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18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docx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

课时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

②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③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及借助语言的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在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但乐于合作交流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以及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通过观察鲫鱼、青蛙、鳄鱼,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青蛙与鳄鱼的生活环境及结构特征的区别,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等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鲫鱼、各种图片、课件等。

学生方面——兴趣小组准备关于鱼、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外骨骼的作用。

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这六大类群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头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复习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六大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我们吃鱼和虾时剩下的东西一样吗?

 

我们吃鱼的时候会发现,当筷子剔除肌肉后有一条贯穿整个鱼体的粗的条状骨骼。

当用小刀分切时,这条骨骼可以很容易地分成一个一个的。

它们称为什么?

有什么功能呢?

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又可细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根据导语进行表述交流,激发兴趣,畅所欲言,进入学习情境,达到共鸣效果。

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具有支持作用。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5分钟

展示各种各样的鱼,并提问:

大家知道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现在小组内观察鲫鱼有哪些特点适合水中生活吗?

1、看一看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这种体色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2、看一看鲫鱼的体形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这种体形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3、看一看鲫鱼的体表有什么结构?

把鲫鱼握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这种结构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4、观察一下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什么,猜测一下它的作用。

(提示:

去掉侧线可除鱼腥)

5、观察鱼的鳍,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成对存在的有哪几种,成单存在的有哪几种?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6、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

根据鱼鳃的颜色判断死去的鱼是否新鲜)

 

师生共同总结:

1.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身体表面覆有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3.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鳍。

5.鱼的呼吸器官---鳃。

介绍一些其他的鱼:

鳙鱼:

淡水鱼类,杂食性鱼类

草鱼:

生活在淡水中,草食性鱼类

鲨鱼:

生活在海中,肉食性鱼类

海马:

近海小型鱼类,栖息在海草从中,雄鱼在腹部有个小育儿袋

河豚:

海生肉食动物,肉美味,有毒,遇敌气囊鼓胀,体表小刺竖立,用以自卫

是不是所有的鱼都是鱼呢?

鲸鱼:

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小的只有一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三十米,肉可食,脂肪是工业原料。

鳄鱼:

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章鱼:

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甲鱼:

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

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

鲍鱼:

又称蝮,是软体动物,身背一个椭圆形的贝壳,生活在海洋中。

其不可叫石决明,可供药用。

鱼与人类的关系:

1、食用:

它们肉味鲜美,是蛋白质、低脂肪、高能量、易消化的优质食品,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牛奶、鸡蛋。

如:

四大家鱼

2、观赏:

例如许多热带鱼类

3、药用:

可以作为中药,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海马,它一般被运用于泡酒,可祛风湿,强身健体等。

4、作为娱乐的它们带给人类许多快乐的时光:

(1)现有许多大城市开放钓鱼场所,供钓鱼爱好者在此娱乐、交流与钓鱼;

(2)鱼疗为我国近几年来新发明出的一种娱乐,保健项目,将“亲亲鱼”放入浴池中,当人们下去泡澡时,“亲亲鱼”们则会成群地游到人们向边,为他们吸去多余的干燥皮肤与人们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的烦恼与忧愁。

学生相互交流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鲫鱼身体的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这样的体色,使鲫鱼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因此,是一种保护色。

2.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体表有粘液和鳞片,可以起到保护鱼体和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的作用。

4.鲫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这是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5.胸鳍、腹鳍成对存在,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尾鳍能够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6.呼吸

 

学生明确鱼的基本特征

 

了解更多的鱼

 

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是鱼,要根据鱼的基本特征来判断。

 

了解鱼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形成热爱鱼保护鱼的感情。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通过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了解更多的鱼及鱼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5分钟

过渡:

大家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它和它妈妈长的像吗?

自学探究:

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3、比较蝌蚪和青蛙的运动方式。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

1、生活环境: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2、体色:

保护色

3、皮肤:

裸露;能够分泌粘液

4、运动器官:

具有强壮的四肢

5、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讨论:

两栖动物能不能生活在干旱地方?

为什么?

1.它的生殖离不开水

2.它的肺不发达,还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类的不完善性:

呼吸问题肺呼吸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气体,代谢需要皮肤或鳃辅助

保水问题根本未能解决陆上生活防止体内水蒸发的问题(皮肤抗透性与皮肤呼吸对立)

繁殖问题繁殖及发育过程还须在水中完成。

介绍一些其他的两栖类动物:

大蟾蜍:

颜色灰褐色,体表有突起,耳旁腺大,分泌出的液体能成蟾酥。

箭毒蛙:

生活于南美雨林,有毒,体色鲜艳

蝾螈:

与大鲵同属于两栖动物有尾目,分布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一带

大鲵:

它的叫声如婴儿啼哭,又名娃娃鱼,这是一种性情凶猛的肉食动物,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属于国家2级保护动物,禁止捕食。

两栖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和蟾蜍可消灭田间害虫,例如蝼蛄、蚱蜢、金龟子等。

2、青蛙可供食用。

供食用的主要为一种中国牛蛙,常见于本地稻田,市场所供应的大部份从中国入口。

3、大鯢可供食用,且被视为珍品,但由于过度捕捉,以至数量日少,在国内及香港被列为受保护动物。

4、蟾酥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是由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毒腺所分泌的汁液加工製成,据说有强心,利尿及解毒作用。

5、雄蟾蜍会受孕妇尿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影响而排精,曾经被用作为一种简易的验孕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

1.青蛙和鳄鱼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青蛙必须在水中产卵,幼体在水中完成发育,成体即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

鳄鱼在陆地上产卵,幼体在陆地上完成发育;成体即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

2、尝试描述青蛙和鳄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青蛙有四肢,能在陆地上爬行、跳跃,趾间有蹼和光滑的皮肤又能使其适于在水中游泳,皮肤有保护色便于隐蔽。

鳄鱼的四肢更强健有力,且指(趾)端有爪,适于快速爬行运动,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防止水分蒸发,皮肤干燥,适于陆地生活。

过渡:

鳄鱼的形态结构与青蛙不相同,鳄鱼还属于两栖动物吗?

不属于两栖类那么属于哪一类呢?

观察乌龟和蛇,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乌龟和蛇它们都有鳞或甲。

(2)它们都是以爬行为行走方式。

(3)它们都是以卵生繁殖的,即产卵,后代破壳而出。

师生共同总结: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壳,

2、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3、以爬行方式运动,

4、卵生,并且卵有坚韧的卵壳。

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1、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壳,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

2、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3、以爬行方式运动,

4、卵生,并且卵有坚韧的卵壳,真正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介绍更多的爬行动物:

象龟:

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龟类,分布在南太平洋厄瓜多尔科隆群岛

避役:

又名变色龙,是一种树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非洲森林中,种类也很多。

避役能改变体色,光线、气温、敌害等都是它们变化体色的因素。

蜥蜴:

具有4足,体表有角质鳞片,尾发达

扬子鳄:

体表有大型坚甲,分布与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以鱼,田螺和河蚌为食,数量稀少是唯一冬眠的鳄类,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黑眉锦蛇:

眼后有一黑纹延向颈部,常栖于农舍附近,大量捕食鼠类,是益蛇无毒

竹叶青:

巨毒蛇类,全身青绿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白线,头呈三角行。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蛇及蜥蝪捕食鼠类及昆虫,对农作物有利,但亦会捕食家禽。

2、爬行类例如蛇,鳄鱼以至龟皆可制成皮革饰物及用具,例如有些龟壳可以制成梳子。

3、蛇,龟及鳄的肉可作食用。

4、毒蛇危及人类的生命,特别是郊游人士或在山野工作的人。

学生自学探究:

1、蝌蚪生活在水中,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2、蝌蚪用鳃呼吸,青蛙用肺呼吸。

3、蝌蚪在水中游泳,青蛙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跳跃。

4、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了解其他的两栖类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热爱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观察思考并讨论青蛙与鳄鱼的不同之处。

 

通过观察找到龟与蛇的共同点并由此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更多的爬行动物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加热爱动物及生物学的情感。

 

通过自学探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并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深入探讨。

 

通过了解更多的两栖动物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对过观察讨论青蛙与鳄鱼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加深记忆,并由此引出爬行动物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了解更多的爬行动物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及生物学的情感。

知识整合

归纳总结

3分钟

过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现在大家来对比一下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1、体色:

都有保护色

2、体温:

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大部分都有冬眠的习性

3、繁殖方式:

都为卵生

4、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不同点:

生活环境

体表

呼吸

运动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

被覆鳞片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皮肤裸露且湿润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幼体游泳成体强壮的四肢

爬行类

陆地,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

四肢爬行

总结:

每一种动物的结构特点都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从鱼类、两栖类到爬行类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归纳整合所不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2分钟

A类:

1、下列叙述中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形态特征是()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B、身体呈梭形

C、体表有鳞片和黏液D、身体的两侧有侧线

2、鲫鱼侧线的作用是()

A、维持身体平衡B、协助运动

C、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D、排泄

3、鲫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因为它的体色是()

A、背面深黑色和腹面白色B、背面灰色和腹面黑色

C、背面黑色和腹面灰色D、背面深灰黑色和腹面白色

4、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5、两栖类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与外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B类:

6、龟和鳖常年在水中生活,它们的呼吸器官是()

A.鳃B.皮肤C.肺D.肺和皮肤

7、鲫鱼生活在水中,口总在交替张开与闭合,这是它在()

A.不停地喝水B.进行呼吸

C.调节身体平衡D.吞水产生水流而运动

8、与两栖动物相比,爬行动物的皮肤________、________,体表覆盖着角质的_________或_______,用_______呼吸,陆地上产______,其卵有坚韧的_______,是真正摆脱对_______的依赖而适应_____生活的脊椎动物.

C类:

9、如图是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

(1)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___,有利于游泳时减少阻力。

体表覆盖着鳞片,有保护作用,皮肤能分泌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阻力。

(2)图中[5]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保持鱼体平衡的鳍是[]_______和[]________,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鳍是[]_________。

(4)身体背面呈__________色,腹面呈__________色,这是一种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A类:

1.A2.C3.D4.C5.B

 

B类:

6.C7.B

8.干燥厚实鳞片

甲肺卵卵壳水陆地

 

C类

(1)梭形黏液

(2)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9胸鳍8腹鳍6尾鳍

(4)深灰黑白

保护色

(5)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主要出现了一些比上节课要高等一些的动物——脊椎动物。

其实脊椎动物离学生们的生活视线更近,脊椎动物的重难点比无脊椎动物的要多,所以在本节课堂上更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如应该相应的为学生留一点儿消化的时间;探讨每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每一类群学完之后加上同类的其他动物的介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增加了热爱动物与生物学的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动物进化的观点。

总之,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性,营造良好的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生物奥秘。

不足:

感觉内容太多,一节课下来比较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