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全之居家老年人的安全护理.docx
《老人安全之居家老年人的安全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安全之居家老年人的安全护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人安全之居家老年人的安全护理
老人安全之居家老年人的安全护理
人到老年,由于行动迟缓、慌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所以要照料好老人的居家生活应注意如下适宜;
1、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牙齿脱落或装有假牙对食物的研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老年人的食物要烂、软、碎、易于消化吸收;同时,由于老人的咽喉部反应不灵敏,应注意噎食,故进食应缓慢,同时应避免进入气管。
2、穿简便宽松的衣服
老人的衣着应宽松柔软,且穿脱方便,老年人最好不穿或少穿紧身衣裤。
另外,随着天气的变化应及时增减着装,护理人员要协助老人穿脱衣物,且要求老年人的衣服要做到勤洗勤换,老年人所使用的被褥要经常晾晒。
3、行动舒缓防损伤
由于老人行动比较缓慢,反应比较迟钝,常易发生摔伤、骨折等损伤,因此,当老人活动时应在其左右陪护,行走时应适当搀扶,不要催促老人,另外,家具地面应保持平整,避免过多的杂物堆放。
4、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老年人常容易发生便秘、大小便失禁、尿频、尿急等现象,而大小便不畅易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因此一定要让老人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5、适当的运动锻炼
因老人活动减少,故常有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等状况,因此,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是强化肢体功能的基本保证。
6、保持科学睡眠
老年人要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老人由于身体的机能衰退,疲劳后恢复较慢,故应多些睡眠。
一般情况下,60—70岁的老年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9个小时左右;70—80岁的老年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10个小时左右;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11个小时左右。
老人安全之老年人居住环境安全
老年人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活动特征与年轻人不同,舒适的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重要。
1、老人房间的位置及适宜的家具材料
老人喜欢静,房间应尽量安排远离客厅和餐厅。
老人房间的门窗所用的材料隔音效果一定要好。
居室的地面应平整,饰面材料应具有防滑的功能,切记用光滑瓷砖,最好是采用地毯,以避免老人摔跤。
应尽量把带独立卫生间的主卧室给老人用。
2、家具的摆放安全
对与老人来说,流畅的空间意味着他们行走和拿取物品更方便,这就要求家具尽量靠墙而立,且不应过高。
床应设置在靠近门的地方,方便老人夜晚入厕。
在家具选择上,茶几或小桌面应以圆滑、牢固的造型为主,宜选稳定的单件家具或固定式家具。
3、明亮、柔和的采光
根据老人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老人的卧房应尽量安排在朝阳的房间。
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喜阳,另一方面让老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坐在家中就可以享受阳光。
另外,老人的视觉系统不喜欢受到过强的刺激,所以老人房间的配色以柔和淡雅或采用天然材质为佳。
4、方便的生活环境让老人更自如
选用防水、防滑材质的扶手装置在浴缸边、马桶与洗脸盆两侧,浴室可装置朝外开式门,浴室地板采防滑措施,马桶高度42-45cm最佳或另行加装坐垫提升高度,轮椅可以移动进入洗脸槽下,冷热水龙头应以颜色区分清楚。
老人安全之老年人外出安全护理
1、老年人外出首要掌握当日的天气,并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必要的物品,同时要合理安排外出的时间,避免时间太长;
2、雨雪天、雾天、大风寒冷天气,炎热季节最后不宜外出活动;如必须外出护理人员要陪同前往,并要时刻保证其安全,同时要携带避雨用具;
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外出时应带上心脏保健药盒和相关的药物;行走要相对缓慢;
4、要注意交通安全,行走不宜过急。
乘车时要坐(站、扶)稳,护理人员若跟随老人,也要注意妥善照护;
5、护理人员若陪同老人外出,应依老人的心态与其闲谈,使其心情舒畅;老人若有心事,应设法为其解忧。
老人摔跌的预防与处理
摔跤是老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易导致老人伤残,甚至发生意外。
造成老年人摔跤的原因很多,既有自身因素,也有环境原因。
自身原因
1、视力减退
老年人易患常见的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行性变和夜间视力下降等,很容易在行走时被障碍物绊例。
2、步态失调
老人行走时,举足不如年轻时方便,身体的重心前移,造成身体处于前倾姿势,很容易被绊倒。
有的老年人还患有肢体功能障碍、平衡障碍等导致步态失调的疾病,如偏瘫、关节炎等。
3、心血管疾病
部分老人患有某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均可出现短暂的脑血管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老人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而昏厥跌倒。
4、药物影响
部分老人患有某种疾病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药物治疗,如高血压病服降压药,患抑郁症服抗抑郁药,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眠时服安定、催眠药等。
这些药物均可影响脑部供血、机体的平衡功能。
5、环境因素
地面不平或过于光滑、鞋底太滑、光线不足、台阶楼梯障碍。
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时,对临时住处或活动场所的环境不熟悉。
遇到以上情况,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跌倒。
如何预防老人意外摔跤
定期到医院做进一步全面体检,确认有无引起摔跤的疾病。
老年人生活的环境,要尽量减少台阶、门槛等障碍物,并注意光线亮度,地面尽量采用木质地板,卫生间地面应采用防滑的材料。
老年人酒后、热水澡后、长时间卧床、久蹲后,坐起、行走动作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
不要擅自服用药物。
对于服安定、镇静、催眠的患者要特别引起注意,不应多活动;老年人如果感到疲劳、睡眠不足时,也不应多活动。
对于高龄老人或体弱多病的老人外出时,家属应一起陪同,随时观察老人的表现,如面色、表情、说话和动作等,如有异常应停止行走,及时坐下休息。
意外摔跤的后果
如果臀部着地,易发生髋部股骨颈骨折。
这时会局部剧烈疼痛。
有些老人痛觉不敏感,骨折两端成角相嵌,甚至还可起立行走,但出现跛行;摔跌时如向前扑到,常可引起股骨骨干、髌骨及上肢前臂骨折,局部疼痛,明显肿胀,甚至出现创口;有时摔跌时臀部着地,可能间接外力冲击引起腰椎骨折;如果仰天摔跌,会引起头部着地,可能出现头部外伤,发生颅内血肿。
头颅损伤可以当场出现神态变化、剧烈呕吐、耳鼻出血,也可以当时清醒如常,在数天甚至数月后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
头部或臀部着地,出现头痛、呕吐者更要引起重视。
摔跤后的处理
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
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
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如果有腰痛怀疑有腰椎骨折,应在该处用枕或卷折好的毛毯垫好,使脊柱避免屈曲压迫脊髓。
如果怀疑有股骨颈骨折,应用木板固定骨折部位。
木板长度相当于腋下到足跟处,在腋下及木板端,包好衬垫物,在胸廓部及骨盆部作环形包扎两周。
其他部位骨折,可用两条木板夹住骨折,上、中、下三部位用绷带固定。
有创口者,应用洁净毛巾、布单把创口包好,再用夹板固定。
头颅损伤有耳鼻出血者,不要用纱布、棉花、手帕去堵塞,否则可导致颅内高压,并继发感染。
经上述处理后需急送附近医院诊治。
老年人出行安全
原因分析
老年人接受的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不熟悉部分交通规则;
存在不良的交通习惯,且不熟悉道路通行方式和交通标志标线;
横穿马路时对车速估计不足,犹豫不决,容易使司机心理造成一种“错位”;
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样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时候不容易被驾驶员发现。
控制措施
老年人外出时最好有人陪同,单独出行时要穿颜色鲜亮醒目点的服装;
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和骑车;
横过道路时要先看清来往车辆,确认无危险后从人行横道上通过;
穿越马路时不要在道路中间逗留;
不要跨越交通安全设施,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公路;
乘坐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都要注意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以防不测。
老年人驾车安全须知
首先老年人适合驾驶自动挡机动车。
因为自动挡车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样处理路面的复杂情况上。
而且不用频繁换挡、踩踏离合器,减少左下肢、右上肢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开车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此外,这样的简单操作可以减轻老人的心理压力,令驾驶更加自如。
老年人应避免高速行车和连续长时间驾车。
老年人的应变能力较为迟缓,体质相对年轻人要差一些,对车速、车距的判断能力要低于年轻驾驶者。
高速和长时间行驶,一旦出现险情,难以果断采取应变措施。
要避开高峰段出行,减少夜间和恶劣天气出行。
有慢性病的老人,车上一定要携带常用药物。
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要立即靠边停车及时吃药并寻求帮助。
开车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建议经常开车的老人,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微垫高,以保证下肢的灵活不受影响。
老年人防跌倒须知
活动空间要防滑。
因为老人关节间隙变窄,步伐变小,脚抬高受限,不少老年人也会被家里的地毯绊倒,所以在放置地毯的同时,也要防止地毯松动、翘起、破损。
家里有门坎的,尽量降低门坎高度。
不要随地散置物品或堆积杂物,经常保持走道的畅通。
卫浴间及走廊应设扶手。
要防范于未然,应尽量在卫生间安装坐便器和扶手,如果没有坐便器的可使用活动式马桶椅。
在浴室则安装热水器和扶手,放置椅子,加铺防滑垫。
除了卫浴间外,在走廊的两边安上扶手,也会方便老人活动时随时有扶持。
常用物品要易拿易放。
应将常用物品如食物、药物和其他适用的物品置放于老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
譬如常用的东西放在柜子的中格,以方便提取,不常用的东西,较轻的放在上格,较重的则放在下格,以避免老人攀高取物。
晾衣服用拉绳式或手摇升降式的晾衣架比较方便。
保持室内光线充分。
走廊灯具最好为自动感应式的,老人家半夜起身,一活动灯就亮;楼梯通道的亮度要比较高,一般用60W或100W的灯泡;夜晚应留床头灯、夜灯或感应灯,切忌刺眼的灯光,以免造成眼睛不适;为防备不时之需,可以在老人家床边放置手电筒。
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防止或减少摔伤的可能性。
人每天运动时间最好超过30分钟,早、中、晚各锻炼10分钟,暖身运动及之后的缓和运动各有10-15分钟。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三次,次数越多,效果愈大。
运动方式以太极拳、散步、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为宜。
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鼓励老人白天多活动,晚餐后不要喝茶,少喝水,以免兴奋或夜尿过多而干扰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提高睡眠质量。
起床时宜先由卧而坐,停一会儿再由坐而立,站一会儿再行走。
老人居家安全注意事项
梯级、不平地板、滑溜地砖等容易造成老人发生意外;
家具摆设拥挤杂乱(玩具、物品)等,也可能使老人跌倒受伤;
一些随时要用到的物品(食品),应该摆放在老人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需要动用到梯子或凳子等东西,这可避免家庭意外的发生;
老人晚上上厕所时,通常不喜欢开灯,因此卧房、客厅或厨房不应该有太多杂物,以免他们被绊倒;
不应该让老人坐太软的沙发,因为他们坐下后,起身比较困难;
家具不能太轻或容易滑动,这潜伏着危险,因为老人在家里行动时,通常喜欢搀扶着家具,万一失去重心,容易发生意外;
灯光的亮度必须足够;
在家具设计中为了美观,增加了许多缘槛、梯级和角落,以及突出的橱柜等,这都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在给老人选购用电和用火设备时,一定要购买合格产品,同时要教会他们基本的用电和防火常识。
要经常检查老人家中的用电用火设施,及时更新一些陈旧的电器和燃气用具。
老年人用药安全
原因分析
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特别是心、脑、肝、肾功能衰退致使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加之老年人药物副作用的对抗能力减退,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往往较其他人群严重。
注意事项
用药要少而精。
尽量减少多种药物合用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疾病,因此,每日服药几种或十几种者常见。
因使用药物种类过多,药物发生协同作用,又会发生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
据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建议在治疗中抓主要矛盾,能少用者尽量减少品种,把用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严格掌握用药计量。
一般来说,药物的治疗计量与中毒计量相差较大,如果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医嘱随意加大用药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建议60岁—80岁的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仅用成年人的3/4或4/5,80岁以上老人则只用成人的1/2为宜;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其用药量更应慎重。
再者,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好成绩的治疗效果。
不要自行滥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认为“久病成良医”,所以有的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却不知许多疾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不能自以为是,要么一成不变地用药,要么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某个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不根据自身的病情而滥用药,这样很容易延误已经变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就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或找专门的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
严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是在使用从未用过的新药时,如发现有新的症状出现,而这些症状又与所患疾病无关时,就应想到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即便是已经用过一段时间的药物,出现了新的病症也应考虑到是否是用药过量引起的蓄积反应、药物过敏等。
这时应暂时停用药物,尽快找医生咨询,以明确原因,减少危害。
有的人认为服中药是无毒或毒性小而忽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在实际治疗中,不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同样有毒副作用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