对乡村古宅从“破坏”变成“守护”,是因为当地对传统文化价值有了再发现。

C.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决定的。

D.如果能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避免强拆文化乡村事件的发生。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北极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与我们的关系不大。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北极气候变化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中低纬度气候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国民生活。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朱建钢说。

7月20日,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再次出发,继续探寻北极的秘密。

北极通常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这里大部分海域常年为冰层所覆盖,被认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

过去30多年间,北极地区温度上升,使北极夏季海冰持续减少。

科学家预测北极海域可能在21世纪中叶甚至更早出现季节性无冰现象。

“北极快速变化产生的影响,势必传导到中国,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这种影响的程度。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说,“而且,目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观测相对匮乏,两极变化的机理研究不够充分。

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的观测,获取更多第一手连续的北极资料。

全球变暖又赋予了北极另外一种价值——身处特殊地理位置,冰雪融化的北极为各国商业利用北极航道和开发北极资源提供了机遇。

科学家断言,北极航道将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这不仅将对全球航运、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还可能对北极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摘编自杨舒《“雪龙”九探北极为什么》,《光明日报》2018年7月21日)

材料二:

考察队全程12300多海里的征程,将由“雪龙号”劈波斩浪完成。

与风高浪险的南极考察相比,北极考察的航行也充满考验。

“北极多处区域主权已定,航行科考区域受到了限制,同时,位于北冰洋中央区的公海恰好是海冰最密集的地带,对现有科考船的破冰能力形成了挑战。

”“雪龙号”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破冰船是极地科考不可或缺的承载工具。

自我国开展北极考察以来,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只有“雪龙号”科考船。

“雪龙号”于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这无疑成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极地考察能力的制约之一。

对此,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透露,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有望于2019年交付使用。

相比“雪龙号”,新建破冰船具有较强的双向破冰能力,科考能力将显著增强,特别是将极大提升在水体和海底的探测能力,成为我国认识、利用和保护极地的重要支撑。

(来源同材料一)

材料三:

“从本科到研究生,每年都有很长一段时间漂泊在海上,可以用自己亲手在北极获取的水样完成论文,特别兴奋。

”厦门大学海洋化学专业研二学生陈梦雅说。

她今年24岁,是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第一次前往极地,她有个艰巨的任务,搜集100桶海水。

60岁的李伟是年纪最大的一位,这已经是他第9次前往极地了,也将是最后一次。

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

有一次,科考船的进水口被碎冰堵住,测量仪器无法正常工作,李伟想都没想,套上防水服,双腿浸在冰凉的海水里,“战斗”了50分钟,一点点把碎冰碴儿掏干净,刺骨的水温让他的双手生出紫红色的冻疮。

“前往极地考察,年龄不得超过60岁。

”李伟有些无奈,但他也说,“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下船并不代表着结束。

“雪龙号”启程前,魏泽勋忙得不可开交,他担任此次科考团中的首席科学家。

“征战”大洋20多年,越来越喜欢海洋。

他说,这种喜欢,绝非“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

参与此次科考的队员中不少都是“90后”。

“这让我们感到振奋,青年一代科研者站到了舞台中央!

”魏泽勋说。

钟强强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学专业的博士生,他喜欢称自己为“海洋人”,如今,他觉得距离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个梦想越来越近,更要大步向前。

(摘编自李想《北极科考队员为“海洋强国”代言:

在浩瀚海洋中留下我们的印记》,

《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气候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北极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有重要影响,这是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继续探寻北极秘密的原因之一。

B.全球变暖将会使北极冰雪融化,使北极航道开通和北极资源开发成为可能,这虽然会带来经济价值,但也可能对北极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C.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在破冰能力和探测能力方面将显著增强,这将有力地提升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

D.因为年龄的关系,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之行将是60岁的高级工程师李伟此生的最后一次,这意味着他将告别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研究工作。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极夏季海冰持续减少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一定会影响到中国,因此我国必须获取更多第一手连续的北极资料,从而推测这种影响的程度。

B.破冰船是极地科考不可或缺的承载工具,是我国进一步提高极地考察能力的制约因素之一,未来中国迫切需要更加先进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C.北极考察充满考验,除了气候因素,还因为目前北极很多区域因主权问题不能进行科考,而可以进行科考的公海则是海冰最密集的地方。

D.此次极地科考中,青年一代科研者占大多数,他们的加入使老一辈科学家欣喜,他们的热爱程度与投入状态带给中国极地科学考察队新的活力。

20.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角度与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做大事的人必定不会在意琐事,琐碎的心境、琐碎的事,会扼杀掉人最优质的天分。

也有人说,做好琐事,才能成就大事。

语文Ⅱ(附加题)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3.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这是、(人名)发起的(运动名)。

(3分)

24.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

A.《三国演义》中,董卓宣布“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不敢出声,只有荆州刺史丁原反对,董卓怒叱: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

B.《茶馆》中,通过大傻杨唱的数来宝,介绍了每一幕的主要剧情,同时通过大傻杨的插科打诨,与剧中人物互动,使话剧的情节生动有趣,激发观众观赏。

C.《边城》中,翠翠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

爷爷感到翠翠长大了,心事重重的。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认为雷欧提斯是他交往的人中最正直的一个人,因为雷欧提斯能够坦然地面对命运,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很适当。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是个非常时髦的人,父母一向太宠他,社交界太捧他,以致他根本没有什么感情。

但是,他还不知道他已经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脂砚斋批道:

“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

”这里“造业者”指的是谁?

脂砚斋为何写出这样的批语?

(6分)

答:

 

(2)《家》中写觉慧常常发出这样的咒骂:

“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

”觉慧为何要发出这样的咒骂?

(4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典型人物,作为文艺场域的核心叙事载体,往往是作品是否能切中人心,成为经典的重要“法门”。

典型人物未必一定要积极正派,很多性格复杂甚至形象负面的典型人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

鲁迅笔下的阿Q,《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些典型人物常常是我们自身性格缺陷或精神缺失的浓缩展示,震撼与可笑之余,也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

但典型的意义,不只在惩恶,更在扬善。

为世道人心注入温暖的正能量,指出积极的方向,这更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价值和使命。

典型人物也不一定要“高大上”,很多平凡的小人物往往有着更为典型的价值光辉。

来自身边的感动,常会引发更深的敬意。

每年中国的“感动人物”评选都不乏平凡人的身影,我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

典型人物的塑造,切忌千篇一律,许多作家苦恼于没有生动的事例和创新的写法。

事实上,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故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简单。

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深入生活,要有认真观察生活的慧眼和发自心底的感动。

只有动过真情,才可能融情于笔端,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触动;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找到生动鲜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