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0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x

淇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

淇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

时间:

90分钟满分:

90分钟

一:

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其中1—9为单选10—12为多选)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讲话的声音洪亮,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现象C.“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D.迎面驶来的汽车鸣笛时声音越来越大,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隔墙有耳”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B、靠近我们的汽车鸣笛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尖”,是因为汽车靠近我们时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变高

C、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D、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增加双缝间的宽度,则条纹间距变小

3、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4.S1、S2是两个相同的波源,这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a、b、c三点,某时刻a点有波峰和波谷相遇,b点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点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问再经过

时,振动加强的是(  )

A.只有a点     B.只有c点

C.b点和c点D.a点和c点

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

,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cm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D.该波由a传到b可能历时7s

6.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处,放一点光源,在水

面上可以见到一个圆形透光平面,如果圆形透光平面的半径匀速增大,那么光源(  )

A.加速上升B.加速下沉

C.匀速上升D.匀速下沉

7打磨某剖面如题11图1所

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割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边和OQ边都发生全反

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边并反射到OQ边后射向MN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b,若θ>θ2,光线会从OQ边射出

c,若θ<θ1,光线会从OQ边射出

d,若θ<θ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8、如下图所示的单摆,摆长为L=40cm,摆球在t=0时刻从右侧最高点释放做简谐振动,则当t=1s时,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向右加速B向右减速

C向左加速D向左减速

9.如上图,一

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10.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

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

、(-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  )

A.t=0.9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B.t=1.2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C.振源起振方向一定向上

D.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

11.如图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12、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

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玻瑞砖右侧且垂直于MN,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区城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区城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

失,则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

B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C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D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二:

填空题(共16分每空4分)

13、在均匀介质中,t=0时刻振源O沿+y方向开始振动,t=0.9s时x轴上0至14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的简谐横波波形。

由此可以判断:

波的周期为 ------s,x=20m处质点在0~1.2s内通过的路程为 -----------m。

1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某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该同学通过改变悬线L长度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

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像,实验中所得到的

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

r=m;当地g= m/s2。

三、计算题

15.(10分)如图所示,①为某一列简谐波t=t0时的波形图象,②是这列波上P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象,试画出经2.3s后波的图象,并求P质点的位移和P质点运动的路程.

 

16.(12分)有一折射率为n的长方体玻璃砖ABCD,其周围是空气,如图所

示,当入射光线从它的AB面以入射角α射入时,

(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求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BC面足够长).

(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玻璃砖的折射率应取何值?

 

17.(14分)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右图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做简谐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

(1)木块B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2)要使B离开地面,外力至少多大?

 

高二重点班物理答案

1 C2

B3B

解析

由波形图知两列波的波长、频率不同,在相遇区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B正确。

4 C

解析 在发生干涉现象时两列波在介质中引起的振动情况相同,则该点振动加强,如果振动情况相反,振动减弱,所以,波峰和波峰、或者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加强,而且加强的总是加强

;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减弱,且总是减弱,故C选项正确.

5 D

解析 由图象可知振幅应为10cm,故A选项错误;波由a向b传播,a靠近振源,a点的振动比b超前nT+

T,则Δx=10.5m=nλ+

λ(n=

0,1,2,3…),λ=

m,则可知B选项错误;v=

m/s,由此可知C选项错误;a传到b的时间Δt=nT+

T,当n=1时Δt=7s,故D选项正确.

6 D7:

D8B9 A

解析 等腰直角棱镜的底角∠B=∠C=45°,如图所示.

由折射规律可得

=n,若在AC边上发生全反射,

则sinβ=

,由几何关系又有r=90°-β,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n2=

,即n=

.

10 ACD

解析 由图知波长λ=4m,第二个波峰到达P点所需时间为

T=0.7s,有T

=0.4s,波速v=

m/s=10m/s.第一个波峰传播到Q,传播距离Δx=2-(-7)m=9m,所需时间Δt=

=0.9s,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P、Q两点间距6m=

λ,振动情况相反,选项D正确.波的最前方x=1m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由此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上,选项C正确.

11B、D

解析 依题作出光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显然,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i=60°,大于光在该棱镜中的全反射临界角C=arcsin

=45°,则光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接着以i′=30°的入射角射到ac界面上,因i′<45°,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而进行部分反射和折射,其反射角i′=30°,反射光线正好与bc面垂直,故B、D两项正确.

12A,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基础知识应用。

 根据题干描述“当θ=α时,光屏NQ区域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结合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

sinC=1/n可知,A选项“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正确; B选项错误,由n=c/v,结合A选项可知; C选项错误,当α<θ<β时,B光尚未发生全反射现象,故光屏上应该看到2个亮斑,其中包含NP侧的反射光斑(A、B重合)以及NQ一侧的B光的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

 D选项正确。

当β<θ<π/2时,A、B两光均发生了全反射,故仅能看到NP侧的反射光斑(A、B重合)。

130.4;4

14(3)1.2х10-2  9.86或

15见图象 10cm 2.3m

解析 由图象可知t=t0时刻P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此可确定波沿x轴正向传播.

由图象可知λ=2m,T=0.4s,

v=

=5.0m/s.

T=0.4s经Δt=2.3s=5

T,经2.3s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则P质点的位移为10cm,路程s=5×4A+3A=2.3m.

16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见下图),首先应满足

sinβ≥

,①

式中β为光线射到BC面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有ww

w.xkb1.com

=n,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得sinα≤

.

(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即0°≤α≤90°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只有当

≥1才能满足上述条件,故n≥

.

17答案 

(1)2(M+m)g

,方向向下

(2)(M+m)g

解析 

(1)除去外力后,A以未加外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A加速度最大,设为am,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m=(M+m)g/m,方向向下.

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

下方最大位移处时,A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am(超重),木块对地面压力最大,又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m)g=M×0+mam,

则FN=(M+m)g+mam=2(M+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最大压力:

F′=(M+m)g+mam=2(M+m)g,

F′=2(M+m)g,方向向下.

(2)不加外力时,对m:

kx0=mg①

加外力F静止时,对m:

k(x+x0)=F+mg②

M刚离地面时对M:

k(x-x0)=Mg③

解①②③得F=(M+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