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07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申请项目的概述

本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螺甾烷醇皂甙类药用植物—黄姜,研制生产高效、低毒新型植物农药——黄姜灭螺药,并确定纤细皂甙、盾叶皂甙A为灭螺活性成分,用于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生物毒性极大的化学灭螺药。

本项目采用醇提法萃取工艺,提取黄姜中的水溶性皂甙成分,不同于皂素提取黄姜中的脂溶性皂甙成分。

本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国内外植物灭螺药工业化生产的空白,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

1.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1.2.1有利于建立鄂豫陕黄姜产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农业经济进步

某县位于某省西北部,地处秦岭,汉水流域上游,毗邻陕西商州、安康和河南南阳地区,当地气候、环境、土质等自然条件适宜黄姜的种植生长。

从1982年起,某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根据市场需要及本地的自然条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黄姜的“野转家”种植。

到1990年,全县黄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黄姜人工种植基地。

2000年4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黄姜之乡”称号。

由于种植黄姜可获得高效益,近年来,邻近许多县也开始大面积种植。

而现阶段对黄姜资源的加工消化能力有限,致使对黄姜的收购趋于饱和。

因此,本项目的开发不仅能有效推动黄姜家庭种植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山区人民早日摆脱贫困,而且对促进中西部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2.2有利于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保护农业生产力。

据卫生部2001年统计:

全国现有钉螺面积34.7亿m2,查出血吸虫病人76.2万人,病牛10万头,流行县(市、区)人口总数达1.13亿。

流行区域主要在湖区五省(某、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的农村。

这些地方洲滩面积大,钉螺面积扩散严重,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高,每年急性、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成批发生。

因此,黄姜灭螺药的开发使用,必将可以减少血吸虫病流行区域范围,有效保证疫区人畜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

1.2.3有利于养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某多旱少雨,植被极差,农田以山坡地为主,极不易保湿。

种植玉米、小麦等等农作物,不仅收成低(纯收入30—50元/亩),而且水土流失严重。

而黄姜属多年生姜科草本植物,种植黄姜可有效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黄姜灭螺药属低毒植物农药,对蟮鱼、泥鳅、虾、蝌蚪和水稻秧苗等无毒害,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皂甙类物质,易溶于水,能在发挥毒杀钉螺作用后经烈日曝晒快速分解、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也可使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活性及其优势菌群不受影响,对施药人员无刺激和过敏。

对养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项目的进展情况

1992年和1996年,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黄姜灭螺药开发研究”列为“八五”、“九五”某省血吸虫病重大科技研究项目。

十年来,在某省科技厅、卫生厅、十堰市委、市政府、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项目协作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反复实验、筛选、提纯、工艺选择、产品定型及生物毒性(急、慢性鱼类毒性,小鼠、大兔经口、经皮毒性、毒杀尾蚴等)试验,已较系统、全面地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基础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含量高、成本低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和疫区现场应用的最佳浓度和使用方法,研究成果经某省十堰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论证,认为黄姜灭螺药可抑制钉螺上爬、伸厣,并有很好的灭蚴作用,具有高效、低毒、降解快、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符合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环保药剂发展方向,填补了国内外植物灭螺药替代化学灭螺药方面的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某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为黄姜的综合利用开发、黄姜灭螺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1.4申请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而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杀灭钉螺是有效控制和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根本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使用五氯酚钠(NaPCP)和氯硝硫胺(Nicjosawide)灭螺。

五氯酚钠毒性极大,含有致人畜癌变的二恶英(PCDDS)成分,大量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外已禁止生产使用。

氯硝柳胺因对鱼类及水生动物有剧毒,且价格昂贵被限制性使用。

现阶段在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中缺乏理想的灭螺药。

本项目研制生产的黄姜灭螺药,能有效杀灭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水陆两栖型钉螺,对水生生物无毒害,在日光曝晒下能快速降解,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环保药剂发展方向。

因此,在国内外目前尚无植物灭螺药和理想灭螺药的情况下,及时申报创新基金,开发生产黄姜灭螺药,非常必要。

黄姜,是我国特有品种,原产于我国某省某县及周边地区,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

经专家测定,黄姜的根茎中薯蓣皂甙元(薯蓣皂素)含量高达16.15%,为世界上薯蓣植物之最,且质纯易加工,目前主要用于加工生产脂溶性皂甙(薯蓣皂素),作为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主要原料,被医学界称为“药用黄金”,畅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黄姜开发我国特有的黄姜灭螺药,可推动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把生物工程产品发展成为我县乃至我省医药产业强有力的增长点。

1.5本企业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1.5.1优势

●资源优势

企业地处“中国黄姜之乡”——某,有黄姜产品开发基础和10万亩黄姜种植基地,可保证黄姜灭螺药生产所需。

●技术优势

企业自组建以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工程教育,培养出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使企业具备了较完善的科研功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其中活性氧化锌产品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填补了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空白,被命名为高科技产品。

目前,企业正在开发黄姜灭螺药、纳米氧化锌等新产品。

2000年企业获某省“星火示范企业”称号。

●市场优势

企业同某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建立了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某省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黄姜灭螺药的大田应用试验列入2002年计划,为黄姜灭螺药的应用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后的产品走向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价格优势

根据测算,黄姜灭螺药的应用成本为30元/亩,而现行市场销售的氯硝胺应用成本为54元/亩。

在价格上黄姜灭螺药具有优势。

●质量优势

本项目研制生产的黄姜灭螺药对水生生物和施药人员无刺激和过敏等毒害作用,对水陆两栖型钉螺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且在有效杀灭钉螺后,经日光曝晒后能快速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环境污染严重,生物毒性极大的化学灭螺药的理想替代品。

1.5.2风险

●市场风险

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如果几年后出现类似产品,我公司将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利用品牌优势占领市场;其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用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去赢得市场。

●投资风险

本项目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预期效益尚需经受市场验证。

如果预期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有可能减低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如果项目投资超支或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必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将牢牢把握市场脉膊,跟踪项目进度,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项目目标管理,确保项目如期按质完成,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1.6项目计划目标

1.6.1总体目标

项目执行期间总投资

500万元

项目完成时达到的阶段

中试结束、批量生产

实现年生产能力

250吨

实现年销售收入

2000万元

实现年利税

275万元

企业资产规模

2236万元

企业人员总数

134人

因项目实施而新增就业人数

54人

1.6.2经济目标(本项目在执行期内可累计实现的指标)

工业增加值

62万元

销售收入

800万元

缴税总额

70万元

净利润

40万元

1.6.3技术、质量指标

技术指标

黄姜中水溶性皂甙提取率≧90%

性能指标

①浸杀钉螺48hlD50=8.32±0.83mg/L

72hLD50=6.78±0.80mg/L;

②24h抑制钉螺上爬LC90=8.08±1.58mg/L

③对细胞期螺卵(1—5D龄)在10mg/L剂量浸

泡48h具有良好的阻滞发育与杀灭作用;

④杀血吸虫尾蚴30minLD50为0.21mg/L.

质量标准

总皂甙含量≥25%

灭螺活性成分(纤细皂甙、盾叶皂甙A)≥8%

水分≤7%

溶解性:

水易溶级

国家机关行业许可认证

获某省石化行业认证许可

1.6.4阶段性目标

2002年4月—2002年8月

完成技术开发,获得稳定的生产工艺参数,实现产品定型,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初产品达到产品性能指标和质量标准

2002年9月—2002年12月

厂房建造,生产设备购置

2003年1月—2003年8月

设备安装、调试,小批量试生产,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2003年9月—2004年2月

生产规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50吨/年。

开拓市场,2003年实现产量60吨,产值480万元,税金41万元,利润25万元。

2004年3月—2004年4月

项目总结验收,共实现产量100吨,产值800万元,税金70万元,利润40万元。

1.6.5由企业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计划

来源

到位时间

金额

自筹资金(由营业利润和自有资金中支付)

2002年10月31日

50万元

2003年3月31日

50万元

2003年8月30日

50万元

银行贷款

2002年8月30日

150万元

2003年8月30日

50万元

1.7项目实施前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实施前

实施后

产量

0万元

250吨

产值

0万元

2000万元

税收

0万元

140%

利润

0万元

135%

产品质量合格率

85%

100%

黄姜中水溶性皂甙提取率

80%

90%

二、申报企业情况

2.1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某省某县永进锌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

某省某县城关镇江岸路69号

注册时间

2000年7月14日

注册资金

302万元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单位(部门)名称

某县经贸局

2.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

2.2.1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

公司经理(法人代表):

某,男,40岁,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师职称。

某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某县第三化工厂车间主任、生产科长、供应科长、生产厂长、技术厂长、某县第二化工研究所所长,2000年任某县永进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至今。

该同志头脑灵活,事业心强,政治觉悟高,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较高的管理水平,很强的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年来,他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厂职工走“科技兴厂”之路,并亲临科研前沿,领导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工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使企业具备了较完善的科研功能。

他领导和参与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活性氧化锌,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产品生产工艺与质量水平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开发的黄姜灭螺药产品,填补了国内外植物灭螺药替代化学灭螺药的空白,获某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奖。

某也因此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的表彰,被授予“青年星火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2.2企业人员基本情况

企业现有职工80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37人,主要管理人员10人,技术开发人员10人,生产人员50人,供销人员10人,职工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平均年龄32岁。

2.2.3新产品开发能力情况

●科技投入

企业上年度技术开发投入额93万元

其中研究开发投入额80万元

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比例5.16%

 

●科研开发队伍情况

文化程度

大专

5

本科

4

研究生

1

职称

初级

0

中级

6

高级

4

●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储备情况

①某县及下属各乡镇成立有黄姜“野转家”种植产业协会,黄姜“野转家”种植技术成熟。

②对黄姜根茎的主要组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淀粉43%,纤维40%,水溶性物质同10%,皂甙7%。

③企业同某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已熟练掌握黄姜灭螺药的质量检测方法和产品使用方法。

④在生产黄姜灭螺药的同时,可从产生的废渣中分离提取淀粉和纤维。

2.2.4项目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

项目技术负责人;某,男,40岁,毕业于某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

专业特长;化工研究与设计。

历任某县第四化工厂技术科长,某县第三化工厂技术科长、技术厂长,某县第二化工研究所所长,某县永进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厂长。

同本企业签订了长期任用合同。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领导和参与了191#UPR、锑白、活性氧化锌、钡镉黄、黄姜灭螺药、纳米氧化锌、杜仲素等新产品研制开发,多次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

其中参与开发的活性氧化锌,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属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黄姜灭螺药、杜仲素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他本人因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3企业财务经济状况(上年度)

单位:

万元、%

企业总资产

1736

上交税费

63

总负债

1189

流动比率

120.26

固定资产总额

609

速动比率

90.51

总收入

1558

总资产报酬率

6.45

产品销售收入

1550

净资产收益率

8.41

净利润

46

应收帐款周转率

405.76

2.3.2今后三年的财务预测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总产量(吨)

250

400

500

总销售量(吨)

250

400

500

销售额(万元)

2000

3200

4000

净利润(万元)

135

216

270

年缴税总额(万元)

140

224

280

2.4企业管理情况

我公司职能部门齐全,制定有全面系统的公司章程,单位内设有实验室、原材料分析室、质量中间控制室、产品出厂检验室,建立健全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厂、车间、班组;原材料、生产、售后服务),质检人员全部获得国家颁发的上岗操作证,能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产品质量检验。

在管理上,我们以人为本,强化基础(标准化、信息、计量、档案、班组建设、定置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狠抓专业(财务、物资、设备、安全生产、质量、环境保护)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销促产,建立完善的产品销售体系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以科技为先导,狠抓技术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做到“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不断增强企业实力,连续多年获得先进单位、红旗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

我公司股东组成及各自所占股份为:

某,股份占0.66%;某县建设投资公司,股份占99.34%,企业信用等级:

AAA

2.5企业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新品;坚持“特色、集成、跨越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逐步形成锌钡系列、黄姜系列、杜仲系列三大产业支柱。

使公司成为某经济实体的龙头老大。

三、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3.1.1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内容

3.1.1.1基本原理

●运用萃取分离技术,使黄姜中的水溶性皂甙成分(灭螺活性成分)与淀粉、纤维等分离,制备用于杀灭我国特有的水陆两栖型钉螺的黄姜灭螺药。

●运用生物活性引导法,对黄姜根茎进行灭螺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并以活性成分含量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3.1.1.2解决的关键技术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套工艺简易、成本低、无污染的醇提法萃取制备工艺,并确定以总皂甙和两个灭螺活性成分(纤细皂甙、盾叶皂甙A)含量为质量控制指标。

●根据制剂含量确定两种剂型(可湿性粉剂、水剂)在现场应用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3.1.1.3技术方案论述

目前国内尚无黄姜灭螺药生产企业,尚无固定的工艺路线,我们是运用鲜姜粉碎、湿法提取、浓缩、干燥、粉碎、包装进行生产性控制和操作。

整体工艺优点是:

采用醇提法提取灭螺有效成分——水溶性盾叶皂甙A、纤细皂甙,投资少,见效快、路线短、灵活性强,便于更新换代和深加工。

不同溶剂提取含量的比较

溶剂

甲醇

75%乙醇

温度

60—65℃

70—75℃

40—45℃

提取物量(g)

12.38

17.00

11.8211.82

提取得率(%)

12.38

17.00

11.82

总皂甙含量(%)

48.15

36.71

30.32

①上述结果表明以甲醇作溶剂提取,不易溢锅(起泡),产品杂质少,有效成分含量高,但是在大生产上,由于甲醇对操作人员有毒害(尤其是在清理药渣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还是用75%乙醇提取为宜。

②从成本核算方面看,用醇提取有效成分含量高;同时经醇提后的残渣中的淀粉,纤维等结构未曾破坏,可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如提取纤维素、淀粉、药用酵母粉或发酵后酿酒作饲料等,提高其利用价值。

③本项目提取工艺简单。

凡具备中药制剂生产的企业可生产。

3.1.1.4工艺流程

 

综合利用制淀粉、饲料

回收溶剂再利用

粉碎醇提、抽虑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粉碎

黄姜粉末提取液浸膏褐色块状物浅褐色粉末

重复两次

包装、密封、检验

成品

3.1.2创新点

●本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螺甾烷醇类皂甙植物提取灭螺药,并确定纤细皂甙和盾叶皂甙A为灭螺活性成分

纤细皂甙结构图盾叶皂甙A结构图

 

●本项目生产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其残渣可综合利用深加工,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

本项目以总皂甙含量为考核指标,进行制备工艺研究。

根据原料的粉碎度,溶剂类型和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压力等影响因素,最后优选了以醇提法常温常压回流操作为最佳提取工艺。

整体工艺过程无废水、废气排放,废渣可深度加工生产淀粉、饲料、纤维素等,经济效果甚佳,材料利用率高达95%以上。

●黄姜灭螺药具有高效、低毒、无环境污染的特点

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测定,黄姜灭螺药的两个灭螺活性成分(纤细皂甙盾叶皂甙A)的灭螺率均达95%以上(5mg/L),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黄姜灭螺药为低毒物质。

小试产品在≥350日照下曝晒1—5天后,降解30%以上,下降幅度在30—100%,因此不会污染环境。

现场喷洒试验,按25%制剂,浸杀以15—20g/m3,喷洒以20—30g/m3,钉螺死亡率均在90%以上,而且能有效抑制钉螺上爬。

对水生动植物均无害,人员接触无刺激和过敏现象。

●本项目填补了国内外植物灭螺药替代化学灭螺剂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的初始试验已完成,经某省十堰市科委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针对性强,技术成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3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

本项目技术来源于某省血研会1992/1993年度科研项目和某省1995/1996年度血防科研项目,由本企业与某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完成。

某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是某省血吸虫病防治的专业机构,对全省的血防工作具有权威的指导作用。

该所技术力量雄厚,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占全所人数的3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80%。

3.1.4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植物灭螺药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迄今已对1000多种植物进行了筛选研究,并分别研究了其中的灭螺活性成分及灭螺化合物之构效关系。

近年来植物灭螺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非洲,已有商陆科、豆科、菊科等数种植物进入现场应用阶段,但其研究的对象大多为水栖型螺蛳(如双脐螺、小泡螺等),而对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水陆两栖型钉螺研究较少,研究灭螺成分分多为三萜皂甙类。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学者曾对563种植物进行了灭螺药物的研究,也筛选了一显效植物。

近年来,也曾报道应用植物农药荼皂素,蓼科植物羊蹄,茄科植物黄果茄,大戟科植物麻风树籽等进行灭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至今未见上述植物灭螺活性成分研究的报道。

本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螺甾烷醇类皂甙植物,研制杀灭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水陆两栖型钉螺的药物研究。

通过对黄姜中灭螺活性成分,灭螺性能、毒性、现场应用和引种栽培等系列研究,提出一套含量高、成本低、无污染的黄姜灭螺药的生产工艺及质控标准和方法,以及适于疫区现场应用的最佳方法和浓度。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比较

产品名称

黄姜灭螺药

氯硝硫胺

五氯酚钠

制剂类型

植物

化学

化学

对钉螺24h的LD50

8.32

0.1

2.1

闭厣功能

对鱼24h的LD50

22.39

0.05—0.3

极毒

对农作物的毒性

对环境的污染

中度

重度

使用范围

水陆两用

水陆两用

仅限于水面

耐药性

成本(元/亩)

45

54

30

3.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我公司自2000年开始研制,2001年将小试样品送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检测,结果为:

剂型:

浅褐色粉剂(40—60目)

溶解度:

易溶级

有效成分(皂甙)含量≥25.34%

灭螺活性成分含量≥11.481%

水分≤7%

PH值6±0.1

稳定性试验:

放置两个月后检测,灭螺活性成分含量为11.481%

放置一年后检测,灭螺活性成分含量为11.2002%

此后,我们经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将总皂甙含量由25.34%提高到44%。

技术成熟,产品得率为10%,有效成份提取率达90%,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灭螺效果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四、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4.1主要用途及市场需求预测

本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杀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4.1.1市场容量

本项目产品的市场容量预计为3000吨/年。

●卫生血防部门需求量

全国共有34.7亿m2钉螺面积,血防部门每年春秋两季灭螺,按相当于氯硝硫胺4g/m2使用剂量测算,需2200吨/年。

●水利部门和基础建设企业需求量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水利部门每年对大江大河、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修建或改造涵洞,大型工程公司进行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而这些施工现场均为钉螺的孳生环境,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施工前必须用药物杀灭钉螺。

预计需500吨。

●突发事件

血吸虫病疫情暴发流行或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时,黄姜灭螺药的用量将额外增加。

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国家额外投入氯硝硫胺化学灭螺药1200吨。

预测需300吨/年。

4.1.2未来市场预测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全国仅有5个省、市、自治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目前,我国还有7个省的119个县、市血吸虫病未得到彻底的控制,血防工作任重道远。

预计产品经济寿命期至少15件,目前尚处于上升阶段。

4.2项目产品的研制生产情况

从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获悉,目前与本项目产品相类似或相同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