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424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

摘要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涌现,在日趋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市场的规模也不断发展。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由表外披露纳入表内确认,但相关规定散见于各准则中。

为此,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以便使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对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了一定的规范,其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作用,陆续不断地有衍生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其实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交易量也逐渐上升。

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这项特殊的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随后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对其核算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

新的核算方法突破了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属性,一方面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以及潜在风险能更准确的反映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让信息使用者能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另一方面这些新的突破,也使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关键字: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ABSTRACT

Sincn1970s,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in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intheprocessofgrowinginternationalizationofourcountrythesizeofthefinancialmarketisalsotofinancialinstrumentshavespeculativearbitrageandhedgingeffect,constantlywith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arecreatedinsuccession,thebusinessactivitiesoftheenterprisepays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andvolumealsograduallyrise.oldaccountingmethodforthisspecialaccountingforassetsandliabilitieshasexposedmany,thenintroduce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fortheaccountingofthenewrules.newaccountingmethodbreakthroughthetraditionalaccountingconfirmationandmeasurementattribute,ontheonehandmaketherealvalueofthe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aswellasthepotentialriskcanmoreaccuratelyreflecttotheaccountinginformationusers,informationuserscanmakemoreaccountdecisions.thenewbreakthroughontheotherhand,alsomaketheaccountingmethodinlinewithinternationalpracticeinourcountry,toacertainextent,meettherequirementoftheeconomicglobalization.

Keywords:

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accountingmeasurement;thefairvalue

目录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性.............................5

二、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12

1、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12

2、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优越性.........................12

3、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13

四、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15

1、公允价值的确定受环境影响...............................15

2、传统会计报表模式的局限.................................15

五、提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16

总结......................................................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衍生工具的定义,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工具,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契约性和未来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经济合同,其实质是一种契约。

这种契约的标的物、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一旦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并且该合约一般在未来履约。

  

(二)杠杆性与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甚至为零,经常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结算时一般采用净额交割。

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资金即可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以小博大,具有杠杆性。

但同时也使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和风险成倍数扩大,如果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相一致,就可获得高额的收益。

但是,一旦预测失误,就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三)灵活性和复杂性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既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在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方面为其“度身定造”,还可以将各种衍生工具进行组合,而且包含较多的技术含量。

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纷繁复杂,从而加大了一般投资者对金融衍生新产品的理解,更不容易完全正确地运用。

  (四)衍生性和创新性

  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使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工具产生。

衍生工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衍生工具的发行量也呈高速增长。

二、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扩展、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急剧增加。

为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来,引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新潮流。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即将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势所趋。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展都是以一个健全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如货币、股票、债券市场等)为依托,因而在时间顺序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产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国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1992年6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了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同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海南出现非正式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4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认股权证交易掀起热潮,此后,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冲击成长中的中国金融市场。

下面介绍一些中国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

(一)外汇期货

1992年6月1日,中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外汇期货交易市场。

由于当时的汇率实际上是双轨汇率,外汇期货价格形成难以直接反映汇率变动的预期,再加上外汇现货交易有许多严格的附加条件,使市场交易显得非常清淡。

相比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大量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它们的交易量则显得很大。

为了使外汇期货正规化,1993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仅限于广州、深圳的金融机构,其他各地的外汇期货交易机构必须停止办理,金融机构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以企业进出口贸易支付和外汇保值为目的,不得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外汇投机交易。

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交易必须是现汇交易,严禁以人民币资金的抵押办理外汇交易,严禁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

实际上,由于严格的管制办法,中国外汇期货试点处于停顿状态。

(二)股票指数期货

中国的股票期货开始于1993年3月10日,是由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的深圳证券(简称深证)指数期货交易。

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共计8个品种,一个点位盈亏额为500元人民币。

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现,A股指数期货交易无人问津,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虽呈上升趋势,但月成交量最高仅为千余次。

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再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被中止。

(三)国债期货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在1992年12月2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

期货合约共有12个品种,仅对机构投资人开设。

由于国债票面利率固定,现货价格受市场利率影响也不大,国债期货交易推出后近一年时间内交易清淡,影响微弱。

1993年7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决定对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进行贴补,国债的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市场炒作空间扩大,交易规模迅速扩大。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金融中心相继开办了十多个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成倍放大,1994年国债期货成交19053.83亿元,是现货市场445亿元成交量的40多倍。

随着国债期货交易的蓬勃发展,违规事件也相继发生,其中,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