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64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docx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田慧生、高洪、李希贵、杨银付、文喆

做客新华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2009-01-1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

今天是"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系列访谈"的第五期,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是"素质教育以及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们为您邀请到的嘉宾有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总体战略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组长、教育部督导办主任高洪,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欢迎各位嘉宾。

[01-1214:

57]

  [主持人]这几年一直在搞素质教育改革,而素质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恐怕很多人并不能说清楚。

广大老百姓更不明白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也许知道的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

在新的《规划纲要》中,我们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01-1214:

59]

嘉宾田慧生新华网陈杰摄

  [田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未来教育规划纲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如何去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很多年了,我觉得素质教育首先是对过去20多年来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对教育规律的反映,同时也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提出的应对策略。

[01-1215:

02]

  [田慧生]另外,素质教育还是未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理论支撑。

我觉得从制定纲要的角度来看,对于素质教育应该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第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意志和法律的规定。

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理论实际问题,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1-1215:

02]

  [田慧生]第三,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01-1215:

05]

  [主持人]作为《规划纲要》,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哪些新的意义?

[01-1215:

06]

嘉宾高洪新华网陈杰摄

  [高洪]素质教育确实很重要,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它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意义很大。

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从学生有学上到上好学新的发展阶段,有很多因素和问题还影响着素质教育,所以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改革的时候,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战略主题,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

[01-1215:

07]

  [高洪]我们分析一下影响素质教育的问题在哪里。

首先要说到教育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引发的。

同时也表现在每个人的天赋是多元的,现代化建设对于人才的需要又是多元化的,和什么有矛盾呢?

就是和成长道路的单一性存在着矛盾,就是成才路单一,成长的道路也单一,和多元需求和单一的道路的矛盾引发的。

特别是从文化上讲,我们有上千年的文化传统,确实有重视教育的一面,同时也有轻视技能型人才,轻能力、重学历的倾向。

[01-1215:

08]

  [高洪]从现实来说,人口特别多,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就业竞争很激烈,进一步加剧了素质教育推进的难度。

我们在采取措施时也很难,有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比如我们希望不靠分数去评判,但是公众又要求客观公平的考试,还比如说主张多次考试,不能一考定终生。

同时也有人说反而负担重。

再比如综合素质评价,考平时的表现,也牵扯到标准是否公平,对于每个地区、每个孩子是不是一样的问题。

[01-1215:

11]

  [高洪]我们要提高教育质量,即使开齐国家课程,也牵扯到有些地方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问题。

再比如说学校要减负,家长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是不是具有竞争力。

学校的负担减下来了,会不会催生社会的补习机构,更加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负担。

有主要矛盾,有表现出来的多元和单一的矛盾,有文化传统、人多的实际情况,再加上我们采取任何一个措施,都存在着两难或者三难的事情,所以素质教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过,同时也是大问题,确实关系到千万个孩子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同时又是一个难问题,它牵扯到方方面面,非常复杂。

[01-1215:

14]

嘉宾李希贵 新华网陈杰摄

  [李希贵]素质教育也不要搞的太复杂了,我们能够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面向每一个孩子,基本上可以说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

现在最怕就是从社会、家长各个方面,想培养孩子哪方面的素质,就给孩子加哪方面的负担。

给学校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这样不利于真正系统的、全面的、有规律的、科学的实现素质教育。

因为从课程设计上已经全面考虑了,所以不要把它搞的太复杂。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面向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也许就有美好的未来。

[01-1215:

15]

  [高洪]我们在确定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特别是到2012年到2020年,这个目标是有限目标。

即不能超越阶段,而是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同时要着眼于未来,因为我们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才,这个至少要面向2050年。

形象地说,应该描绘两个路线图,一个是学生成长路线图,对于一个人来说,到了哪个年龄阶段应该必须接受的,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必须接受的教育。

另外,还应该给人一个平等的选择。

但是要明确分担的成本,包括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还有一个就是人才成长路线图。

我们要培养大批的劳动型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怎么产生、怎么培养,是一个多渠道、多元的培养过程。

[01-1215:

19]

  [高洪]具体来说,第一,贯通教育渠道,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他的教育提供条件。

第二,要把德育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而且是教育的全过程,目标就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改革课程和教学,为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目标是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第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使得强化在招生考试制度环节上素质教育的导向,使它成为正向的指挥棒。

第六,调整社会用人制度,搭建多元化的人才成长通道。

[01-1215:

20]

  [高洪]第七,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目标是形成前社会共同支持素质教育的机制和氛围。

我想这两个路线图也符合教育方针的两个服务,为人民服务,成长是怎么成长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各级各类人才是怎么培养的。

最终落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也为我们国家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01-1215:

20]

  [主持人]培养创新人才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01-1215:

21]

  [田慧生]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应该成为面向未来1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领性文件的重大目标。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无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都离不开大批的创新人才,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另一方面讲,总结过去30年来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总体感觉明显不足,这是教育上的薄弱环节。

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01-1215:

22]

  [田慧生]究竟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我觉得要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的总体任务,是各级各类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不是在哪一个方面或者过去我们认为只有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可以了,其实从幼儿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在教育的各层各级上都存在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所以我们主张培养创新人才从娃娃抓起。

同时我们也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从大的方面要不断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要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青少年创新方面才能的发挥、成长提供这样一个体制保障,让他有这样一个生长空间,这些方面会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管理体制、评价体制、教育体制等,都要实行。

[01-1215:

23]

  [田慧生]第二,落实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无论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但最终都要落实在每天的课程上,所以日常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这里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让孩子有实际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这方面应该做系统的变革。

从整个社会来看,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事,也是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关心的事。

[01-1215:

24]

  [李希贵]前两天,我刚刚听了同一教学内容两个老师的课,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怎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引发学生去碰撞,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点点有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在这样一个课堂里就会看到创新的火花闪烁。

这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做到,能够实现的。

[01-1215:

25]

  [主持人]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素质教育?

涉及素质教育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哪些?

[01-1215:

25]

  [高洪]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第一。

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为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也不仅仅单指少部分拔尖人才。

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01-1215:

25]

  [高洪]至于说到措施,有几个方面要解决。

第一,教育贯通问题,就是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创造条件。

这里面要解决两个问题。

1.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问题,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转化问题,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沟通转化问题。

同时在每个学习阶段,又要解决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问题。

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能够激发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理性的选择未来受教育的发展。

同时,我们的体制要保障这个贯通。

我们要研究这方面的政策和体制问题,就是把学校教育沟通起来,让学生必须接受他必须接受的教育,同时可以选择今后要受的教育。

2.要把德育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

[01-1215:

26]

  [高洪]这里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堂环节,就是教育教学环节里如何有机体现,有了认知以后通过实践来强化,就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

同时,要有好的成长氛围,就要构建和谐的、向上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思想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解决什么问题呢?

解决德育和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脱节的问题,增强针对性。

同时还要解决德育评价问题,改变被忽视或者是不科学的问题。

还要解决我们缺乏专业的德育工作队伍和老师教书育人,使德育队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育人责任,也使所有老师承担起育人责任。

[01-1215:

27]

  [高洪]第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解决的是什么呢?

解决课程结构、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审定的刚性化制度和科学的程序问题。

解决能不能组织国家各方面的一流专家,能够比较稳定、持续的参与、跟踪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问题。

同时还要让政策能够对课堂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价的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激励老师和学校自主的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当中,让他有持久的动力。

至于减轻课业负担问题,要标本兼治。

通过政策解决课程问题、考试问题,比如课程的科学化问题,考试的导向问题。

[01-1215:

27]

  [高洪]治标问题就是严格规范办学,更多的让孩子把负担减下来,让他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锻炼身体时间、更多的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他的精神世界的时间。

关于考试措施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要强化的就是素质教育的导向。

考试选拔应该为上一个学校能够选拔人才提供基础,要对基础教育有正确的导向,能够搞素质教育,对社会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还有一个措施就是调整社会用人制度,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成长通道,使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比高考指挥棒更强,从而影响到教育,再影响社会,克服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的现象,强调重知识,更强调重能力。

[01-1215:

30]

  [高洪]还有一项重要措施,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或者是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问题,就要强化政府的问责制,政府抓教育应该抓什么?

克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评价教育这种不科学的教育观。

同时,社会资源能够为教育服务,能够为社会实践服务,学校和家长还要互动。

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在社区办家长学校,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还要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防止不良思潮对孩子的侵害,同时还要注意舆论导向,不能老宣传状元、升学率,应该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社会、家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01-1215:

32]

  [主持人]涉及素质教育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哪些?

[01-1215:

32]

  [高洪]第一,还要继续完善阳光体育工程,强化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要进一步完善实施的工程。

第二,社会资源大课堂的工程。

国家机构类、公共文化设施类、经济类、历史人文类、社区服务类和现有的校外教育机构,都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走出学校,走到社会的课堂。

社会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只要是公共资源,都应该有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现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也有这种需求,很多教育都要从娃娃抓起,最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资源提供出来,让学生走出去,在资源里面进行教育、熏陶和感染,把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是应该做的一个重要工作。

[01-1215:

33]

  [高洪]同时教育督导制度要发挥作用。

我们说素质教育很重要,包括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根据当地情况、根据当地特点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教育教学质量又要靠督导制度进行监督和导向,违背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相违背的方法就要通过督导工作进行检查和纠正。

同时,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也应该成为重要工程。

我们在社区,不管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是对边缘学生的帮教,还是做家庭教育的引导,我觉得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有些大城市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有一个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深入到学校,特别是社区、家庭来做这项工作。

[01-1215:

35]

  [李希贵]广大农村地区,好多学校没有办法开启课程,就是老师问题。

有的政府说学校已经满了,编制已经过了,但是这些学科缺老师,如果我们蒙上自己眼睛说,编制够了,那在实施素质教育上,有些学校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01-1215:

35]

  [文喆]目前主要问题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以北京为例,现在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但是缺少合格的外语老师。

[01-1215:

37]

  [主持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各位嘉宾有什么好的建议?

[01-1215:

37]

  [高洪]实际上也牵扯到师范教育问题。

师范教育怎么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要培养各方面合格的、专业化教师。

对于有些历史悠久的师专,怎么把它变成一流的学校,培养合格的师范人才。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培训,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让他在一定时间内有一个高水平的培训,当然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加强。

还有就是编制问题,要灵活设置编制,对于农村,现在已经开始在做。

过去城市编制要高于农村编制,实际上在农村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照严格的师生比,就不能开齐开足课程。

[01-1215:

39]

嘉宾文喆新华网陈杰摄

  [文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思路,比如有些木工要掌握很好的技术,在国外有些就是从工人中出来的。

一些很好的工人技师做一些训练,到学校里指导学生。

我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做过金工、木工,很简单的去锉平,练两个月都锉不平,说起来很简单,但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

现在想说我们在师范怎么改革,师范院校也培养不了金工、木工师傅。

有些技术人才可能要从普通大学里去找,比如说设计,师范院校也不能是这样的,所以在教师来源方面也可以考虑,针对新课程的需要,开辟更广阔的来源。

[01-1215:

39]

  [主持人]围绕素质教育,在我国的考试评价制度上应该会进行哪些改革?

如何在新的《规划纲要》中体现这方面的设想?

[01-1215:

41]

  [李希贵]从评价角度来说,我们感觉有这样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标准。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教育,我们有课程标准,但是没有质量标准。

有时候埋怨学校、埋怨社会,仅仅以分数来看待学生、看待学校,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为孩子、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衡量学校,我们没有。

所以我们要尽快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

[01-1215:

43]

  [李希贵]再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建立适应技能的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可能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经济这样一个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研发不是一日之功,英国有一个国家质量标准局,专门研究标准,告诉学校、告诉家长社会、告诉学生,标准是什么,目标就会比较清楚。

比如基础教育,学业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学毕业生学完课程之后,每个学业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西方对三年级、六年级都有监测。

初中生是什么标准,高中生是什么标准,我们现在没有标准,于是社会和家长大部分就靠升学那个标准来评价学校、评价孩子,按说是不公平的。

所以标准的制定应该是规划纲要的重点。

[01-1215:

43]

  [李希贵]第二,多元化问题。

我们要全方位的看待教育、看待学校和学生。

西方管理学有一个概念叫360度评估,我们就是90度的评价孩子、评价学校,所以怎么样把学业水平的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综合起来,多元评价。

第三,发展。

我们必须促进学生、学校发展为目标、为导向,并不仅仅是甄别好坏、判断优劣,如果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就要重新设立评价思路,包括自我诊断、自我评估,这样的思路就要拿到学校来,包括对学校增值的评价都会进入教育领域。

[01-1215:

44]

  [李希贵]第四,反馈。

就是我们的教育质量怎么向社会反馈,教育部从去年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慢慢的把我们的一些学校、一些地区,包括全国的教育水平,应该向社会、向政府有一个交代。

通过我们的监测,客观了解我们的水平,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不管怎么样,公平、公正、科学、安全,考试改革、考试过程、考试结果程序化、科学化的公开,因为我们有一个问题,任何事情一公开就公正,所以纳入社会监督,开启阳光工程,无论怎样改革都是非常重要的。

[01-1215:

45]

  [李希贵]考试里边有两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中考,一个是高考。

课程改革之后,我觉得中考改革的速度有所加快,改革质量也不断提升,但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首先还是要关注考试内容。

刚刚从过去教材课程走出来,进入新的课程,我们在命题时搞不好就回到老路上去,这样在课堂里老师教时也回到老路上去,所以考试内容怎么避免偏、难、繁、重的问题还是很重要的。

中考的权利基本在各个地区,有的省份在省一级,如果基本上放任各个地区来研究、来探索,可以出一些经验,但很难出一些系统的、科学的、能够推广的好的做法,尽管中考权利在地区,但从国家层面,还是要有专家、有些机构进行精心设计、研究、推广。

[01-1215:

45]

  [李希贵]还有就是入学方式,就是招生办法。

课程改革之前,基本上是把分数简单的加起来录取学生,这也是公平公正,完全按成绩,保持公平公正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现在看起来,我们对社会需求的人才有一个基本判断,仅仅靠分数是没有办法适应未来分数的发展。

所以录取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就是学业成绩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来引导小学、初中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各个地方做了大量探索,比如湖北宜昌、湖南长沙、山东潍坊,都做了大量探索,这些还是能够看到对初中、小学的导向作用,我们不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手段全面改变现在教育的现状,但是它有一些改变,我们感觉就看到了希望。

[01-1215:

46]

  [李希贵]另一个考试就是高考。

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考试和录取的分离,考试是考试,招生录取是招生录取,最后达到分离。

这里有几个要素,第一,考试还是要统一,但是考试成绩怎么运用,对于大学可以给一定的自主权。

第二,还是要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报考高校录取学生,既要靠统一考试的成绩,还要看你在中学的排名和选修课程的情况,你的社会实践活动,你的研究性报告等等,这些我们还要看,怎么保证它的公正和真实,这个需要研究。

第三,多样化录取,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录取上不应该一刀切。

我们的设想,能不能稳中争尖,加大力度,改革两头。

对985、211这些高水平大学,希望他们走的更快一点,多元评价学生,自主录取学生,权利更大一点儿,包括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01-1215:

47]

  [李希贵]另外就是高职,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上高职,因为随着大众化教育慢慢的到来,这样的探索已经完全成为可能,可以先从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探索,进行试点。

中专这块的量非常大,目前可以维持现状,逐渐扩大他们的权利,改革考试内容,多元评价,往前推进,这样比较稳妥。

当然对待一些特殊才能的学生,我们还要大开绿灯,采取特殊的录取方式,让这些特殊才能的学生能够无障碍的进入学校。

[01-1215:

49]

  [主持人]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01-1215:

50]

嘉宾杨银付新华网陈杰摄

  [杨银付]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努力实现这样一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01-1215:

51]

  [杨银付]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

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01-1215:

51]

  [杨银付]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01-1215:

52]

  [杨银付]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又比如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我们能够鼓励学生存疑、求疑,一个老师能不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提出挑战呢?

这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