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语第八单元.docx
《3上语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上语第八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上语第八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3每逢佳节倍思亲2
24孙中山破陋习2
习作82
练习82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
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
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
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
半包围结构。
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
由8画写成。
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
12笔写成。
右部的笔顺为:
“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
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
需注意上半部分。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拓展阅读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感情。
3、体会诗人的思想乡情感。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前准备
正确、流的思乡感情。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
请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
王维
(3)小结: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
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
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
(第四句: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
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
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
具体想了哪些事?
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
插茱萸
教师讲述:
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
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
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
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
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
(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
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
“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
(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
(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
(指思念)
注意:
“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
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异乡 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
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离家两年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前:
佳节真热闹
遥知:
兄弟在登高
写下诗一首
拓展阅读
收集王维的诗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24.孙中山破陋习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
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
神。
2、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明白课题的意思。
读题。
质疑。
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
理解破陋习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同时思考刚才老师提的问题。
2、读生字新词。
3、读课文。
4、说说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
三、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
2、交流。
四、质疑,理解词语的意思。
1、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不理解的上面做上记号。
2、把不理解的写在小卡片上。
3、读词语。
4、自己想办法理解。
并说说怎么理解的。
五、描红。
1、说说记字的方法。
2、描红。
3、回家了解缠足的事情。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
拓展阅读
大练习册75页《我们心连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24.孙中山破陋习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的
1、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
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白本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交流。
3、说话练习:
孙中山的姐姐是一个()的女孩子。
三、初步了解姐姐的变化。
1、生读。
师:
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生质疑。
四、理解第2-6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用笔画出表示答案的句子。
2、学习课文第二节。
交流问题1。
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3、学习3—6自然段。
(1)以同桌为单位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
同时,一边读一边想,他们各自的态度是怎样的?
(2)说说孙中山和他妈妈各自不同的态度及原因。
(3)看图,说说孙中山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
7、练读,再次理解: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再也……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五、理解第八自然段
1、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孙中山成功了吗?
3、理解“首先”。
4、为什么要首先废除呢?
5、再读。
六、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用:
“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拓展阅读
《少年孙中山》、(孙中山的故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习作8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的
1、能对照例文读懂说明,了解写作要求。
认真读古诗文,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2、总结规律,学会方法。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关于古诗句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
课前准备
有关范文、古诗等。
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
2、出示古诗,请学生读一读,
3、揭题
二、小组合作,研究诗句
1、出示诗句,请学生自己选择研究。
2、小组合作,找出不明白的诗句研究
3、汇报结果
4、补充介绍。
三、看范文,明确要求
1、出示范文。
2、读范文,了解报告中写了什么?
3、、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
4、小组交流想写的内容。
5、提问:
只能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
6、你还研究什么?
要求:
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完成写作
1、完成写作。
2、小组交流。
3、评议,修改。
抄写作文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练习8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2.14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古诗和成语。
有关岳飞的字词句练习。
2、运用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在学用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练习中的词语。
2、能背诵古诗《梅花》。
教学难点:
1、学会练习中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2、理解《梅花》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卡片等。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用词用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让学生查字典,查出“辜”、“铸”、“佞”的意思。
3、查查资料,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资料。
4、再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学生们是否弄懂对联的含义。
(辜:
罪过铸:
铸造佞:
指奸诈谄媚的小人。
)
二、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2)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师简单讲解。
学海无涯:
学习像是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
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
就是勤奋。
九牛一毛:
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孜孜以求:
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全力以赴:
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4)比一比,看谁记得快,看谁记得准。
2、教学第二部分
(1)先让学生试着读读这首诗。
(2)简要讲讲这首诗的含义。
(3)领着学生反复吟诵,体会梅花的坚强品质。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练习8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全力以赴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拓展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NO:
教学内容
练习8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2.17
教学目的
1、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的字。
写请假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养成有事请假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写请假条。
教学难点:
写请假条的格式。
课前准备
卡片等。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
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
(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
c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水”中的竖钩。
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上钩出。
2、教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指导观察“家”中的钩——横钩。
5、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钩画的字。
)
三、学写请假条
1、讲解请假条的格式。
2、让学生读读前两个自然段,说说谢哲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3、让学生自学请假条,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并且说一说,怎样写。
如开头,结尾。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请假条。
5、创设情境,让学生写请假条。
6、写完后修改、评议。
二度修改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