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867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docx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3

A1/A2型题

以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操作条件反射最优化的三个主要步骤是

A.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操作行为的习得

B.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C.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操作行为的习得;实践习得的行为

D.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操作行为的习得;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E.操作行为的习得;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实践习得的行为

答案:

B

2.下面有关社会学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B.把人的行为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C.班杜拉认为强化只可以直接强化

D.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E.间接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答案:

C

3.下面不属于非直接强化的是

A.自己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B.学习者如果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C.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就削弱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D.如果看到受罚的行为,就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E.依据自我评价标准,通过自我的奖惩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答案:

A

4.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表现依次是

A.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B.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C.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D.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E.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答案:

B

5.最近发展区是指

A.现有发展水平

B.过去曾有的发展水平

C.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发展水平

D.在别人的帮助下,由于教学所消除的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活动之间的差异

E.将来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答案:

D

6.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

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经验

C.主体的动作

D.遗传决定

E.社会因素

答案:

C

7.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哪两种形式实现的

A.顺应和同化

B.顺应和平衡

C.同化和平衡

D.顺应和重新平衡

E.平衡和重新平衡

答案:

A

8.下面的陈述不符合皮亚杰阶段理论的是

A.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B.由于各种因素,阶段可以提前和推迟

C.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的次序

D.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E.每个阶段之间都是截然分开的

答案:

E

9.皮亚杰把儿童分为四个阶段,依次是

A.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E.以上都是

答案:

A

10.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2~15岁

E.16~18岁

答案:

C

11.婴幼儿的年龄是

A.0~2岁

B.0~4岁

C.0~5岁

D.0~7岁

E.0~9岁

答案:

D

12.婴幼儿3岁时的脑重

A.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

B.相当于成人脑重的50%

C.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

D.相当于成人脑重的85%

E.接近于成人的脑重

答案:

C

13.婴儿脑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间脑和脑干

B.脑干和中脑

C.脑桥和中脑

D.间脑和中脑

E.丘脑和间脑

答案:

B

14.婴儿获得形状恒常性是在

A.2个月以前

B.3个月时

C.4个月以前

D.6个月以前

E.8、9个月以前

答案:

E

15.婴儿出现第二信号系统是在

A.一生下来就有

B.1~3个月

C.6个月以后

D.8个月以后

E.1岁以后

答案:

E

16.弗洛伊德把精神活动分成的三个层次是

A.意识—前意识—后意识

B.意识—潜意识—后意识

C.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D.前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E.以上都是

答案:

C

17.潜意识是指

A.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

B.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

C.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可以返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

D.被压抑到意识下面、无法从记忆中返回的部分

E.现实中的自我意识

答案:

D

18.下面有关本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一切活动都由本能决定

B.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都是间接的

C.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D.性本能的概念包括一切追求快乐的行为和情感活动

E.本能的基本活动过程可用精神投入和反精神投入来描述

答案:

B

19.下面有关人格结构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B.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

C.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是由本我组成的

D.超我奉行的是现实性原则

E.超我的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答案:

D

20.合理化指的是

A.一种最基础的防御机制

B.自我可以用一个有效的对象替代无效的对象

C.通过对事实的无意识歪曲,个体就不会感到焦虑

D.无意识中的真实思想以它的相反形式在意识中呈现出来

E.自我为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或行为提出正当的理由或合理的依据

答案:

E

21.道德焦虑指的是

A.本我和自我间的冲突引起的

B.当自我力量不够强时,自我不能控制本我,就体验到一种无对象浮动性的恐惧感

C.自我受到超我威胁时产生的,它表现为羞耻感和罪恶感

D.来自外界环境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性事件

E.有明确的对象,起到有助于自我保存的作用

答案:

C

22.生殖器期的年龄是

A.出生至8个月

B.出生后的第2年

C.3~5岁

D.6~12岁

E.青春期

答案:

C

23.下面有关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的经验决定成年时人格特征

B.每一发展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动欲区

C.心理性欲的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超我的欲求

D.性本能在任何一个阶段不能顺利发展,都会造成变态和疾病的倾向

E.心理性欲的发展是以力比多投注的部位来划分的

答案:

C

24.下面关于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遗传因素决定八个阶段的顺序,因而其顺序是不变的

B.各个发展阶段以一个危机为特征,用它来标志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C.对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

D.对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

E.对危机的解决有三种基本方式

答案:

E

25.意志训练,能决定这个积极结果所对应的危机是

A.自律—羞愧

B.信赖—不信赖

C.勤奋—自卑

D.亲密—孤独

E.创新—罪恶

答案:

A

26.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说核心是“同一性—角色混乱”,这个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学说的

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答案:

E

27.下面关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早期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B.个人可以通过加强缺陷器官的活动来促进缺陷器官的发展

C.个人可以通过发展其他器官的功能来弥补缺陷器官的功能

D.一个人对生理缺陷的过度补偿也不会使缺陷器官达到超水平的发展

E.小时候的口吃者通过苦练成为演说家是一种过度补偿

答案:

D

28.创造性自我指的是

A.个体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

B.人格的个别差异

C.个体运用遗传和环境这些原材料的独特方式

D.人类的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要求

E.是两种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答案:

C

29.下面有关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强调情境对于行为的决定作用

B.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相同的

C.把人格定义为人体的独特行为方式的组合

D.行为的习得是许多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

E.环境是决定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

答案:

B

30.使某种行为消退的方式是

A.负强化和不再给予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正强化和不再给予强化

D.负强化和给予强化

E.正强化、负强化和不再给予强化

答案:

A

31.下面哪一个不是观察学习的四个环节

A.注意过程

B.认知过程

C.保存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E.强化和动机过程

答案:

B

32.班杜拉对强化的进一步发展的观点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环境的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自我强化

答案:

E

33.下面是罗杰斯对于健康人格的描述,不包括

A.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B.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

C.自我的协调

D.机体估价过程

E.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答案:

A

34.下面有关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陈述,错误的是

A.咨客中心疗法是罗杰斯理论的主要部分

B.适宜的治疗气氛包括真诚、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C.通过治疗者对来访者无条件关注的过程,清除顺应不良起因,领悟自我

D.真诚指的是治疗者能够设身处地了解来访者的经验

E.无条件关注的运用集中体现在治疗气氛上

答案:

D

35.当有效的条件得到保证时,在来访者身上会观察到的变化有

A.来访者不再否定自我概念与某些先前经验间的失调

B.更准确指出周围的各种事件和自身的真实情况

C.来访者能根据机体估价过程来评价自己的经验

D.来访者根据价值条件评价自己的经验

E.来访者形成清晰、积极、—致性的自我概念

答案:

D

36.极其弥漫、渗透的,并且能够影响到这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面的特质是

A.个人特质

B.一般特质

C.枢纽特质

D.核心特质

E.次要特质

答案:

C

37.某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不善交际,总是离群独处,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人的“危机”没有得到积极解决的人生发展阶段是

A.婴儿期

B.学步期

C.儿童期

D.学龄期

E.青年期

答案:

A

[解答]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0~1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会产生基本的不信任感,在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他人。

题干中的描述与此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结果最吻合,故正确答案为A。

38.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动摇性

D.注意的分配性

E.注意的广度性

答案:

D

[解答]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另外的刺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动摇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强度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个以上的对象;注意的广度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

本案例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性,故正确答案是D。

3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

这种现象证明的动机理论是

A.本能论

B.唤醒理论

C.驱力降低理论

D.诱因理论

E.认知理论

答案:

B

[解答]本能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引起紧张或者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做某些事以满足需要才能使驱力降低;诱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认知理论认为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它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作用。

此案例中现象与唤醒理论的观点最吻合,故正确答案是B。

40.李白5岁通六甲,7岁观百家;达尔文年轻时被人认为智力低下,以后成为进化论创始人。

这说明能力的

A.发展水平的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

C.结构的差异

D.性别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解答]此案例中,李白和达尔文都是男性,可排除D;两人都表现了很高的能力水平,可排除A;没有具体分析他们能力的结构,可排除C;李白早慧,达尔文晚达,说明的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故正确答案是B。

41.某人活泼好动、热情、好交际、足智多谋,但常常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此人最可能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黏液质

E.无法判断

答案:

C

[解答]胆汁质:

热情、果敢但脾气暴躁,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

情感丰富,活泼、热情大方,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乐于交际但兴趣和注意难专一,缺乏耐心,见异思迁;黏液质:

情绪平稳、安静,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喜欢沉思,稳重踏实,交往适度,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行为举止迟缓,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此人所表现出的气质特征与多血质最符合,故正确答案是C。

42.一名21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他1~2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

后在心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去,不理睬他的哭闹,这样到第10个晚上后,该幼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

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E.消退

答案:

E

[解答]正强化: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

负强化: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

正惩罚:

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负惩罚:

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消退:

在特定情境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但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强化使将来行为被加强;惩罚使将来行为被削弱。

消退与惩罚的区别:

①消退是“没有结果”,即无强化物的出现,不涉及结果的去除或呈现;惩罚是反应之后随之发生厌恶事件的呈现或积极刺激的撤离;②消退是强化物的始终缺席,强化结果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被破解,不涉及“先有后无再有”的现象,负惩罚是个体正在享用强化物,当出现问题行为时,暂时或始终部分丧失强化物,强化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

故正确答案为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