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合集.docx
《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合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6我的老师
一、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
目标1、2、3
三、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有人说: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和帮助呢?
那位 老师使你终身难忘呢?
你们也许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如何?
现在来读一读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回忆他的小学老 师蔡芸芝 先生的一篇文章。
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㈠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 ) 卜问( ) 焚香( ) 黑痣( )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 ) 孤( ) 卷( ) 蜜( ) 恋( )
既( ) 弧( ) 券( ) 密( ) 念( )
⒊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
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⒋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 蔡 老师的语句,看看 蔡 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研讨
=
㈠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给你留下深刻 印象的 老师一定也不少。
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一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说出来,让同学听听。
今天就来学习《我的老师》,魏巍笔下的“我的老师”—— 蔡芸芝 先生就是公正型、朋友型、艺术 家型的 老师。
㈡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⒉本文一共写了七件小事。
A、 蔡 老师假装发怒;B、老师教我们跳舞;C、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D、老师教我们读诗;E、我们看老师写字;F、老师为我们排除小纠纷;G、我梦中寻找老师。
㈢整体感知:
找一找。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
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
哪几件略写?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
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㈣部分探索:
品一品。
⒈提问:
蔡 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提问: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提问:
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7
课题
再塑生命的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及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
难点
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教学
方法
尝试教学法
教学
用具
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
流程
集体设计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三、尝试练习。
四、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五、课外迁移。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
导语: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
1、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
迁徙():
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ài):
2、我所知道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1)
(2)
(3)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合作研讨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
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
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3、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4、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拓展1:
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
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
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
海伦说: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学生聆听,整体感知
企盼:
盼望。
迁徙(xǐ):
迁移。
繁衍(yǎn):
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
形容口吃。
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
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学生介绍作者知识
A、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B、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C、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1.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2.“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4.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
板书
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师:
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走进大自然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凯勒:
大雾中的航船新奇、喜悦美妙的感觉线条穿梭心灵
(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
课后
反思
8《我的早年生活》教学设计
成都航天中学许咏秋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感受“我”在叙事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
3.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1、2、3
【学习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
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了解作者生平及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明确:
温斯顿•邱吉尔,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
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以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之后写成的自传,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默读成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我”早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明确:
入学考试;学习英语;征兵考试;军旅生涯。
6.再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进一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的情感与态度。
明确:
主要事件
具体内容
“我”的情感和态度
“我”与考试
主考官总是考“我”不喜欢、不知道的东西
“我”苦恼而无奈,但坚持参加考试
入学考试
“我”在交白卷的情形下被独具慧眼的校长威尔博士录取
备受煎熬,侥幸被录取,尊敬校长
学习英语
在差班里更好地掌握了英语这门母语
热爱祖国,强烈的自豪感
征兵考试
“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
幸运,才能得以施展
军旅生涯
“我”玩普通玩具锡兵的同时,成就了“我”的从军志向
谦逊,很高的军事天赋
三、品味语句,体会风格
7.第一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作一只萤火虫?
明确:
因为萤火虫虽然弱小却能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萤火虫在西方还有冒险精神等类似表意,将自己比作萤火虫,体现了作者勇于冒险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的自信。
8.第二段“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一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说考试是“冷漠的领地”?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明确:
因为主考官考的总是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至少对于小丘吉尔来说),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所以说考试是“冷漠的领地”,非常幽默。
9.第五段“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作者为什么会首先让孩子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学习拉丁语?
明确:
因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一个人必须热爱祖国,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聪明”的孩子学拉丁语,是相对于自己的“笨”而言,有调侃的意味。
10.第七段“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
这非常重要!
”一句话中,邱吉尔为什么不许他的弟弟杰克发展炮兵?
这表现了邱吉尔的什么?
明确:
如果让弟弟发展炮兵,自己在兵力上就会处于劣势,这表现了邱吉尔的军事天赋。
11.第八段“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这句话有何含义?
明确:
当初父亲支持邱吉尔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
在这轻松的调侃中,表现了邱吉尔的谦逊精神。
四、领会主旨,拓展延伸
12.邱吉尔的成功真的是靠幸运吗?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邱吉尔的成功靠的不是幸运,是因为他能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眼前形势作出判14断,并保持一种谦逊、乐观、坦然的心态,化劣势为优势,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13.与少年时代的丘吉尔相比,你和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和周围的人相比,你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你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走向成功?
略。
课后学习
14.课外阅读有关邱吉尔的故事。
9《王几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1、2、3
【学习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
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
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
“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
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
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
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8.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
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三、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夸张。
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
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
神态描写。
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
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
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
语言描写。
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痛快!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四、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
为什么?
略。
课后学习
18.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10《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起这些话,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可谓妇孺皆知。
它们出自已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
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
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电子幻灯,展现孔子画像和《论语》书影,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图)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
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默读理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它同学解答。
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
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了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
孔子说这番话时脸上应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得的神态。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
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可选择“知道,懂得”,前面的几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理解为“这才是真的知道了”是顺理成章的。
)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
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
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课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
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
)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对学生而言,“传不习乎”是每天需要自省的一项,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对“朋友之信”的理解常显得简单,应注意建立更高层次的朋友之信,把它变成共同健康成长的约定。
)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着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
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以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
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
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
你能这样做吗?
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
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
五、背诵感悟
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
六、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课后“积累”,搜集整理《论语》中的其它成语十则,做成读书卡片,有条件的可做成电子幻灯。
写明原句、原意和现在的意思。
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为学:
学而时习 有朋远来 不知不愠
学而思之 不知亦智 好之乐之
修身:
一日三省 谋事而忠 交友而信患不知人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
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将满载而归。
二、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整理。
三、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成语,准备如下:
巧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