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docx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情况汇报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公室

2009年2月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2006年4月份运营以来,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在其他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试点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运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下简要汇报。

一、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情况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是苏州高新区二次创业“北扩西进”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东侧,与出口加工区共同构成高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载体和政策功能区。

申报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为了适应高新区现代国际物流业发展,满足苏州及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企业保税物流服务功能的需要。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于2005年8月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设立;2006年3月13日,通过了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验收;2006年4月18日开始投入运营。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国内、国际市场,多功能和一体化的进出口国际物流综合业务平台和海陆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区域通关平台。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总体规划面积87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28万平方米仓库和8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含停车场)。

截至2008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人民币,建成仓库14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8万平方米,以及市政道路、海关监管设施等。

按照功能分区,中心主要划分为以下两个区域:

口岸作业区:

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进出口通关业务和集装箱业务。

规划建设进出口货物查验场地2万平方米,仓库4万平方米,停车场3.6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4.4万平方米,以及卡口、办公用房等海关监管设施。

保税仓储区:

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区内重点发展VMI和DC等保税仓储业务,建设26万平方米(已建成12万平方米)仓库。

二、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行情况

目前,中心入驻企业23家,自2006年4月运行以来,中心业务呈现出了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6年4-12月份,中心监管货值9.26亿美元,货运量0.8万吨,报关单9838票。

2007年全年,中心监管货值44.2亿美元,货运量3.8万吨,报关单总量4.2万票,监管货值、货量和报关单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的3.77倍、3.75倍和3.24倍。

2008年全年,中心监管货值达139.31亿美元,货运量42万吨,报关单11万票,分别比2007年增长的2.15倍、10倍和1.62倍。

 

目前,物流中心业务分口岸通关业务和保税物流业务两大类型。

保税物流业务包括国际分拨配送业务、保税仓储业务和“一日游”退税业务,其中国际配送、分拨业务是发展重点。

 

国际配送业务

名硕电脑等IT厂商及其上游配套厂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进行生产料件保税存储,通过入驻物流中心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即VMI模式),并逐步向备件上线(Kitting)服务发展。

这种运作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资金、货物周转效率,企业产能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名硕VMI业务模式运作已日趋成熟,其效应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如明基、佳能、罗技、国巨等)开始尝试将仓库向保税物流中心转移,通过物流中心进行库存管理和配送。

国际分拨业务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定位是建成区域性的国际配送、国际分拨、国际采购和国际贸易中心。

目前,中心国际配送业务已逐渐成熟,下一阶段业务发展重点将是国际分拨业务。

中心管理机构将重点引导生产性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将国际分拨业务向保税物流中心集中。

中心入驻物流企业正着手扩展其国际分拨业务。

富士康、美国泰科集团等跨国公司在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区域性国际分拨中心的项目正在成熟扩展之中。

未来这些厂商将会把国内、国外产品集中到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通过中心完成国际货物分拨运作,发往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区客户或集团内部成员。

三、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系统情况

为保证保税物流中心业务高效运作,我中心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以及苏州海关合作单独开发了保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中国电子口岸为基础平台,通过海关、场站、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的“三合一”,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目前海关、场站、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交互只需要几秒钟,同时减少了大量频繁的人员“跑单”过程,实现了海关信息流与实际货物流的同步和货物的无障碍流转,实现了真正的电子放行。

该系统以通关管理系统为主,外挂仓库库存管理系统。

分电子帐册管理、通关管理、物流监控管理、卡口车辆管理和场站管理五个模快。

该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料号级清单与HS级报关单管理相结合;

(2)报关单由料号级清单自动归并生成;

(3)直接申报报关单信息的及时返回;

(4)通过电子口岸与海关H2000系统实现对接;

(5)海关查验放行指令与卡口、场站物流操作同步;

(6)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一次核扣”的数据联动。

系统具体构成如下:

系统名称

主要功能

综合管理平台

海关子系统

审核各种单据、电子帐册管理

卡口子系统

识别车辆信息,核放车辆及货物

企业子系统

申报各种单据

帐册管理系统

帐册基础数据管理,定期向海关监管系统传送出入库数据和实际库存数据

电子口岸安全与交换平台

 

负责身份认证、数据加签、通关数据传输

场站管理系统

 

对进出场站的车辆及其货物信息进行登记、确认和放行

H2000系统

 

进口/出口报关单审结、接单、税费、查验、放行及结关等。

 

四、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已成为高新区和苏州市重要的国际物流基地和服务业集聚区,有效的提高了本地物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规范化运作能力。

保税物流中心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国内物流业务和市场的发展,实现了区域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本地物流市场注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技术。

一些外资生产厂商利用物流中心开展物流业务外包,推动了本地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开展保税仓储和国际分拨配送业务,满足了加工制造企业对保税物流业务发展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资金、货物周转效率,企业产能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五、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

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企业经营”。

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公室和专门的经营公司——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中心区域的行政管理,协助各监管部门对中心入驻企业进行业务运作管理。

经营公司不参与具体物流业务经营,主要负责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经营,从事场站作业等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在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新区管委会积极配合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等监管部门,共同监管,共同服务,确保保税物流中心规范、高效运作。

2、帮助构建保税物流中心外围快速便捷的集疏运交通支撑体系,解决限制物流中心发展的外部交通瓶颈问题。

3、积极支持物流中心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推广工作。

高新区管委会联合苏州海关、苏州国税局举办多场针对区域物流企业和生产性企业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政策说明会。

苏州市政府将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列为重点项目在赴境外服务业招商中进行重点推介。

4、将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作为省、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点基地型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列入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5、优先保证建设用地供应。

在2007年全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二期873亩建设用地指标审批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