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924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

专题九中国近代经济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工业为战争作准备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D.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2、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

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

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

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

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民族工业的力量相对弱小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说:

“这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虽较快,但它主要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

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是主要原因。

”这期间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清政府不得不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间的战争扩大中国的海外市场

C.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4、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

这一现象()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5、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6、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7、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8、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9、“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海关的报关制度,几乎全靠商人的良心来申报进口货物的确实数量,关税一直按照商人呈报的数量,而不是根据海关查验数量来征收。

”该报关制度

A.冲击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制约了外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促进了中国海关近代化D.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1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11、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

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主张的兴起B.师夷长技才能自强

C.必须武力推翻清朝统治D.买办是救亡图存的中坚力量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3、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14、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

中国实业史上的“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打破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

C.西部经济依靠“战争之手”发展D.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15、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

这在当时()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16、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

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17、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的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18、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这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20、有学者对张容在1901~1911年创办和投资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

在大生纱厂出现引人注目的连年赢利的条件下,一个新出现的现象同样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张骞新创办和投资的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

该分析意在强调张骞()

A.投身实业的勇气B.实业救国的智慧

C.企业发展的危机D.工业强国的成就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

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

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良策”。

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察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二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

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

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

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

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

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报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报据材料一、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套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地点

资本

雇工

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

l万元

700人

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

天津

7万元

10人

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

宁波

5万两

400人

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广州

15万两

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

上海

5万两

800人

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的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成为重要商品的时间非常久远,发端年代无从考证。

人们普遍知道的是,从汉朝时起,丝绸就已成为主要的出口外销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供应当时的全部文明世界。

北宋以前,桑蚕和丝绸在华北和关中最为发达,后来,北方长期遭受战乱破坏,桑倒丝凋。

到明清之际,苏、松棉纺织业大发展,江浙出现了许多谙熟工商业务的殷实明干的富商巨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然要向可以触类旁通的丝加工业渗透。

于是,苏、常、杭、嘉、湖的桑蚕业和丝加工业获得较快发展,苏杭丝织品“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及天下”。

由于丝织业在企业内实施规模生产远较个体单干来得合算,因此苏、湖等地兼营纱缎和机业的铺户、账房非常多。

“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行本甚巨,获利甚微”,是铺户、账房自行设机督织的动因。

当然,也有不少资金颇多的丝商,只会鉴别丝绸的质量,而掌握不好生产技术,督导生产有一定困难,不得不从事本钜利微的包买活动,由此使得雇工不多的丝织小机户仍大量存在。

——摘编自《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

历时250余年的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美洲的玉蜀黍、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和亚洲。

中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丝、丝绸、棉布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的香料之类,葡萄牙、西班牙始终处于贸易逆差之中,中国则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之中。

贸易的不平衡,导致对方不得不支付巨额的白银货币。

因此这种贸易被外国学者称为“丝—银对流”或“丝—银贸易”。

这种状况也延续到了后来的清朝,持续了近两个半世纪,美洲的白银与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化贸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马尼拉大帆船”古老中国最后奇迹似的辉煌》

材料三 清末民初这段时间,江南地区的纺织品在市场流通量上并没有出现大的萎缩,就苏州地区而言,主要是得益于丝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

民国初年丝织产品出口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苏州盛泽绸在其行销极盛时,“远及南洋群岛、东方诸国,甚至北欧、南美、俄国,每年输入国外及供给全国各地,统计生产约一千数百万,故当年有一日万绸之豪语”。

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口开始下降,在出口商品价值比例上,生丝比重高于丝绸的比重。

尤其日俄等国开始征收高额关税之后,销量锐减。

到30年代后期,难以适应欧洲新潮多变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观念的局限、管理方式的滞后等因素影响的盛泽绸的销售急剧下跌,“已不及以前三分之一”。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丝织业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民国初年,苏州盛泽绸行销极盛一时的外因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销量急剧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丝绸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大都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全面侵华的趋势日益明显,故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工业为抗日战争作准备,故A项正确;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未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改善民生,故C项错误;“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南洋公司自知不敌”可知A项正确;由英美公司迫使南洋公司改名可知B项正确;由“舆论哗然,咸抱不平”和“销路反而大大见好”可知C项正确;政府的保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有题干中的“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是主要原因”可以推断出这是指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据此可以推断BCD是符合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的原因,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应该是指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国货运动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发动,众多进步社会阶级、阶层参与,宣传国货,推动其产销,抵制洋货大量进口,以发展中国民族经济的爱国运动。

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和觉醒,尤其是资产阶级意识到其产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命运。

5、D

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内因上看取决于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采取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7、B

8、【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棉布进口量变化不大,而棉纱的进口量涨幅较快,这是由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出大量棉布,而导致外国棉布进口数量减少、棉纱大量增加,故答案为C项。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都是在甲午战后,排除AD项;B项与棉纱的大量进口不符,排除。

9、【答案】A

【解析】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报关制度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海关制度,导致大量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严重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该措施只能促进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入,故B项错误;该措施阻碍了中国海关近代化,故C项错误;大量外国商品的输入会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故D项错误。

10、C

11、A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时间“1514年”和“325年”,以及“逼迫下赶往近代”等信息,可以判断得出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故ABC项符合“一块界碑”的含义,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D项所述矛盾在封建社会本来就存在,不能体现出“一块界碑”的含义,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13、【答案】B

【解析】受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能解释其大量购买田产,故A项错误;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所以一方面其投资近代工业,一方面又保留旧有的封建传统做法,如大量购买田产,故B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故C项错误;如果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其不应该投资近代工业,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东部占领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为了保存民族工业,同时为抗战提供战时工业物资保障,故进行工业内迁,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实施工业内迁,是防止日本对中国工业的掠夺,排除。

工业内迁,其主要目的保存工业,保存抗战的物质保障,不是调整工业布局,排除B。

C项不是工业内迁的目的,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的目的,即是为了稳定金融体系才实行的“法币政策”,而B、D两项却是结果,法币政策并未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16、【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等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存在剥削压榨人民的问题,诸如“包身工制”、“养成工制”等,这些体现出的就是落后性与封建性,不是进步的。

B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相关,与题意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所以应选A。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说明封建官僚和封建思想阻碍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

A项是材料中错误的认识;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B项不选;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18、【答案】A

【解析】从“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

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列强操纵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通过压低农产品等原料价格剥削中国人民。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19、【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均是由政府扶植与支持,或是官督商办,故A项排除;士大夫阶层的参与确实很低,但不是阻碍洋务运动的根源,其根源应该从制度与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可得出中国兵不排斥西方技术,故C项排除;由“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这些受传统教育的人们很少参与,这从根源上体现了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阻碍,故D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民国成立之前,张謇的企业蓬勃发展,材料中“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信息说明张謇办企业由于过多和过大,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将会导致企业的危机,故C项正确;前半段强调的是勇气,后半段强调的是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张謇创办企业的智慧,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分析张謇企业对于国家富强的支持作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

(1)特点:

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以工代赈;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2)不同:

①机制不同,前者依靠个人兴办,后者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运营;

②范围不同,前者集中于南通地区,后者遍布全美.乃至面向世界;

③结果不同,前者逐渐停滞甚至夭折,后者持久发展、影响至今。

原因:

企业实力不同:

大生集团实力较弱,卡耐基基金会实力雄厚;现实环境不同;近代中国是半破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是帝国主义强国。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可知,其特点为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办赈至善善策”可知,其特点为以工代赈;根据材料一中“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可知,其特点为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可知其原因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根据材料一中“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可知,其原因为外国慈善思想的影响;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可知,其原因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中“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