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416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

春大棚黄瓜品种

中农9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译成的早中熟、少刺型杂种一代。

  

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3-5节,每隔2-4节出现一雌花,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侧蔓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

瓜短圆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柄短,刺瘤稀,白刺,无棱,瓜长15-20厘米,品质中上等。

60000千克/公顷以上。

抗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

适宜春棚、早春茬日光温室以及秋棚延后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早春荐日光温室1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中旬始收。

春棚2月中旬直播,9月始收。

栽苗37500-45000株/公顷,畦宽1.4米(大行9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6厘米)施足底肥,勤追肥,勤采收。

侧枝留二叶一瓜摘心。

津春2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1993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性状 早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3-4节,以后每隔1-2节结瓜,单性结实率强,从播种至始收65天,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20%,总产量提高30%。

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主蔓结瓜为主。

分枝少,叶片较大厚实,回头瓜多。

瓜棍棒形,深绿色,白刺较密,棱瘤明显,瓜长32厘米,单瓜重200克。

瓜柄短,肉厚,商品性好。

抗霜霉病、折粉病能力强。

适于早春大、中、小棚栽培,也适用于春、秋露地和秋延后大棚。

  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

栽苗52500-60000株/公顷。

商品瓜及时采收。

津春1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杂种一代。

1996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以主蔓结瓜为主,节成性好,不易化瓜,适宜密植。

单果重150克,刺瘤中等,白刺,瓜条深绿色,瓜柄较短。

高抗黑星病,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早熟丰产,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从播种到始收65天,苗龄35天,栽苗52500株/公顷,商品瓜及时采收。

长春密刺

  长春市地方品种。

黑龙江、北京、江苏、山东、天津、山西、青海、内蒙古、河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0年审定。

  主要性状 植株长势较强,茎粗,节间短,分枝力踵,叶片深绿色,主蔓3-4节开始结瓜,瓜码密,雌花节率高,回头瓜多。

嫩瓜青绿色,棍棒形,棱不明显,瘤密,白刺,瓜长30-40厘米,单瓜重200克。

春季大棚定植后25天开始采收,产量75000-150000千克/公顷,品质好。

抗枯萎病,不抗霜霉病,耐寒性较强,喜肥。

适于北方地区保护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在天津早春大棚栽培,1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苗龄55天左右。

变温育苗,促进花芽分化。

尽是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每公顷栽苗75000-82500株。

中农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杂种一代。

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2-4节,每隔1-3节出现一雌花,瓜码较密。

瓜条商品性极佳,瓜长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柄短,刺瘤稀密中等,白刺,无棱。

瓜长25-32厘米,质脆,味甜。

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产量75000千克/公顷以上,抗霜霉、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

适宜春茬日光温室、春棚及春露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早春茬日光温室1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苗,3月中旬始收。

春棚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始收。

春露地3月中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5月底始收。

栽苗52500株/公顷。

中农7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性三交种。

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侧枝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2-3节,雌株率50-80%,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60-65天,前期结瓜集中。

瓜长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刺瘤中密,白刺,无棱,瓜长30-35厘米,瓜粗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瓜柄短,心腔小、肉厚、质脆、味甜、品质佳。

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产量75000-112500千克/公顷。

适宜华北、西北、华东地区春季大棚及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每公顷用种量2250克。

北京地区春季大棚2月中旬育苗,苗龄30天,日光温室1月中旬育苗,苗龄30-35天,小苗2-3片叶定植,每公顷栽苗45000-52500株。

喜肥水,施足优质农家肥,勤追肥、勤采收。

本品种较耐低温,抗病性强,雌花多,苗期不需要嫁按和喷施乙烯利。

相反,嫁接后延迟采收期7-10天。

 

津杂2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1983年育成的黄瓜杂交一代。

主要性状 早熟品种。

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

植株长势较壮。

叶片中等,有侧蔓4-6条,主蔓先结瓜,第一雌花多发生在第3-4节上,侧枝瓜较多,生长期150天左右。

瓜条棍棒形,深绿色,白刺,瘤棱较明显,长37厘米,单瓜重300克,瓜头有黄色条纹,不易生苦味,皮甜脆,品质好。

喜短日照适于早春温室和大、中、小棚栽培,也适于春季地膜覆盖栽培。

产量120000千克/公顷。

津杂4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黄瓜杂交一代杂种。

主要特性 抗病力强,主要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该品种在疫病多发区栽培优势明显。

早熟、丰产,第一雌花节位4-6节。

植株长势强,叶片肥大而浓绿,主侧蔓均具有结瓜的能力,下部侧枝长势强应及早摘除。

瓜条绿色有棱,刺瘤较密、白刺瓜条长32厘米,商品性好。

适宜春季大棚、春季露地及秋延后栽培,产量97500千克/公顷。

栽培技术要点 苗龄在35-45天,生理苗龄4叶一心,在子叶展平后温度管理为:

白天28-32℃,前半夜16-18℃,后半夜13-15℃。

严禁大蹲苗,满足水分的供应,不要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前期侧蔓应及时摘除,以利根瓜的生长,提早上市。

总之,苗期管理一定要区别长春密刺,并要注意湿度不能过大,防治猝倒病、立枯病。

定植前要注意倒苗、放风炼苗。

在保护地栽培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每公顷定植45000-52500株苗,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晴天大水定植。

耐肥力强,施基肥75000千克/公顷以上,结瓜后每摘两次瓜追肥化肥150-300千克/公顷。

植株10片叶以下的侧枝全部去掉使根瓜和腰瓜迅速生长,从而达到早熟和提高前期产量的目的。

中后期在10片叶以上的侧枝全部留下,侧蔓见瓜后,瓜上保留2片叶摘心,保证侧枝瓜的数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农大12号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一代杂交种。

198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98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旺盛,侧枝发生力强,主蔓下部至中部可均等出现侧枝,每一侧枝1-2节着生1、2个雌花,侧蔓摘瓜后还可出现孙蔓,“回头瓜”由子孙蔓构成。

茎蔓粗,节间中长,第一雌花着生在5-6节,一般雌花率在30%以上,叶片较长大,颜色稍浅,掌状叶尖较长。

瓜条直,腰瓜长35-40厘米,横径3-4厘米,瓜色深绿略有棱刺,单瓜重200-250克,大棚栽培成熟期比长春密刺提前5-10天,产量75000-90000千克/公顷,味香甜,质脆,低温生长性好,雌花分化对昼夜温差较敏感,能适应偏低夜温下生长。

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

抗病性稍差。

适于甘肃、北京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秧苗生长速度快,苗龄不宜太长,温室栽培苗龄30天,大棚栽培45-50天。

为提高雌花数量,1片真叶出现后保持10℃以上的昼夜温差,白天23-25℃,夜间13-15℃,甚至还可以低一些。

侧枝生长强,宜适当稀植,每公顷定苗45000-52500株,并加强整枝管理,主蔓1/3以下的侧蔓应及时摘除;主蔓1/3以上的部位发生的侧蔓,见瓜保留一叶后及早摘心。

温室生产可根据天气条件及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进行偏低夜温管理,能适应12-16℃的偏低温,要适时采收,早期果肩发育快,过早采收瓜条上粗下细。

要求水肥条件较高,在施足有机肥作基肥的基础上,结瓜期间要不断追施速效化肥或有机肥。

生长势旺,由一定的耐病性。

碧春

京市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种,199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性状 主侧蔓结瓜。

叶片深绿。

第一雌花着生于3-4节,以后每间隔1-2片叶着生1雌花。

瓜条顺直长棒形,瓜长30-35厘米,横径3-4厘米,单瓜重250克。

早熟,从播种到始收65天左右。

产量75000千克/公顷。

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较抗角斑病和炭疽病。

适于北京市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大棚栽培一般2月上旬播种,苗龄35-40天,3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栽苗60000-67500株/公顷,加强肥水管理,定植前施足底肥,结瓜盛期及时分期追肥。

津美1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

1999年通过审定。

它是集国内外黄瓜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型黄瓜。

主要性状 早熟,主蔓结瓜,第一雌花节位在第四节左右,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20%,雌花节率高,瓜码密,总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30%。

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抗性中上等,瓜条深绿色,少刺,皮色亮绿,瓜柄短,成瓜性好,农药残留量低。

适于早春大棚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苗龄35天,定植时以3叶心为宜。

苗期管理注意低夜温锻炼防止徒长。

栽苗67500株/公顷。

中农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强雌性半蔓生、极早熟、优质、抗病一代杂种。

主要特性 植株为有限生长型,17片叶左右封顶,植株生长健壮,分枝少,不易徒长。

除基部几节有雄花外,以后各节均为雌花,主蔓结瓜,瓜条膨大速度快,瓜码密。

瓜为棒性,瓜长30厘米。

瓜柄短瓜条直,无黄色条纹。

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白刺,刺瘤稀密中等,小刺。

熟性极早,从播种到始收55天左右,结瓜集中,前期产量高。

产量67500千克/公顷以上。

高抗黑星病、白粉病、角斑病和枯萎病,中抗霜霉病。

适宜 、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的春季保护地栽培。

由于生长季节短,尤其适合春季保护地间作套作或短期轮作。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我春大棚栽培,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苗龄25-28天,不能过长苗期,少控水,少蹲苗或不蹲苗,但要适当通排湿。

定植株距25厘米,大行行距90厘米,小行行距40厘米,每公顷栽苗52500-60000株。

定植后尽早促进缓苗早发,疏掉基部4节以内雌花,早绑蔓上架。

及时采收。

中农202

生长势强,生长速度较快,第一雌花节位2-3节,主蔓连续结瓜,瓜长棒形,瓜柄短,瓜条直,瓜色深绿,有光泽,无棱,无黄色格纹,白刺,瘤小,刺稀密中等瓜长30厘米,横径3.2厘米,单果重150-200克,质脆味微甜,商品性好,熟性极早,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产量75000-1120000千克/公顷。

植株较耐低温,抗黑星病、白粉病、角斑病、枯萎病和霜霉病。

适宜早春塑料小棚、大棚、温室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季大棚一般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苗龄25-30天;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1月中下旬至2月降低空气湿度。

小苗2、3片叶定植,定植前不蹲苗或小蹲苗,栽苗52500株/公顷。

疏掉1-4节内的雌花,早绑蔓上架,该品种喜肥水,提早收获和勤采收。

中农2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强雌性系、早熟、优质、抗病的一代杂种。

属于保护地专用品种。

主要特性 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第1-2节有雄花,第3-4节位起出现雌花,以后每节有雌花。

熟性早,从播种到始收60天左右,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

瓜长棒形,瓜柄短,瓜条直,瓜皮深绿色,有光泽,无棱白刺,瘤刺小且密。

瓜长30厘米,横径3.5厘米,质脆,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

抗黑星病、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产量75000千克/公顷以上。

适宜各地春季大棚、小棚、温室栽培。

大棚黄瓜新组合39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

生长势强,早熟,第一雌位着生于第四节左右,瓜条生长速度快,成瓜性好,从播种到始收为60天左右,瓜条长35厘米,横径3厘米,单果重180克,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脆嫩,兼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尤其是抗霜霉病能力突出,前期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主侧蔓均具有结瓜能力。

产量82500千克/公顷以上。

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协调一致,是早春塑料大棚与秋延后大棚栽培的理想品种。

栽培要点 苗龄35天左右,理想指标是3叶1心,在第二片真叶展开时,注意给与低夜温和短日照,后半夜温度10-12℃,白天光照时间8-10小时,以培育壮苗,促进雌花分化达到早熟的目的。

施肥要少施勤施,增施磷钾肥。

生长后期继续加强水肥管理,可延长收获期,发挥丰产潜力。

保护地黄瓜新组合507

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

主要特性 生长势旺盛,早熟性好,第一雌花着生于4-5节,前期雌花率50%以上,瓜码密,瓜条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耐弱光,高抗枯萎病,但对霜霉病的抗性没有达到高抗。

适合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和大棚早春茬栽培。

栽培要点 日光温室秋科茬栽培以9月中旬育苗或直播;搭棚早春栽培2月上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

不宜过分蹲苗。

注意防治霜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