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4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docx

《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师:

罗怀英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比赛场景,在活动中激趣

谈话:

听说我们四

(1)班的同学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想不想显一显身手?

那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怎么样?

A组                           B组

(1) 135×6 +65×6               

(1)(135+65)×6

(2)  9×37+ 9×13              

(2) 9×(37+13)

在A组同学不服气,说B组容易时,教师激趣:

是吗?

B组容易?

那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A组                        B组

(1)(10+4)×25      

(1)10×25+ 4×25                                      

 

(2)(4 +8)×125            

(2)4×125+8×125

谈话:

为什么这次A组又输了?

观察观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发现问题。

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一个怎样的数学知识。

有信心吗?

给自己鼓鼓掌!

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贵阳市少儿才艺大赛”了,音乐组的陈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一样的漂亮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 创设活动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 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陈老师可以怎样搭配服装?

(1)学生的选择方法1:

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学生采用的什么方法)

反馈:

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课件显示)

谈话:

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巡视。

[教师板书:

(65+45)×5=65×5+45×5],让学生读一读。

(2)学生的选择方法2:

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

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

32×5+45×5 和 ( 32+45 ) ×5

再问: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

( 32+45 ) ×5=32×5+45×5 ]

启发:

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信封中的练习纸,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在□里画=号),哪些不能?

当然你可以先计算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得数,也可以仔细观察。

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中间的□里画“=”

(1)(28+16)×7    □   28×7+16×7

(2) 15×39+45×39  □   (15+45)×39

(3) 74×(20+1)   □   74×20+74

(4) 40×50+50×90  □   40×(50+90)

(5)(125×50)×8   □   125×8+50×8

分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

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

有办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

(课件显示修改过程)

谈话:

你能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式子吗?

大家动手写一写。

(提醒学生认真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

(比较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

3. 反思学习,揭示规律

提问: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像这样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都会相等,这是不是巧合?

还是有什么规律存在?

谈话: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数,这个规律怎样表示?

[板书:

(a+b) ×c=a×c+b×c 板书好适当图例解释意思]

小结: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书:

乘法分配律)

(课件显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巩固内化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谈话:

让我们带着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进入今天的“数学乐园”吧!

1.大显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师:

第2题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

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补充板书:

 a×c+b×c=(a+b) ×c]

2.生活应用

(“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结:

说说两种方法的联系。

3.巧妙运用

(“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一人做一组,做在练习本上)

谈话:

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你知道上课开始时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快吗?

小结:

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34人。

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6人。

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这样计算:

(3+2)×(34+36)

=5×70

=350(人)

①观察一下,你赞同王小明的算法吗?

为什么?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么条件?

5.大胆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式是

否依然成立?

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交流猜想。

谈话:

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条题目上,如果陈老师想知道“买5件夹克衫比5件短袖衫贵多少元?

”你能帮她吗?

试试看!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a-b) ×c=a×c-b×c

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

让我们为自己的伟大发现热烈鼓掌吧!

四、 回忆梳理知识,在反思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师:

罗怀英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二、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

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标准》还提到:

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自由欣赏,师生谈话

课前,幻灯展示刚出版的《快乐数学》班级数学小报第3期,学生自由欣赏“自编数学笑话4则”等数学笔记,师生近距离谈话。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导入—猜想—验证:

我出示改设的主题情境图,启发性谈话: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

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

你怎么想?

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吗?

(板书)

师:

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列式?

(板书)

师:

看这两种列式,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要验证就要有行动,请同学们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

学生计算交流,师板书:

“=”

2.交流—类推—表达: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强调:

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45个2。

继续引导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

要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需要付出多少元?

假如买5件,等式能成立吗?

让学生尝试用两种综合算式来完成,简单交流。

比较类推:

象这样有规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等式多吗?

举一些类似这样的式子?

(注意强调计算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探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这类规律。

之后要求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规律,教师在板书的同时注意结合手势比划简要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揭题—细读—静想:

教师顺势揭题,进而结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课件)让学生细读静想,体会、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表述、逆应用及变式。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

1.“我是小法官”:

填空及判断正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我们算的最快”:

分组比快,体会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简便。

3.“我最聪明”: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计算更简便。

4.结合本校3、5、6年级班级数和平均每班学生人数改编问题,交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青菜和萝卜(长方形菜地宽36米,青菜地长66米,萝卜地长34米),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

第四环节:

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学习收获,安排学生课后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并写数学笔记一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教师:

罗怀英

乘法的分配律学生在本册书中是接触过的。

譬如第42页的应用题第7题,其中就渗透了乘法的分配律。

在数学练习上也有过这种类似的形式。

以前在讲的时候是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抓住重点。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