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841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4章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桌子可以传声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

C.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4.《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  )

A.音色B.响度C.音调D.声速

 

5.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6.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9.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10.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

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1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3.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当用纸片接触最少齿数的齿轮,且转速较慢时,人耳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4.物体在1s的时间振动1次,频率就是1Hz.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Hz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      ,试着举例由次声波发生的两个例子:

      .

 

15.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      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      而发出的.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

 

16.如图甲,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则:

(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      ,其作用是      .

(2)不同的是,甲是采取的是在      的方法,乙是采用在      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过.若保持硬纸片和木梳接触深度相同,用不同速度滑动硬纸片,则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木梳振动的频率就越      ,音调就越      .这表明:

      .

 

18.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19.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理由为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鞋的距离

2m

3m

1m

 

 

四、综合应用题:

(7分+8分,共15分)

21.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注:

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22.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马可波罗”号帆船上人们的“死亡之谜”:

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      ;②      .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个利用:

①      ;②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声现象》2015年单元测试卷(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桌子可以传声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页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控制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故C正确;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声学的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需要认真对待.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

C.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②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④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这是回声现象,故B正确;

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完全消失,它可能还在继续传播中,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础的知识点,联系实例,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噪声及来源.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③噪声检测仪是用来检测声音强弱等级的装置,不能减弱噪声;

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固体中的速度,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B错误;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声音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4.《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  )

A.音色B.响度C.音调D.声速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

我们能分辨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大弦和小弦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5.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

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选C.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6.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

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其中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首先要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从听觉上理解其不同之处.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

【分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激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中和人耳处三个;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D、声纹锁是通过辨别音色来打开的.

【解答】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激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难度不大,但要求我们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与实例相结合.

 

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C正确.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回声的应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9.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解答】解:

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快,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10.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点较为全面,要记住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物体的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振动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

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低 ,而响度比蚊子 大 .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即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解答】解:

(1)鸟语声是鸟的鸣膜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因此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2)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

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低,而响度比蚊子大.

故答案为:

振动;振动;振动;音色;低;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有关音调、音色和响度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目.

 

1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与光.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

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振动;音调.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3.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 有关.当用纸片接触最少齿数的齿轮,且转速较慢时,人耳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快,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频率慢,音调就越低;

人的听觉范围是20000Hz﹣﹣﹣﹣20Hz.

【解答】解:

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当用纸片接触最少齿数的齿轮,且转速较慢时,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故人耳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

频率;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点评】此题结合齿轮和纸片接触发声的实验考查了物体振动频率与其音调的关系,要切实理解掌握,是易错题目.

 

14.物体在1s的时间振动1次,频率就是1Hz.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20 Hz到 20000 Hz.超过 20000 Hz的叫超声波,低于 20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 次声 ,试着举例由次声波发生的两个例子: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核爆炸等) .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声现象.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解答】解: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超过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2)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所以是次声波,当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核爆炸等会伴随着次声波产生.

故答案为:

20;20000;200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