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971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docx

高考文数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析版

1.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有关线面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的命题真假判断或充要条件判断等.

2.以几何体的直观图、三视图为载体,考查考生识图、用图能力和对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掌握情况.

3.以多面体或旋转体为载体(棱锥、棱柱为主)命制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各种位置关系的证明题或探索性问题,以大题形式呈现.

1.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名称

图形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l⊂α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A、B、C三点不共线,则A、B、C在同一平面α内且α是唯一的.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平面α与β不重合,若P∈α,且P∈β,则α∩β=a,且P∈a

(2)平行公理、等角定理

公理4:

若a∥c,b∥c,则a∥b.

等角定理:

若OA∥O1A1,OB∥O1B1,则∠AOB=∠A1O1B1或∠AOB+∠A1O1B1=180°.

2.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

定理名称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a∥α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何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a∥α,a⊂β,α∩β=b,⇒a∥b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α,b⊂α,a∩b=P,a∥β,b∥β⇒α∥β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α∥β且γ∩α=a且γ∩β=b⇒a∥b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a⊂α,b⊂α,a∩b=A,l⊥a,l⊥b⇒l⊥α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α,b⊥α⇒a∥b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a⊥α,a⊂β,⇒α⊥β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α⊥β,b∈β,α∩β=a,b⊥a⇒b⊥α

3.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几何特征,明确各种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特征及相关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等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及公理,熟练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是解答相关几何题的基础.

【误区警示】

1.应用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时,必须按照定理的要求找足条件.

2.作辅助线(面)是立体几何证题中常用技巧,作图时要依据题设条件和待求(证)结论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定理作图.注意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3.若a、b、c代表直线或平面,△代表平行或垂直,在形如

⇒b△c的命题中,要切实弄清有哪些是成立的,有哪些是不成立的.例如a、b、c中有两个为平面,一条为直线,命题

⇒α∥β是成立的.

⇒α∥β是不成立的.

考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

例1、 

(1)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  )

A.α∥β且l∥α

B.α⊥β且l⊥β

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答案】D

【解析】通解:

若α∥β,则m∥n,这与m、n为异面直线矛盾,所以A不正确.将已知条件转化到正方体中,易知α与β不一定垂直,但α与β的交线一定平行于l,从而排除B、C.故选D.

优解:

构造图形如图所示,知D项正确.

(2)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答案】B

【解析】通解:

对A,m,n还可能异面、相交,故A不正确;对B,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正确;对C,n还可能在平面α内,故C不正确;对D,n还可能在α内,故D不正确.

优解:

在正方体中,找出相应的m、n与面之间的关系,可知B正确.

【方法规律】空间线面位置的判定方法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

3.借助于反证法,当从正面入手较难时,可利用反证法,推出与题设或公认的结论相矛盾的命题,进而作出判断.

【变式探究】m、n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m⊥α,n∥β,α∥β⇒m⊥n;②m⊥n,α∥β,m⊥α⇒n∥β;

③m⊥n,α∥β,m∥α⇒n⊥β;④m⊥α,m∥n,α∥β⇒n⊥β.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④

考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例2、(2015·高考全国卷Ⅰ)(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点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1)证明:

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

,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解析】

(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

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

又BD∩BE=B,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

可得AG=GC=

x,GB=GD=

.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

AC=

x.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

VEACD=

×

AC·GD·BE=

x3=

.

故x=2.

从而可得AE=EC=ED=

.

所以S△EAC=

AE·EC=

×

×

=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相等.

在△AED中,作EF⊥AD于F,由AE=ED知F为AD的中点,

∴EF=

∴S△EAD=

AD·EF=

×2×

.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

【方法规律】证明线线平行与线线垂直的方法

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

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

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

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

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变式探究】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且BC=2AD,AD⊥CD,PB⊥CD,点E在棱PD上,且PE=2ED.

(1)求证:

平面PCD⊥平面PBC;

(2)求证:

PB∥平面AEC.

证明:

(1)因为AD⊥CD,AD∥BC,

所以CD⊥BC,又PB⊥CD,PB∩BC=B,

PB⊂平面PBC,BC⊂平面PBC,

所以CD⊥平面PBC,

又CD⊂平面PCD,

所以平面PCD⊥平面PBC.

(2)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OE.

因为AD∥BC,

所以△ADO∽△CBO,

所以DO∶OB=AD∶BC=1∶2,

又PE=2ED,

所以OE∥PB.又OE⊂平面AEC,

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考点三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探索问题

例3、如图

(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DE的位置,使A′C⊥CD,如图

(2).

(1)求证:

DE∥平面A′BC;

(2)求证:

A′C⊥BE;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F,使平面CFE⊥平面A′DE?

若存在,求出D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

因为D,E分别为AC,AB上的点,且DE∥BC,又因为DE⊄平面A′BC,所以DE∥平面A′BC.

(2)证明:

因为∠C=90°,DE∥BC,所以DE⊥CD,由题意可知,DE⊥A′D,又A′D∩CD=D,所以DE⊥平面A′CD,所以BC⊥平面A′CD,所以BC⊥A′C,又A′C⊥CD,且CD∩BC=C,所以A′C⊥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C⊥BE.

(3)线段A′D上存在点F,使平面CFE⊥平面A′DE.

理由如下:

因为A′C⊥CD,所以,在Rt△A′CD中,过点C作CF⊥A′D于F,由

(2)可知,DE⊥平面A′CD,

【变式探究】已知Rt△ABC中,AB=3,BC=4,∠ABC=90°,AE=2EB,AF=2FC,将△AEF沿EF折起,使A变到A′,使平面A′EF⊥平面EFCB.

(1)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H,使FH∥平面A′BE.

(2)试求三棱锥A′EBC的外接球的半径与三棱锥A′EBC的表面积.

解:

(1)AB=3,BC=4,∠ABC=90°,AF=2FC,所以EF=

BC=

,在A′C上取点H,使A′H=2HC,连接HF,再在A′B上取点K,使A′K=2KB,连接HK,EK,可知,KH∥BC,且KH=

BC,可知KH∥EF,且KH=EF,所以四边形EFHK为平行四边形,FH∥EK,EK⊂平面A′EB,FH⊄平面A′EB,所以FH∥平面A′EB,故H点为A′C的靠近C点的三等分点.

(2)由题意可知,A′E⊥平面EFCB,

BC=4,EB=1,A′E=2,

A′B=

设三棱锥A′EBC的外接球半径为R,可知(2R)2=A′E2+BE2+BC2,(2R)2=4+1+42=21,所以R=

.

三棱锥A′EBC的表面积为S=S△A′BC+S△A′BE+S△BEC+S△A′EC

×4×

×1×2+

×4×1+

×2×

=3+

+2

.

1.(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AB∥平面MNQ.

D项,作如图④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NQ,∴AB∥NQ,又AB⊄平面MNQ,NQ⊂平面MNQ,∴AB∥平面MNQ.故选A.

2.(2017·全国卷Ⅲ)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

A.A1E⊥DC1B.A1E⊥BD

C.A1E⊥BC1D.A1E⊥AC

【答案】C

【解析】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从而A1B1⊥BC1.

又B1C⊥BC1,且A1B1∩B1C=B1,

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

3.(2017·高考全国卷Ⅲ)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

(1)证明:

AC⊥BD;

(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不重合的点,且AE⊥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

∴AE=EC=2,

在△ABD中,设DE=x,根据余弦定理cos∠ADB=

.

解得x=

,∴点E是BD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