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07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09级五年制三年制《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

小学教育学课程代码:

09001209

(二)理论环节学时数:

64学时实践环节学时数:

8学时

(三)学分:

4学分

(四)适用专业:

适用于09、10初专、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普师、中文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的专科学生。

(五)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专业课程。

是培养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不可缺少的课程,为小学教师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为其他教育专业的学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六)课程类型:

本课程属于纯理论课

(七)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教学观。

(八)先修后续课程:

在本课程学习之前,已经有基础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依据和基础;之后还有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各科教法等课程的开设和学习。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九)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及使用教材指导性意见:

(1)黄甫全,《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1版,2007年12月第2次印刷;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次印刷。

黄济,《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一次印刷。

(2)根据现代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素养。

既要传授教育理论,又要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教育实践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避免理论脱离实际需要的现象,为学生工作和学习成长服务。

2、参考书目

马健生,《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陈玉锟《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部分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的含义、发展历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关于教育的起源的基本观点。

正确理解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重点:

教育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功能。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

小学教育发展过程和近代小学教育普及的表现。

理解:

近代小学教育普及的动因,将小学建成学习共同体的原因;

掌握:

小学教育发展经历的几个基本形态及特点,建成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近代和当代小学教育的特点及状况。

我国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走向小学共同体的小学教育

教学时数共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活化教育:

了解教育的起源说观点及认识,了解生活化的教育和学校化的教育

主要特点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学校化小学教育产生的意义。

教育的功能:

理解和掌握教育活动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第二节我国小学教育的确立与发展:

了解小学教育发展过程,掌握主要标志。

第三节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

了解学习共同体产生的前提,理解建设学习共同体

小学教育的时代意义,掌握形成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第二章小学学校

教学目标:

了解:

了解学制产生的过程和应具备的条件

理解:

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目前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掌握:

学校的含义、功能;,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小学教育的文化特性和基

本矛盾,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

教学重点:

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文化本性及基本矛盾。

教学难点:

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策略

教学时数:

共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校及学制:

掌握学校的含义、功能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学制的含义及学制产生和变革的过程,掌握我国学制产生的过程和现行义务教育的基本学制。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文化本性和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

理解小学教育具有的文化本性,教育文化的含义及类型。

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矛盾并结合小学教育实际分析理解小学教育基本矛盾的永恒性和统一性的表现。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及我国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掌握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并能分析理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和全面性。

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掌握其本质。

了解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掌握和理解实现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小学学生

教学目标:

理解:

几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和不足,建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表现、正确认识遗传、环境、儿童活动、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儿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与小学生的发展的关系。

掌握:

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现代儿童发展观的观点;遗传、环境、儿童活动、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等。

教学重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难点:

当代儿童发展观

教学时数:

共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发展观:

了解认识早期儿童发展观的观点及唯心性及近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和不足并分析生活中一些谚语的正误。

掌握当代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对传统教育和当代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征及表现,正确认识正确认识遗传、环境、儿童活动、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批判遗传决定论等不正确的观点和认识。

第三节小学生成长特性:

了解小学生认知、思维等特征,掌握小学生的发展和教育之间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及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强从教的责任感。

第四节小学生学习习惯:

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内容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第四章小学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

教师的角色转换、演变的过程及不同阶段教师角色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

当代教师角色定位;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终身学习和专业提高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

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基本的从教技能。

理解,教师必须发展自己的专业。

教学重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从教技能。

教学难点:

当代教育的角色定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教师的角色地位和劳动特点:

掌握教师和教师角色的基本含义,了解传统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和教师的作用,当代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背景条件,掌握当代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理解、掌握和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二节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掌握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理解专业知识、技能、道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如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做个别生工作、选择和培养班级干部等,初步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和观点。

掌握和理解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基本精神,几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理解: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关系;

掌握:

教育目的的含义和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和总体要求。

教学重点:

小学教育目标、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教学时数:

共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发展过程和内涵及基本精神;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小学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目标,掌握其特点和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具体目标。

第六章课程

教学目标:

理解:

理解德育的功能;分析小学教育现状的错误做法。

掌握:

课程的含义,不同课程观的基本观点,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及策略;校本课程等。

教学时数:

共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概述:

了解课程的含义,课程观及课程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和策略

第三节校本课程:

了解校本课程的内涵,课程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要求。

第七章教学(上)

教学目标:

了解:

教学的含义、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改革趋势等;

理解:

教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教学观;

掌握:

教学的原则、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等。

教学重点: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环节及要求等。

教学难点:

教学本质及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

共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概述:

了解教学的含义,掌握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理解教学本质,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含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目标体系;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含义,各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含义,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体系及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和选择使用的要求等。

第五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教学模式分类及教学模式改革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含义及意义,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常用形式及特点、改革等。

第七节小学教学的实施:

小学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各环节的内容及要求。

第七章教学(下)

教学目标:

了解:

了解小学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意义。

理解:

小学教师各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必要性,提升职业责任感。

掌握:

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导课、组织教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结课的技能、板书的技能及说课的技能等,形成初步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导课、教学语言的艺术、板书及说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技能的运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八章课外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

课外活动的意义和教育作用。

理解:

理解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形成科学的素质教育观。

掌握:

课外活动的含义及意义,特点及教育作用;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及实施要求、指导方法。

形成初步教育教学的能力。

如导课、制定计划、书写教案、说课、评课等的技能。

教学重点: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教学时数:

共2学时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学目标:

了解: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级、班主任及班集体的含义、班集体的特征。

理解:

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掌握: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个别生教育工作、班级环境营造等。

初步具有建设班级、做学生工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班主任工作内容、班集体建设、个别生教育工作

教学难点:

班级管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十章小学教育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了解:

小学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小学教育评价的四种模式。

理解:

小学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功能。

掌握:

小学教育评价的对象和任务和原则;小学教育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小学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评价模式

教学时数:

共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教育评价概述:

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的功能及小学教育评价四种模式。

第二节小学教育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多元主体及多样的评价对象,掌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第三节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习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内涵,掌握和遵守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掌握和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具体方法和组织实施的具体步骤

(二)实践部分

1、基本要求

按学校安排的见习要求,到小学认识和感受小学生及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运用所

学理论分析、辨别教育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锻炼自己的从教技能,提高认识。

2、项目总表

序号

实践(验)项目

学时数

项目类别

项目类型

1

见习

4学时

综合

必做

2

练教模拟教学

4学时

基础

必做

3、实践(验)内容

见习中要认真听课、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增加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感性认识,有利于

教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掌握。

练教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加深理解和学习运用,掌握从教技能。

4、考核要求

见习按见习的态度和实际参与情况、效果打分,记入见习考核表。

练教按实际操作过程和效果当场打分,记入学期考核成绩

三、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绪论

2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4

第二章小学学校

6

第三章小学学生

6

第四章小学教师

4

第五章教育目的

4

第六章课程

4

第七章教学(上)(下)

24

第八章课外活动

2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4

第十章育教学评价

4

实践

见习、

4

模拟教学

4

考核

考试;平时30%加期末70%。

合 计

 72

四、教法与学法建议

首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自学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创造的活力,实现教育学的育人功能。

针对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充分展开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口才、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据此自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

  

 第二,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的办法。

未必追求答案的完美,关键在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视角,在于学生思考的本身。

   

第三,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通过见习观摩小学教师实际的操作过程,把我们教师的讲授内容、课堂思考讨论的问题拿到教学现场,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又得以对实际有一个清晰全面认识。

   第四,强化微格训练。

根据规定,所有师范学生在教育实习之前都要在微格教室接受严格的训练。

教师做指导。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

为了评价的全面公平,督促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本学科,全面考核学生的从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理论学习考核中采用平时采分和期末考试相统一的方法。

平时30%┼期末70%,平时采分包括作业、课堂双边活动、测验、操行评定、练教等。

再加上见习、模拟训练的考核构成本课程的整体成绩。

 

执笔人:

王玉荣主任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