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94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习题答案.docx

金融学习题答案

答案

第一章货币

1、不兑现信用货币的特点?

答:

一是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二是纸币不代表和兑换任何贵金属;三是非现金结算占主导地位;四、信用货币的发行量由政府机构人为控制。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答: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说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化了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次,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最后,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

①确定货币的币材;②确定货币的单位;③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包括确定本位币和辅币、对不同货币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方面;④发行准备制度。

4、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答:

金币本位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同时,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将金币熔化成金块。

(2)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地按票面面额与等量的黄金相兑换(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黄金的自由输出入,能使黄金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维持同等水平。

由于金币本位制的三个特点使这种货币制度成为历史上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论述题

1、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货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人民币的辅币为角和分;人民币没有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黄金,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我国建立的金银储备和外汇储备是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职?

答题要点:

(1)货币是一种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是一种生产关系。

第二章信用

六.简答

1.商业信用的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答:

(1)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2)商业信用的作用有:

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的投资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是:

规模受到限制;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2.国家信用的作用?

 答:

国家信用的作用有:

有利于解决财政困难;有利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能够带动其他投资主体。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是主导,因为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同时有了银行信用对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也有利于商业信用的发展。

4.简述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答: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信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因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出于生存或其他需要,贫穷的人向富裕的人借贷,这就产生了早期的信用。

信用产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资本主义以前的信用是高利贷信用,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其特点是利率高、剥削重和非生产性,其借贷的客体是实物为主货币为辅。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用关系主要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利率符合了平均利润率的要求,借贷的客体是以货币为主以实物为辅,它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也称之为现代信用。

七.论述

1.简述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问题,我国在房地产消费信用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规范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1.答案要点:

(1)现状

(2)一、二、三套相关贷款要求及利率

2.在我国发展消费信用有何意义,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消费信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火爆、信用快速发展,在按揭贷款等消费方式的支持下房价节节高升,虚高的房价使很多群众无力承担。

答:

(一)发展消费信用的意义:

  

(1)促进消费,推动生产。

近年来困绕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其中也包括消费不足,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拉动需求的增加,发展消费信用就是一个有力的措施,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和医疗贷款等多种消费信用方式,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2)调节消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消费信用不但能够促进消费,而且还能引导消费,从而促使生产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们因收入不等而引起的消费差距,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符合我国生产目的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3)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加银行的利润。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不良资产数量较大,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调整资产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各个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拓展消费信贷,积极发放住房、汽车、助学、医疗等消费贷款。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风险较小,已经成为银行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在我国近年来,虽然消费信用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影响消费信用发展的因素。

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消费信用,还必须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转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提高对消费信用的认识。

我国的传统消费观念是勤俭节约不提前消费,这抑制了消费信用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宣传消费信用刺激需求、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

人们不愿借钱消费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且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明朗,因此发展消费信用的一条途径就是发展经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的改革增加了人们未来的支出,比如下岗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人们现在的收入要提留一大部分用于未来支出,这势必影响当前的消费,影响消费信用的发展。

如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当然有利于当前的消费和消费信用的发展。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六.简答

1.什么是单利?

什么是复利?

各有何优缺点?

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永远在初始本金上计算利息的方法.

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上期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算利息的方法

单利:

计算简便但不能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复利:

计算较复杂,不宜理解,因更能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比较合理。

2.简述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利率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存贷款规模,进而决定货币供应量;运用利率这一杠杆,可以有效的调节贷款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

3.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什么?

(1)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2)优化产业结构。

(3)协调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4)调节信贷规模。

(5)稳定货币流通。

(6)平衡国际收支。

4.利率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如何?

(1)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七、计算题

1.单利:

100000ⅹ5%ⅹ3=15000(元)

复利:

I=S-P=P×[(1+r)n-1]=100000×[(1+5%)3-1]=15762.5(元)

2.某居民存入零存整取存款,如果10年后需支用10万元,年利率为2.4%,那么他每年应存入多少元?

每年存入=100000/[(1+2.4%)10+1-1/2.4%]-1

=100000/[1.298-1/0.024]-1

=100000/12.42-1

=8756.57(元)

3.贴现利息10000×(10%/12×2)=166.67(元)

贴现额10000-166.67=9833.33(元)

八.案例分析

在信贷持续快速增长以及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央行此次提高利率的目的很明确,即在引导货币信贷、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防止后续出现明显的整体性通货膨胀。

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对信贷和投资增长影响将显著增强

       从控制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来看,利率的抬升并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但在流动性回收力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对信贷和投资增长的影响将显著增强,并且将会改变市场对利率政策的预期,利率提高对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

       利率价格工具调控作用将增强 连续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投资快速增长

央行控制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的意图强于其他目标;二是利率提高会对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九.论述题

1.试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①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上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利率又不能为零或负数,否则资金供给者就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应资金。

一般来说,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②货币资金的供求。

竞争对利率的确定起决定作用。

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则利率趋于下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则利率趋于上升。

利率会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发生变动,直到处于一个能使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以下因素:

①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水平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人们为了维持实际收益不变,就需要名义利率相应上升以作出补偿。

②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经济。

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上资金供求的总量与结构,从而对利率水平发生影响。

③历史的因素与国际的因素。

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国家存在一个早就有的,经过频繁变动流传下来的一般利息率,它对现实利息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国的利息率的变动总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而对他国的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额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由于利息只能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最高界限就是利润,利率的最高界限就是平均利润率,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决定利率的因素为: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供求关系(3)社会再生产状况,此外,马克思认为除此之外利率还决定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等其他一些因素。

3、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积累资金。

利息是使用资金的报酬,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人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调整信贷规模。

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上升时,有利于缩小信贷规模;反之,当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下降时,有利于扩大信贷规模。

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通过利率的高低差别与升降,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④合理分配资源。

利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可以通过成本效应使资源在经济各部门间得到合理配置。

一定的利率水平,总是促使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

⑤抑制通货膨胀。

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社会需求趋于稳定,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⑥平衡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调高本国的利率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吸引资金内流,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的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利息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是利润的抵减因素,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

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利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

③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

现实生活中,租金的度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

第四章金融市场

1、金融工具的特征有哪些?

答:

金融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

各种金融工具按其不同的性质,都有不同的偿还期。

2.流动性。

即金融工具在短时间内可以变卖为现金的能力。

3.风险性。

即买进的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性。

优良的金融工具应有适当的收益率,使投资者或资金供应者有较高的回报和利息收入。

2、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有哪些?

答:

股票是投资入股的凭证,债券则是借款的凭证;股票的所有者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有权参与企业管理和利润分配,债券的所有者同企业的关系只是债权债务关系,只是凭债券按期取得利息。

股票一般不能向公司退股,债券到期后本金偿还给持有者。

3、货币市场的特征有哪些?

答:

货币市场的特征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表现出一定的同质性。

2.货币市场囊括了一切可能成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

3.货币市场上资金的融通方式多样化。

避免了单一银行信用条件下资金流动迂回、迟缓的弱点。

4.货币市场是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而进行的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总称。

4.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

金融市场发挥着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和反映功能。

所谓聚敛功能就是指金融市场可以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生产的资金集合的功能。

配置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实现着资源、社会财富和风险的再分配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反映功能是指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

七、论述

试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答:

金融市场的主体,是金融运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和中介者;种类和数量日益宠杂的 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交易的客体和金融交易的基本载体;而完备的经济、金融法规则是金融 市场正常运作的根本保障。

  

(1)金融市场的主体。

政府、企业、居民、各类金融机构都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基于 金融活动特点的金融市场的主体大致可分为筹资者、投资者或投机者(这三者又可称为非金 融中介市场主体)和金融中介几类。

  筹资者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方,包括政府、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等。

投资者是金融 市场的资金供给方,也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和各类金融机构。

事实上,任何金融市场主体 都不会始终如一的充当筹资者或投资者。

  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者是基于长期收益进行投资决策的,而投机者是 以短期低买高卖为主要投资策略的。

但在实际中这两者也经常会出现角色转换,很难准确区 分。

  投机者、套利者、套期保值者的区别在于他们从事的金融活动的性质不同,他们在金融 交易中采取的策略不同,持有的资产结构不同,因而面临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也不同。

通过拥 有净头寸,以期在资产价格发生波动时获利的是投机者;在持有一项金融资产的同时进行反 向对冲交易,实现净头寸为零,转移资产价格风险的是套期保值者;利用金融资产价格短暂 偏离均衡价格低买、高卖以赚取差价的是套利者。

  金融中介是指直接参与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前者主要有商 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后者主要有资信评级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

  

(2)金融市场的客体。

金融市场的客体就是金融工具。

在金融市场发展不同阶段,货币资金的融通依据不同的信用关系,借助不同的金融工具,采用不同的金融交易方式进行。

金融工具在融通资金的过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促进资金从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二是使用收益和风险在资金供求双方重新分布。

为此,金融工具必须具有如下特性;收益性、流动性、期限性和安全性、金融市场的客体大致分为基础性交易工具和衍生性交易工具。

其中基础性交易工具包括货币头寸、标据、债券、股票、外汇等,衍生性交易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互换合约、期权合约等。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五、辨析题

1、错误,三个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

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能力一般较低。

因此银行在其经营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要求。

2、对。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的种类包括国债和国库券、债券和股票等,但是为了控制风险,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主要集中于国债和国库券。

3、对。

商业银行是靠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因此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负债业务。

六、简答题

1、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

3、负债业务(存入款业务,借入款业务,其他负债),资产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

4、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会发生任何问题。

关注贷款:

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对其进行监控。

次级贷款:

借款人依靠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者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归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了抵押或者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这类贷款具备了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只不过程度更加严重。

损失贷款:

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这类贷款银行已没有意义将其继续留在账面上,应当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后,立即冲销。

5、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金融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经营有特定的对象和领域;

具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七、论述题

1、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这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他们联系密切,其中安全性是前提,只有保证了资金安全无损,业务才能正常运转,流动性是条件,只有保证了资金正常流动,才能确立信用中介的地位,各项业务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盈利性是目的,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三者矛盾表现为:

盈利性和安全形成反方向变化,盈利水平高的资产,风险大,安全系数低。

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成同方向变化,流动性强的资产安全性高。

因此,银行要满足三性的要求,就需要在经营管理上统筹兼顾,协调安排,实现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

2、

(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达到三性的统一。

1、商业贷款理论2、资产转移理论3、预期收入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主张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强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衡,以实现三性的统一。

第六章

六、简答题

1、证券承销业务,证券交易业务,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

2、媒介资金供需,构造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

3、邮政储蓄业务,邮政汇兑业务,代理业务

第七章中央银行

六、简答题

1、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的需要,统一进行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的需要,强化金融监管的需要

2、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拥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2)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向政府提供信用,代表政府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管理全国金融事业,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实质上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所以称为政府的银行。

(3)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特殊的业务关系,主要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的保管者,金融业的票据清算中心,全国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3、货币发行业务,代理国库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4、一是增强银行系统的后备力量,防止商业银行倒闭,二是央行通过收缴存款准备金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量。

5、再贴现和再贷款,对政府贷款,黄金外汇储备业务,证券买卖业务

6、中央银行制度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我国属于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七、论述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必要性在于:

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保持特殊地位的需要。

第八章外汇与外债(习题答案)

六、简答题

1、债务危机的原因:

内因:

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的追求告诉经济增长;债务国缺乏有效的外债宏观调控,管理体制混乱;债务国家资本外逃现象严重;

外因:

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导致债务国偿债困难;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化,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数额;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支出;国际商业银行缺乏有效贷款政策控制,主张债务危机的形成。

2、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对外举债的信用保障

3、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确定各国货币的对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或建立有关的协商和监督机构

七、论述题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实力下降,对外债务也相对增加,外汇供应短缺,形成国际债务危机,损害该国的国际信誉。

长期逆差还会引起外汇汇率上涨及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促使物价水平提高,形成国内货币通缩,利率水平上升,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出现持续顺差,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对外债权增加。

同时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同时国际游资大量流入,促使信用扩张,物价上涨,加剧国内通货膨胀,抑制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国的顺差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政治摩擦。

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有:

外汇缓冲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

第九章货币供求及货币均衡

六、计算题

1、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和数据,可得:

货币乘数

存款总额=10亿×4=40亿元

派生存款=40亿-10亿=30亿元

2、中央银行卖出2500亿元国债,收回等量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可使货币供应量收缩:

2500亿×4=1万亿元

货币供应量原来为10万亿元,现在减少1万亿元,货币供应量下降10%。

根据题中给出条件,可知在此情况下:

可使通货膨胀率下降10%×0.5=5%。

可使经济增长率下降10%×0.25=2.5%。

原来通货膨胀率为8%,货币政策调控后为3%(8%-5%)。

原来经济增长率为10%,货币政策调控后为7.5%(10%-2.5%)。

七、思考分析题

1.综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这种货币需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为此,人们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即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