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79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衡阳市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联考

(二)

文综历史试题

2016.3.27

一、选择题

2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

“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的思想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得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

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

【答案】D

25.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

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26.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

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

究其原因是(  )

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

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

【知识点】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试题解析】中国经济状况与德国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可知,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梁启超效仿的是日本,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谈论的是德国,不是法国,故D项错误。

【答案】B

27.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  )

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

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A

28.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

【试题解析】材料讲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形式,没有讲到地方自主权,故A项错误;邓小平只是针对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提出要改变经济形式,看不出有没有彻底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可知,要调整农村经济形式,故C项正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9.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D.缺乏民本思想

【答案】C

30.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知识点】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

【试题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31.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

”据此分析,国王认为(  )

A.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B.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

C.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D.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权神授

【试题解析】1649年1月,英吉利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可知,他认为他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可知,君权神授,故D项正确。

【答案】D

3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

【试题解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

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33.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

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

B.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

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

【知识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试题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间的金融组织,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并没有提到美元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最重要”表述不准确,没有对这五种货币进行排位,故D项错误。

【答案】A

34.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

“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

”这一观点(  )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解析】马克斯·韦伯出生于1864年,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财富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中着重讲财富,而不是宗教,故D项错误。

【答案】B

35.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

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

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

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

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理性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自由主义

【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试题解析】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时间17-18世纪,歌德生活时间大致是19世纪初,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存在于19世纪初,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量描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经济思想,不是文学流派,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

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

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

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

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

……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

“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

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

(10分)

【知识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布鲁诺;爱因斯坦相对论

(2)爱因斯坦相对论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布鲁诺:

根据材料一“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可知,布鲁诺赞成哥白尼的日心说,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是泛神论者;爱因斯坦:

根据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可知,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第二小问背景,布鲁诺: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的转型时期,近代科学思想刚刚启蒙,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摆脱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束缚;爱因斯坦生活于20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2)本小题分三步答,预言:

根据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可知,由于有爱因斯坦的预言,我们现在的科学家才能确定目

标,坚定不移地进行研究;探测:

根据材料“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可知,这次探测实现了爱因斯坦50年前的伟大预言;发现:

根据材料“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

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可知,引力波的发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了解更多未知的事务,这一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结果。

【答案】

(1)不同: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日心说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其所信奉的宗教泛神论。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及其指导下的重要科学预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8分)

背景:

布鲁诺时,由于欧洲在中世纪长期受神学统治,文艺复兴虽然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但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兴起,科学发展还未能摆脱对神学的依附。

爱因斯坦时,科学已彻底打破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呼唤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

(7分)

(2)评述:

(重大前提3分)对引力波的探测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50年前设定目标,最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成果意义3分)这一成果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的最后空白,作为基础领域的科技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成功经验4分)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有的科技基础、国际间的合作、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科学家的辛勤付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车票,大变迁”。

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

1997年

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

2007年

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

2011年

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013年

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

2015年

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火车票的变迁

【试题解析】

(1)纵观整则材料,从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票面上加了二维码——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网上售票的过程可知,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

先进,从另一面看到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人们的经济意识也越来越强,很多“黄牛”从中牟取暴利,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稳定市场秩序,火车票的印制技术也就不断更新换代;

(2)纵观材料,从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实名制——客户端下载——网络预售可知,人们的购票方式越来越便利,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购票方式逐渐多样化;(3)从材料“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可知,火车票的售卖过程更加的人性化,这与经济发展有关,同时也与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的政策有关,当代提倡更多的人性化服务。

【答案】①技术手段先进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法分子伸入到车票领域,制售假票、票贩子哄抬票价、从中渔利的现象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车票也就从最初的只有简单印有乘车信息的硬纸板票,发展到印有防伪二维码的高科技火车票。

②购票方式便利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很长时期,由于经济的滞后,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到车站排队购买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往那种单一的购票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网络购票等快捷的购票方式。

③服务体制人性化:

近几年,在政府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下,铁路部门越来越重视旅客的感受,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网上购票预售期的延长、改签、退票等更具人性化政策的相继出台,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下那种单一的服务模式。

(任答两点即可,其中信息的提取2分,说明4分。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7分)

【知识点】

(1)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2)近代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可知,出现了乡里制——保甲制、乡官制——职役制的趋势;根据材料“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可知,出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乡村自治越来越弱的趋势;第二小问原因,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来答,皇权逐渐加强、中央逐渐集权。

(2)第一小问原因,抓住时间是清末,从经济上来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从政治上来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从思想上来是,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考虑;第二小问启示,可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该宪法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同时也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

(1)趋势:

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4分)

原因:

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4分)

(2)原因: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4分。

答对两点即可)

启示:

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3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严复(1854—1921),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他说:

“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

”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

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

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

(9分)

【知识点】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思想主张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可知,主张公民自觉纳税;根据材料“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可知,主张强体魄、学习西学、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可知,主张妇女自强。

(2)严复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答他的思想的背景即答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从政治上说,此时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经济上说,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思想上说,严复的思想都是来源于西方,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答案】

(1)观点: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强体魄,启民智,废专制是强国之本;重视女性的作用。

(6分)

(2)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

(9分。

每点2分,答对4点给满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

“目前,每个优秀的美国青年都要在不利或不完善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如果他到了打仗的年龄,就应该让他去参加战斗的行列。

……身强力壮、心灵健康的青年应当有自己的自由去战斗的行列担任合适工作。

”但海明威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被视为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之一。

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

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

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

”……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

“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

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

”整个世界都失去意义,他陷入无边的迷惘中。

——詹志和《海明威》(199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欧美年轻人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对你有何启示?

(5分)

【知识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一战的启示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可知,此时青年以应征为伍为傲;根据小说梗概可知,此时的青年对战争是反对的;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小说梗概“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可知,战争是残酷的,人们更加的热爱生命与自由;根据材料“他的同伴说: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