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语文论文.docx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语文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语文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
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是指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是新型教育改革下的必然结果。
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这就使我们的语文课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快乐因素,我们要注重挖掘教材自身,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一定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起来。
一、快乐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的常用方法,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充满兴趣地读。
(一)有目的地读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有目的地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课文文本。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指导学生围绕“山”和“水”的特点,有目的地朗读,去品词品句,去理解、体会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桂林那秀丽迷人的风光,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有方法地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如可运用范读、领读、引读、齐读、接读、轮读、默读、轻声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达到以读入文,以读析文、以读品文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感情浓烈,或激昂、或深沉,或语气语调变化大的课文可先由教师范读,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对较短的课文,或较长课文中的描写精妙、语句优美的片段,或气势恢宏、语气激昂的语段可齐读,如《春》一课;对人物对话出现较多的课文可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如《画杨桃》一课。
(三)充分地读
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
在讲课文前,让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脉络;在讲读课文中,紧密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段,寓分析于感情朗读中,品评语言美感,欣赏课文精华;讲读课文后,让学生一边体会课文内涵一边朗读,这样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多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运用教具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并恰当地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自制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知识能源。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为学生创设更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可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相关课件:
1.让学生欣赏一个《伯牙绝弦》的小动画片,一方面使他们初步了解本篇古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这支曲子,你们能想到什么?
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然后请同学谈感受。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音乐很好听,或者听不懂,老师要适时的鼓励他们,有的学生可能从比较深的层次感觉到了巍峨的高山和奔腾的流水,老师不禁拍案叫绝:
如果俞伯牙尚在人世,他一定会非常欣慰,因为他又终于遇到了一位知音。
最后明确,这支曲子就是当年俞伯牙弹给钟子期听的《高山流水》。
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从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师生共同欣赏名家朗诵的此篇古文,以此来告诉同学古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和韵味。
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同练习朗读课文,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最后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师生进行朗读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朗读、会朗读的兴趣。
(二)自制实验型教具
小学语文教具较少,我认为在教学中自制实验型教具,不仅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从“人字形”铁路入手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感到陌生,单靠课本的文字及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理解通透。
事先我将儿子的玩具小火车车头进行改装,并将玩具铁轨固定在木板钉成的斜坡上,教学时把学生分组,让第一组学生围在讲桌四周,我边演示边讲解,两个不同颜色的火车头,沿着铁轨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沿着“斜坡”往“山上”爬,在“人字形”铁轨的交接处,推的车头变成拉的车头,把列车牵引到另一个斜坡上去。
演示完毕后,由第一组学生自愿报名给第二组的学生进行讲解演示,以此类推。
这样仅仅几分钟,就把“人字形”铁路及车头牵引交换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理解了“人字形”铁路的作用。
抓住契机,我告诉学生“人字形”铁路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顶着重重压力设计的,学生被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智慧深深折服,产生了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导入新课的任务顺利完成。
(三)自制范画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往往对于一些写人、叙事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学习起说明文来,他们就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自制范画也是一种既简单又很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鲸如何睡觉:
“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同学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喷出的水柱及睡觉的样子,然后我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简笔画逐一张贴在黑板上与课本的语言描述相结合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范画以及脑中的形象把这些形象也用简笔的形式画下来。
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垂直、又细又高”“倾斜、又粗又矮”“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
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所谓快乐语文,不过就是教师多用一些心思在教学上,以充分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毕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水之源、木之本。
我想通过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一些,更快乐一些。
作者:
宋夕球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第二篇:
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思考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具有他独特的人文内涵知识,对小学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填充与时俱进的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和方式方法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文本理解过于片面,而学生又只能是跟着教师为其设定的问题理解课文,造成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偏于单一和片面,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内容要求
对小学语文课本的多元化解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从而转化为形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对小学语文课本的多元化解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能更好的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就其内在的要求来说货,首先,要求小学问问课本的解读教学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本解读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课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的一味进行讲解分析,学生没有了独立的思考空间。
其次,课本的阅读内容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化与主体化行为,教师对于学生,不但要尊重其智慧和情感,还要对学生个性和特性也做到足够的尊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
再次,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等因素决定,其思维是丰富和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更有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如影音,投影或者是计算机等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图片,音乐等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想更高层次的想象空间去探索。
最后,小学语文学习的源泉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境再现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感受知识再生活中的运用过程,让学习和生活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的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语文课本解读的教学现状
1对课本内容的淡化
淡化课本,是指就课本的本身信息的淡化,往往导致课本的意义学生难以消化。
在课本的理解中只是统一的按照大纲提示的解读范围让学生理解,而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于大纲内容的解读想法,教师往往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该有的肯定和赞许,这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2课本解读的政治倾向化严重
政治倾向化是指再对课本的解读过程中以政治为纲领,有时甚至是过分的去挖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而对课文本身的艺术特性和文学价值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学生也跟随教师的思路,只注重文章思想而对文章内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理解不到,对小学生形成独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3课堂主体地位的缺失
课堂教学的主体,无疑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分析替代学生的实践阅读。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度,对课文的分析过于细化,让学生很难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小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教授和记忆的枯燥过程,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本解读的思考和方法探讨
1注重对重点词语的阐释
词语阐释法就是要从文本的词语内涵的释读入手,以此去挖掘文本深层思想内蕴。
在对词语的阐释释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等查阅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等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做到足够的了解。
这样做就打破了原有的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文章主题的突出诠释
主题是指文学文本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倾向、思想和情感。
可是,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本的主题内涵和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多时候形成了主题分析的单一化和僵硬化。
其实在对主题的诠释过程中,可以更多的设计出具有一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和方向解读文本。
让学生可以再讨论中,对于课本中的内容解读做到多点且有重点,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一些枝节问题,则可以稍作解析,使学生有明确的主次之分。
3对文章内容的空白填补
空白填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实习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学生自身特点,更多的引入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有全新的知识面貌。
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延伸性的个人创作,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去,从而可以让学僧真正的去理解人物和感受到文章中的内涵,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巩固。
同时也可以就一些情境课文让学生进行表演,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愉悦,让学生真正再愉快的课堂氛围内学习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体验。
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作者:
李学民单位:
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第三篇: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引导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诗歌方面的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在整个文学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诗歌是文学中最优美、最灿烂、同时也是最能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艺术。
从语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